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合集下载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管理
城市 职能 及格 局
不再受官府监控 经济职能加强 打破坊市界限, 出现娱乐场所
4.唐宋以来新兴城市的崛起:
海外贸易发展 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特点:
①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③经济功能强 ④专业化特色
三、政策因素:重农抑商
1.含义 2.原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演变
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
政策 影响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重农抑商 战国—秦汉: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中唐以来: 商业繁荣。 重农抑商、限制外贸——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明清: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 日益落后
课堂练习
3、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 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课堂练习
4、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 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 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0分) 原因: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因地制宜;传统手工 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6分) 启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寻求出路, 开拓进取。(4分)
• • • • • • • • • •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2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学习目标】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认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本课重点: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地位本课难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预习要求:课前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并勾画课本,写上提示语。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写到“我的疑问”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Ⅰ。

教材助读:一、商业的发展(一) 产生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_______ 的出现和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______________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1.商朝:______________ 和最早的__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______________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逐渐取代____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______________ 的统一和______________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1)概况: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

陆上、海上_____________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A.商人长途贩运 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 C.南北交通发达 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
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方; 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 的商品市场连成一片。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 建制度的基础,所以古代 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以维 护封建统治!
商 •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帮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时间
发展 概 况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宋 元 明清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繁荣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
贯)
(万贯) 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中国四大名镇
冶 铁 广东佛山镇 业
棉 河南朱仙镇 纺

航 湖北汉口镇 运 业
江西景德镇 制 瓷 业
2009辽宁高考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公开课分析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公开课分析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1 :商人
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 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1)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 产品商品化加强。 (2)货币演变: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3)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工商皆本的思想。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市场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 商业产生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官商 私商
货币形式多 样
秦统一货币
国内市场 城市与草市
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
魏晋南北朝 发展缓慢
隋唐
宋元
纸币
明清
商帮 白银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3-市场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 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哪些突破?
出现夜市。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3-市场
• 材料三 大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
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
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
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
卖纸画,花果铺席…… 两边皆居民,街东
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彻底花打包破子时间,限李制家,
香铺子……
街市代替坊市
――宋《东京梦华录》
(2)与隋唐相比,宋在商业管理方面有 何显著变化?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 商业产生
商业贸易蓬勃;;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北宋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市镇涌现, 货币经济占主导 ,白银广泛使用, 商帮出现

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3)________ 以 来 ,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有 了 某 种 松 动 。 ________的鼓励以及________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
以提高。
(4)明清时期,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________政策,还 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 ________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________的成长,成为导 致中国被甩在________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单元 【例2】 (2009·辽宁、宁夏·27)据《东京梦华录》等 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
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
)
岳 麓 版 历 史
由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反映出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
展时期。
曲折和发展高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 岳 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 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 特点。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利用地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北宋、元朝
岳 麓 版 历 史
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能力。北宋时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城市内出现了瓦子和夜市,元朝开始进入彩 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等。故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麓 版 历 史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政策
2、发展历程: (1)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表现: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
民间对外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
3、评价:
(1)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 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3)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 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已经出现,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极力压抑 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 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 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时期的商业
《估客乐》· 元缜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 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 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 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 期。 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交通发达;农业、手 工业发展;开放的对外关系;民族交往密切等
二、城市的繁荣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 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 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 了街市,取消了地点、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 速发展,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等。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五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讲师姓名:高娟(09级历史一班)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以诗说史】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它们要把货物运送到哪里呢?应该是运到安西(安西都护府是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新疆南部的机构)吧。

这是一首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诗歌。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成为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的商路。

【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商朝时期,①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③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高峰(1)④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⑦、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清单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至唐代(1)城市商业情况a.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bcd2abcd城市功能:城市的⑥大大增强。

(2)唐宋时期,海上⑦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3.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⑧为盛。

清单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①和商人②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汉代,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
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
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
后只有广州益
讨处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清商人,
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
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
• 5.“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 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 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 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明谢肇涮《五杂俎。地部》
货币:从贝币铜钱到金银纸钞
商朝的贝币
秦半两钱
南 宋 “ 会 子 ” 纸
币 明清
(白银)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16世纪晚期, 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 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 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D.①③
B.②③
C.③④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汉书•食 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 表明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中国古代最早的 纸币——“交子”
货币的发展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北宋出现
元朝 明清
最早的纸币 交子
最早的货币 贝币
纸币广泛流通 广泛使用白银 黄金、白银用为货币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白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商品化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 5、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6、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受限,丧失主动权。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 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 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 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 (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 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 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重农抑商的概念: 重农抑商的演变过程: 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评价重农抑商:
结合教材阅读下列历史现象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战国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008年海南高考26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
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前提: 稳定的政治局面 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发达 影响: 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有利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1、商业起源很早; 2、基础: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 (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 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 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
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B.明政府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 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7题)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 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 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 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北宋汴京城 唐朝长安城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 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宋朝以前
宋朝
时间 限时开闭
打破限制
市 空间 县治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市坊限制
监控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城市职能 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经济职能加强
※原因: 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时期 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区域 原始社会 原始商业产生

职业商人 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私商
货币
都会
魏晋南北朝 商业活动萧条
隋唐 宋元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柜坊,飞钱 商业发展一个新高峰期(交子)
说明你的理由。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 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
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 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 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 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明清
新特点 商帮 货币 商品 工商 业市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 3.周朝:“工商食官”
•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 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