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下册)_6

合集下载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6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6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最新6篇)《二泉映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⒈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⒈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内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⒈⒈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⒈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⒈出示: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可以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鄂教版】2019年春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教案设计13 二泉映月

【鄂教版】2019年春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教案设计13  二泉映月

13 二泉映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教学重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第 1 页共4 页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泉映月的教案

二泉映月的教案

二泉映月的教案教案标题:《二泉映月》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二泉映月》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将学习《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将学习如何演奏《二泉映月》的乐器部分。

3. 学生将学习如何合作演奏《二泉映月》的乐器部分。

教学准备:1. 《二泉映月》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二胡)和其他相关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

3. 学生乐器演奏的乐谱或简谱。

4. 分组合作演奏的安排。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意义,解释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旋律和表达方式。

乐器演奏学习:1. 向学生展示二胡等相关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了解其演奏技巧和特点。

2. 分发《二泉映月》的乐谱或简谱给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演奏其中的乐器部分。

3. 指导学生逐节学习乐谱或简谱,并进行反复练习。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合作演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二泉映月》中的不同乐器部分。

2. 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演奏,协调节奏和音量。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4. 组织全班合作演奏,让学生互相倾听和配合。

展示和评价:1. 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 提供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潜力。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二泉映月》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现场演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让他们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和作品。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六下教案 二泉映月

六下教案 二泉映月

(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例)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0--82页。

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多年以前,在一个中秋夜里,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尽管月光如洗,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江山依旧,月光如旧,这次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走进文本,细细品味,学习第四自然段师:他听到了什么呢?一起把最后一句话读读。

生:(齐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师:阿炳他听到了什么?老师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了,好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生齐读: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生: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师:你们认为叹息、哭泣、倾诉、呐喊这样的声音奇妙吗?生:不奇妙师: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美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师父说错了,还是阿炳还没有长大?快速地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吧,相信你一定能行!。

生:(迅速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

)师:你找到了哪些词?生:我找到了“双目失明”。

师:请你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因为双目失明以后,他不仅看不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而且还要受到别人的取笑,所以他“叹息。

”师:双目失明的阿炳他所生活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来想象一下。

生:伸手不见五指,四处一片黑暗,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师:阿炳看不见什么?。

生:看不见生活的世界。

生:看不见二泉。

生:看不见美丽的月色。

生:看不到静影沉璧的美景、树木葱茏的惠山。

……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

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齐读生:(接读: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师:你还找到哪个词?生:我找到“卖艺度日”。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精选12篇)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这首名曲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激趣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首乐曲,一首中国民间二胡曲,世界指挥家听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独爱此曲。

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你们知道是哪首音乐曲吗?(《二泉映月》)而它的创作者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名字叫(阿炳,师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二泉映月》,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去感受《二泉映月》的苍伤与伟大,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阿炳是一位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全世界伟人都为之感动的音乐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指名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跃宕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3、通过读,我们发现了什么?生:第一列写出了月色美,第二列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第三列写出了乐曲的旋律,这让我知道了《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阿炳的艰辛创作。

三、自主读文,披文入境师:阿炳是盲人,是孤儿。

他的生活该是多么艰辛,他来到泉边,他听到什么?1、生自由读第4节。

2、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3、一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在阿炳小的时候,师傅曾带他到泉边赏月听泉,那时候阿炳听到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四、自读自语,明理悟情1、默读第2节,划出带“听”的句子,读一读。

语文:13《二泉映月》教案3(鄂教版六年级下)

语文:13《二泉映月》教案3(鄂教版六年级下)

13.二泉映月教材简析:课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经过。

文章情境交融,描绘了委婉连绵又升腾激荡的琴声及其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表现了阿炳这位盲人音乐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

设计理念:1、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

没有情境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应该充满情感充满爱。

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用《二泉映月》的乐曲声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研读,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2、扣语言的品读,达情感的共鸣。

语言与情感从来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使内容与情感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3、展想象之翅膀,感艺术之魅力。

《二泉映月》乐曲情境深邃,内涵丰富,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深入体会艺术作品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体会艺术作品蕴含的无穷魅力。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阿炳和《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2、《二泉映月》磁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深情导入,引人入胜。

1、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中国民间二胡曲,世界著名音乐家征尔听了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着说:“这种音乐只能跪下来听。

”法国总统密特朗独爱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你知道是哪首曲子吗?知道是谁创作的吗?2、学生答后,检查并交流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精品)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精品)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案设计教材解读:《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

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

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二泉映月》本为无标题乐曲,此曲曲名由几人即兴而定。

因此,在理解音乐上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乐曲主题段落由三个乐句组成,乐曲后几段,以第一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音乐、语言文字理解阿炳生活的艰辛和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1)是一首二胡曲(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二、新授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3)学生说:月光……(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

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看见了什么?学生说:沉下去的应该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学生读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感受着优美的句子吧!(1)学生读。

(2)请大家接着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非常的美。

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

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

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

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

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日扯眩rj的万千感慨。

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

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四、五两段,继续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生字词。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①、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②、开始曲子是……有如……。

随着旋律……又……③、他这曲子告诉人们……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

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

4、指名背,集体评议。

三、作业指导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2、指导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

附板书设计: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二泉映月委婉边绵升腾跌宕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