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2. 传统节日的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整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

4.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

5.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从传统节日的习俗、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板书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意义、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2. 搜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领略节日的习俗。

2.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4. 分享展示: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传统节日,再分别介绍各个节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写一篇短文。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氛围,拍照留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表格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表格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2018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年级语文卷(测试时间:80分钟)密1.根据语境写词语。

(10分)原创chuī fú chuí liǔ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着(),老师带着我们到操场上放风筝。

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成了风筝的海洋:xiōng měng wēi wǔ yōu xián有( )的“老鹰”,有( )的“蜈蚣”,有( )huó pō的“蝴蝶”,还有( )可爱的“小燕子”,它们你追我赶,kuā jiǎng běn lǐng好不热闹。

校长看见了,也()我们的()高!jiāo’ào qiān xū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做人要()。

2.下面四组字的读音,每组中有一个不正确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原创(1)①薄(bó)弱②揉皱(zòu) ③旭(xù)日④万象更(ɡēnɡ)新()(2)①河豚(tún)②闲散(sàn)③纤(xiān)维④兴(xīnɡ)旺()(3)①裂缝(fèng) ②朝鲜(xiǎn)③投掷(zhèng)④栅(zhà)栏()(4)①模(mó)型②脊(jí)背③咳嗽(sòu)④遵(zūn)循()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改编A.冰雪戏要分裂娇软 B.扑腾清爽钩竿睡衣C.布料衬衫粘胶滴答 D.莫非池塘题前负责4.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2分)原创A.改进缺点 B.说明立场 C.传承文化 D.发展想象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原创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因释/其耒而/守株。

6.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文。

(4分)原创(1),春风花草香。

(2)借问酒家何处有?。

(3)改过不吝,。

(4)人间四月芳菲尽,。

7.挑战你的判断力,在你认为正确的句子后面,打上√。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表格教案+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表格教案+反思)
2.包粽子视频:看,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放进了一颗红红的枣。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粽子熟了,一掀锅盖,我们仿佛闻到一股清香。
预设五:中秋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中秋夜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中秋之夜遥望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这就是月饼的图片。(现场展示自家做的月饼,把月饼分给大家品尝。)
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2.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5.题目自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提前布置学生做选材准备:看自己过节日的照片或询问父母,确定所写的节日,回忆自己过节时的情景。
1.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这就是重阳节名字的由来。
2.课件展示古人重阳节登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节日的起源: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包括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

2. 节日习俗:讲解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贴对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

3. 节日文化内涵:深入讲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如春节的团圆、中秋节的思乡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节日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手工材料(用于制作节日相关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汇报。

4. 汇报展示:每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所研究的节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教师总结各个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板书设计- 板书将包括各个节日的名称、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以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作业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让他们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

(2)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朋友和他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节日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 节日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扫墓、踏青、赛龙舟、赏月、登高等。

3. 节日意义:团圆、祈福、祭祀、纪念历史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1)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传统节日相关图片、书籍、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讨论:分析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

5. 情景模拟:学生模拟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起源、习俗、意义3. 正文:(1)春节:团圆、祈福、辞旧迎新(2)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3)清明节:扫墓、踏青、纪念祖先(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5)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6)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4. 结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1.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
看视频,说一说看到的情景。
回忆自己在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说说看,除了春节,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按顺序读一读这些节日名称。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节日传统节日资料。
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全班展示课前准备的传统节日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相机板书:春节 端午 中秋)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活动五:师小结: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课题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