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和对策
试谈土地复垦项目可研阶段的问题及建议

试谈土地复垦项目可研阶段的问题及建议作者:肖俊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试谈土地复垦项目可研阶段的问题及建议肖俊(上海同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要开展土地复垦是国家为有效保护农用地资源,提高农用地对国家生态和发展的保障能力的一项事业,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文章重点分析了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土地复垦项目前期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8.12.0091 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设。
2 土地复垦定义及现状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以上海市为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直重视对土地整治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近年已编制和发布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优化城市生态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空间建设。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有效解决。
3 土地复垦项目可研阶段的问题及分析3.1 存在的问题3.1.1 土地权属分散,不利于项目界面划分由于土地权属的原因,同一项目地块会涉及多个所有权人,分属各级单位,包括不同村的不同组别,会造成多个项目的界面与实际不相符合。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摘要:通过对秀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土地复垦原则,建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点进行复垦,得出土地利用潜力等级。
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收稿日期:其分析成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目标的确定、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的定点定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
本文从秀山县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以及进行,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1、秀山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据秀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秀山县的土地总面积为245337.48公顷,2010年末全县农用地总面积224682.2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23%;建设用地1180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1%,;未利用地971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2、秀山县土地复垦资源调查土地复垦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自然灾害等破坏造成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废弃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利用和经营,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用地面积[2]。
根据土地复垦内涵,结合秀山县复垦资源现状,经研究确定:秀山县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用地;土地复垦潜力来源于地灾搬迁避让、高山移民、生态移民、村庄整治等原因引发的农村居民点复垦,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废弃交通用地复垦三部分。
(1) 2010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913.97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855.26 hm2,占65.93%。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作者:娜仁花忻海飞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21期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和人类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过程。
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内蒙古自治区已查明和预测含煤盆地180余个,面积约11.8万平方千米,煤炭资源查明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全区有煤产地(煤田或煤矿区)140多处。
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不但储量大、煤层厚,而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
在全国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中,内蒙古境内有4个,即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
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
炼焦煤比重小,仅占总储量的2.49%,主要集中在乌海、包头市。
无烟煤比重小,储量也很集中,已探明储量5.53亿吨,占全区煤炭总储量的0.25%。
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
经初步测算,内蒙古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为11.2万亿元,居各种矿产资源之首。
全区铁矿成矿条件较好,且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有色金属矿金属矿产资源分布集中,潜力巨大,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为铜、铅、锌;以金银为主的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前景可观;稀土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储量巨大,自治区稀土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和“八零一”两大稀土稀有矿床中;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金属矿产资源存在着贫矿多、伴生矿多、难选矿多、富矿少的“三多一少”特点。
一、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一)主要评价指标体系1.地形地貌内蒙古自治区以高原地貌为主,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是我国四大高原的第二大高原;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沙漠、戈壁、湖沼等多种地形相间分布。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矿区的开采,土地极易遭受破坏,破坏土壤的植被和水土流失,危害环境。
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技术支持。
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来保证复垦效果。
但是,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仍然落后,缺乏先进的复垦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持,导致复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矿区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财政支出水平不一,导致矿区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复垦需求。
三是缺乏监管机制。
矿区土地复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但是,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复垦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技术支持。
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先进的复垦技术,使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更加高效,提高复垦效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应加大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资金投入,加强财政支持,保证复垦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确保复垦工作有效实施。
总之,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有效进行,以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复垦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土地复垦是指对废弃、荒芜或污染的土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旨在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2.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满足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需要,大量土地被开发和过度利用,造成了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土地复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各界关注。
3. 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土地复垦项目的可行性,确定其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具体目标包括:•分析土地复垦的潜在益处和挑战;•研究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评估土地复垦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提出土地复垦的政策建议。
4.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4.1 文献研究通过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包括科学论文、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了解土地复垦的最新进展、相关因素以及成功案例和挑战。
4.2 数据收集收集土地利用、环境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以支持对复垦项目的评估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等。
4.3 案例研究选择若干个土地复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过程、效果和问题,并从中提取经验教训。
4.4 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土地复垦项目的可行性和影响。
5. 结果与讨论5.1 土地复垦的益处和挑战土地复垦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然而,复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题、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不足以及社区参与的问题。
5.2 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评估通过对复垦项目进行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我们得出结论:土地复垦在当前环境下是可行的,并且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但需要解决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以确保复垦的长期成功。
5.3 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复垦项目的影响评估,我们发现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我国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面 ,复垦 后土 壤改 良投 入大 ,使得复 垦 初 期投入 产 出低 ,使得 复垦 资金流 向其
他利用 方 向。
3 立严格 的土地复垦 技术标 准 . 建
我 国土地类 型 多样 ,造成 不 同地区 土地 破坏类 型多样 ,需使用 不 同的复垦 技术 。应 该加强对 复垦 的规划技术 、生 物 技术 以及工程技 术 的研 究 ,制 定分行 业 的技术标 准和规 范 ,加 强区 际、 国际
美国早在11年就在印第安纳州煤 98
矿 的煤 矸 石 堆 上进 行 再种 植 试 验 。 目 前 , 美 国把矿 区 环境 污染 分 为 空 气 污
染 、地表特征 毁坏和 水污染 三种类 型 ,
并根据 不 同污 染对象 先后颁 布 了 《 露天 开采控 制和复 田法令 》等 国家法令 。在
间土 地复垦 技术 的交流研 讨 ,成立 专 门
3 . 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有待加强
与 美 国、英 国等 国家相 比,我 国在 土地 复垦与 生态重建 的理论研 究方 面非 常滞 后 。大 多停 留在 基本途 径 的研 究方 面 , 已完成 的土地 复垦工程 多是 单一用
途 的复垦 ,尚未开 展多业 、综合 、协调
3 4
±资源 2 0 年1N@ 08 0
色 决策理 论等先进 的规划 方法 己被成功 地应 用到实 际中 。 三 是复垦 理论研 究取 得一 定进 展 。 宏 观上 ,对复垦 决策 的特 点 、内容 、 目 标 、准 则形成 了较为 明确 的认 识 ,复 垦 的概 念 、内涵 、边 界及其 学科 体系等基
史 。澳大 利亚 、美 国、英 国等 国家 ,因 土地复垦 规模较 大 、成 效较好而 成为 典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煤矿的开采对土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煤矿土地复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严重、复垦成本高昂、政策法规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土地破坏严重。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不仅会导致地表塌陷,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地下水的流动,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并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开采和复垦制度,确保煤矿的开采和复垦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煤矿地区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减少煤矿对土地环境的破坏程度。
煤矿土地复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复垦成本高昂。
煤矿的复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尤其是在一些煤矿开采完成后,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复垦工作更加困难和耗费成本。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来降低企业的复垦成本,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推动复垦工作的技术进步,降低复垦成本。
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发展复垦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参与到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中,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煤矿土地复垦还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比较落后,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规范。
需要加快完善煤矿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复垦的标准和程序,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氛围。
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如下: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开采和复垦制度。
农村土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目录目录 (1)摘要 (2)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 (2)2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 (2)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3)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3)3.2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 (3)3.3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 (3)3.4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 (3)3.5用地行为违法多 (4)4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 (4)5复垦整理废弃旧宅基地的几点建议 (4)5.1废弃旧宅基地复垦整理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村规划建设 (4)5.2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 (4)5.3尝试土地置换,促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 (5)5.4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 (5)5.5加强废弃宅基地复垦的研究工作 (5)6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6)6.1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6)6.2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 (7)6.3几项具体措施。
(7)参考文献 (9)农村宅基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改善广大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一方面是大量良田被占,耕地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大量旧宅基地被废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因此,了解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状况和开展农村荒旧宅基地的复垦工作,对于我国这个人地关系紧张的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重庆当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需紧张的情势下,农村宅基地复垦意义重大。
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的在国家或集体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宅基地包括建筑物的基地以及附属于建筑物的空白基地,一般是指自然辅助用房、庭院和历年来不用于耕种的生活用地以及生活用房中的生产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和对策 戎彩明 (江苏省句容市国土资源局 句容 212400) 摘要 本文从句容市土地复垦开发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农田整理潜力、荒地开发潜力、窖业用地复垦潜力、村庄整理潜力等,提出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应是今后新增耕地的重点之一。
同时分析了当前土地复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开发 潜力 对策 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耕地更是基础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离不开土地。
《土地管理法》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如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途径目前只有两条:一是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和废弃地,少占或不占耕地;二是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要求的耕地。
本文试从句容市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一、土地复垦开发现状与潜力分析 ⒈土地复垦开发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句容市非常重视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复垦废弃地,开发“四荒”地,而且重点开展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
1998年至2001年全市新增耕地和园地6257亩,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约2300亩,耕地净增加3957亩。
新增耕地大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该市连续数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而且,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标准化农田近10万亩,出现了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项目。
如沪宁高速公路句容段农业示范带建设,磨盘乡牧草基地建设,大卓、袁巷等果品基地建设,赤山湖圩区的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等。
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工作由无序开发复垦变为有序开发复垦,由单纯的垦荒种植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转变,由零星开发复垦向有组织、有规划的方向发展,由低效利用向采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高效利用发展。
开始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稳定和提高该市农业基础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项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⒉农用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农用土地后备资源,是指尚未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而通过开发、复垦及整理后,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农用后备土地资源。
根据该市调查资料分析,主要包括四低用地—中低产耕地、低产林地、低产园地和低产水面;四荒用地—荒山、荒水、荒地和荒滩:废弃地—老宅基地、窑业用地。
本文以句容市为例,对农用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1)农田整理潜力分析 到2001年底,该市现有耕地100.833万亩,其中低产耕地6.548万亩,占耕地总量的65%。
农田中不同程度地分散着一些毛道、明渠、土丘、土坑、废沟塘等。
加之该市属丘陵地区,农地零碎分散,田块细小、排灌水不方便、缺乏农田道路等。
经测算,将中低产耕地全部改造整理,可新增耕地32742亩(按5%计算)。
按《句容市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复垦规划》)要求,对农田整理采取先易后难的方针,到2010年全市应改造整理中低产228878亩,每年需整理中低产农田1.6万亩,可新增耕地800亩。
同时能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2)荒地开发潜力分析 该市现有未利用土地84259.95亩,其中荒草地7437亩,裸土地2050.05亩,裸岩石砾地4684.95亩,田坎65293.5亩,其它4794亩。
今后能复垦开发为耕地或园地的,主要是荒草地7437亩和一部分田坎(暂按50%计算)40083亩,合计47520亩。
该市未利用土地除田坎外地理位置偏僻,多属劣地,土地贫瘠,缺水缺路,改造利用费用较大。
农田整理时将对田坎进行改造利用。
据《复垦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市需复垦开发未利用地22744亩,建成耕地11407亩。
(3)窑业用地复垦潜力分析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今后建筑使用的实心砖将被淘汰,砖瓦窑厂也将被关闭。
据最新统计,该市现有砖瓦窑厂61个,占地面积1854亩,每年取土用地157亩,窑厂所占土地总面积在2000亩以上。
加之道路等建设项目的挖废地1000亩左右,全市现有3000亩以上的挖废地可以复垦利用。
挖废地复垦技术要求不高,投入较少。
只要做到土地平整、路沟配套,改土培肥,就能达到一般耕种的基本要求。
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土地复垦项目。
(4)村庄整理潜力分析 该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占地较多,总面积146850亩,人均占地146.2平方米,户均438.6平方米。
而且村庄内部布局零乱,环境卫生条件差,亟待改造。
根据该市村镇建设规划,全市现有自然村1992个,计划到2010年前,将其中交通不便、易受水灾的低洼村和居住松散的自然村,采取拆、并、靠、插等方法,建设980个中心村和基层村。
该规划如能实现,可复垦老宅基地43020亩。
不仅能补充中心村和基层村新建所占耕地,而且能净增耕地24392亩。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今后10年内该市农村人口总量将呈下降趋势,农村宅基地占地总量也呈现减少之势。
可以说,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潜力较大,将成为该市今后10年或20年土地复垦开发重点之一。
从新增耕地的途径和数量上看,该市农用土地后备资源只有126282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
主要是(1)农田整理可新增耕地32742亩;(2)荒地开发可新增耕地47520亩;(3)老宅基地的复垦可新增耕地43020亩,并可净增耕地24392亩;(4)窑业用地等挖废地复垦可新增耕地3000亩以上。
由此可见,该市农用土地后备资源不是丰富而是严重不足。
如果该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按2000--3000亩计算,该市现有农用土地后备资源将在今后63--43年内复垦开发完毕。
从新增耕地易难度来看,农田整理和挖废地的复垦较之未利用土地开发易,而未利用土地开发又较之废弃宅基地复垦易。
农田整理和挖废地复垦的效益较明显,不仅能新增一定比例的耕地,而且组织实施较易、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能提高单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见效快,效益高。
按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成本标准200元/亩,新增耕地比例5%计算,即整理现有农田20亩,就可新增耕地1亩,投入成本4000元,使21亩农田同时受益。
宜农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地处偏僻,自然条件较差,缺水、缺路、缺电。
将未利用土地开发成耕地,每亩的开发成本要高于农田整理,仅平整土地、改土培肥建成一亩耕地需投入成本2000元以上,如要水、电、路等配套,其成本更高。
建成的耕地质量也不高,见效也慢,单位面积产量需耕种两三年后才能提高。
废弃宅基地的复垦不仅期限长而且成本更高。
只有待一个自然村拆迁基本完成后,其宅基地才能复垦成耕地。
一个自然村的拆迁并非易事,不仅要精心组织、做大量的长期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其思想观念,而且面广量大,农户和当地政府要投入大量的拆迁资金,特别是九十年代后建房农户的拆迁阻力大,损失也大。
整个拆迁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市农用土地后备资源并不丰富,并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用土地后备资源逐年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少。
今后十年,该市新增耕地补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方向是:农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作为新增耕地的重点之一,开发未利用土地和复垦挖废地作为补充。
而废弃宅基地的复垦不能作为今后10年新增耕地的渠道,应将其作为2010年以后的新增耕地的主要渠道。
在2010年前应基本完成《复垦规划》中自然村拆迁和中心村的建设,为2010年以后废弃宅基地的复垦打好基础。
二、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 江总书记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强调: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护耕地。
今后各级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和分析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和市场经济的观点,及时研究制定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对策,不断推进土地复垦开发和农田整理工作向新的层次发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总目标的实现。
下面就该市当前土地复垦开发和农田整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⒈一些单位和个人保护耕地的意识不强,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持怀疑态度。
认为经济要发展,耕地总量逐年减少是必须趋势。
在非农建设用地方面还没有做到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也没有把补充耕地的费用列入非农建设总投资成本之中。
因而,在一些地方还未把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999年该市就有5个乡镇未新增一分耕地,2000和2001年又有3个乡镇未申报省级土地复垦开发项目。
所以,提高干部群众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认识及为重要。
⒉县乡级《土地复垦规划》存在一些不足。
该市1998年编制的县乡两级《句容市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规划(1997--2010)》,经三年来的实施,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县乡级《土地复垦规划》属微观规划。
按修编时要求,规划期内的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必须定量定位和定性。
可见,一时的修编对今后十几年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具体地块和数量就确定下来,显然其科学预见性和指导性就有一定问题。
一是定量方面,规划期内,该市新增耕地的49%,由拆迁现有49%以上的自然村后,复垦老宅基地来实现,新增耕地的51%要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和农田整理来实现。
二是定位方面,需拆迁的自然村已在规划中确定到具体的村庄,规划期内实现49%的自然村的拆迁,可能性极小,再将其老宅基地复垦开发为耕地,可能性就更小。
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农田整理,规划中确定到地块,与各镇每年具体实施的地块又无法保持一致。
现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规定县级土地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不符合规划的,不列入省级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中。
所以说,该市县乡两级《土地复垦规划》急需修编调整。
否则,难以保证今后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⒊复垦开发资金未实行专项管理。
虽然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土地复垦开发和农田整理。
但是,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还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而且,随着土地复垦开发难度的加大,即使每年新增耕地数量不变,而每年对资金的需求却在增大。
这给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该市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