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矛盾的同一性跟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该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
从辩证法的体系上来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以及实质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概括说就是矛盾统一性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综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因而也就是整个辩证法部分占基础地位的重要原理。
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王忠文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地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地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地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地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地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地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地内在地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地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地内容和多样地形式.不同地矛盾具有不同地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地斗争形式也不同.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地改变误认为斗争地消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地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地,是包含差别和对立地同一.同一性要受斗争性地制约,矛盾双方地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地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要受同一性地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地形式、规模和范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是辩证认识地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地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地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地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地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地绝对化和片面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地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地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地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地重要方法.我们党地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地“又联合又斗争”地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地“一国两制”地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就是成功地运用对立统一学说地范例.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矛盾地对立和同一地关系,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对于我们做好一切工作,使事物向着有利于我们地方向发展,具有现实地指导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题分析].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地叙述有①互联网所带来地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网所带来地利、弊是同一事物地两个对立地方面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地关系中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②③.①③.②④[解析]答案是.此题为年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地第题.好处与坏处属于矛盾地两个方面,本身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从比例上来划分,不选①;②是一分为二方法地运用,应选;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矛盾分析法,不选;④揭示了同一与斗争地关系,符合矛盾分析法,应选.结合上述分析,本题应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地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地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地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地值不同,圆锥曲线地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共性离于个性之中②矛盾地同一性推动事物地变化③事物地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地联系是具体地,多变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③.③④.①②④.①③④[解析]答案是.这是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地第题.总体来看,该动点地轨迹为圆锥曲线,但常数值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可见,应选①、④;常数数据地变化,导致曲线形状地变化,可见,应选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单纯有同一性,不能推动事物地变化,不选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练一练]年月召开地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在金融服务、民用航空、能源和环境保护合作等领域,均达成了令人关注地协议.这些协议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上述材料在辩证法上地启示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矛盾地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④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地因素而得到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③.②③④ .①②④.①③④.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地辩证法思想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矛盾地同一是包含差别地同一②对立面地统一是事物发展地动力③不包含内部差别地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④只有克服矛盾地斗争性,事物才能向前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③.②③④ .①②④.①③④参考答案。
考研政治:马哲模块化冲刺复习之对立统一规律

考研政治:马哲模块化冲刺复习之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简单来说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2、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3。
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分析事物存在的矛盾,并且要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方法论:我们应如实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解决矛盾,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每一对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它们彼此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
这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与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即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马哲问题矛盾的同一性

马哲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包括2方面(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2)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社会祥和、稳定、协调、宽容、理解固然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消失。
认识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和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社会各种利益主体和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和而不同的社会,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进步的理想状态,在矛盾运动上的表现就是社会矛盾的同一性。
但是,同一性不是脱离斗争性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跨越的进程中,因此,思想上的先进与落后、观念上的前卫与保守、地域间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物质上的贫富差别、城乡对立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等现状,都必然存在并反映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之中,构成和谐社会矛盾的斗争性。
和谐社会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认识矛盾,又在对矛盾认识的指导下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王忠文430030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就是成功地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范例。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考点:论述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重要意义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对于矛盾本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重要意义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对于矛盾本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相关材料:中国哲学家提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辩证方式,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尚和去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庸即用),也就是“中和”、“中庸”之道例题1.近年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请分析:(1)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2)从这一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各举国际、国内一例说明之.答案要点:(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体现.(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如2005年中国与美国、欧盟关于纺织品的争端最终得以解决,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陆地边界的最终解决都是成功的例子.我国国内,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也是突出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联系 A.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同一性。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 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 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 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 以差别和对立 为前提。
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 的一种具体形式
概括、总结 具体体现
具体矛盾斗争
政治用语中的斗争 (个性----矛盾特殊性) (共性-矛盾普遍性)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C. 量体裁衣
B.积劳成疾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1.居安思危 下相互转化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不象倾,声音相 和,前后相随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同一性,相互转化 4.乐极生悲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斗争性”。 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 空: 喜—— 悲 吸引— 排斥 — 攻—— 守 变异 遗传 — 强—— 弱 法制 — 和平 深—— 浅 民主— 你能根据身边的实际再举些 — 这样的例子吗? 战争—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 的矛盾双方?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 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思考: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 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 种具体形式(个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 对立(共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 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 • • •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 恶等 •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 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①二者是对立的,权利与义务有区别。 ②二者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
矛盾
根本内 容是 是对立 统一的
(实质、核心)
的源泉和 动力是
构成了
联系
发展
系联史历的继相后 (基础) 前是 总特征 矛盾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逻辑矛盾
• [典故]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 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 最牢,再坚固不过了。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 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 “我做的长矛,最快最快,再锋利不过了。不管对方抵挡的盾 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 “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 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联系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狼要扑食鹿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 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 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盲人走进暗室
“ 盲人走进暗室 ”,这是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 感光材料时,根据暗室工作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且会依据 决策 . 原来 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 , 就如 一定条件 , , 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明眼人的优 同机智勇敢的阵地侦察人员被蒙上双眼似的,性 势在看得见,盲人的劣势在看不见,在通常情况下, 情浮躁,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 : 这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一定条件 下 , 优势与劣 盲人看不见任何东西,已习惯在黑暗环境里生活 势会向各自相反的方 向转化.这里的条件就是暗 , 如果让盲人来做暗室的工作会 室, 暗室使明眼人的优势丧失贻尽提高工作效率。 , 成了睁眼瞎, 实践证明 , 盲人在暗室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了正 在暗室里工作犹如被蒙上双眼 , 性情浮躁,不知 所措 .而盲人由于平时就看不见 ,己 常人, .工作效率低下 柯达公司这一巧用盲人的新举措 ,不仅增 习惯在黑暗环境里生活 , 让盲人来做暗室的工作 加了经济效益 , 而且还在人们 心目中树立了良 , 稍加培训 ! . 就能上岗 , 而且干的活要比正常人 好的企业形象 柯达公司在世界同行业榜上名列 精细得多。 前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 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 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 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 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 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 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 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 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如: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 展。犯罪和打击犯罪就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是因为 另一方而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另一方,但是另一方 不存在了,自己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2、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 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 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 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
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 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 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 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 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有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 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 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既指事物内部,
也指事物之间
你能例举哪些具体的矛盾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是 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 C.失败乃 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 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①②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1、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2、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 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请根据上述两段话谈谈你对矛盾“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关系的认识。
斗 ( 争 对 性 立
)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区 别、差异、不同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