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心功能的影响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见的降脂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
这两种药物以作用方式、剂量、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
作用方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血浆三酰甘油(TG)的水平。
但是两种药物的作用方式存在一些不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被认为更加强大,能够降低LDL-C水平多达55%-63%,比阿托伐他汀更高。
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剂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瑞舒伐他汀的最大剂量为40mg/d,阿托伐他汀的最高剂量为80mg/d。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不同患者的药物剂量可能有所不同,较高的剂量往往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药代动力学:瑞舒伐他汀是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肝脏细胞轻易进入肝细胞中,与肝细胞内负责合成胆固醇的HMG-CoA还原酶结合,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与之相比,阿托伐他汀是水溶性药物,与细胞膜上的HMG-CoA还原酶结合,不会进入肝细胞。
不良反应:虽然两种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也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
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疼、肠胃道不适、肌肉痛和血液检查异常等。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同样包括头疼、肌肉痛、肠胃道不适和血液检查异常,但是较为罕见的副作用也可能包括肝脏损伤和视力损伤等。
结论: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作用方式和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更加强大,并且剂量也存在差异。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两种药物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剂量。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常用的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
下面将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药理作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与肝细胞中的HMG-CoA还原酶结合,抑制其催化反应,从而降低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
两者的作用机理相似,但具体的药理作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药代动力学: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存在差异。
瑞舒伐他汀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其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而阿托伐他汀的代谢主要依赖CYP3A4和CYP3A5酶,其代谢产物基本没有药理活性。
瑞舒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口服后只吸收20%~30%,而阿托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后能吸收到90%以上。
3. 临床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具体选择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瑞舒伐他汀可能更适合那些需要更大剂量的患者,且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的患者;而阿托伐他汀可能更适合那些需要更低剂量的患者,且药物代谢酶活性较高的患者。
4. 不良反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较为类似,但具体表现可能略有差异。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乏力、恶心、腹泻等。
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潜在的肝毒性和肌肉损伤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在药代动力学、剂量选择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具体应用时需结合患者的情况和个体化的治疗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它们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能够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1. 降低血脂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降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LDL-C、甘油三酯(TG)的效果都相似,且两者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一些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和TC的效果上稍好于阿托伐他汀。
2.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多项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效果相当。
JUPITER试验显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之相近。
3. 耐受性和安全性:两种药物在耐受性和安全性方面都较好,且副作用相似。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痛、头痛、腹泻等,但一般程度较轻,且不会对大多数患者产生明显不良反应。
一些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观察肝功能。
4. 用药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瑞舒伐他汀的通常起始剂量为5-10mg/日,最大剂量为40mg/日;阿托伐他汀的常用起始剂量为10-20mg/日,最大剂量为80mg/日。
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酌情调整剂量。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相似,但瑞舒伐他汀在血脂调节方面的优势可能稍大。
在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可以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价格等因素。
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和监测。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瑞舒伐他汀主要是通过代谢抑制剂CYP3A4的作用,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速率;阿托伐他汀则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步骤,从而降低血浆LDL-C的水平。
二、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的疗效相似。
在一项对比分析中,两种药物在治疗24周后对LDL-C的降低率分别为瑞舒伐他汀为45.5%-55.5%,阿托伐他汀为40.6%-50.7%,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而在长期疗效方面,一些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也无显著差异。
这两种药物在降低LDL-C水平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上是相似的。
四、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比较在安全性方面,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耐受性和副作用相似。
两种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痛、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大多为轻度不适。
而在临床使用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这两种药物的应用价值也相似。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似。
两种药物在降低LDL-C水平和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疗效相近,且安全性相似。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疗效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脂水平异常的情况,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这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然而,在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的过程中,剂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剂量可能会对患者的血脂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针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一、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能够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
阿托伐他汀能够结合LDL受体,促进LDL的结合和清除,从而降低血浆LDL-C水平。
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三酰甘油水平,对改善血脂谱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在不同剂量下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其降脂效果也会随之增强。
一项研究发现,20mg/d和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40mg/d组LDL-C降低幅度更大,分别为37.7%和45.3%。
另一项研究也提示,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40mg/d组相比,在降低LDL-C水平和减少心脏事件风险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然而,随着剂量的增加,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增加,包括肝功能异常、肌痛、肌酶升高等。
因此,在选择阿托伐他汀的剂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的需要。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最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分析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分析一、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高效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阻断胆固醇合成的关键步骤,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少三酰甘油的水平,同时也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的一线降脂药物。
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研究针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学术界和临床医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2018年,一项中国国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证实,2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已经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4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但是对于8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而另一些研究结果却未见显著效果。
这引发了学术界和临床医生对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差异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治疗目标,可以选择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次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首选2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而对于高危患者或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4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而对于极高危患者或者在40mg/d剂量治疗后仍存在心脏事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8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四、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与临床医生关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密切相关。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20mg/d、40mg/d和8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基本一致。
一般来说,阿托伐他汀是相对安全的降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痛、肝功能异常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脂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
它们都属于利伐伐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脂,减少冠心病风险,但在使用中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效果和适用情况。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药物。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也称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浆胆固醇。
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也称为立普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肝脏对LDL胆固醇的清除来达到降脂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在降脂作用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其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些区别。
在药物的作用机制上,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学特点更为突出,其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相比,更具选择性,更有效地抑制HMG-CoA还原酶,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相对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DL胆固醇的效果更为显著。
一项对比研究显示,在相同剂量下,瑞舒伐他汀对LDL胆固醇的降低幅度比阿托伐他汀更高。
在降低三酰甘油和提高HDL胆固醇水平方面,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这说明瑞舒伐他汀在改善血脂方面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
在临床安全性方面,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类似,比如肌肉痛、肝功能异常等,但在实际应用中,瑞舒伐他汀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在长期使用中的肌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治疗冠心病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存在一些差异。
瑞舒伐他汀相对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DL胆固醇的效果更好,对三酰甘油和HDL胆固醇的调节也更为明显,并且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其中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之一,而降脂药物则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三酰甘油(TG)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
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为显著,且剂量更低。
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瑞舒伐他汀对降低总胆固醇、LDL-C和TG的效果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可将LDL-C水平降低30-53%,TG水平降低17-31%,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6-30%。
而阿托伐他汀的LDL-C降低率平均为34-46%,TG降低率为11-32%。
瑞舒伐他汀对降低冠心病发作风险的效果也较阿托伐他汀更为明显。
根据JUPITER试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脏事件(心脏死亡、心肌梗死、中风、胸痛等)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高风险群体中。
而阿托伐他汀在防止冠心病发作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但相较瑞舒伐他汀来说稍逊一筹。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
两种药物均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肌肉痛、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不适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较为罕见且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肌病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个体化的用药。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脂效果和减少冠心病发作风险方面更为明显。
选择何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目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月第21卷第1期 MMJC,Jan 2019,Vol 21,No.161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9.01.018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心功能的影响孟照娜 秦雷 李宝寅冠心病多指由于患者体内脂质积累于血管壁,造成动脉血管栓塞或狭窄,使血流受阻,以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其发展至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
控制血管冠脉粥样硬化和调节体内血脂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他汀类药物可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降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等[2]。
阿托伐他汀是心血管类常用药物,能够调节糖脂代谢,改善心功能,应用相对广泛,但其属于经CYP3A4酶途径代谢,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存在肌毒性;瑞舒伐他汀是近年一种新型调脂类药物,可经CYP2C9酶代谢,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文献报道其安全性更佳[3]。
本研究对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15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治标准[3];②家属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③心功能为Ⅱ~Ⅲ级(NYHA分级);④无严重肝肾功能;⑤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①溶栓禁忌证者;②严重恶性肿瘤者;③药物过敏史者;④重要资料不全者;⑤免疫功能和凝血障碍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分为A、B两组,各75例。
A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36~77岁,平均(62.30±2.31)岁,合并症有高血脂2例、糖尿病6例;B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1~80岁,平均(62.40±2.13)岁;合并症有高血脂1例、糖尿病7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心脏初步检查,如彩超和心电图等,先基础治疗,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患者保持营养均衡,适度有氧运动,保持好心态。
A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84,规格:10mg×7片)治疗,1次/d,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06,规格:10mg×7片)治疗,1次/d,口服;两组均睡前给药,连续3个月用药。
1.3 观察指标 ①糖脂指标:通过血生化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指标,用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应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SI)浓度;②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流舒张功能(FM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LVEDV),对比两组心功能变化情况;③不良反应观察:监测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血脂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糖脂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TG、TC、LDL-C均显著降低(P<0.05),FPG、FSI 均显著升高(P<0.05),且B组较A组变化幅度大(P<0.05)。
见表1。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FMD水作者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病区通讯作者:秦雷,E-mail:308204932@62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月第21卷第1期 MMJC,Jan 2019,Vol 21,No.1平显著升高(P<0.05),LVEDV 水平显著降低(P<0.05)。
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B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P<0.05)。
见表3。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x —±s )组别例数LVEFFMDLVEDV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7536.01±4.1343.39±4.10* 6.20±0.968.23±1.42*163.29±12.16158.01±13.06*B 组7536.10±4.2152.23±4.12*6.23±0.977.10±1.41*163.34±12.31141.20±11.02*t 0.1313.170.19 4.890.038.52P>0.05<0.05>0.05<0.05>0.05<0.05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指标变化比较(x —±s )组别例数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FPG(mmol/L )FSI(U/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75 2.32±0.79 2.03±0.33* 6.20±0.79 5.35±0.33* 3.46±1.223.12±1.00* 6.22±0.316.72±1.20*7.02±1.378.46±2.36*B 组752.31±0.76 1.74±0.34*6.21±0.76 5.13±0.03* 3.47±1.202.41±1.01* 6.20±0.227.71±0.47*7.11±1.4910.33±2.41*t 0.04 5.300.08 5.750.05 4.330.45 6.650.39 3.92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组别例数食欲不振胸口疼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7574617(22.67)B 组752114(5.33)χ22.96 1.863.759.36P>0.05>0.05>0.05<0.053 讨论冠心病是由于患者机体脂质紊乱在血管淤积,使冠状动脉引发病变,造成糖脂代谢异常,心功能变化,严重发展可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4]。
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平衡,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室扩张等[5]。
不同他汀类药物效果不尽相同,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应用较高的降脂药物,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脂质代谢和心功能,但因两者代谢途径不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争议[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糖脂代谢、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文献[6,7]结论一致,说明他汀类治疗冠心病对糖脂代谢、心功能改善显著,而B 组改善效果更佳,说明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效果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TC、TG、LDL-C 是冠心病血脂代谢重要指标,TC、TG 增高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质失衡,LDL-C 是血清脂类中唯一抑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升高代表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FPG、FSI 浓度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指标,反映患者体内糖代谢情况。
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药物,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调节糖脂,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抑制心室重构,进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抗氧,抗炎[6]。
阿托伐他汀是通过抑制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血浆脂质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但其脂溶性高,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生作用,细胞代谢率较高,对肝脏的选择性差,降低肝脏合成,进而降低体内血脂,改善心功能[7]。
而瑞舒伐他汀对患者体内糖、脂代谢异常有调节作用,属于低脂溶性,细胞代谢率低,对肝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特异性,能更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还可使胰岛素抵抗或敏感性下降,抑制胰岛素释放,不被胰岛B 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调节糖脂代谢,更有效地提高心室摄血量,改善心功能[7]。
两者对心功能改善作用相近,有研究报道在相同条件下,瑞舒伐他汀在心功能改善情况上比阿托伐他汀效果好[6],与本研究一致。
此外,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如患者服药后出现食欲不振、胸口疼、恶心呕吐等情况,B 组较A 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更低,且肝脏损伤相对要小,由于阿托伐他汀经过63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月第21卷第1期 MMJC,Jan 2019,Vol 21,No.1CYP肝药酶代谢,在患者机体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存在肌毒性,而瑞舒伐他汀对甲基戊二酰辅酶上的生物活性位点亲和力高,且半衰期长,因为水溶性较高,难以进入非肝细胞,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故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更佳,安全性好,与李淑婷等[8]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心功能等情况,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1…彭丹丹,邱健.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多种作用影响的临床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1):21-232…郑东升.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943…郑刚.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J].华夏医学,2008,21(3):575-5774…金晓萍,张俊杰.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5):630-6325…徐新松,郭鹏飞,庞莉,等.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5):1871-18746…石爽,马凤玲,张勇.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5):564-5657…胡英,王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23(10):2062-20658…李淑婷,徐佳莹,黄榕翀.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684-690(收稿: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