砥平里战斗

合集下载

朝鲜战争志愿军的失利战役

朝鲜战争志愿军的失利战役

朝鲜战争志愿军的失利战役1950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苏联获承诺先进武器和技术支援建设后,派出两百多万至三百多万中国最优秀的军人作为“志愿军”前往朝鲜与联合国军队开战。

伤亡百万的数字早在N年前就有公布,当时我朝官方没承认也没否认。

之所以非战斗伤亡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其根本原因是后勤补给不足,对于出国战争的后勤补给的困难被低估了,准备不足。

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首次作战。

这次战役,志愿军不宣而战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胜利。

第二次战役 50年11月长津水库之战,原第三野战军精锐宋时伦第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马企图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2万2千人,结果是美国陆战一师杀出重围从海上安全撤离。

不仅没丢弃重装备,而且带走了所有伤兵,阵亡将士尸体,以及九万平民。

第九兵团此役伤亡九万五千人,除伙夫,马弁,参谋,干事,医院的护士,文工团员,能拿枪杆的剩下不多了。

从1950年11月27到12月5日,仅仅8天,宋时轮第9兵团的4个军15万人活活冻死的有4万多,冻伤几万人,第9兵团活下来的人也都冻坏了手和脚,基本上等于是全军覆灭。

要到第五次战役才又参战,但战斗能力显然不行。

后来在统计中竟然统计志愿军9兵团伤亡4万多人,其中牺牲7000多,也就是说有33000多受伤,其中大多数是冻伤,就算33000多人都是冻伤吧,九兵团15万人总数中冻伤率是多少??仅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2万多人,冻伤有7千,陆战一师一共多少人??2万人吧,冻伤率多高??9兵团多少人??15万!我们的冻伤率居然比美军低??这可能吗??这是真相吗连我们自己都承认“美军御寒装备比我们好的多,志愿军都是穿单衣作战”,结果志愿军冻伤率大大低于美军!---请问这可能吗?难道志愿军比美国人耐冻何况当时志愿军穿单衣,每天只能啃两个生土豆充饥。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

颇具争议的砥平里之战

颇具争议的砥平里之战

“ 无 法 抗 拒 ” ,指 挥 是 “ 世 界上第一流 的” , “ 联 合 国 军 ” 最 害 怕 与 志 愿 军 近 战 夜 战 ,害 1 自 被 志 愿 军 迂 回 包 围 穿 插 。 同 时 ,李 奇 微 也 发 现 中 朝 军 队 由 于 没 有 制 空 权 ,缺 乏 空 中 掩 护 ;没
稳定在 “ 三 八 线 ”附 近 ,战 争 又 回 到 原 点 。
隆 重 的 纪 念 活 动 。作 为 参 与 签 订 停 战 协 定 的 中 国 和 参 加 朝 鲜 战 争 的 中 国 军 队 ,该 用 什 么 样 的
形 式 纪 念 这 一 战 争 ? 笔 者 试 图 在 此 展 开 朝 鲜 战
军 以8 个 团( 不 足6 0 0 0 人 )的 兵 力 围 攻 美 军 1 个 团战斗队 ( 合1 个步兵 团、 1 个炮 兵营 、 1 个 坦
克连 ) 及法 军1 个 营 ,共约 6 0 0 0 余人 。 敌 我兵 力
大 致 相 当 ,血 战 两 天 两夜 ,我 方 伤 亡 是 敌 两倍 多 。我 方 伤 亡 数 字 至 今 仍 争 论 不 下 ,有 说 5 0 0 0
神和 士气 “ 无 与伦 比 ” ,战 术 “ 勇猛灵活 ” 、
轻 重 的 战 术 要 点 ,双 方 志 在 必 得 ,殊 死 搏 斗 , 战 况 激 烈 ,是 志 愿 军 在 较 大 规 模 作 战 中 第 一 次
对 美 军 进 攻 失 利 ,也 是 朝 鲜 战 争 中 战 场 形 势 的
争 中 的 砥 平 里 战 斗 ,探 析 战 略 、战 役 、战 斗 层 面 的 经 验 教 训 ,纪 念 在 抗 美 援 朝 战 争 中 牺 牲 的
革命烈士 。 砥 平 里 战斗 (1 9 51 年2 月1 3~1 5日 ),是 抗 美 援 朝 战争 第 四 次 战 役 初 期 ,我 志 愿 军 部 队

朝鲜战争中著名战役

朝鲜战争中著名战役

朝鲜战争中著名战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朝鲜战争中著名战役》的内容,具体内容:朝鲜战争给我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朝鲜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朝鲜战争著名战役一、血战飞虎...朝鲜战争给我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朝鲜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朝鲜战争著名战役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朝鲜战争著名战役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是指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主要战役。

经过五大战役,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

名称:五大战役发生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 1951年6月10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方: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主要指挥官:彭德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

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

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三、血战三所里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2020年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2020年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三、血战三所里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美军精锐步23团与砥平里大战-西点教授汉伯格上校

美军精锐步23团与砥平里大战-西点教授汉伯格上校

美军精锐步23团与砥平里大战西点教授汉伯格上校序言我初次来到第82空降师时,还只是一名刚毕业的中尉。

炮兵营副官办公室的一张彩色油画,使我首次知道第23步兵团和砥平里战斗。

美国陆军为使士兵们了解部队的辉煌历史,印制了一些关于著名战斗的招贴画。

在我的记忆中,画的基调是蓝色,战斗场面繁杂混乱—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激动的士兵们正在肉搏。

这幅画贴在办公桌后的墙壁上,每当我被召去第一眼就会看到它。

当时我很纳闷儿,是否所有战斗都象画上描绘的那样混乱不堪。

几乎整整20年后,当我作为炮兵营长驻防韩国时,发现当地许多办公室仍然贴着那幅画。

后来到了西点军校,为开设关于朝战和越战的选修课,我开始着手认真研究朝鲜战争,才将这幅画与战史资料联系起来。

我发现,砥平里战斗原来是那场战争中最著名的作战行动。

我越深入研究,就越感兴趣,同时也深感困惑。

这场战斗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数量不多且四面被围的联合国军是如何获胜的?对我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人们是如何鼓起勇气以面对极端不利的形势?领导者应如何引导并鼓励士兵们英勇战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往往会形成牢固的纽带,可以使人们为战友和事业而牺牲生命。

这同时也是军事史上难以解释的一个谜团,甚至曾经亲历战斗的老兵们也说不清楚。

在本书中,我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番探索性研究。

在西点军校历史系期间,我曾尽可能详细地研究这场战斗,并利用一次教官假期,集中精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历史系主任及教授罗伯特·道蒂(Robert Doughty)上校积极支持该项课题,“西点军校毕业生协会”则提供了研究经费。

驻汉城的第8集团军军史专家汤姆·瑞安(Tom Ryan),陪我踏勘了战场,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美国陆军训练和理论司令部驻巴黎联络办公室,协助我对联合国军法国营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调研,该营当年曾隶属于第23团。

当我在法国期间,斯蒂夫·阿拉塔(Steve Arata)和丹尼斯·阿拉塔(Danise Arata)热情招待了我,斯蒂夫提供的法军资料尤其重要。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三、血战三所里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是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周年,日前朝、韩、美三国都进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作为参与签订停战协定的中国和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军队,该用什么样的形式纪念这一战争?笔者试图在此展开朝鲜战争中的砥平里战斗,探析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经验教训,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砥平里战斗(1951年2月13~1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初期,我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东线,对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进行的一次对坚固野战阵地进攻的战斗。

是役,我军以8个团(不足6000人)的兵力围攻美军1个团战斗队(合1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及法军1个营,共约6000余人。

敌我兵力大致相当,血战两天两夜,我方伤亡是敌两倍多。

我方伤亡数字至今仍争论不下,有说5000余人、3200余人、2400余人等,但据当时主攻部队第119师师长徐国夫经作战科统计,本师为900余人,其中阵亡300余人(《大漠风声疾》,白山出版社1998年版),再加上助攻方向兵力较少,一般不超过主攻方向的伤亡,合计伤亡1800人以下应较为可信。

美、法军伤亡800多(美自称350多人),双方歧见不大。

砥平里在双方战略布局和战役布势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术要点,双方志在必得,殊死搏斗,战况激烈,是志愿军在较大规模作战中第一次对美军进攻失利,也是朝鲜战争中战场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硬着头皮打”的战斗朝鲜战争自始至末,战场形势大起大落,一波三折,在纵长的半岛上,双方大踏步地进退,形成三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是美军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上,攻至中朝边境;第二个转折点是我军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经第一次战役短促突击后大举反击,接着发动第三次战役,将联合国军打至“三七线”附近;第四次战役实际上由联合国军发起,志愿军以攻对攻,砥平里战斗为第三个攻防转折点,直接导致了我第四次战役的失利。

最后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争又回到原点。

从战略上看,砥平里之战标志着志愿军战略进攻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来临。

从战役上看,砥平里战斗失利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势的目的,西线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军丢失汉城,全线撤过汉江。

从战术上看,美军发现了志愿军火力薄弱、对坚固据点攻坚能力不强、协同不严密、持续作战能力差等弱点。

此战后,整建制的美军部(分)队一旦被志愿军包围,不再急忙突围,或在撤退途中被我大量杀伤;而是依托有利地形,必要时以坦克和卡车建立环形防御,依靠猛烈火力和空中支援与我硬抗,造成我重大伤亡,进攻难以为继。

1950年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临危受命,飞抵韩国,接替沃克(已阵亡)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并得到麦克阿瑟授权,统一指挥另一主力——美第10军,实际上是驻朝联合国军总指挥。

他上任伊始,即着手了解参战中朝军队实力,总结联合国军失败教训。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和士气“无与伦比”,战术“勇猛灵活”、“无法抗拒”,指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联合国军”最害怕与志愿军近战夜战,害怕被志愿军迂回包围穿插。

同时,李奇微也发现中朝军队由于没有制空权,缺乏空中掩护;没有机械化、摩托化装备,火力弱,突击力和机动力差;随着战线前移,后方运输线越拉越长,缺乏运输工具,后勤补给极其困难。

因此志愿军战役进攻受到很大限制,只有能力发动“月圆攻势”(每月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礼拜攻势”(每次战役持续一个星期)。

李奇微由此认为“联合国军的出路只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对付志愿军的办法:当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时,即以强大的反击力量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并准备转入休整的志愿军发动猛烈反击,不让志愿军有喘息之机。

据此,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一周后,李奇微发起了“猎犬行动”,在水原至利川间的两军对峙线上,派出少数力量向北进行侦察性进攻。

侦察虽没有完全弄清中朝军队具体战线和意图,但探明了中朝军队没有发动新的战役的能力和意图。

10天后,李奇微下令发起战略性进攻战役“霹雳作战”,集中地面和空中力量共约23万余人,要求“向北进攻,直至碰到敌人的主抵抗线为止”,并采用“磁性战术”(即与我军粘着,当我军进攻,其主力主动撤退30千米,正好是我军夜间徒步行军距离,不被我军迂回包围;尔后依靠强大空、坦、炮火力,大量杀伤我临时驻止兵力;以此反复,直至消耗我军至力疲弹绝),由西至东逐步发起反攻,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北进。

此时,志愿军一线部队经3次战役后,兵力严重减员(一个团只有600~700人),官兵疲劳,后勤供应跟不上,而原准备在下个战役使用的第二批入朝作战的第3、19兵团还没有赶到,准备为一线补充的4万战斗骨干和8万新兵也没有到达。

在兵力数量上敌我几乎相等,在装备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距。

更危险的是,根据以往经验,联合国军此时应不会发起进攻,因而志愿军应战思想准备不足,一些部队作战位置也不利。

此正是志愿军最不愿意作战,也是最不利于作战之时。

1951年1月25日,彭德怀收到美军即将发起反攻的情报。

27日,彭德怀要求部队“停止休整,准备作战”。

并电示毛泽东,大意是美军开始反攻,企图攻占汉城,推进至汉江南岸,我军弹粮全无补充,请求北撤15~30千米,必要时放弃汉城、仁川。

但次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不但不同意部队后撤,而且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目标是“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在“三六线”附近休整。

彭德怀心里很清楚,目前部队根本无力打到“三六线”,要在那里休整部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如果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连已经占有的“三七线”能否保住都是问题。

撤退,是军事的必要,但政治上不允许;进攻,在军事上不现实,但在政治上需要。

军事服从于政治,彭德怀不得不接受指示,第四次战役只能硬着头皮打。

但彭仍提醒毛:“第三次战役即带着若干勉强性(疲劳)。

此战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

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

”彭德怀的总体意图是“西顶东放”,阻美打韩。

西线以中朝现有的3个军(军团)阻敌于汉江南岸,而东线则放敌人进来,然后以6个军(军团)分割歼灭之。

“如果反击得手,可制止敌人的进攻。

如反击不顺利,敌人将继续前进,我则准备退至三八线以北地区”。

(《杜平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可以说,这一部署并非按毛泽东的要求向“三六线”进攻,而是企图通过阻击和局部的运动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的权宜之计,也是一个可行之计。

针对美军进攻部署,彭德怀勾画了一个死死顶住西线,于东线打反击的初步设想,如果反击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志愿军退却的局面,还可能令联合国军的攻势停止。

但在东线组织反击行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东线联合国军北进的位置要形成前突态势,以利于我侧击;二是参加反击的部队能够及时到达进攻出发地域,及时对敌发起攻击;三是在西线打阻击的部队必须把攻势凶猛的美军阻止在汉江以南,如果在向东线调动部队时西线的阻击防线垮了,整个战线就将全面崩溃。

而砥平里,正处于东线和西线的接合部上,正如肩上的担子,一头挑着东线的进攻,一头挑着西线的防御,砥平里的得失,直接关系战役的成败。

正如彭德怀战前对此战的预计:“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第2师、24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8到9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第27旅、南朝鲜第6师及原州附近的美第2师38团与美第7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5师、8师与空降兵第187团亦会策应。

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2至3个师东援,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

”“以我之短击敌之长”砥平里之所以是关乎战略战役成败的战术要点,是因为它位于美第9军和第10军两个重兵集团接合部的交通会合点,处在威胁我南汉江桥头阵地左侧的位置上。

若志愿军一举夺取砥平里,不但能威胁正在进攻我南汉江桥头阵地的美第9军右侧后,还能进一步向骊州等地区发展进攻,李奇微的战线就会全线崩溃,西线美军也将丧失进攻支点,非大幅后撤不可。

因此横城反击胜利后,为扩大战果,进一步阻止敌军战役攻势,“邓指”(即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兵团指挥部)决定机动兵力从两个方向对砥平里进攻。

一个方向由第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统一指挥,在北线和东线发起主攻;另一方向由第39军指挥的西、南线负责助攻。

面对越来越恶化的局面,驻守砥平里的美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为避免被围歼,反复提出要立即撤走,并得到其上级的同意,却遭到李奇微的坚决反对。

李奇微认准了“砥平里是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关键所在”。

美国公开史料评论说:“砥平里的攻防是决定敌人二月攻势成败的关键”,指出:“如果砥平里陷落,第8集团军将全线陷入崩溃。

”所以,李奇微坚决反对撤出砥平里,决心死守,他给第10军下达了作战命令。

砥平里是个坐落在小盆地中的村庄,小盆地四周都是小山包,是很好的防御地形。

但沿山脊构建防线将有18千米长,守军兵力不足。

因此弗里曼决定将兵力部署在砥平里和周边平原起伏地,形成环形防御。

防御前沿挖了壕沟,埋设了防步兵地雷,阵地内配备了榴弹炮、迫击炮和坦克。

前沿前两道铁刺网间设有梅花形拉雷群,内外安装有照明弹装置,并在便于接近的地段泼水结冰,制造了难以爬越的冰区。

砥平里的环形防御经过10天的紧张构筑,已形成野战坚固阵地防御。

砥平里战斗于2月13日夜间打响,由于参战部队未到齐,参加首次攻击的只有三个团2300余人。

炮兵第42团遭敌空袭,马匹受惊,未能参战,一开始我军就失去了炮火支援。

在砥平里北面,我第357团对美军试探性的进攻和对凤尾山美军阵地发起的攻击,都没有成功。

午夜时分,第357团对美军阵地重新组织了进攻,遭到美军高射机枪和位于法国营地段的坦克火力打击,又一次失败。

凌晨4时20分,该团向美军阵地发动第3次攻击,但美军凭借坚固工事和优势火力拼力顽抗,战斗一直持续到黎明,我军伤亡重大,进攻受挫。

第356团对砥平里东南方向的进攻同样遭受挫折。

在砥平里南面,黄昏时分,我第343团从望美山西侧、马山东侧向所谓“砥平里”展开攻击,并很快攻下第一个山头,歼俘敌50余人。

他们向师指挥部报告“已经打到砥平里了”。

师指挥部命令该团迅速攻占砥平里。

但第343团团长王扶之打开地图核对地形时发现,他们打下的不是砥平里,而是砥平里外围的马山村。

王扶之赶紧向师指挥部报告,并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做好敌人向马山反击的准备。

在砥平里的西北方向,我第42军126师376团也犯了和第343团一样的错误。

当按照判断的方位和计算的行进时间应该到达砥平里时,他们发现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子。

夜色中,有开阔地、房舍、公路和铁路,一切都和地图上的砥平里标志一致,于是毫不迟疑地开始了强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