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松江区一模语文(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30分)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隐晦.∕教诲.阻遏.∕歇.斯底里伛.偻∕呕.心沥血B. 拮.据∕诘.问惶.恐∕张皇.失措帷.幕∕惟.妙惟肖C.拗.口∕执拗.抹.布∕转弯抹.角翩.然∕一叶扁.舟D.簌.簌∕洗漱.荒谬.∕戮.力同心推崇.∕鬼鬼祟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哂笑文绉绉油光可鉴根深谛固B. 媲美侯车室雨霁天晴藏污纳垢C. 睥睨入场券相形见拙众目睽睽D. 璀璨水龙头广袤无垠吹毛求疵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位作家读书看报普通的浏览,一边看,一边思考。

②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即使时间长一点儿,也很少感到疲劳。

③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A.不是……而是得心应手品位B.不是……就是轻车熟路品味C.不是……就是得心应手品位D.不是……而是轻车熟路品味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大声地吆喝道:“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B.王老师办公桌上的《〈朝花夕拾〉赏鉴》一书已经旧得发黄了,但他仍然爱不释手。

C.为了保证全班同学——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全班同学都必须严格遵守班级学习纪律。

D.对于明天的春游,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地点,去距离较近的公园好呢?还是去距离较远的二龙山好?5.下列各组词语的词性或者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父亲厨房东方前进B.高大他们终于假如C.红旗飘扬报纸杂志雄伟壮丽非常坚强D.完全相信两个同学频繁考试猛烈撞击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否只学习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松江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松江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30分)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B. 欣欣向荣C. 翠色欲流D. 铿锵有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D. 老师对这篇作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 下列词语中,与“日新月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日千里B. 一成不变C. 一帆风顺D. 一心一意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苹果真甜!”他高兴地说。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红楼梦》。

C.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D. 她看着窗外的雨,心中充满了感慨。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

C.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那片绿洲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像个火球,烤得大地都快要冒烟了。

我和爸爸骑着摩托车去野外游玩,沿着蜿蜒的公路,我们来到了一片荒凉的沙漠。

沙漠里没有一丝绿色,只有黄色的沙子和黑色的石头。

热风呼呼地吹着,仿佛在向我们抱怨着什么。

我们走了很久,口渴得要命,但四周连一滴水都看不到。

爸爸的摩托车也抛锚了,我们只能靠步行。

就在这时,我看见远处有一个小山丘,山丘上长满了绿草。

我兴奋地喊道:“爸爸,那边有绿洲!”我们朝着绿洲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终于,我们来到了绿洲的边缘。

那里真的有一片绿草地,还有一条小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我们高兴地喝着水,吃着干粮,仿佛忘记了刚才的炎热和疲劳。

2015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5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城郊中学二0一五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1至2页,第II卷2至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1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7小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jiān)伛着(yǔ)寒噤(jìng)气息奄奄(yǎn)B阻遏(â)埋怨(mán)掳去(lǔ)销声匿迹(lì)C阡陌(qiān)憎恨(zēng)嫉妒(jí)自出心裁(caí)D伧俗(cāng)追溯(sù)藩篱(pān)脍炙人口(kuài)答:C 。

A寒噤(jìn) B 销声匿迹(nì)D藩篱(fān)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荒谬案牍天之娇子世外桃源B托辞妥贴相形见绌粗制烂造C缔听作揖莫名其妙芸芸众生D戛然驾驭物竞天择不能自己答案:B 妥帖粗制滥造 A天之骄子 C谛听 D不能自已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辩论赛上,欧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谈论中国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

C面对保安的盘问,作案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却不得不束手就擒。

D泸州方山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

B有的宠物猫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猫被称为“喵星人”。

2023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一) 默写与运用1. 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4. 江南的早春,类似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所写的“,”的景象随处可见,鸟儿们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 5-10 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①东封:封泰山。

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坐:因犯……罪。

5.【曱】【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 及召对( ) (2) 顾语妻曰(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最痛之吻答案

最痛之吻答案

最痛之吻答案【篇一:2015上海九年级浦东普陀青浦静安松江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s=txt>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雪尽马蹄轻。

(《观猎》)2、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

秋》)5、山水之乐, 。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痩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颭。

爱杀江南!6、这两首元曲中,点明秋天之景的句子分别是:“ ”、“ ”。

(2 分)7、这两首小令都有对江南水乡的描写,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水仙子。

咏江南》表达;《天净沙秋思》表达了。

(2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等。

(2分)9、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是因为。

(3分)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中“欣然” -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

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

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

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題(12分)鲁学士祝寿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

一日过鲁学士铎邸。

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①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

”鲁问:“公何以为贽? ”赵曰:“帕二方。

2015学年度松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_年_级语文试_卷(含答案)

2015学年度松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_年_级语文试_卷(含答案)

2015学年度松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二_年_级语文试_卷(含答案)长宁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6.01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不知近水花先发,。

(《早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举动,表达了他对军营生活的深深眷恋。

(2分)7.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百里…秋点兵”充分体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及雄壮的军容。

B.“马作…弦惊”两句生动描绘了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抗金英雄形象。

C.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以此对比,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悲愤。

D.本词是作者写给陈同甫与之共勉的作品,赞美他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上述文字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

(1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归而形诸梦。

10.选文第一段以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为论据,联系全文,其用意在于(1);(2)。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模)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模)

⾼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学科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5年1⽉⼀.阅读(80分)(⼀)阅读下⽂,完成1-6题。

(16分天书有字⼜有情——为韩美林《天书》序李学勤⑴韩美林先⽣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部分⼀⼩部分地拿给我看的。

每次观览,总会有新的强烈感受,开始是惊奇,继之是震撼,最后则是欢喜赞叹,不管怎样都是语⾔所难形容的。

⑵这实在是⼀部“天书”,你称之为书法也可,称之为绘画也可,视之为⽂字也可,视之为符号也⽆不可。

出于现代⼈之⼿,⽽所表达体现的,是⼏千年前岩画、铭刻那种深邃神秘的⽂化精神。

迸发喷涌的奇思妙想,根源于古代,但在说不出摸不着的地⽅,⼜显然超越了古代的范畴。

既然是“天书”,就不能解读,也不应解读。

韩美林先⽣再三⼒嘱,要我在这⾥写点什么。

我虽学习古⽂字有年,对如此新颖的创意体认究竟有限,下⾯⼏段话均属题外,是耶⾮耶,只好请⼤家来评判了。

⑶⽂明时代有哪些标志,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直存在争议,可是⼤家都承认,⽂字是⽂明断不可缺的。

⼈类有了⽂字,才算得上进⼊⽂明时代,才真正由⾃然的动物状态脱离出来,实现了天、⼈的分⽴。

这是何等重⼤的事,⽆怪乎古代传说予以重视,讲仓颉造字“天⾬粟,⿁夜哭”了。

⽂字是⼀种符号,符号还有多种多样,⽽只有⽂字能够代表事物,记录思想,并且传播到远⽅以及后世。

其他符号,⽐如数字算是同⽂字最相像的,性质便⼤有区别。

其实符号都是需要专门考察的,有⼀种很流⾏的学问叫符号学,我曾极感兴趣,在找来⼏本书读后⼤失所望,因为其中不如我设想的能回答上⾯所说的那类问题。

⑷有些学者想从⽂字产⽣演变的历史过程来探索⽂字的性质和作⽤,因此⽂字起源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泛注意。

按照当前西⽅学者的成果,美索不达⽶亚即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出现最早,其原始形态现在已可上推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许多作品就说这是⽂字的起源了。

他们以为世界古代的所有⽂字都有同⼀的起源,在某⼀地⽅最先发明了⽂字,随后流布到其他所在,于其影响下出现各种⽂字。

2015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5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满分:130分出卷人:无锡纳思语文教研组)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懵(měnɡ)懂争妍(yán)斗艳 B.消弭(mǐ)心无旁骛(wù)C.芥帝(dì)叱咤(chà)风云 D.枯瘠(jí)纷至沓(tà)来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B.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C.豆蔻年华....的男女中学生,在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议论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

D.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3. 以下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的最后一段解说词,请你选出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

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

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

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A.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B.时光流逝,各种食物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C.不管身处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D.无论是食物或是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4. 对右侧这幅漫画的内容、主题及讽刺效果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应该有底线。

B.孩子是需要父母照顾的,但不能溺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三语文一、阅读(80分)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历史不是一堆记录在案的数据,也不是一串被记载下来的事实的堆砌,它是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争论。

这样,关于一个事件的实际意蕴、一个偶发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何最准确地概括这个事件?这些争论就在历史的解释中属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当一个社会隐瞒其过去记录的某些部分,然后那个社会或其领导人向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当一个社会试图改变历史记载所呈现的或已经有充分根据的事实的时候,我们知道,历史是如何出于政治目的被曲解的。

②显然,历史是社会的需要。

它赋予我们认同感。

它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可以用来指导方向的导航图,从而帮助我们在当今日益复杂的时代确定我们的方位。

历史既有真理的形式,也有意见的内容。

对历史的认真研究会帮助我们区分这两者。

做出这种区分是重要的,如沃尔特•瑞雷爵士所说:“是意见而非真理能够无需通行证在世界上畅行无阻。

”在大多数场合,我们从报纸、电视和朋友那里所读到、看到和听到并信以为真的东西是意见..。

..而不是事实③一谈到“文明”(本书即是文明的历史)立即就会陷入争论。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如此恐惧历史研究。

谈到“西方文明”甚至更受限制,在某些历史学家那里,它的范围过分狭窄。

不过,如果我们将历史理解为一个过程,就必须通过特定的空间位置来把握它:我们的连续性、我们的标准、我们的进程等。

我们还必须识别内含于“西方文明”概念的固有的两大偏见:其一,我们知道什么是“文明的”并达到了“文明的”标准;其二,西方作为一个整体,是单一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文明单元。

第二个偏见很容易发现。

在我们大多数学者那里,在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学课程上,不讲“东方文明”,只讲“东方的各文明”,这个术语表示,西方是一个单元,东方却不是。

这些反映我们西方人世界观的习惯性的短语如同我们流行的地理书一样,表现了西方人的偏见。

□由于这个习惯短语已经成为我们西方语言传统,所以本书仍然采用这种用法。

④不过,如果谈文明,从一开始我们就得给出何谓“文明化”的定义。

关于这个问题的书籍已是汗牛充栋。

可是,为了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给这个概念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

因为对于一部涵盖整个西方的历史著作而言,文明这一概念是全书的一个指导和基本柜架。

我们需要一个特别清晰的定义,以用来进行下面的叙述和分析。

因此,这个操作性定义要求,“文明”包括一个社会或相互依存的一组社会的下列若干(尽管不需要全部)条件:要有某种形式的政府,人们通过它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和履行相应的责任。

城市社会亦即城市生活要有某种程度的发展,从而使文化不是游牧的和分散的;人类已经成为工具制造者,通过使用金属,改造他们的物质环境,从而也改造他们的社会经济环境,尽管这种改造是有限的;某种程度的功能分化已经开始,通常发生在工作场所,而荣耀、地位和目标一起,成为社会的粘合剂;社会阶级已经出现,不管他们是相互对抗还是相互依存;书写形式已经发展起来,从而群体和群体间,更重要的是代际之间,可以通过文字交流;闲暇的概念出现了,于是,生活不限于工作场所,也不是特定的阶级职责或分工;要有时间概念,通过它,一个社会将自己与过去和对未来的假想联系起来。

⑤西方最常见的偏见是用技术变革来衡量“进步”,根据这个标准,至少到历史的晚近时期,没有出现重大技术变革的社会是不开化的。

事实上,尽管文字记录和重大技术变革存在于我们所称的“文明社会”,但两者都不是文明开化的本质性内容。

当我们研究历史时,或许我们应该记住英国批评家约翰•拉斯汀所记载的历史行为的三个内在要素:“伟大民族将他们的自传书写在三种稿本上:行为之书、言语之书和艺术之书。

”⑥承认甚至赞美全部文明的价值对于文明生活本身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我们特殊的历史经历的多棱镜认识全部文明。

我们热爱自己的历史,在自己的历史中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借助于它,我们解释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其它事情。

明了这一点,就是要承认我们也是历史的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以我们的方式提出我们的问题。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向我们的过去提问,也就不能向未来提问。

((美)罗宾.W.温克《牛津欧洲史》序言,有删节)1.概括第一段内容。

(2分)2.第二段中“意见”和“事实”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三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尽管如果他们将自己所在的地方视为世界的中心②日本人不会将伦敦称为“远西”③这两种说法或许都是正确的。

④将洛杉矶称为“远东”⑤“近东”和“远东”中的“远”和“近”只是相对于西欧的地理位置而言。

A.③⑤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C.①⑤②④③D.⑤②④①③4.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5.根据第五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应仅仅把技术变革作为衡量文明的尺度。

B.可以说没有文字记录就不会出现真正文明。

C.一个民族的艺术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

D.从行为举止中也能够看出一个民族的文明。

6.下面是某网站推荐《牛津欧洲史》一书的内容,找出其中错误。

(4分)本书是一本既不失历史原貌,又穿透表象探究历史价值的优秀著作。

该书不局限于历史本身,以西方人的视角,从人类文明谈起,通过具体事实和大量数据,全面而客观地阐明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完全摒弃了西方人的偏见,开启全新的话语体系,再现历史的同时又留给我们很多现象背后的思考。

㈡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19分)我想从天上看见阿来⑴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

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比之于现代物理学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论还要难于捉摸。

物理学家描述他们抽象的理论时运用了一种可靠的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的模型。

而历史中的文化却更多的在荒山野岭间湮灭,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消失而被永远埋葬。

⑵我想,也许从天上,从高处像神灵一样俯瞰时可以看见。

⑶于是,我在拉萨的贡嘎机场登机时特意要了一个临窗的位置。

并祈愿这一路飞行,没有云雾的遮蔽。

⑷事实是,我登上飞机时,拉萨正在下雨。

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水溢出了河床,洪水漫进了河床两边的青稞地,漫进了低矮的平顶土房组合而成的安静的村庄。

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洪水浅浅地漫在地里,麦茬一簇簇露在水面上。

庄稼地与房舍之间,是一株株柳树,在雨中显得分外的碧绿。

飞机越升越高,那些淹没了土地的水像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天光。

这真是一种奇异的景象:洪水成灾,但人们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人抢险,没有人惊慌失措,那些低矮的土屋安安静静的,都是很宿命的样子。

土屋顶上冒着青烟,我想象得出来,围坐在火塘边上的农人平静到有些漠然的脸。

洪水与所有天气(比如冰雹)一样,或多或少都和某种神灵的力量与意愿有关。

⑸对于来自神灵与上天的力量,一个凡人往往只能用忍受来担待。

所以,当外界的眼光看到一个无所欲求的农人时,而赞叹,而自怜的时候,我想告诉你,那是因为对生活日深月久的失望。

不指望是因为从来都指望不上。

所以,你才会在雅鲁藏布江洪水泛滥时,看到这么一幅平静的景象。

⑹这种平静的景象里有一种病态的美感.....,病态的美感往往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⑺飞机再向上爬升,就穿过了饱含雨水的云层。

云层掩去了下界的景象,满眼都是刺目的明亮阳光!⑻虽然有云层阻隔,但我还是感觉到机翼下渐渐西去的高原那自西向东的倾斜。

飞机每侧转一下机身,我就感觉到雄伟的高原正向东俯冲而下。

闭上眼睛感觉,那是多么有力的一种俯冲啊!我当然知道,这种俯冲感是一种幻觉。

飞机飞行得非常平稳。

电视里正在播放平和的音乐。

当气流导致飞机发生小小的震颤,空姐柔美的声音便从扩音器里传来。

⑼但我还是觉得大地在向下俯冲。

⑽我说过,这是一种幻觉。

⑾而且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过这样的幻觉。

⑿譬如当我最大限度在接近某一座雪山的顶峰,坐在雪线之上,看到只要有一点动静,风化的砾石便水一样流下山坡,看到明亮的阳光落在山谷里、森林中,使得云雾蒸腾,我也会感觉到大地的俯冲。

而到云雾散开,大地安安静静地呈现出它真实的面貌,这种幻觉便消失了。

⒀飞机起飞不久,机翼下面的云层便渐渐稀薄,云层下移动的大地便渐渐显现在眼前了。

⒁雪峰确乎呈南北向一列列排开在蓝天下,晶莹中透着无声的庄严。

在这一列列的雪山之间,是一片片的高山草甸,草甸中间或还点缀着一些积雨形成的小湖泊。

湖泊边上,有牧人的帐房。

我熟悉帐民里牧人的生活。

他们不是草原上那种纯粹的牧民。

夏天,他们赶着牛羊来到这些雪山之间的高山牧场,秋天到来,他们被一天天降低的雪线压迫着,走进河流深切出来的山谷,回到自己种植玉米与青稞的农庄。

夏天是牧场上的收获季,秋天,又是土地里的收获季了。

于是,这些山地中半农半牧的同胞,便在一年中,有了两个收获的季节。

⒂每一列雪山之后,这种山间牧场就更低,更窄小,直至完全消失。

眼界里就只有顶部很尖锐,没有积雪的峭拔山峰了。

这是一些钢青色岩石的山峰,一簇簇指向蓝空深处。

山体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然后,这种美丽的峭拔渐渐化成了平缓的丘陵,丘陵又像一声长途俯冲后一声深长的叹息,化成了一片平原。

这声叹息已经不是藏语,而是一声好听的汉语里的四川话了。

⒃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辽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

⒄而从高原下来,经历了大地一系列情节曲折的俯冲,化入平原,是一声疲惫而又满足的长叹。

⒅而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那些群山深刻的皱摺中间。

【注】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7.第⑵段中作者想从天上“看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分析第⑹段“病态的美感”的表达效果。

(3分)9.文中多次出现“俯冲”一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流导致的飞机震颤使作者产生俯冲的感觉。

B.飞机飞行非常平稳,“俯冲”是作者的一种幻觉。

C.云开雾散的真实景色能消除作者“俯冲”的幻觉。

D.“俯冲”生动地写出了大地从高原到平原的地理变化。

10.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⑿段的作用。

(3分)11.赏析第⒁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

(4分)12.结尾说“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分析其意蕴。

(4分)㈢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_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⑵驿寄梅花,鱼传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⑷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⑸___________________ ,金就砺则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