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分析

合集下载

2021 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

2021 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

2021年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近年来,我国和俄罗斯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双方合作愈发密切,并不断签订新的供应协议。

2021年,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协议的背景、内容和对两国的影响。

一、背景1.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沿革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和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展开了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两国关于天然气供应的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此前签订的多份天然气供应协议为2021年的新协议奠定了基础。

2. 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对能源需求和价格的影响,我国和俄罗斯都意识到了寻求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的重要性。

双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了新的天然气供应协议。

二、协议内容1. 供气量和供气期限根据协议,俄方将向中方供应大量天然气,为期多年,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这一协议将为我国提供更长期的天然气供应保障,同时也为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机遇。

2. 价格机制在新协议中,中俄双方也对天然气的价格机制进行了重新设计。

未来的价格将更具市场化和弹性,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

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合作模式。

3. 输气管道建设为了确保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中俄双方还将加强输气管道建设。

这将为俄罗斯天然气输送至我国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道,增强了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

三、影响分析1. 对我国的影响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的签订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将有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工业和城市用气需求的平稳增长。

协议的签订也为我国打开了更多的能源供应渠道,减少了对传统能源进口国的依赖。

2. 对俄罗斯的影响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一天然气供应协议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向我国提供大量天然气,俄罗斯将获得更为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降低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这一协议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更稳定和可预期的出口收入,对改善国内经济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中俄天然气谈判

中俄天然气谈判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财务总监:技术总监:价格、路线、付款方式法律顾问: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价为4000亿美元。

尽管双方没有公布协议气价,但分析人士推算得到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具体价格约为2.19元人民币/立方米。

资料显示,俄罗斯向欧盟售气的价格约为2.3元/立方米,而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在2.2元/立方米。

刚刚签署的中俄天然气合同确认将首先建成东线。

中石油提供的合同细节显示:“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气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

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东线“西伯利亚力量”由东西伯利亚地区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金气田供气。

科维克塔气田位于伊尔库茨克州首府伊尔库茨克市东北450公里处,已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田。

输气管线经过伊尔库茨克,赤塔,布里亚特,由中国海拉尔入境,主要供给中国东北地区。

谈判合同达成前,俄方一度要求中方每年提前支付下一年度的购气预付款——目前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要求就是提前支付,或以此前中俄管道石油贸易那样,以贷款换天然气。

然而,中石油还是顶住了俄方的压力,并未在已签署的协议中同意这个条款。

对于预付款模式,俄罗斯已将其应用于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

据了解,5月13日俄气向乌克兰发出预付款通知,已根据6月每昼夜1.14亿立方米的供气量,向乌方开出约16.6亿美元的预付款账单。

俄气向乌方强调,这笔款项的最后支付日期是6月2日,如果不能足额支付,俄气将根据乌方支付的数额供应相应数量的天然气。

“这意味着乌方需按此前签订的月供气最低限量1.14亿立方米/天先向俄方付款,如果再有超出,再以超出价格向俄支付;而不足的话,那么俄方将不再返还1.14亿立方米/天定金,这就是Take-or-pay Contract(必付合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合作历史、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

回顾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

中俄天然气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首份天然气供应协议,从而开启了双方天然气合作的序幕。

这一合作协议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如2008年签署了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协议,并于2019年正式投产。

探讨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模式。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跨境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管道项目有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线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直接输送天然气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东线天然气管道则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华北地区。

这两个管道项目使得俄罗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天然气价格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定价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

俄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天然气,而中国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天然气。

这在谈判过程中可能导致双方的分歧。

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跨境管道输送天然气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道受损、设备故障等,可能会影响天然气的供应稳定性。

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下,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干扰和限制。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天然匮乏紧密相连,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中俄天然气合作提供更多合作机会,通过共建能源走廊、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方式,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深入合作。

中俄管输天然气合作相关问题分析

中俄管输天然气合作相关问题分析

俄罗斯 天然气 市场形 势
二 、中国天然气 市场形势
中国 天然气 资 源 丰富 , 天然气 消 费量 高速 增 长 。( 见表3 ) 但 是 中国天 然 气 资 源开 发 也存 在 不 少 难点 : 大部 分 天 然 气集 中在模 偏 小 、丰度 偏 低 、勘 探开 发难 度大 的 气 田 , 井口 气价 高 , 单井 产 量低 、递 减快 。 国 内又 缺乏 连接 产 气 区与 用 气 区间 的管 网 , 致使 天 然 气开 发相 对 滞后 于 天 然气 工业 的发 展 。此 外 , 国 内缺乏 保 障 用气 安 全和 调 峰的 地 下气 库群 。为 了保 证 国 民经 济 的健 康 发展 中 国需 要 加 强 与其 他 国家 的 合 作 。 中 国作 为 世 界 最 具有 潜 力 的天 然 气 消 费市 场 能 成 为 俄 罗斯 天 然气 最 大 的 战略买 家 。从 能 源安 全 角度 来 看 , 俄 罗斯 也 能成为 中国天 然气 战 略伙伴 。
发展 趋势 , 对俄 出口中国天然 气管道 两种 方案进行 比较 , 最后 以能 源宪章 组织及上 海合作 组织 为例 分析 国际能源组 织对 中俄 天然 气合作 的作 用及前景 。 关键词 : 中俄合作 ; 输 气管道 ; 东部天 然气规 划
中 国天 然 气 资源 很 丰 富 , 但是 由于 经 济 的蓬 勃 发展 及 推 广天 然 气 利用 的政 策 , 中国对 天 然气 需 求将 会 保持 增 长 的趋 势 。俄 罗斯 是 天 然气 生 产大 国 。 目前 , 世界 天 然气 市 场 发生 变化 , 俄 罗 斯正 在 推 进 东 部 天然 气 规 划 的 实施 , 亚洲 市 场 在 其 长 期 发展 战 略 中 的地 位 明 显提 升 。 中国 和 俄 罗斯 出现 了 新 的 战 略合 作 机 会 , 但 是 双 方 尚 未达 成 协 议 , 天 然 气 价格 仍 然 是 制 约双 方合 作 的最 大 因素 。 因此 我 们 需 要 找 出 主要 阻 隔 因素 并 给 出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天然气谈判:中俄的艰难博弈

天然气谈判:中俄的艰难博弈

依然 缺 席其 中 , 就 意味 着 已经 进 行 这 了1 O多年 的 天然 气谈 判 在 中俄 之 间 还 会 拉锯式 地进 行下 去 。对于 作 为世
然 普 京 再 度 履 任 总 统 后 首 访 中 国 时 在《 民 日报 》 发 文作 出 了“ 不远 人 上 在
的将 来 , 罗斯 的天 然气 能 够 大 量 出 俄
地 区 , 线 管道 将 从 西 西伯 利 亚开 采 西
出的 天 然 气 输 送 到 中 国 新 疆 阿 尔 泰 地 区 。按 照约 定 ,从 2 1 0 1年 的 未来
遭遇 到 双 方 的实质 性利 益 博 弈 , 这种
极 具煽 情 的 客 套 性 官 方语 可 能 会 失
去 它的原教 原 义。
间 的一道 巨大 “ 沟 ” 鸿 。
口气签 订 的 《 关于 天 然气 领 域 进 一
步合作 的谅解备忘录》 《 和 关于天然
气 领域 合 作 的谅 解 备 忘 录之 路 线 图》
以及《 关于俄罗斯 向中国出口天然气
作 为两 国 国有 企 业 的 巨头 , 在 早 19 9 9年 , 罗斯 天然气 工业股 份 公司 俄
罗斯 从 西 线 管道 向 中 国输 送 3 0亿 0 立 方米 天 然气 , 东线 管 道输 送 3 0亿 8
立 方 米 , 由于 一直 未 能在 气 价上 达 但
成 一 致 , 方 的谈 判在 4年 中没 有取 双 得任 何 实质性 进展 。
合 双 方在 天 然 气价 格 上 的 巨 大 分歧 ,
的普 京 来 华访 问 时 与 中 国 国 家 主 席 胡锦 涛共 同 签署 了多达 1 项 的双 方 1 能源 与 电力 等领 域 的合 作 文件 , 但最

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的缘由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的缘由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的缘由分析陆南泉众所周知,2008年以前,中俄能源合作并不顺利。

像输油管道合作项目就停留在书面或口头承诺上,并没有实际行动。

直到2009年年初,中俄能源合作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

一 2009年突破性进展的背景2009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石油贸易、管道修建等内容的多份商业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分别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

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今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 500万吨石油,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太平洋管道”一期工程及自俄罗斯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67公里中国支线的修建。

2009年4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批准了上述协议。

据有关报道,普京在会上说:修建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的协议,将为东西伯利亚石油销往东方创造“稳定、可靠的市场”。

2009年4月21日,中俄双方副总理在北京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

协议签署后,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以及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

2009年4月27日,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市郊区举行了管道建设开工仪式。

应该说,这次石油领域合作协议签署并生效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并对中俄能源领域全面、长期和稳定合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有人把这项协议称做“世纪合同”。

2009年6月17日,俄罗斯最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商卢克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签署协议,将在2009年7月—2010年6月向“中石化”供应300万吨石油,中方公司将支付现金。

普京总理2009年10月访华,在中俄能源合作方面有新的进展。

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又签署了一些协议。

从2009年2月17日签署协议到同年4月27日管道开工建设,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拖了十多年的输油管道问题解决了。

中俄天然气合作博弈分析

中俄天然气合作博弈分析

在了第二 位 , 准备在 20 08年首先开始铺设西线 , 整个方 案
造价 为 10 0 亿美元 , 建设 费用 将 由俄 方 承担。同 时, 目 在

中俄 天 然 气 合 作 的 必 要 性 与 不 确 定 性
中国是能源} 费大 国, 肖 天然 气作为一种 清洁能 源 , 势
前的天然 气合作 上 , 中俄 之 间签订 的 多是协 议与 备忘 录 性质的文件。这些 文件 不具 有法 律效 力 , 中充满 了变 其 数。因此 , 中俄 之间 的天 然气 合作 又像 中俄石 油 合作 那
是否坚持 自己预定 的合 作进 程 , 中方 的策 略则是 是否 而
划通过对东 亚地 区的 天然 气出 口发展 东西 伯利 亚经 济 ,
同时换取更多 的政治 支持 。而俄 罗斯抓 住中 国这个 潜力 巨大 的市场也 意 味着 未来 的出 口将会 获得 稳定 的增 长。 可见 , 在供需结 构互 补性 的基 础上 , 中俄天 然气合作 似乎 势 在必行 。20 3月普京访华 之际 , 06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与俄罗斯 天然 公 司签署 了《 于从俄 罗斯 向中 国 关
准备在 2O O8年首 先 开始 铺设 西线 , 整个 方案 造价 为 10 0
亿 美 元 。另 外 , 去 3年 中 , 国 一 直 不 愿 同俄 罗 斯 签 署 过 中
年, 中国将 每年进 口液化 天然 气 10 吨 , 00万 中国国内管道
天然气消费约 10 20亿立方米 ,00年 则达到 20 立方 22 00亿 米 以上 。而 俄 罗斯 是世 界 上 天然 气 蕴藏 量 最 丰 富 的 国 家, 蕴藏量 占据 了世 界 总量 的三成 之多 。从 政 策取 向上 看, 俄罗斯对出 口天然气也一 直持鼓励 态度 , 普京政 府计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冷思考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冷思考
VE ON IWP IT视 点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冷思考
冯保 国
摘 要 2 1 # 6 0 1 - 月,中俄 天然 气合作协议 未能预期 签署 ,谈判再度 陷入 僵 局 。从表 面看 ,主要 障碍是双方的报价差 异过 大。其 实,在价格 背后 包含 着双 方 对 市场认识 、经济效益预期 、天然 气价格机 制等 多方面深层次的不 同认知 。消除 中俄 天然 气谈判 受阻 因素 ,中国至 少需要在 以下四个方面做 更 多的工作 :明确天 然 气的利 用政 策 ;推进 天然 气价格 市场化 改革 ;加 快天然气分销 渠道建设 ;规 范 并 实施L NG集 中采购 。同时,作 为中 国天然气市场的未来供 应者 ,俄 罗斯应从更 长期 的 中国天 然气市场发展 和世界 天然 气市场发展格局 中把握 对策和战略。 由于 中俄 双方 已经具备 开展天 然气合作 的政 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达 成最终协议将 仅仅
21 6 。 1.
国际石油 经济 .9
视 点 VE o N IWP IT
对 中方天 然气 合作谈 判 的策略 ,大幅 度拉 高了

中俄 天然气合作 始终保持密切接触

天然气价格, 并坚持中 方支付预付款的模式。 这使双方再次将主要力量放到天 然气价格的博
弈 上 ,也 成为在 胡 锦涛主席 访俄前 未能 达成 供
天 然 气集 团公 司 ( NP C C)作 为双 方政 府 的授 速 经济增 长 ,并成 长为世 界 第二大 经济体 。与 权 企业 ,以签 署天 然气 购销合 同和跨 境 天然气 此 同 时 ,中 国能 源 需 求 呈 现 出快 速 增 长 的 势
管道 建 设运营 合 同为 目的展开 了 密集 的接触和 头 ,2 1年 一次能 源消 费总 量3 .亿 吨标 煤 , 00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案例分析
3.谈判形势多变,让步成就双赢。 谈判后期,国际形势多变,天然气价格在欧洲遇到滑坡, 加上克里米亚独立,北约与美国联手制约俄罗斯让普京承受了 巨大的压力,而能源危机也是中国的心腹大患,若双方都坚守 各自的边界,那么协议将永远无法达成。所以在 2014 年 5 月 21 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前的最后一刻,中 俄签署了一份为期 30年、总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 议。这是一个多方努力推动的结果。当然,这也是一个双方妥 协的结果。谈判就是相互妥协至达成一个双方比较认可的条件。 让双方利益最大化。由此,普京的让步不仅让东西伯利亚经济 得到发展,也顺势减轻乌克兰动荡给俄罗斯带来的危害,无疑 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案例分析 4.谈判应利益为上,货比三家,增加胜利筹码。 在双方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双方的优势与劣势都摆在了台 面,要想获得胜机,不如向外发展,给对手提供压力,中俄双 方都采取了多元化战略的计谋,中国与中亚诸国签订协议,俄 罗斯则与日韩等国达成合作,中国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俄国则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拖延时间,给予对手较大的心里 压力,也许两国合作是天作之合,可是在谈判中,只有利益的 较量。
二.谈判过程
• 1.谈判拉开序幕,经济变换形势。 • 这是一场长达10年的谈判,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博弈。自2004年10月 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开始,中石油与俄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由此拉 开了中俄天然气10年谈判的序幕。 • 2004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上升,且一直持续至 现在。需求迅速上升形成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中俄双方开展经济 技术研究,寻找从西西伯利亚经新疆阿尔泰每年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 计划供气时间为2010年的可行性。 • 2006年3月,俄气与中石油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 纪要》,约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供气 年限长达30年,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 经阿尔泰地区与西气东输管道连接,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则涉及东 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表 面上看来,合作在推进,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案例分析完毕
中俄天然气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蔡卜凡
学号:201432000041 班级:12012037
一.中俄天然气商务谈判背景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势必将在中国未来的 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蕴藏情况看,中国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 品质也不高,两个最主要的气田都有先天的不足: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 特低渗气田,四川盆地则属于碳酸盐岩的裂隙和次生孔隙气田,开采难度很 大。 •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进口液化天然气 67.75万吨,而2005年仅进口483吨,增加1400余倍。到2010年,中国每年 进口液化天然气1000万吨,中国国内管道天然气消费约1200亿立方米,据 预测,2020年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 • 而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蕴藏量占据了世界总量 的三成之多。从政策取向上看,俄罗斯对天然气出口一直持鼓励态度,普京 政府计划通过对东亚地区的天然气出口发展东西伯利亚经济,同时换取更多 的政治支持。而俄罗斯抓住中国这个潜力的巨大市场也意味着未来的出口将 获得稳定的增长。可见在供需互补的结构基础上,中俄天然气合作似乎势在 必行。
三.案例分析 5.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与管理差异。 中国与俄罗斯是处于两个体制下的国家。两国之间,两种 制度,两种文化,两国的整体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也不一致。 只有正确地认识差异,并管理差异,才能使两国更好的合作, 就想中国的两条底线:第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 ; 第二,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中国在坚守自己的一个 价格底线。如果俄罗斯没有正确认清中国体制与经济,那么谈 判将不会达成。这个问题将会是面向未来非常关键的一点,也 是考验双方最高智慧的一个表现。
三.案例分析
2.谈判双方的立场与策略分析。 在谈判的起初阶段,俄罗斯一直作为谈判中的强者,而中 国则扮演着弱者的角色,俄方一直拖延时间,吊足胃口,为本 方争取更多的利益,迫使中方做出更多的让步。而中方虽为弱 者姿态,但在谈判中寸土必争,不轻易让步,不做无谓的让步, 坚守自己的底线:“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 ;二, 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也促使俄罗斯怎么样正确看 待中国的市场问题,用迂回进攻的策略让俄罗斯方面变得更务 实,使俄国人对原来的谈判方式做了很多调整,对亚太市场有 了一个很现实的考虑,比较符合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 特点,最后的价格跟谈判的底线越来越接近。
二.谈判过程
3.中国摆正心态,寻求其他合作,增添谈判砝码。 中国将目光转向了中亚,与中亚进行谈判,以打破与俄罗斯谈判的僵局。 2007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中 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协议。项目分两期执行。 2010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欧洲 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地位将逐渐被亚洲市场所取代。到2030年,俄罗 斯向亚太市场的天然气出口将从零增加到 20%,其中,中国市场将被放在重 要位置。 2010 年 5 月,俄方曾表示“将于 2011 年中期最终达成商业协议”,从 2015年起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同年9月,俄气和中石油敲定了2006年的框架 协议,但这一方案再次因价格分歧未能最终实施。
二.谈判过程
• 2.俄国掌握主动,谈判陷入困境。 • 追溯至2002年初,国际油价在持续一段低迷状态后,开始稳步上升,并 在此后数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对资源国是一个利好消息。随着油价的上 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资源国都在强化资源民族主义保护,俄罗斯作为资源国 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俄罗斯的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原计划开发 远东地区,但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了,开发的重 点仍然放在北部。这与中国的战略构想差距很大,我们希望从东西伯利亚输 入天然气,然后,与国家的整个下游开发连接起来,但俄方的战略重点已经 转移了。中俄之间虽然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实际战略差异也很明显, 甚至有冲突。这阻碍了过去几年双方之间的谈判。 • 随着俄罗斯心态发生改变,战略的转移,和与他国的合作,导致中国陷 入了被动,谈判也 1. 充分了解双方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合作。 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大背景之后, 我国天然气进口来自中亚,但中亚路途太遥远,进口价格再便 宜也不便宜了,西气东输的输送成本很高。俄罗斯离中国则近 多了,关键是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充足,能稳定中国最为担忧的 能源问题。而对于俄罗斯而言,一方面,乌克兰的政局动荡, 让俄罗斯的天然气市场受到影响,与中国合作可以缓解出口压 力。俄罗斯可以借此加强在亚洲能源市场的地位,发展本国西 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所以,双方都有需求,两方才会拉拢在一 起进行谈判。
2011年,中俄双方能源谈判代表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 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 随后,普京访华,他的主要任务之一 即是希望为解决天然气合同价格分歧打下基础,但最终未能如愿。
二.谈判过程
4.风云突变,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改变,克里米亚使中俄达成协议。 据统计: 2011年欧盟天然气消费下降 9.9%,为历史最大降幅;中国天然气的消费 量增长为 21.5%,是北美之外增幅最大的地区。 2012 年初,俄气在压力之下,对法 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价格平均下调了约10%。 在欧洲市场量价齐跌的情况下,俄罗斯抓紧推进与中国谈判的进程。2011年 6月, 中俄双方经过4个昼夜的谈判,虽仍未就最后的供气协议价格达成一致,但双方对每 千立方米天然气的出价差距已经缩小至50美元以内。 2012年 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俄时提出合作思路:由俄方参股中 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谈判因此出现转机。 • 2013年9月,中俄双方签订东线供气框架协议。据当时的报道称,经两国领导人 及中石油与俄气高管数次会面后,俄方在天然气进口协议上做出了让步。之后,乌 克兰局势爆发,西方社会开始制裁俄罗斯。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也在此时进入到最 后阶段。 • 2014年4月,俄方称,中俄天然气协议有望在5月正式签署;同时,俄气与中石油 发表声明称,双方的供气合同谈判取得显著进展。5月21日,普京与习近平在上海共 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