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8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肃:肃杀,凄寒B.属:连接C.引:延长D.转:同“啭”,鸟鸣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看到电视画面上出现白雪皑皑的山景,我总会想到课文“长征组歌”。

B.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C.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D.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交的桥梁。

C.现实中,大多数地区还存在儿童公共设施和服务不足。

D.为了解决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学校开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情景默写6.(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家乡的麦子
④父亲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
马国福
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
①要离开家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自刺绣的鞋垫。父
有种不行理喻的拙愚。
亲站在门口好像半吐半吞,木讷地思考着什么。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督促着我抓紧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伴侣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告知太姥姥,她的鞋美丽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页共8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那天伴侣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
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讲了这么件事。
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
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腔调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评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评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

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

《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

《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2019年1月22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三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归省.(sh ěng ) 砂砾.(l ì) 幽悄.(qi ǎo) 糜.子(m éi)B 、欺侮.(w ǔ) 翌.日(y ì) 物候.(h òu) 蓦.然(m ò)C 、拾.级(sh è) 龟.裂(j ūn) 两栖.(q ī) 享.受(xi ǎng)D 、剥.豆(b āo) 楔.形(xi ē) 缄.默(ji ān) 斡.旋(w ò)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帷幕 枯燥 致密 销声匿迹B 、黧黑 次弟 陨石 天衣无缝C 、扫帚 迁徙 腈纶 衰草连天D 、弥漫 奠定 燎原 戛然而止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 、当老师走进我们教室的那一刻,全班的起哄声都叹为观止....了。

C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

D 、当时光的脚步悄然远逝,我才大彻大悟....岁月蹉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 、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第三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学校研究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倡导全校践行。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①如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

②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的辉煌。

分析构思技巧及句段作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分析构思技巧及句段作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二分析构思技巧+句段作用一、典题展示分析构思技巧1.(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最后写灯。

(6分)①先写街的繁柴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光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2.(2020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3.(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奔逃路线(行踪)/奔逃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联全文,再现一路所见万里江山。

②场景转换/空间变化/借景抒情,以黑龙江开江和祁连山暴风雪为主要场景,表现“我”从“启示”到“行动”的自我拯救过程/表现“我”奔逃过程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

③卒章显志/文末点题/照应标题。

以“我”这样一个行走于山河之中失魂落魄的渺小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告诉世人,无论如何,要好好活在这世上。

分析线索及其作用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5.(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线索:气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教诲( )瞥见( )畸形( )诘责( )解剖( )不逊( )寓居( )芦荟( )杳无消息( )陌生( )挟着( )匿名(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烂熳.( ) 油光可鉴.( ) 芦荟.( ) 抑扬顿挫.(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喝.彩( ) 凄.然( ) 深恶.痛疾( ) fēi红( ) yì站( ) 落dì( ) 托cí( ) 教huì( ) yǎo无消息( )二、选择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绎站..,写道:日暮..里。

B.他便叮嘱..。

..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C.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奇形..。

D.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遥无消息....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5.下列句子说法中错误的一句是()A.狭义的新闻是消息,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新闻结构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倒金字塔结构”。

B.藤野先生给鲁迅的信中“谨呈周君”,其中“周”是周树人,“君”是尊称的意思。

C.《与朱元思书》意思是给朱元思的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不可预知的奇迹老人出现在克里斯眼前的时候,他正准备卧轨自杀。

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当时许多美国人纷纷选择自杀,年轻的克里斯也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解脱。

“为什么选择轻生?仅仅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吗?”老人问。

“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克里斯抱着头,“我大学毕业两年,已经顺着铁路走了20多座城市了,但我却养不活自己,你说这样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吗?”“你怎么知道在下一座城市的结果会怎么样?一直往前走,你会在夜晚赶到那座城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的光亮向你招手,你会看到一只山鹰向你飞来!那道光,那只山鹰向你飞来!”老人好像在背诵童话故事中的精美。

克里斯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以乞讨为生的老人的嘴里说出来的。

深夜,克里斯终于到达老人所说的那座城市。

当他走到一个空旷的广场时,已经疲惫不堪,再也不想往前移动半步。

他一屁股坐在广场周围的长条木椅上。

“当,当”,突然,他睁开沉沉的眼皮,光,真的有一道光向他投射过来,一只硕大的山鹰展着坚强的翅膀,在光影中向他飞来。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猛地站起来,又用力擦了擦眼睛。

没错,老人没有骗他!第二天,克里斯再次踏上寻找工作的艰辛之路,他相信这座城市会给他带来好运,只因为那道神奇的光亮,那只振翅的山鹰。

20年后的一天,也就是1988年的4月17日,美国阿诺哈公司的243号航班在7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头等舱顶部突然爆裂,飞机瞬间处于失压状态,随时都会被空气撕成两半。

经验丰富的机长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决不放弃的信念,在和气流、高山、海洋搏斗了13分钟后,将飞机成功迫降在毛里岛机场,除了一名空姐被抛出机舱,其余乘客和空乘人员全部获救,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驾驶243号航班的机长就是克里斯。

当后来记者追问是什么让克里斯如此充满自信成功迫降时,他想都没想就答道:“是20年前希诺广场的那道光,那只山鹰!”那只山鹰其实只是希诺广场钟楼上的一个雕塑:每天深夜12点,当钟声准时敲响的时候,广场的探照灯就会亮起,照亮那只振翅的山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安居育才做中华英才精英之源卓同首选八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一、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5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2.选段中有几处语句构成了呼应,如:②段中的“跑”与①段中的“飞一般”,试再找出两处。

3.上文中,“我”的心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使之能准确反映出这个变化过程。

()→()→()4.第二段中把“扑面的吹来”改为“迎面的吹来”好不好?为什么?5.对选文内容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选段从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描写了作者童年的一段愉快经历。

B.通过写两岸的景色来衬托船行之快,也可以突出农家孩子架船技术的高超。

C.“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这种心境与上文中急切想看戏的心情是矛盾的,也是作者矛盾心情的流露。

D.写船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E.平桥村离赵庄只有五里,“他们换了四回手”,但“我却以为船慢”是因为“我”看戏心情的迫切,产生的错觉。

二、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1—7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全诗采用的是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3.理解诗句: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5.“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读安居育才做中华英才精英之源卓同首选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的关系。

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4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四、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完成1—5题。

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被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读安居育才做中华英才精英之源卓同首选④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⑥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⑦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5.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五、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1—5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以上选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持什么态度?读安居育才做中华英才精英之源卓同首选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六、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完成1—4题。

①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②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