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合集下载

环境安全方面

环境安全方面

环境安全方面
环境安全指的是保护和维护环境稳定和安全的措施和行动。

在环境安全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虑因素和措施:
1. 水源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并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

这包括建立和执行水源保护计划,并采取控制措施以阻止污染源进入水源。

2. 空气质量管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控制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落地和室内空气污染的管理。

3. 土壤保护:实施土壤保护措施,包括排除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污染防控,采取合理的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退化。

4. 垃圾管理: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包括适当的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和处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维护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

6. 灾害预防和响应:制定应急计划,包括防灾减灾措施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机制。

7. 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管理。

为了确保环境安全,需要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合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环境教育宣传等手段来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生态环境心得5篇

生态环境心得5篇

生态环境心得5篇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实力,我们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态环境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环境心得篇1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地球上,地球妈妈创造了我们人类,还无私的为我们奉献,提供资源。

而我们人类却惨无人道的折磨它,它的慷慨奉献却是人类的浪费。

因此,为了让地球更美丽,为了让我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生存,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一、保护树木绿色是时尚的代名词,绿色是树的代名词,绿色是小溪的欢歌,绿色是花儿的枝叶,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

树是人类的朋友,它奉献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为人类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抵御沙化、风尘、赤潮。

但是,人们怎么报答它的?滥砍滥伐,是沙漠面积渐渐增大,绿洲随着减少,人类生存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试问那些滥砍滥伐的人,你们的良心还过得去吗?二、保护水资源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水是甘甜的。

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

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三、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乱捕、不滥杀、不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

看了以上内容,你还有什么犹豫的,让我们大家一起自觉保护环境,自觉爱护环境,自觉绿化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态环境心得篇2今天下午有新加坡的老师来我们班上课,上关于环保方面的课,有四位老师轮流给我们讲环保小知识。

环境的基本特性

环境的基本特性

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要素:环境中存在着大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要素。

大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土壤则是生物生存和植物生长的基础。

2. 社会要素:环境不仅仅包括自然要素,还包括人类社会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等。

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的污染、水源的破坏以及土地的退化等问题。

3. 生物要素: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气体的平衡。

4. 资源要素: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包括水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5. 循环与平衡: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循环和平衡。

例如,水循环可以使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再降落为雨水,然后被植物吸收和蒸发,循环往复。

这些循环和平衡保持了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环境基本特性的简要概述。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讨论这些特性,以及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自然要素是环境中的基础。

大气、水和土壤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们提供了生物生活所需的气体、水和营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被污染、水源被破坏和土地被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保护自然要素是保护整个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基础。

其次,社会要素是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度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加剧。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森林砍伐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三,生物要素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气体的平衡。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20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20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20篇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一、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唯一的家园,然而,由于人类盲目的消耗和过度开发,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环境,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环境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

从工业废水到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中,比如通过提倡节能减排,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措施来减轻环境负担。

三、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低碳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我们可以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等替代交通工具,关掉不需要的电器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生活,降低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的长久之计。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我们应该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学校和社会开展环境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提供更多的环保活动和宣传,以激发公众保护环境的热情。

六、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对于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分享环保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七、个人责任最后,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提倡绿色消费,参与到环保志愿者活动中,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名词解释环境

名词解释环境

名词解释环境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的自然条件,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

自然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分布区域以及数量产生影响;地质构造决定了地表地貌、地下矿藏分布等;水体是生物和人类所需水源的重要来源等。

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生物和人类产生重要影响,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影响,地球温暖化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的影响等。

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的改变会改变人们的政治参与和行为;教育政策的改革会对人们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等。

环境与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环境是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能源开采以及大规模工业化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如大量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可以通过签署环境公约、开展环境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来应对环境问题。

同时,个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节约能源、废物分类、减少碳排放等行动,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总之,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特定环境下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环境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和把握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为企业或个人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宏观、微观和内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对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全球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的加速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减排和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各行业的环境也存在着差异和变化。

例如,在制造业中,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废物排放和资源浪费。

在金融业中,关注环境的金融市场和绿色金融逐渐崭露头角,投资者对企业的环境责任也更加关注。

同时,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企业需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升级。

再次,环境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因素。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文化等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因素,也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出了挑战。

为了适应和应对这些环境中的变化,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分析,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决策。

最后,环境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环境分析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例如SWOT分析、PESTEL分析和五力模型等,以全面、系统地评估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之,环境分析是对特定环境下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宏观层面上,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微观层面上,不同行业的环境问题也存在差异和变化;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和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环境分析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全面地评估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描写景物环境的优美句子-唯美句子

描写景物环境的优美句子-唯美句子

描写景物环境的优美句子_唯美句子描写景物环境的优美句子1.村后有山,山有很多很多,它们一座一座的连在一起,山上有很多很多的树,树有的高,有的矮,高的像大人,小的像小孩,有的树的叶子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山顶上飘着两朵白色的云,像溜溜板。

2.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3.大海波涛汹涌,一个巨浪连着一个巨浪,仿佛是一只只张开大口的狮子,好像要把我们做的快艇给吞没。

海是那么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给蓝绸子秀上美丽的图案。

4.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那股尖厉劲儿,真有点像剪刀呢。

夜风在河滩里飘动着,沙滩里的柳树,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劲地舞动着她满身的嫩油油的枝条。

5.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

6.一进梅力更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大挺拔山峰,山上盘旋着许多步行梯,从远处看去,步行梯上的游人象正在搬食物的小蚂蚁。

7.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稀落的残星疲倦地眨着眼睛。

周围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

我凝视着东方,东方渐渐有些发白了。

过了一会儿,星星全都不见了。

渐渐地,东方有些微红,并越来越浓,不断地向上扩展着。

终于。

太阳公公露出半个火红的笑脸,染红了天边。

8.普陀的山真秀啊!有的像绿色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10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10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10篇)第1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谈到环境保护,我觉得就不可避免的想到眼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的问题。

人类想要健康的生活下去,就必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等到环境恶劣到影响我们生存的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环境保护是个很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每个国家,甚至是全球需要关注的,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但环境保护又的确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才能真正的保护环境。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对于有私家车的人来说,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上班,坐公交车,甚至可以骑自行车,步行去上班,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够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外出吃饭,尽量不要用一次性餐具,其实这种餐具并不卫生,既浪费资源,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尽量自己带上可以多次利用的环保袋,不要用塑料袋。

对于个人而言,这些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对于环境的保护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能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用一次塑料袋,那么整个环境就会起到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认为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2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提高,社会不断的进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居住环境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环境越变越好了。

一次,我听爷爷说,他们以前都住的用土砌成的平房。

有一次,下雨了,因为爷爷家的房子漏雨,第二早上水都到人的胸前,鞋子在水里漂浮着。

可现在,家乡完全变了,像一个成长的孩子,展示出他的魅力。

那一栋栋华丽的楼房既漂亮,又宽敞。

妈妈还告诉我以前的路面既窄又小。

根本没有东风路、109国道、更没有西区的宽敞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中国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地区,由于
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目前城镇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
战。中国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十三亿人口,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二
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端不均,
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严重受污
染。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残缺的问题下,高速城市化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
为水资源带来更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百分之四
十五点七,但还有近三百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
地下水污染严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不佳,污水处理的监管
机制亟待建立。

关键词
正文
中国环境任重道远。
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表面上看是人类社会经
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
环境问题不仅是自然问题了,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和文化观念问
题。因此,要正确认识当前环境形势。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全面观察、
科学分析、准确判断。
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经济总量将翻两番,按现在资源
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荷负将增加4~5倍。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资料表明,
悬浮颗粒物年月均浓度分别在200~500μg/m3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卫生
标准60~90μg/m3约3—9倍,这5个城市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
之中。我国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症发病率比正常
地区高出十几倍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除淮河之外、松辽水系、海
河水系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
化问题十分突出。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据42
个城市监测,92.8%的城市的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全国2/3
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
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同样,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
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
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人类对
环境的开垦同时遭受了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问题。据1993年林业部公布,我
国森林覆盖率仅13.9%。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退化。50~70年代年
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
20.1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因遭毁损的
耕地约200万亩。
目前我国植物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
理的,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绿
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还开展广泛持久的全
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只要大家都
爱护植被,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绿意盎然。
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
环境不但决定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决定着人们的思
维方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
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人却变成了不健康的人,这也就不是科学
发展了。某种程度上讲,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污染,产生的
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小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
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中国环境问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专家指出,我国现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
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
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因为现有用
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
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城
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
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专家坦言,我国多数城市水资源实际漏失率全国平均
数应在30%以上。

水利部长汪恕诚日前再次强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
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
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
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干旱
缺水问题唯一的选择。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
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
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专家也指出,目前,随着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相关措施的落实,在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国年用水总量正在得到控制,用水效率在不
断提高,节水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国民经济近年来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全国
年用水量(不含工业的重复用水量)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稳定在5500亿立方米左
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节水初见成效,工业用水实现“增产不增水”,万元工
业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递减9%

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污染,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地区间和年际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北方和沿海地区的
水资源供需矛盾犹为突出。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
水皆污”。造成这种现象有自然的因素,有人为的因素。据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
中心人士介绍,中国的水坝数量世界第一,全世界12万座的各类水库中,中国
就占了一半。以淮河为例,治淮半个世纪,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300多座。
在这些大坝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
枯水季节,整条淮河基本不流动,成了死水,不仅“五毒俱全”,而且浓度极高。
丰水季节,尤其上中游泄洪时,高浓度污染团顺流而下,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
性污染。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中国当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焦点有三个:开源、
节流、治污。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与目前的管理体制问题关联性不大,着力渲
染“一龙治水”,对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没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文鹏,郝爱兵.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及其意义[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4):28-32
[2]陈志恺,王 浩,汪党献.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水资源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11
[3]李文鹏.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
1999(9): 41-44
[4]万书勤,杨建锋.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产
业, 2001(4): 35-37
[5]李文鹏,康卫东,刘振英,等.西北典型内流盆地水资源调控与水资源优化
利用模式[R].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
[6]李文鹏,郝爱兵,刘振英,等.西北内陆干旱盆地水资源的特点,存在问题
及对策建议[J].水问题论坛, 2000, 26(2): 17-21

[7]郝爱兵,李亚民,李文鹏,等.中国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生态
环境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 北京: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 :4,8

[8]谢新民,颜 勇.浅析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3, 23(1): 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