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

合集下载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一.填空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

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

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美国正在研究设计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又称为“行星列车”,最高时速为2.25万千米,是音速的近20倍。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二.选择1、电磁铁是利用()产生磁性的装置。

A、磁铁B、铁钉C、电流2、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 A、磁铁 B、电磁铁3、下列()替代电磁铁中的铁钉后,不能吸住回形针。

A、铜棒B、钢棒C、木棒D、铝棒4、制作电磁铁时,应将线圈()绕在铁芯上。

A、按照相同的方向B、按照不同的方向5、用()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加线圈的圈数B、改变线圈的绕向C、加大电流D、调换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6、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做法是()A、减少线圈匝数B、增加串联电池数C、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串联电池数D、既改变线圈绕向,又改变导线两段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7、电池数目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缠绕匝数少电磁铁A、大于B、等于C、小于8、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串联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A、大于B、等于C、小于9、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B、线圈的圈数不同C、线圈的绕向不同D、电池的节数10、电磁铁也有() A、南极 B、北极 C、阳极 D、阴极 E、正极 F、负极11、可以利用()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完美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完美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2020年7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瓶子就会(浮)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重量),它就会(沉)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5.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6.静止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重力)。

7.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浓盐水中(浮),浓盐水比清水(浮力大)。

8.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沉)。

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浮)。

9.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增大体积)、(加入一些可溶物质)、(增大浓度)和(借助外力)。

10.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

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1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12.当物体在水中(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下去。

1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二、判断。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复习资料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 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
水槽、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 实验步骤:(检查器材)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
)牛
名称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 的重力 (牛)
浮力(牛)
备注: 1、注意弹簧称的调零。 2、浓糖水、浓盐水的浓度要大些,可以使实验现象对比更明显。
实验六: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从而归纳出:
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演示实验七: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目的: 1、通过改变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 摆长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摆摆动的快慢。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 摆动越快。
实验器材: 两根宽度厚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木条,铁架台、金属圆片、 电子停表。
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钩码、弹簧测力计、烧杯、药匙、实验记录单。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重力。 3、计算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与结论: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实验四: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目的: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下)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与浮》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好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仍是沉的。

大小同样的物体,越(重)越简单(沉),越(轻)越简单(浮);轻重同样的物体,体积越(小)越简单(沉),体积越(大)越简单(浮)。

潜水艇是经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方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何能浮在水面上?(因为轮船仿佛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遇到的浮力就大大超出了它所遇到的重力,所以船就能够浮在水面上了)同样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简单浮。

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在水中的物体,都会遇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或许水中时,它遇到的浮力(等于)它遇到的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上调时,浮力大于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相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遇到的浮力就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小(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遇到的浮力就越小。

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能浮起来。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调。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相关。

物体比同样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同样体积的液体轻,上调。

在水中上调的物体,完好浸入水中时,遇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遇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第二单元《热》当我们感觉冷时,我们能够经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品)、(凑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衣服自己不可以产生热量,为何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固然衣服自己不可以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发散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简答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简答题)

宋楼镇许口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汇编1、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答:①捏成碗型。

②捏成船型。

③捏成空心盒子。

(4)绑在上浮的物体上2.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答:因为潜水艇有一个巨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注满水,潜艇的比重就大于水,潜艇就会下潜而在水下航行;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比重减轻,潜艇上浮,直至浮出水面航行。

3、我们是如何测量泡沫塑料板在水中的浮力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板所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板,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板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清水中加盐后马铃薯会浮上来,这是什么原因?说说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让马铃薯浮上来?答:因为马铃薯比清水重,所以在清水里会下沉,往清水里加入足够的盐后,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所以马铃薯在盐水中会上浮。

还可以在水中放糖、味精等。

5、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体会上浮一些,对吗?为什么?答:会上浮的,因为江河的水是淡水,大海的水是盐水,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当船从江河(淡水)进入大海(盐水)时,由于浮力增大了,船就上浮了一些。

6、为什么铁制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答: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特别大。

7、假如给你500克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强度一样,而且都有利于加工(如钢铁、木头、塑料、),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加工,才能使它载重量最大?答: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8、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

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

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6、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7、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8、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9、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

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

(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

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二、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

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

)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

摆越长,速度越慢。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

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

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九、实验题: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我们的猜测:有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3、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2、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4、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5、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地轴是(倾斜)的(23°),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

六、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

(二)、恒星的周年视差。

(三)、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

(四)、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