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张爱玲<倾城之恋>

人物
• 白流蘇(女主角):是一個離了婚,接近三十的怨婦。 • 范柳原(男主角):一個閱人無數(女人),風流,但是 卻對流蘇一見鍾情。 • 四爺:狂嫖濫賭,玩出一身病,標準的敗家子。唯一的才 能拉胡琴。 • 四嫂:強勢的女人,原本是管著家的,因為丈夫不爭氣, 挪用了公款,只好讓別人當家。 • 七妹:相親對象被搶走,內心有點悲傷。 • 白老太太:因為年紀大了,所以家裡的事物都交給其他人 去主持。 • 徐太太:幫女主角牽線的人。 • 薩黑荑妮:據說是印度的公主,有名的交際花。
問題與討論
一、為什麼要叫傾城之戀? 二、為何范柳原最後會願意跟白流蘇結婚? 三、為什麼作者對范柳原的描寫很少? 四、「雨」在文中所代表的意義? 五、如果沒有發生戰爭,白流蘇是否會跟范柳原結婚? 六、白流蘇和七巧的異同 七、〈傾城之戀〉中男女主角是否有《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影子? 八、1 范柳原為何提出《詩經》死生契闊 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 與子偕 老 2 吟詩對男主角塑造成功否
參考資料
•書籍資料 •陳子善(1996),《作別張愛玲》,上海 市:文匯出版社。 •蔡登山(2003),《傳奇未完張愛玲》, 台北市:天下遠見。 •水晶(1996),《張愛玲未完》,台北, 大地出版社。
情節分部
• 第一部分:流蘇不願意去幫前夫守寡,因此和家人起了爭執。范柳原 的出現讓他的內心產生了波動。 • 第二部分:流蘇接受了徐太太的邀約,到了香港,遇到了范柳原,才 發現這一切都和范柳原有關。漸漸的他們感情越來越好,但是流蘇始 終沒有讓他得到她的身體。 • 第三部分:流蘇不想輕易的就被柳原得到,於是他打算回到上海對她 而言這是一種賭注,她相信柳原會帶更好的條件回來找她。 • 第四部份:回到上海不久之後,柳原就傳了電報,邀流蘇出去。那天 晚上他們發生了關係,正式成為他的情婦。不久後柳原告訴她,他即 將前往英國。流蘇知道自己至少不用擔心經濟上面的問題。 • 第五部份:發生了戰爭,經歷一場生離死別,他們倆都知道對方是自 己真正可以陪伴終生的人,於是他們結婚了。
周华健—倾城之恋 —歌词

倾城之恋
2019-02-25
作曲 : 浅紫
作词 : 阎志
编曲:Terence Teo
谢谢你等我,江城的告白
让我在时光里期待
芳草萋萋也,等着你
你擦肩而过,余温还在
因为爱情才明白
你的青睐,为爱而爱
梅花落和樱花开
谢谢你正好也在
孤单的站台,你已经不在
带着一城回忆离开
当衣袂飘飘,想到了
故事的开始,少年归来
我们终究会发现
许过心愿,挤过屋檐
当湖水深江水浅
因你才有桥相连
录音师:纬圣
混音师:时俊峰
吉他:Derek Chua
弦乐:国家首席爱乐乐团制作人:都智文@众匠音乐监制:浅紫@众匠音乐
版权提供:众匠音乐。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摘要:张爱玲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杰出的海派⼥作家代表作家,她的创作⼒图还原战争背景中⼈的固有的本性,张爱玲所展⽰的是包括他⾃⼰在内的芸芸众⽣在战争环境中正式的⼈⽣形态。
在张爱玲的“私语”中,交织着复杂⽽⽭盾的美感倾向,⼀⽅⾯是对现代⽂明的“荒凉”感受中呈露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美感特质,另⼀⽅⾯,则是对⼠⼤夫乐感⽂化传统的眷恋,对普通⼈的寻常⼈⽣乐趣的沉迷。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部经典的中长篇⼩说,是⼀个动听⼜不近⼈情的故事。
张爱玲⽤她苍凉的笔调,华丽绚烂的语⾔,营造出⼀种苍凉的美感。
关键词:张爱玲;爱恋;悲凉;艺术风格⼀、故事简介故事发⽣在⾹港,上海来的⽩家⼩姐⽩流苏,经历了⼀次失败的婚姻,⾝⽆分⽂,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认识了多⾦潇洒的单⾝汉范柳原,便拿⾃⼰当赌注,远赴⾹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法的场地在浅⽔湾饭店,原本⽩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港时,⽇军开始轰炸浅⽔湾,范柳原折回保护⽩流苏,在⽣死交关之际,两⼈才得以真⼼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
在读完了张爱玲的这篇⼩说,就会发现,说他是传奇,不如说是⼀个反传奇的故事。
书中的⼥主⼈公⽩流苏并不是美貌惊⼈,流苏与范柳原成婚,交易的因素亦多于爱情的因素。
这倒是“倾城”的另⼀个意义:倾覆、倒塌、沦陷,在这个意义上,倾城之恋名副其实。
⾹港的沦陷成全了⽩流苏和范柳原,使他们做成了⼀对平凡的夫妻。
⼆、⽩流苏的悲凉在《倾城之恋》这本书⾥,⽩流苏由⼀个楚楚可怜,等待救援的落难公主,摇⾝⼀变成为⼀个主动出击,为⾃⼰未来⽽努⼒的⼥骑⼠。
旧思想在这个家庭中根深蒂固,况且先前婚姻的失败,娘家的冷落以及徐太太的适时点醒,都逼得流苏⼼⾥只能摆下“婚姻”这个唯⼀事业。
从⽽形成了她以“赌徒”为背景的婚姻模式。
⽽败落的家、守旧的⽼母、为钱是图的哥嫂共同逼迫了⽩流苏,撑起了她柔弱背后的强悍。
《倾城之恋》歌词 孙悦

倾城之恋
孙悦- 倾城之恋
词:文雅曲:董赫男编曲:钟兴民制作人:董赫男李伟菘
Special Vocal:沙宝亮
4'53"
阳台搭着紫藤花架半壁斜阳爬
谁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红胭脂映着白月牙岁月起风沙
油纸伞外雨还在下
只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只是一个自私的男人
别再计算爱的代价都已经沦落在天涯
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
别再计较爱的真假都不过一刹那
世纪末的高楼大厦远眺着烟花
冬夜里的人群嘻嘻哈哈
石头森林孤独水塔霓虹开不出花
地铁呼啸说不出话
只是一群自私的女人
只是一群自私的男人(自私的男人)
都在计算爱的代价
都一起沦落在天涯
只是一群平凡的女人(突然听到警报在拉炸断故事尾巴)只是一群平凡的男人(哭着哭着睡了风也暗哑)都再计较爱的真假(整个城市瞬间倾塌为了成全她)
都不过一刹那
阳台搭着紫藤花架半壁斜阳爬
谁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红胭脂映着白月牙岁月起风沙
油纸伞外雨还在下
啦……
以上就是关于倾城之恋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张爱玲《倾城之恋》

张爱玲《倾城之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倾城之恋》《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43年9月,收入《传奇》。
最新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简介及其读后感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
富家千金白流苏跟纨绔子弟的丈夫离婚了,带了不少钱财回娘家。
娘家兄弟把她的钱挥霍光了就看她不顺眼了,却要求白流苏回男人家守寡继承遗产,白流苏自然不愿意。
正巧有人给白流苏的妹妹介绍富商范柳原,却给范流苏介绍一个离婚带着孩子的男人,白流苏心里不是没有怨气的。
在举家为妹妹相亲的时候,白流苏得到了范柳原的好感,而介绍人则想利用白流苏巴结范柳原。
白流苏决定用自己的前途一赌,于是去了香港,与范柳原开始交往。
交往中范柳原只是抱了玩玩的态度,很有一些三心二意,他只想把白流苏当情人,白流苏却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原则。
后来白流苏离开香港回了上海,范柳原发现爱上了白流苏,再次邀了白流苏来香港,却仍然不肯给她任何承诺。
白流苏也已爱上范柳原,便抛开一切与之如胶似漆地相爱。
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范柳原要回伦敦处理事务也因战乱而未能成行,在满是硝烟的城市里,范柳原和白流苏产生了了患难于共的真情。
他们很快登报结婚了。
一座城市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所以叫倾城之恋。
许久之前,就看过《倾城之恋》了.也许,是把张爱玲的作品悉数看尽了的.只是,看了就忘的毛病,让我对它们并不存多大的印象了,只差把书名都给忘了.这次,却又陷落进去了.这次,起源却不是《倾城之恋》这部文学作品本身,而是因了一部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多少有些曲折的意味,兜兜转转却仍又绕回原处.寂静的夜,看着他们演绎幻想.白流苏身着浅粉色的长袍睡衣,抚着颈颊幽幽守候.一场又一场的空,满满地溢出来.缓慢极致的节奏,悠扬舒缓的配乐,没有胡琴咿咿呀呀的隔世苍凉,却多了情愫的暗自流动.她静静往那一坐,戏全在那些个仓惶湿热的呼吸、极力抑制的渴望、自持之下的缓慢步调、欲诉却似哑了般的咽语半喉、猝然回醒的猩红脸颊与难以掩饰的失望之中.隔壁,范柳原一身白袍睡衣,枯坐电话旁侧.月色泛华,夜却如此漫长.一道墙壁,平白制造出几多的忧愁,折磨了一双精打细算情感的男女.最后一夜,白流苏终就崩塌了无望守候,破灭了空寂幻想.电话线拔出,她径自切断几夜的守望,空泠泠地落荒而逃.范柳原却终于拿起身侧的电话,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低低徐徐地告诉她,我想到你的房间,看看月亮.无法到达的声音充斥在流苏耳畔,她听到了,也听不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太适合的说法,却有那么一丝意味在其中,似乎有别于原著描摹的那几分市侩,多了一番真实的渴望与按捺.老派人的矜持稳重与过来人的直截了当,两者矛盾交杂,对情感的盘计却迫得他们原地踏步,谁也没能戳破那层薄薄的窗纸.又翻回原著,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温了两遍.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他不再说话了,可是电话始终没挂上.许久许久,流苏疑心他可是盹着了,然而那边终于扑秃一声,轻轻挂断了.流苏用颤抖的手从褥单上拿起她的听筒,放回架子上.她怕他第四次再打来,但是他没有.这都是一个梦——越想越像梦.直待白流苏第二次赴港,范柳原才终于走进她的房间,从那里看到月亮.柳原道:“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边屋里比那边看得清楚些.“……那晚上的电话的确是他打来的——不是梦!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寒心,拨转身走到梳妆台前.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毕竟有点月意,映到窗子里来,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流苏慢腾腾摘下了发网,把头发一搅,搅乱了,夹钗叮铃当啷掉下地来.她又戴上网子,把那发网的梢头狠狠地衔在嘴里,拧着眉毛,蹲下去把夹钗一只一只拣了起来,柳原已经光着脚走到她后面,一只手搁在她头上,把她的脸倒扳了过来,吻她的嘴.发网滑下地去了.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无数次了.从前他们有过许多机会——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也想到过,她也顾虑到那可能性.然而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现在这忽然成了真的,两人都糊涂了.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住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倾城之恋》未完,我的心中,陈数却已是白流苏,黄觉也等同范柳原.电视剧的缓慢与铺张,只是奋力将张爱玲的寥寥几笔充盈成完整的故事,却着实冲淡了主线.无复原本的精彩练达,却能够满足大众对情节的要求.我亦草草看了由旁杂延伸的冗长交代,只着重欣赏了他们的香港相遇.倒还谈不上相守的.着迷于他们似有若无的期许,轻描淡写的拨弄,明里暗里的相持.他们相互试探,话说一半;他们彼此撩挑,迟疑不定.也许,他们真的都没有那么真心.到底,我看不穿.记住了那几夜.原著中,只一句话吧“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无数次了”.剧中对这几夜空等、煎熬、幻想的呈现,却是花了大力气的,精致到位,亦别有风情.再慢慢看吧,空了心思,看白流苏旗袍摇曳,低眉浅笑;看范柳原嘴角上扬,招摇风月.沉醉在,他们相会的每一刻.也许是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仅仅是程度有限了,好像更把这一出戏往最为简单真实的情感上去看了,没了张爱玲冷淩淩的犀利.不可否认,她是文字的天才.只是,少了一些诗意.她不留情面地揭露男男女女的装腔作势、自私自利,我却宁愿相信尘世有真爱.1.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2.关于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评价3.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说读后感4.张爱玲倾城之恋文学评论5.《边城》与《倾城之恋》:两版爱情,一样悲凉6.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艺术特色7.梁实秋的倾城之恋8.对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评价9.《倾城之恋》张爱玲10.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句。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及白流苏形象分析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及白流苏形象分析论张爱玲《倾城之恋》及白流苏形象分析摘要:本文分三部分分析了张爱玲的成名小说《倾城之恋》以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即旧城的封闭——流苏家庭的遭遇;心城的斗争——流苏婚姻的赌注;倾城的团圆——流苏命运的转折。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旧式家庭的没落腐朽,使白流苏不得不挣脱家庭的束缚,以婚姻为赌注上演了一场心智的斗争,但结果她只能无奈的做范柳原的情妇。
战争的来临拯救了白流苏,让她得到了婚姻,但凌驾于战争中的婚姻更多的来自外界的影响,最终的圆满反倒暴露了人生的不可靠,小说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哀及人的劣根性与道德的残缺。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生存赌注婚姻作者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192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发表了《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
她23岁与胡兰成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
1955年旅居美国,在美与作家赖雅结婚,过着“隐居”生活。
1995年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己的公寓,享年七十五岁。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比较突出的一篇,小说连载于《上海杂志》月刊后,在当时赢得了读者群极大的回响。
而其在一九四四年改编成话剧上演之后,更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倾城之恋》不仅在当时使张爱玲的声誉达到高峰,并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倾城之恋》这个题目乍听起来会以为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读后才明白,所谓倾城是说一个城市沦陷背景下方可成全的一段婚姻。
所以,从整体而言《倾城之恋》是描写普通人乱世中的“传奇”,从而寻求那份最后回归的普通。
张爱玲以一贯苍凉的叙述基调,特有的敏感笔触娓娓道来一段浮华背后的无奈与凄美,讲述了一个没落世家女性生存困境的悲剧故事。
在长达三万多字的篇幅中,描述了女主角白流苏对于婚姻的赌注。
而故事的内容则可以以1944年4月7日署名迅雨的论述作为概括: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引导语: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一段不美的爱情,我们一起来学习《倾城之恋》的赏析。
《倾城之恋》,它讲的是在一个动乱的年代里,人受到种种的影响,什么都倾覆了,唯一剩下来的,可以依靠的,便只有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与关系。
我很喜欢这个主题,一个动荡的年代,一段唯美的感情。
即便有一天一切都成了废墟,但人心中的东西却能让人们紧紧依偎着,相依为命。
1、解读这部作品,首先要解读与作者的某些关系提起张爱玲,心头总会涌起一种别样的滋味。
她有着灵动飘逸的气韵,有着旷世难寻的才华,有着高贵典雅的气质。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有着缺少父爱的凄凉的童年,有与胡兰成相遇相知的浪漫,有赖雅余生陪伴的温馨;但是偏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她,却一点也不幸福,胡兰成风流成性、不负责任,偏巧她人生最初最重要的时期都处于那些刻薄、没落、自私的人群之中。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便是在爬满蚤子的生命中苦苦挣扎着,但终不免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张爱玲自己的爱情也是,她爱上了一个民族汉奸,这样的结局终究不能完美。
因此,她的文章风格也始终笼罩在郁郁寡欢息的笔调下,他的作品如《金锁记》、《花雕》都有着不能完美的结局。
但她却慷慨地赋予《倾城之恋》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或许是她对自己爱情的一种真心的寄托,抑或是对心中那份渴望爱与完美的情怀的眷恋与不舍吧。
2、对作品内容的解读相遇就是一种缘分,这缘分似乎是天注定,没有回旋的余地,正如张爱玲所说:“这缘分是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那一个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正好遇见了。
是的,就是这样一种唯美的感觉。
流苏,一个充满高贵典雅气质的没落的白家小姐,一个旧式大家庭中的新式女人。
她离了婚,想投奔娘家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但是亲情冷漠人言可畏,她的无辜的灵魂经受着世俗与势力的拷打,她实在没想到上天会再赐予这样的自己一份真实的爱情。
范柳原,一个无根漂浮、四处漂泊的海归浪子,一个现代风月场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他不相信女人,不相信会有真正的爱情,因此贯穿于社会的红尘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实的细节
• 张爱玲小说虽然也讲究故事性,但是,她并不靠情节 魅力。而是靠细节的爆发力。无论多大的场面,她一 般都不进行宏观整体地扫描,而是从小处开始。一点 一滴的去写,在细节的精雕细刻。张爱玲酷爱细节的 作家。她在评论《红楼梦》《金瓶梅》时说:“只有 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 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 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张爱玲本身受 《红楼梦》影响很大。张爱玲写人、景物等都是在细 节上苦心经营。
中国文学欣赏
一、古典豪门与现代都市
• 小说的题材很特殊,故事存在着两个环境:一个是现 代大都市,一个是传统古典贵族的大家族内部。这个 传统贵族大家庭是在上海。故事中的人物又到香港。 前边写大都市里衰败、破落的大家族生活,有一种古 色古香的韵味。后边却是写贵族小姐与现代浪子在香 港相爱,豪华饭店、宾馆,灯红酒绿。
中国文学欣赏
• 在这种爱情中,白流苏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大家 庭的压力,一个是对生活渴望。在大家庭中,她 由于自己地身份、地位和不幸的婚姻经历,总是 被排斥。精神格外痛苦。她只能往前追求自己的 生活,就是选择一个好丈夫,过着自己的生活, 远离这个龌龊的大家庭。没有任何退路。她是怀 着赌博、冒险的心理去到香港见范柳原的。张爱 玲的人物往往是感情冒险主义者。
中国文学欣赏
• 这是对流苏在白公馆里 的心情的描写。不是直 接述说,而是借着环境 描写和感悟去写。白公 馆的败落,陈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郁 而流苏的苦闷都暗示出 来了。
•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夜色 中到了浅水湾,流苏内 心情感、欲望是这样写:
中国文学欣赏
• 到了浅水湾,他搀着她下了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 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 ‘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么?”柳原道: “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 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 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噼里扑噜燃烧着,一路 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她仰着脸望上去。 柳原道:“广东人叫它‘影树’,你看这叶子。”叶 子像凤尾草,一阵风过,那轻纤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 颤动着,耳边恍惚听见一串小小音符,不成腔,像檐 前铁马的叮当。
中国文学欣赏
• 但是,范柳原却仍然是乔琪一样的人。虽然 对她很欣赏,却也是只给她欢乐,而不给她 婚姻的。白流苏感到,范柳原对于她就是高 级而文雅的调情。范柳原是个虚无感很强的 人,他似乎觉得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 是游戏,都是玩乐。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什么都不信,一点正经没有,总是调 侃的态度。
• 这里,仍然显示出苍凉的韵味。
中国文学欣赏
三、灵动的感悟与平实的细节
张爱玲小说的叙述方式, 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中国文学欣赏
1、灵动的感悟
• 就是善于对描写对象进行一种很深刻感悟, 然后通过一具体形象把这种感悟到思想、感 情表达出来。实际是意象或者意境。不是空 洞的说教,或者抒情,而是在形象中暗示。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切,灵动。让读者去体 味。作品开头两段:
中国文学欣赏
• 白流苏是一个衰败的贵族大家庭的小姐。这个大家庭 整天过着那种乌烟瘴气、勾心斗角的生活。白流苏因 为是小老婆所生,特别是有过离婚的经历,所以,在 家庭中格外受排挤。他的哥哥、嫂子都欺负她,看不 起她。但是,她并不是软弱的人,所以,仍然怀着自 己生活渴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华侨富商子 弟范柳原,经过一番所谓的曲折艰苦的高级调情以后, 在香港沦陷的炮火中,他们各自感到了对方的真情实 意,宣布结婚。
中国文学欣赏
• 但是战争爆发,范柳原 没有走成。在战争的死 亡面前,两个人都感到 了真正的爱情。于是范 柳原宣布和白流苏结婚。
• 这种爱情或者婚姻,不 是他们之间感情,而是 借助偶然的战争的外力 促成的:
中国文学欣赏
• “香港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 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 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 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 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 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来,将蚊香 踢到桌子底下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中国文学欣赏
主要目录:
一、古典豪门与现代都市 二、荒谬飘摇的爱情 三、灵动的感悟与平实的细节
1、灵动的感悟 2、平实的细节
中国文学欣赏
• 《倾城之恋》(1943)也 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作 品仍然是一个爱情故事, 仍然是在爱情中书写人生 的荒凉,比《沉香屑第一 炉香》其荒凉意味更强。 甚至,主人公的性格也和 《沉香屑》有相似之处。 但是,其题材、写法,韵 味,又有所不同。
中国文学欣赏
• 衰败古典贵族大家庭与现代都市的结合,是张爱 玲在题材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在其他小说中, 也 有 这 样 的 二 重 结 合 。 《 花 雕 》《 茉 莉 香 片 》 《金锁记》等。这种题材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中, 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 把这样两种特殊的生活组合在小说中,具有很特 殊的美感。
中国文学欣赏
•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 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是 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 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胡琴上的故事 是应当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 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然而这里只有 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洋台上,拉着胡琴。
中国文学欣赏
• “柳原从来不跟她闹着玩, 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 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 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 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 看 待 —— 名 正 言 顺 的 妻 。 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 惘。”
中国文学欣赏
• 张爱玲说:
“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 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 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 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
中国文学欣赏
• 张爱玲强调一种参差的 对照之美。这也是一种 对照。这种对照也存在 着一种苍凉、荒凉的美 感。大家族在现代城市 里,失去了古典时代的 威风,日益衰败、破落。 给人一种毁灭感。同样 是荒凉的意味。张爱玲 家庭本身就是这样的大 家族的。
中国文学欣赏
二、荒谬飘摇的爱情
•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命运是不 断下滑、沉落,最后她的自我消失在欲望之 中。但是,这里,主人公白流苏的爱情却有 一种上升的趋势。
中国文学欣赏
• 她一歪身坐在地上,搂 住了长袍的膝部,郑重 地把脸偎在上面。蚊香 的绿烟一蓬一蓬浮上来, 直熏到她脑子里去。她 的眼睛里,眼泪闪着光。
中国文学欣赏
中国文学欣赏
• 作品开始就是晚上白公馆的很大生活场景。却主要几 乎都是人物具体对话和简单动作,没有任何概括性的, 笼统的叙述语言。每个人的话都很长,都是他们性格 的体现。正是对话中,人物很微妙的心理都写出来了。 三爷和四爷对话。内容是白流苏原来的丈夫死了,三 爷想让白流苏去奔丧。实际上是排挤白流苏,想赶她 走:
中国文学欣赏
• 范柳原说: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 话……有一天,我们的我们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 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 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 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 对你有一点真心。”
所以,范柳原在他得到白流苏以后,就自己离开 香港到英国去。他还是把白流苏当作和他玩过的 别的女人那样对待。
• 这里,由“时钟”到唱歌,再到“胡琴”,然后是光艳 的伶人。它们组合在一起。把白公馆的昔日的繁华,今 天的衰落的那种苍凉传达出来。
中国文学欣赏
还有白流苏在屋里:
• 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 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 里,搁着珐琅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 垂着朱红对联,散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拖住一个 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 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字, 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 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 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 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
中国文学欣赏
可以从二个方面看张爱玲小说的细节:
(1)以小写大 张爱玲要确定全篇的感情基调的时候,笼罩全篇氛围、 感情。往往都是从一、二个小处着眼。不是宏大叙述。 比如,开头作品是写大家庭晚上一个大生活场景。从 时钟开始写,然后是白四爷拉胡琴。用这样的意象, 写出苍凉的大韵味。
中国文学欣赏
(2)从小处写起。张爱玲喜欢写大的生活场景,比如 说大家庭的生活,别墅里的酒会、宴会等等。但是, 她不喜欢从宏观上去写,不从宏观上想描写那种整体 的氛围,而是从细节开始,一步一步地写出大场景。 细节都很平实,好象没有什么惊人的东西,但是构成 一个整体的生活,人物性格、场景、故事就都被写出 来了。
中国文学欣赏
• 这里就意味着,这种爱情是建筑在一种不可理喻 的荒谬性之中。世界是荒谬的,不可理喻的。没 有任何秩序。人在这样的世界中,没有能够主宰 自己的命运。他们表面上好象获得自主性,其实 不过是世界无形的巨手拨弄的结果而已。这里的 爱情,在这样的背景中,爱情也变得荒谬、飘摇 不定。作品这样说:
• 白流苏坐在屋子里的一角,慢条斯理绣着一只拖 鞋……这时她便淡淡的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 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她若无其事地做她的鞋 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
中国文学欣赏
• 她偶然遇到范柳原的那个晚上,别人都骂她不要脸。 但是她却暗自得意。一是对别人是报复,二是内心有 一种喜悦。
• 流苏蹲在地下摸着黑点蚊香,洋台上的话听得清清楚 楚,可是她这一次却非常的镇静,搽亮了洋火,眼看 着她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 摆着,移,移到她手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 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 的鬼影子。她把烧焦的火柴丢在烟盘子里。今天的事, 她不是有意的,但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 看。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