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PH 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磁痕分析

合集下载

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改doc

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改doc

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摘要:本论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对磁粉探伤工作中的磁痕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前言:磁粉探伤又称磁粉检测,是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

作为一名磁粉探伤人员来讲,正确地检测和判断磁痕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探伤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磁粉探伤磁痕分析判断现简单谈一下各种磁痕显示的分析和判断:一、假磁痕假磁痕是一种非正常显示,是一种假象,它不是由于漏磁场而产生的,所以应正确予以判定。

假磁痕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和鉴别方法:1、工件表面粗糙(如焊缝两侧的凹陷,粗糙的机加工和铸造表面)会滞留磁粉形成磁痕。

磁粉的堆积很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如果将工件在煤油或水分散剂内漂洗可将磁痕除去。

2、工件表面存在油脂、纤维物、发丝及脏物都会粘附磁粉而形成磁痕。

只要仔细观察即可辨认,然后通过清洗工件表面可以消除。

3、工件表面的氧化和锈蚀以及油漆斑点的边缘上滞留磁粉会形成磁痕,该磁痕经仔细观察即可辨认清楚。

4、磁悬液浓度过大,磁粉施加不当都可能造成假磁痕,不易辨认,磁粉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漂洗后磁痕即消除。

二、非相关显示的判定非相关显示不是来源于缺陷,但却是由漏磁场产生的,其形成原因复杂,一般与工件本身、工件外形结构、采用的磁化规范、工件的制造工艺等因素有关。

非相关显示的工件,其强度和使用性能并不受影响,对工件不构成危害,但它却与相关显示容易混淆,不易识别,如若不慎,将非相关磁痕误判为相关磁痕,就会使合格的工件报废而造成经济损失;相反,如果把相关磁痕误判为非相关磁痕,也会造成质量隐患。

非相关显示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鉴定方法如下:(一)磁极和电极附近1、产生原因:采用电磁检验时,由于磁极与工件接触处,磁力线离开工件表面和进入工件表面都产生漏磁现象,而且磁极附近磁通密度大。

所以,在磁极和电极附近的工件表面会产生一些磁痕显示。

2、特征:磁痕松散,容易与缺陷区分,但是容易掩盖相关显示。

3、鉴别方法:退磁后,改变电极或磁极的位置,重新检验,该磁痕重复显示的可能是相关显示,不再出现的为非相关显示。

磁粉检测工作总结

磁粉检测工作总结

磁粉检测工作总结1. 引言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质量检验和安全评估中。

通过利用磁场对待检测工件施加磁化处理,再施加磁粉颗粒,通过观察和分析磁粉在工件表面形成的磁通道、裂纹等缺陷,以检测出工件内部的缺陷问题。

本文将对磁粉检测工作进行总结。

2. 磁粉检测流程磁粉检测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磁粉检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待检测工件进行清洁,以确保表面没有污垢或涂层。

其次,需要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选取合适的磁粉检测设备和试剂。

最后,要确保磁粉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保证磁场的强度和均匀性。

2.2. 磁化处理磁化处理是磁粉检测的重要步骤。

根据待检测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磁化方法,如持续磁化、脉冲磁化或交流磁化。

通过施加磁场,将工件磁化,使磁粉在工件表面形成磁通道。

2.3. 施加磁粉施加磁粉是为了使磁通道和缺陷更加清晰可见。

根据待检测工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磁粉试剂,如湿法磁粉或干法磁粉。

2.4. 观察和评估在施加磁粉后,观察待检测工件表面的磁粉沉积情况,分析磁通道和缺陷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根据磁粉检测标准和规范,评估工件的质量,判断是否合格。

3. 磁粉检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清洁工件表面工件表面的污垢、涂层和油脂等物质会影响磁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磁粉检测前,必须将工件表面彻底清洁。

3.2. 磁粉试剂的选用磁粉试剂的选用应根据待检测工件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来确定。

湿法磁粉适用于平面和简单形状的工件,而干法磁粉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工件。

3.3. 磁化方法的选择根据待检测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磁化方法。

持续磁化适用于较大的工件,脉冲磁化适用于中小型工件,交流磁化适用于较薄的工件。

3.4. 观察条件的控制观察磁粉检测结果时,应保证良好的光线条件和视角。

可以使用专用的照明设备来提供适当的光线,并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

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常见牌号

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常见牌号

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常见牌号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通常被称为PH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不锈钢合金。

该合金以其优异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而闻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工业和其他要求高强度和耐蚀性的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牌号。

1. 17-4PH17-4PH是一种含有17%铬、4%镍、4%铜和0.3%钛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并能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韧性。

17-4PH常用于制造轴承、气动和航空零部件。

2. 15-5PH15-5PH是一种含有15%铬、5%镍和0.5%钼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抗腐蚀性,适用于制造高要求的涡轮叶片、飞机零部件和核电设备。

3. 13-8PH13-8PH是一种含有13%铬、8%镍和2%钼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高负荷、高温和强腐蚀环境下使用的零部件。

4. PH13-8MoPH13-8Mo是一种含有13%铬、8%镍、2%钼、2%钒和0.5%钛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卓越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高强度和腐蚀环境中使用的零部件。

5. PH15-7MoPH15-7Mo是一种含有15%铬、7%镍和2%钼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高要求的涡轮叶片、气动和航天零部件。

6. PH17-7PH17-7是一种含有17%铬、7%镍和1%铝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

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制造高负荷和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零部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牌号,它们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还是核工业,马氏体硬化沉淀不锈钢都能满足高强度、高温和腐蚀环境下的要求,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

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与机理

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与机理

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与机理
在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

以下是对此问题的一些概述:
腐蚀行为:
在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可能表现为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等。

氯离子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同时,氯离子还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氧化膜,这可能会减缓腐蚀速率,但也可能导致局部腐蚀加剧。

机理: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化学腐蚀:氯离子能够加速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在氯离子环境中,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导致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发生反应,形成金属氯化物,从而引起腐蚀。

(2) 氧化还原反应:氯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金属被氧化为离子态,而氯离子被还原为氯气。

这种反应会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导致腐蚀加剧。

(3) 应力腐蚀:在氯离子环境中,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可能发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破坏。

在氯离子环境中,拉应力可能导致金属表面形成裂纹,从而加速腐蚀过程。

综上所述,氯离子环境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

为了减少腐蚀速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控制氯离子浓度、降低温度、增加保护层等。

同时,对于重要的设备或结构,可以采用更耐腐蚀的材料或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碳含量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材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材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且 具 有 良好 的 韧 塑性 ; 着 时效 温 度 的升 高 , 碳 量 较 高 的 2 钢 , 钢 中 生 成 的逆 转 变 奥 氏体 量 及 生 成 速率 均 高 于 随 含 3 1钢 , 这是 其 强 度 低 于 1钢 的 主要 原 因 , 的 时效 态 组 织 为 板 条 马 氏体 +少 量 逆 转 变 奥 氏 体 组 织 , 及 大 量 的 、 钢 以 细
刘振 宝 梁剑 雄 杨 志勇 , 古 立 新 张秀 丽。 孙 常亮。 , , , ,
( . 铁研 究 总 院结 构 所 , 京 10 8 ; . 京 航 空 材 料 研究 院 , 京 1 0 9 ; . 顺 特 殊 钢 股 份有 限公 司 辽 宁 抚 顺 1 3 0 ) 1钢 北 0 0 12 北 北 0 05 3 抚 10 1
DOI 1 . 9 9 j i n 1 0 —0 3 2 1 . . 0 :0 3 6 /.s . 0 55 5 . 0 1 0 2 s 1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 ; G 4 . T 1 2 1 T 1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 5 ( 0 1 0 - 0 — 0 55 3 2 1 ) l 0 70 0 0 6
小 的 富 c 相 , c 相 的 析 出 是 该 钢 主要 的强 化 方 式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 文 将 1 钢 的 化 学成 分 及 工 艺 参数 作 为 1 . u 富 u 本 5
5 H沉 淀 硬 化不 锈 钢 工 程 化 的 基 准 , 该 钢 的工 业 化 生 产 的顺 利 实施 提供 可 靠 的数 据 。 P 为 关 键 词 :1—P 沉淀 硬 化 不 锈 钢 ; 变 点 ; 转 变 奥 氏 体 ; c 55 H 相 逆 富 u相

磁粉检测技术:磁痕显示验收要求与质量分级

磁粉检测技术:磁痕显示验收要求与质量分级

I
L≤1.5
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II
大于I级
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单位为mm;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 单位为mm。
二、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3)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磁痕
圆形缺陷磁痕 (评定框尺寸为2500mm2,其中一条矩形
边长最大为150mm)
I
不允许
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二、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磁粉检测质量分为 四个级别,其中Ⅰ级为质量最高级,Ⅳ级为质量最低 级。 1)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下列缺陷在磁粉检测时不允许存在,否则视为不合格。
不允许任何裂纹显示; 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存在任何横向缺陷。
二、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2)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磁痕
圆形缺陷磁痕 (评定框尺寸为35mm×100mm)
磁痕分析与 质量分级
磁痕显示验收 要求与质量分级
一、验收要求(NB/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13.4-2015)
磁痕的分类与处理
1)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线性磁痕处理;长度与宽度之 比不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 2)长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计。
3)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2mm时,按一 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加间距。 4)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 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II
L≤4.0
d≤4.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
III
L≤6.0
d≤6.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
IV
大于III级
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单位为mm;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 单位为mm。

沉淀硬化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Crecipitation hardening stainless steel)在不锈钢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类型、数量的强化元素,通过沉淀硬化过程析出不同类型和数量的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既提高钢的强度又保持足够的韧性的一类高强度不锈钢,简称PH钢。

分类根据钢的组织可分为3类:(1)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以中国0Cr17Ni7TiAl和0Cr17Ni4Cu4Nb 为代表。

(2)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以0Cr17Ni7Al、0Cr15Ni7Mo2Al为代表。

(3)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它实际上为铁基高温合金,以0Cr15Ni20Ti2M0.B、1Cr17Ni10P为代表。

设计要点(1)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钢中碳含量一般≤0.1%,但≥0.05%,目的是既有好的焊接性、耐蚀性,又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铬含量一般在16%~17%以保证足够的不锈性和耐蚀性;合适的镍、铬当量,以便钢中δ-铁素体的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一般≤5%),以免损害横向性能和降低钢的强度。

各种合金元素的铁素体形成效果如下:0.1%N 0.1%C 1%Ni 1%Co 1%Cu-20 -18 -10 -6 -31%Mn 1%w 1%Si 1%Mo 1%Cr-1 +8 +8 +11 +151%V 1%Al+19 +38元素的配比应使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点)在150℃以上马氏体相变基本完成温度,(Mf点)在50℃以上,下述经验公式可作计算Ms点时的参考:Ms={75(14.6-%Cr)+110(8.9-%Ni)+3000[0.068-%(C+N)]+60(1.33+%Mn+50(0.17-%Si)},℃添加适量沉淀硬化元素如铜和钛等以便形成ε富铜相和NiTi相等进行强化。

(2)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碳含量一般在0.1%左右,为改进铸造性能铸造钢的碳含量大于0.1%;他点的控制是本钢设计的关键,这类钢在固溶处理后为奥氏体组织,在此状态下进行加工、成形、焊接。

磁粉检测分析

磁粉检测分析

第四章 磁粉检测
13
电磁无损检测
淬火裂纹
呈线性、树枝状或网状。起始部分较宽,随延伸 方向逐渐变细。显示强烈,磁粉附着好,形态刚健 有力,轮廓清晰,多发生在应力集中部位。
第四章 磁粉检测
14
电磁无损检测
磨削裂纹
呈网状或辐射状和相互平行的短曲线条,显示较 强烈,磁粉附着良好,轮廓清晰。裂纹通常与磨削方 向垂直。
第四章 磁粉检测
11
电磁无损检测
铸造冷裂纹
呈较规则的微弯曲的直线状,起始部位较宽,随 延伸方向逐渐变细,有时贯穿整个铸件,边界通常 较整齐,显示强烈,磁粉附着好,轮廓清晰,多 出现在应力集中区。
第四章 பைடு நூலகம்粉检测
12
电磁无损检测
铸造热裂纹
呈连续的半连续的曲折线状,起始部分较宽,尾端 纤细,有时呈线条或树叉状,粗细较均匀。显示强烈, 磁粉附着好,轮廓清晰。
第四章 磁粉检测
29
电磁无损检测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第四章 磁粉检测
30
电磁无损检测
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第四章 磁粉检测
31
第四章 磁粉检测
10
电磁无损检测
④ 白点 钢材在锻压或轧制加工时,在冷却过程中未逸 出的氢原子聚集在显微空隙中并结合成分子状 态,对钢材料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再加上钢材 料在热加工产生的变形力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 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钢材料内部的局部撕 裂,白点多为穿晶裂纹,在纵断面银白色斑点, 故称白点。 ⑤ 夹杂 铸造,焊接等工艺中由于合金中熔渣未彻底清 除干净,工艺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在工件上出 现熔渣或非金属夹杂物。 ⑥ 疏松 铸件在冷凝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补宿而产生的 孔洞,一般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5PH 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磁痕分析
摘要: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得到了成功的开发,沉淀硬化不锈
钢以其高强度、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可焊性被广泛应用于飞机重要轴承部件。

15-5ph钢在时效过程中除强化马氏体组织外,还析出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强
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

适用于制造飞机发动
机燃烧室壳体、锥形梁安装侧水平尾翼侧肋环等重要承重部件。

淬火态组织为马
氏体和奥氏体。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中发现异常磁迹,磁迹形态不同(主要为线状、长条状或片状)。

这些磁道严重影响了磁粉检测的评价。

目前,在
对析出硬化不锈钢的磁粉检测中,主要发现裂纹、夹杂等金相缺陷,而对15-5ph
钢的磁异常痕迹分析及磁粉检测评价方面还没有研究。

关键词: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铁素体;微观组织;纯洁度
航空马氏体析出硬化不锈钢在磁粉检测中的条、片、长直线磁迹。

分析了不
同磁标志的特征和微观结构,确定了磁标志的性能。

结合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磁
性能分析,建立了磁粉纯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磁标志的鉴别方法。

研究发现,在
磁粉检测过程中,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磁迹主要是由铁素体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研究结论为航空制造过程中磁性痕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并制定了航空制造
过程中析出硬化不锈钢磁性颗粒检测标准,以保证磁性颗粒检测的顺利进行。

一、概述
15-5PH钢具有高强度、好的横向韧性,热处理工艺简单,变形小,使用性能、工
艺性能兼备等特点,已在飞机、舰船、导弹壳体等关键部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钢在飞机上所使用的比重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高强度的钢
材来实现飞行件结构上的减重,近年来,一些(超)高强度钢种的国产化进程进入了空
前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沉淀硬化不锈钢。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取样方法和磁粉检测方法按照AMS 2300标准执行。

对发现可疑磁痕显示的
试样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后再进行磁粉检测来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的磁痕显示
情况,同时利用金相试验确定组织结构形貌,确定磁痕形成的原因。

分别对退火、固溶以及时效热处理后的15-5PH钢材料取样,制作成用于测量其磁特性的环形
试样,尺寸为外径50mm,内径40mm,高度5mm。

然后使用磁滞回线测试系统
测量各个状态下的磁特性参数和磁化曲线,然后结合磁痕性质确定磁粉检测工序。

三、结果与分析
1.15-5PH钢材料的磁特性测试试验。

表1为退火,固溶和时效后15-5PH钢材料的磁特性参数(最大磁感应强度Bs,剩磁Br,矫顽力Hc,最大磁导率μm,最
大相对磁导率μrm)。

表1不同热处理状态磁特性参数
可以看出,固溶状态下的磁导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较退火或时效状态下的磁
导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低很多,因此在固溶状态下磁粉检测的灵敏度会显著降低。

2.15-5PH钢磁粉检测。

在15-5PH钢供应态(退火态)试样磁粉检测过程中,发
现了三种类型的磁痕显示,分别为长条状、片状和长直的磁痕显示,对应的试样
编号分别为1#,2#,3#。

a为1#试样长条状显示,三种类型磁痕显示(a)长条
状;(b)片状;(c)长直状。

磁痕宽度约为0.5mm;b为2#试样片状显示,长度和宽
度相近,均在2~3mm之间;c为3#试样长直显示,宽度约为0.3mm。

长条状
和片状的磁痕显示较为清晰且容易形成显示,而长直磁痕显示较为模糊,通以较
大电流时才会显示清晰。

对长条状1#试样磁痕部位取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
大量的铁素体存在,形貌与磁痕显示一致,宽度约为10μm。

采用电镜扫描方法
对试样进行扫查,进一步确定了磁痕显示原因为线性铁素体以及基体为马氏体组织。

对片状磁痕显示部位取样进行微观分析,发现组织不均匀,形貌与磁痕显示
一致,可以看出经过腐蚀后主要分为白亮区域和较暗区域,较暗区域分散分布于
白亮区域中间,长宽尺寸相近,约为500μm。

可以看出不同颜色区域均为马氏体
组织,但形貌有所不同,对长直磁痕显示部位取样进行微观分析,发现铁素体存在,形貌与磁痕显示一致,宽度在5μm左右。

可以看出与长直状磁痕显示情况基本一致,但其铁素体的聚集程度没有试样严重。

可看出铁素体Cr含量达到了23%,高于含量为15%的正常值,其他各点含量均正常。

对三个试样进行固溶热处理后
再进行磁粉检测,发现磁痕显示均已消失不见。

采用金相手段对1#,2#和3#试样取样,发现三个试样的组织结构均为马氏体组织,其中3#试样有少量铁素体存在,宽度在1~2μm之间,铁素体的尺寸较固
溶之前大大的减小。

由固溶态磁特性参数可知,该状态下的磁导率较低,3#试样铁素体条带宽度
在1~2μm之间,而磁粉检测的最小理论宽度约为1μm,可见铁素体条带宽度已
接近最小可检尺寸,加之该状态下磁导率较低,降低了磁粉检测的灵敏度,进而
经磁粉检测后未出现磁痕显示。

由此可知磁导率的降低影响了检测结果,因此需
要通过调整热处理状态使其磁导率增大后再进行磁粉检测来进一步验证磁粉检测
磁痕显示情况,因此对1#,2#和3#试样进行时效热处理后进行磁粉检测,检测
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时效热处理后,1#,2#和3#试样与固溶状态一样仍未发现磁
痕显示,足以说明其组织是比较均匀的,而铁素体的少量聚集也不足以形成磁痕
显示。

通过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和金相组织分析发现,1#和3#试
样中存在条状的铁素体,沿轧制方向。

铁素体中Cr元素较高,Ni较低,合金在
冶炼时由于成分的差异会形成铁素体,且将一致保留下来。

2#试样组织成分较为
均匀,均为马氏体组织,但低倍腐蚀后形貌类似于铸造晶粒形态,固溶或时效热
处理之后就会消失。

因此微观组织结构不同造成了不同磁导率的差异,进而形成
了磁痕显示。

在原材料状态下由于铁素体的聚集容易造成磁痕显示,严重影响原
材料纯洁度的磁粉检测判定,而固溶或时效热处理后铁素体的聚集程度降低不足
以形成磁痕显示。

因此为避免铁素体磁痕的对检测判定的干扰,应该将纯洁度工
序安排在固溶或时效热处理后进行。

但由于固溶状态下的磁导率较低,检测灵敏
度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磁粉检测结果。

因此在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纯洁度
进行检测时,如果发现可疑磁痕显示应该将试样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之后再进
行磁粉检测。

总之,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组织中线状铁素体聚集是在磁粉探伤工序检查
时出现类似金属轧制流线长条或长直线性显示的原因。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原
材料检测时出现的成片的磁痕显示均为组织结构不均匀造成的。

在对15-5PH钢
原材料进行纯洁度磁粉检测时,如果发现可疑磁痕可通过对试样进行固溶和时效
热处理来判定磁痕显示的性质。

参考文献:
[1]芹振宝,梁宏宇,刘志勇,等.浅谈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
磁痕分析.2019.
[2]王鹏,李红艳,等.分析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磁粉检测磁痕.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