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分析
中俄天然气谈判分析

三.案例分析
3.谈判形势多变,让步成就双赢。 谈判后期,国际形势多变,天然气价格在欧洲遇到滑坡, 加上克里米亚独立,北约与美国联手制约俄罗斯让普京承受了 巨大的压力,而能源危机也是中国的心腹大患,若双方都坚守 各自的边界,那么协议将永远无法达成。所以在 2014 年 5 月 21 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前的最后一刻,中 俄签署了一份为期 30年、总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 议。这是一个多方努力推动的结果。当然,这也是一个双方妥 协的结果。谈判就是相互妥协至达成一个双方比较认可的条件。 让双方利益最大化。由此,普京的让步不仅让东西伯利亚经济 得到发展,也顺势减轻乌克兰动荡给俄罗斯带来的危害,无疑 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案例分析 4.谈判应利益为上,货比三家,增加胜利筹码。 在双方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双方的优势与劣势都摆在了台 面,要想获得胜机,不如向外发展,给对手提供压力,中俄双 方都采取了多元化战略的计谋,中国与中亚诸国签订协议,俄 罗斯则与日韩等国达成合作,中国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俄国则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拖延时间,给予对手较大的心里 压力,也许两国合作是天作之合,可是在谈判中,只有利益的 较量。
二.谈判过程
• 1.谈判拉开序幕,经济变换形势。 • 这是一场长达10年的谈判,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博弈。自2004年10月 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开始,中石油与俄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由此拉 开了中俄天然气10年谈判的序幕。 • 2004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上升,且一直持续至 现在。需求迅速上升形成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中俄双方开展经济 技术研究,寻找从西西伯利亚经新疆阿尔泰每年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 计划供气时间为2010年的可行性。 • 2006年3月,俄气与中石油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 纪要》,约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供气 年限长达30年,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 经阿尔泰地区与西气东输管道连接,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则涉及东 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表 面上看来,合作在推进,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中俄两国对世界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

中俄两国对世界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愈加频繁和密切。
其中,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国际能源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油气管道和天然气资源合作方面。
1、油气管道合作中俄两国的油气管道合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西伯利亚-中国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伯利亚-中国管道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是中俄两国至今最大的管道合作项目。
该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的西西伯利亚油田,经过蒙古国,终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
该管道全长约3500千米,输送的油气量每年可达到3000万吨。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扩大了中俄两国间的能源合作规模,也加强了两国间的经贸联系。
东线天然气管道则是指从俄罗斯开发的远东天然气田,通过哈萨克斯坦中线天然气管道和中国境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两部分,输送到中国东北地区。
该项目自2014年提出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磋商和协商,直至2019年正式开始投产。
该项目的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满足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天然气需求,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出口市场。
2、天然气资源合作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体现在管道建设方面,也包括天然气资源的合作。
中俄天然气合作历史悠久,远在2004年就已开始。
目前,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俄罗斯自东方燃气管道向中国运输不同形式的天然气,其中包括LNG (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等;(2)中俄两国在打造天然气超级管道方面对接,促进能源市场的融合,扩大两国间的合作交流;(3)中俄两国还合作开发了包括琼海地区的南海和东海以及北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等。
二、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关系: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扩大了两国间的经贸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互补性。
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领导风格、谈判目标和策略等方面。
首先,中俄两国在领导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谈判领导人通常倡导稳重、沉着的作风,并注重考虑全局利益。
他们通常采取战略性的决策,同时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相较之下,俄罗斯领导人在谈判中更加强调自身的权威性和威严性。
他们通常采取强势的姿态,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其次,中俄两国在谈判目标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通常更加注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倾向于达成双赢的协议。
中国在谈判中注重维护现有秩序和稳定,并推动国际合作。
相反,俄罗斯通常更加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更加谨慎保守,并追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同时,中俄两国在谈判策略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中国通常以务实、温和的方式进行谈判。
他们注重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合作和让步来达成协议。
中国的谈判策略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持久发展。
相反,俄罗斯通常抱持强硬的立场,在谈判中更倾向于采取威胁、恫吓等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注重维护国家权力和影响力,以实现自身利益。
另外,在谈判文化和方式上,中俄两国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谈判文化强调"和谐一致"的原则,尊重对方,寻求共识。
中国的谈判风格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密切配合。
相反,俄罗斯的谈判文化更加侧重于"实力"和"胜者为王"的原则。
他们强调独立思考和决策,并更加注重个人表现和竞争。
总的来说,中俄两国在谈判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领导风格、谈判目标和策略、谈判文化和方式等方面。
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才能够更好地促成协商和合作,实现双方的利益。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战略的调整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卢布/ 千立方米 项 目 俄罗斯 国内价格
出 口欧 洲 价 格
2 美 国页岩气 的发展 以及欧 洲需 求减 少严 重 影 响 俄 罗斯天 然气 的 出 口
由 于 美 国 页 岩 气 产 量 的 大 幅增 长 ,从 2 0 0 9 降 。 由于 欧 洲是 俄 罗 斯 天 然 气 的 主要 出 口市 场 ,
关键 词 :俄罗斯
天然气
欧洲
页岩气
天然气价格
中俄合作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 ,储量和产量均居世
界 首位 ,天 然 气 和石 油 出 口为俄 罗 斯 经 济 发展 做 出 了巨 大 贡献 。近 十年 来 ,俄 罗斯 天 然 气 出 口量 占世界 出 口总 量 的 四分 之 一 左 右 ,在 全 球 天 然气 出 口格 局 当 中 占有 举 足轻 重 的 地 位 。俄 罗 斯 天 然 气 出 口战 略 的转 变 将 不但 会 影 响 欧洲 市 场 ,而 且 未 来 对 独联 体 国家 和 亚太 市 场 也 将 产生 不 可 估 量
的影 响
俄 罗 斯 天 然 气 出 口欧 洲 主 要 是 通 过 管 道 运 输 , 目前 已经开 通 了三 条线 路 。第 一 条线 路 是 由
从东至西横穿乌克兰 的多条管道组成 ;第二条是 绕过乌克兰 、从东至西穿越 白俄罗斯和波兰 ,进 入德国的 “ 亚马尔一 欧洲 ”管道 ;第 三条线路是 经 过 乌克 兰 东 部 、由北 至 南 穿越 黑海 到 土 耳 其 的
出 口到欧洲 出口到独联体 国家
1 3 40 1 3 l 9
l 3 4 2
合 计
1 93 9 1 8 0 8
中俄签署天然气协议背后四大原因

中俄签署天然气协议背后四大原因作者: 时间:2014-05-26 来源:证监会核准A类AA级证券公司排名第一、效率最快、服务最好导读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得以签署。
十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告一段落。
这预示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能源合作多年进展缓慢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着结构性的互补,但多年来,这种结构性互补的优势却没有两国的能源合作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合作进展相对缓慢,与两国之间存在的合作潜力不相匹配,导致中俄之间进行多年的天然气谈判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关键在于双方在价格方面的较大分歧。
俄罗斯希望以高于对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向中国输出天然气,而这是中国所不能接受。
中俄之间这样的能源合作困局,是由多重影响因素造成的。
首先,从俄罗斯方面来看,多年来俄罗斯一直以欧洲为主要的能源输出市场,对拓展中国的能源市场没有迫切感。
欧洲一直保持着对俄能源稳定需求和依赖,保障了俄罗斯能源经济的基本发展,所以俄罗斯不急于降价在中国扩展能源市场。
另外,远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运输成本高,也成为俄罗斯不愿降价的一个原因。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积极进行能源多元化,不存在对俄罗斯油气的绝对依赖。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能源的多元化。
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广泛的能源供应,积极与拉美、中亚等新兴能源供应地进行合作。
中亚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与中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
地缘优势为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经过与中亚国家开展广泛的能源合作及对中亚能源市场的投资,已经建成多条从中亚国家向中国输送能源的油气管线。
在推进国际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来维持国内能源市场平衡的同时,还注重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大力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水电等新能源,以降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进而减少能源进口,减轻对国际油气市场的依赖。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合作历史、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
回顾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
中俄天然气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首份天然气供应协议,从而开启了双方天然气合作的序幕。
这一合作协议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如2008年签署了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协议,并于2019年正式投产。
探讨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模式。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跨境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管道项目有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线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直接输送天然气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东线天然气管道则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华北地区。
这两个管道项目使得俄罗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天然气价格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定价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
俄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天然气,而中国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天然气。
这在谈判过程中可能导致双方的分歧。
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跨境管道输送天然气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道受损、设备故障等,可能会影响天然气的供应稳定性。
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下,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干扰和限制。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天然匮乏紧密相连,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中俄天然气合作提供更多合作机会,通过共建能源走廊、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方式,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深入合作。
俄罗斯天然气何时进入中国

2013年第10期·总第232期【中俄经贸】俄罗斯天然气何时进入中国盛海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摘 要]2013年,经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已就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气达成协议,年底有望签署最终的买卖合同,其中将包含双方争议最大的天然气定价内容。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是当前国际能源局势等多种原因促成的,是两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两国和地区的能源安全,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天然气[中图分类号]F752 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46-03 [作者简介]盛海燕(1974-),女,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
一、中俄天然气供应谈判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俄罗斯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企业层面都始终保持着对其远东的关注,特别是能源项目的合作。
2013年3月2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签署了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
此外,在3月份时,俄气正式批准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工厂及准备建立资源基地的计划。
中俄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同。
《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是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地增加向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份额,目的是使天然气出口方向多元化。
预计到2030年前俄罗斯向亚太国家市场出口的天然气份额将提高到19%~20%。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实现对中国的供气。
为此,2013—2020年间,俄罗斯东部需要开发一些大型天然气田,建设天然气管道及液化气终端。
但是,目前大部分面向中国的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
2007年,俄罗斯批准了《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储藏系统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简称东部天然气项目),由俄气负责建设。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该倡议以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互利互惠为目标,旨在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两国在天然气贸易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并为双方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两国的互补优势。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形成了天然的合作机会。
中国与俄罗斯的地理接近也为两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合作始于2009年,当时两国签署了一项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合同。
根据该合同,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使得中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外销市场之一。
此后,双方继续在天然气领域进行合作,并签署了更多的供应合同。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倡议的目标,中国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这为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倡议还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交通互联互通,这将为两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流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俄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天然气输送的成本较高。
尽管两国已经建立了一条天然气管道,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天然气输送网络。
两国之间的能源价格谈判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双方在天然气供应和定价问题上的利益不同,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波动也对两国的天然气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中国与俄罗斯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天然气贸易的发展。
双方可以在管道建设和物流配套设施上加大投资,提高天然气输送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双方可以加强能源价格谈判,制定合理的供应合同和定价机制,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