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7.1 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7.1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设计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使学生认识酸性、碱性溶液的特征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介绍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发现周边事物的变化和善于探究的科研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比较和测定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正确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深刻“酸”的印象?本节课将从化学的角度围绕“酸”字展开。
1.溶液酸碱性回顾: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点拨: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
猜想:其它具有酸味的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有涩味或没有酸味的呢?实验探究1(1)在白醋、稀盐酸(各取少量滴入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下同)中分别滴加1~2 滴紫色石蕊试液(2)在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加1~2 滴紫色石蕊试液。
(3)在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加1~2 滴紫色石蕊试液。
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1)白醋、酸果汁这些具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都呈酸性。
(2)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然都不呈酸性。
(3)食盐水、蔗糖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这些溶液不呈酸性,也不显碱性。
小结:(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酸性。
(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
(3)凡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显中性。
2.酸碱指示剂指出:石蕊试液既能检验酸性溶液,又能检验碱性溶液,具有显示溶液酸碱性的作用,称为酸碱指示剂。
【精编】(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7.1_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doc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教学过程[引入] 师:老师从家里面带来了两种水果(学生:苹果和橘子),它们有什么味道?你怎么知道的?通过品尝可以知道生活中一些物质有酸味,而酸味是酸性的一种体现,但是实验室中的药品是不可以品尝的,你怎么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下面我们通过课本P32 中的一组实验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
[探究] 活动探究(1) (投影) 活动探究(2) (投影)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讲解]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像石蕊试液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2.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小结]石蕊: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酞:碱红酸中不变[过渡]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呢?[讲解]有时候还可以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 石蕊试纸的使用方法:将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沾在石蕊试纸上,然后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阅读]课本第34页拓展视野[过渡] 用石蕊或酚酞试液可以检验出某溶液的酸碱性,但能否比较两种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呢?例如:橘子汁和苹果汁都是酸性的,谁的酸性比较强呢?[讲解]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7.1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设计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4.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性溶液(1) 定义:。
(2) 举例:。
2.碱性溶液(1) 定义:。
(2) 举例:。
3.中性溶液(1) 定义:。
(2) 举例:。
4.酸碱指示剂(1) 定义:。
(2) 举例:。
说明:(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3)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
第2课时(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1.酸碱度:表示。
2.酸碱度的表示----pH值(1)pH值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2)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pH越小,酸性越;pH>7,溶液呈性,pH越大,碱性越3.pH值的测定---pH试纸方法:用(或)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pH试纸放在中)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与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说明:(1)pH试纸呈色,遇酸液变色,遇碱液变色。
(2)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酸碱度,pH一般为值。
(3)(能或不能)把PH试纸浸没到待测液中,防止。
(4)测定气体的酸碱度时,需(干燥或润湿)的pH试纸。
(5)(能或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若为中性溶液:。
若为酸性溶液:。
若为碱性溶液:。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 健康人的体液PH维持一定范围。
2. 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PH<4或PH>8的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酸碱性 学案

7.1 溶液的酸碱性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2、掌握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及其应用。
3 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任务一:探究溶液的酸碱性1、自主学习(1).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作探究:小组互查(人人参与,组内交流)(1)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几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在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依据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将上述溶液进行分类。
结论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现出来酸性。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表现出来碱性。
________ ________等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表现出来中性。
任务二:探究溶液的酸碱度:1、自主学习(3)酸果汁,白醋和盐酸都呈酸性,但它们的酸性强弱程度不同。
石灰水,氨水和肥皂水都呈碱性,但它们的碱性强弱程度也不同。
建议从以下所列物质中检测试样:河水自来水碳酸钠溶液汽水食盐水果汁稀盐酸溶液食醋结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作探究:小组互查(人人参与,组内交流)3、交流展示:(抽查1-2组):4、评价质疑:PH试纸使用的注意事项:(1)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2)PH试纸不能直接插入溶液中(3)PH试纸读数不能有小数点任务三:检测达标,总结反思。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水B.石灰水C.稀硫酸D.稀盐酸2、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能把它们一次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酚酞B、蒸馏水C、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3、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3.3 5.29.510.5-B.菠萝汁()C.柠檬汁()-4.05.02.03.0-D.酱油()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5、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D.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6、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pH=7的溶液呈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 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7、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__画上叶。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7.1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设计_64

课题: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打印墨水显中性
打印纸偏碱性
pH 为 4.2,是世界上酸。
(“是”或“否”)
)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
[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 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 < 7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设计和实验 ]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
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 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 =7。
乙同学: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 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 =7。
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 =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反思:
墨水 pH 7.5~9.0 墨水滴
喷嘴 打印纸 pH 4.5~6.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7.1溶液的酸碱性_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将掌握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②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1.液的酸碱性、酸碱度的测定与判断。
2.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酸”的印象?[学生交流][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尝来知道酸味,但我们是不允许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学生回忆]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学生实验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由紫变红。
[学生实验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现象:石蕊由紫变蓝。
[学生实验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不变色。
[结论]利用石蕊试液可以鉴别酸性,碱性,中性的溶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教师讲述]像石蕊试液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叫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有多种,酚酞也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酚酞。
现象:酚酞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
氨水。
石灰水,再滴入1~2滴酚酞。
现象:酚酞由无色变红。
[活动与探究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
蔗糖水,再滴入1~2滴酚酞。
现象:酚酞不变色。
二、小结。
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2 (新版)沪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 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通过对给定物质的酸碱性和pH的测试,学会按要求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的全过程,并能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得出结论;3.通过把各种渠道收集的物质酸碱性的资料的整理归纳,初步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认识物质的酸碱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能自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6.通过对测定物质酸碱性方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史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认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探究法[所需设备]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网络及课件。
[板书设计]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一、酸碱指示剂:罗伯特·波义尔发现二、pH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三、比较:四、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31352 7A78 穸/bjx30182 75E6 痦25632 6420 搠25186 6262 扢C21252 5304 匄 23931 5D7B 嵻26525 679D 枝酸性溶液不变色碱性溶液变红色酚酞 遇到石蕊 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变蓝色。
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7.1.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7.1.1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版)沪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对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实际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溶液的酸碱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如酸、碱、盐等,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溶液的酸碱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的酸碱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掌握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
2.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3.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的酸碱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pH试纸、指示剂等。
2.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硫酸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胃药的酸碱性,引出溶液的酸碱性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如pH值。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溶液的酸碱性的规律。
5.拓展(10分钟)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如饮食、健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溶液的酸碱性班级姓名专题05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2018高考真题】1.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冶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A.周期B. 角速度C. 线速度D. 向心加速度【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 A点睛:本题考查人造卫星运动特点,解题时要注意两类轨道问题分析方法:一类是圆形轨道问题,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求解;一类是椭圆形轨道问题,利用开普勒定律求解。
2.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卷)【答案】 B【解析】A、设月球质量为,地球质量为M,苹果质量为则月球受到的万有引力为:苹果受到的万有引力为:由于月球质量和苹果质量之间的关系未知,故二者之间万有引力的关系无法确定,故选项A错误;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理可以得到:,故选项B正确;C、在月球表面处:,由于月球本身的半径大小未知,故无法求出月球表面和地面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故选项C错误;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引力为:,由于月球本身的半径大小未知,故无法求出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与地球表面引力之间的关系,故选项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万有引力相关知识,掌握万有引力公式,知道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可求解。
3.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A. B.C. D.【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 C代入可得:,故C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结合密度公式求解即可。
4.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卫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 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 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 P∶T Q=8∶1,选项C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把题述的卫星轨道半径误认为是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陷入误区。
5.土星最大的卫星叫“泰坦”(如图),每16天绕土星一周,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已知引力常量,则土星的质量约为A. B.C. D.【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答案】 B6.(多选)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A. 密度B. 向心力的大小C. 离地高度D. 线速度的大小【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同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天津卷)【答案】 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理论: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忽略自转),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能灵活运用。
7.(多选)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答案】 B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12Hz(周期T=1/12s),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m1r1(2πf)2,G=m2r2(2πf)2,r1+ r2=r=40km,联立解得:(m1+m2)=(2πf)2Gr3,选项B正确A错误;由v1=ωr1=2πf r1,v2=ωr2=2πf r2,联立解得:v1+ v2=2πf r,选项C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选项D错误。
【点睛】此题以最新科学发现为情景,考查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2017高考真题】1.【2017·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答案】D【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无法求“环绕天体”的质量。
2.【2017·新课标Ⅲ卷】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
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D .向心加速度变大【答案】C【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222π()GMm mv m r ma r T r ===,可得周期2T =速率v =2GM a r =,对接前后,轨道半径不变,则周期、速率、向心加速度均不变,质量变大,则动能变大,C 正确,ABD 错误。
【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动能【名师点睛】万有引力与航天试题,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适当选用公式22222π()GMm mv m r m r ma r T rω====,是解题的关键。
要知道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只与轨道半径有关,但动能还与卫星的质量有关。
3.【2017·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 km 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 )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 )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 )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BCD【考点定位】天体运动较,要借助同步卫星,天舟一号与同步卫星有相同的规律,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4.【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0/4T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答案】CD【解析】从P到Q的时间为12T0,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M运动的速率大于从M到Q运动的速率,可知P到M所用的时间小于14T0,选项A错误;海王星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太阳的引力作用,故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选项D正确;故选CD。
【考点定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离太阳越近的位置行星运动的速率越大;远离太阳运动时,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5.【2017·天津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
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答案】22 () gRR h+【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应知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近似相等,即“黄金代换”。
【2016高考真题】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解析】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找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CD错误,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了物理学史【方法技巧】平时学习应该注意积累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知道前辈科学家们为探索物理规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于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2016·北京卷】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 .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 .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 .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方法技巧】在万有引力这一块,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掌握公式222Mm v G mm r r r ω=== 224πrm ma T=,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
3.【2016·四川卷】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