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上午我讲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第一课时:旋转。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可以直观认识旋转现象,本单元是对旋转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学习怎样描述线段旋转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会用数学语言清楚表述物体旋转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让学生动手操作拨指针、观察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学生应该能够识别生活中旋转现象,但是对于旋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不了解,指针旋转一大格是30度不明确,对旋转现象表述不清。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旋转的含义,正确表述物体旋转的过程。教学难点是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的确定。

教学过程。

1

一、复习铺垫。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有两方面:识别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找出旋转的角度。我播放情景图动画:转动的风车、起落的车杆、荡秋千,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勾起学生对旋转现象的回忆;然后我借助钟面复习角度,让学生明确钟面上一大格的度数是30°,这对于学习本节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接着我又展示指针顺次走大格旋转一周的角度,既对角度进行复习,又能熟悉钟面上指针形成的角的特点,为例1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知。

1、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区分是本节课的新知,我选取两个不同方向的旋转现象通过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对比不同方向的旋转,又让学生用手比划顺逆时针旋转目的是加深学生印象,为例1学习扫除障碍。

2、旋转过程的描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放在从“12”到“1”的旋转描述上,我先动态演示指针的旋转过程,让学生明白旋转的要求;再指导学生动手拨指针,接着我依次提出问题:什么发生了旋转?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形成规范的描述,再男生说、女生说、同桌互说,让学生在反复描述的过程中掌握怎样描述旋转的过程。这一环节目标达成了,后三个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学生学着自己描述了。

完成例题后,我利用钟表工具对例题进行了拓展延伸:指针从2到5,从7到8,从8到12,是怎么旋转的?让学生观察描述。

三、巩固练习:

2

原先我直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然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全课总结。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描述“旋转时要说清什么?”再次强调怎样描述旋转过程。

按照以上设计上周在我班试讲了一次,整体效果较为满意,只是完成做一做时多数学生没有这些生活经验,导致较长时间不清楚左右侧车通过,车杆会怎样运动。所以这次备课在这一环又进行了修改:借助手臂模仿车杆起落,指导学生理解实际情景,学生完全可以完整描述旋转过程。

另外,在我校试讲中利用钟表工具拓展时,教师随意指定指针旋转要求,让学生描述旋转过程,很多学生没能尽兴。由于本节知识相应练习较少,时间又提前10分钟完成,所以这次备课在拓展环节增加让学生随意创造指针的旋转情况,描述指针旋转过程。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熟练描述旋转过程。

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们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3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测试卷.doc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考试题 一、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三、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四、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填空 (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二、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①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 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②绕O点顺时针旋转90°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真的好难哦! 看你上课 还敢开小差! 1 难度提升,下面的题都是有难度的哦!你有信心挑战码?

1.在“木、民、口、对、晶”这5个黑体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2.火车头以2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那么火车正中间的车厢速度是()。 3.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是,这串数字实际是()。从水中看到一副车牌是 ,该车牌实际是()。 4.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B的对应角是(),∠BCB’是()度。 5.图②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图③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 6.下面图④⑤⑥⑦中,图④经过()得到图⑤,图⑤经过()得到图⑥,图⑥经过 ()得到图⑦。 六、选择 1.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 A.都是沿一定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B.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2.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地是() A.正在工作的电扇叶片。 B.直线行驶中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 D.放飞的风筝。 3.从3点15分到3点45分这段时间里,分针旋转了() A.120° B.180° C.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桂头镇中心小学郑细明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这次“园丁杯”教学比赛我给大家准备的教学内容是《确定位置(一)》。现在由我对《确定位置(一)》这 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 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 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 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根据 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二、说目标 新标指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 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充分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 位置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 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 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设计教法学法如下: 教法 因为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所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思 维特点,采用“问答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 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围绕“如何准确的确 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结合学生对位置的已学经验,采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指导,辅以 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各个动物馆的 准确位置,给予学生直接经验,加深印象。 学法 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 归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让 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归纳 总结。让他们在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 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 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设计教学过程 如下: (一)明确观测点,创设情景 老师站在这里,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老师所 在的位置吗?通过对老师位置的观察描述,引出观测点。

2020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楼坊坪中心小学——王静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

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四、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教具准备 学生6人一组;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模拟天平学具一个、圆形学具若干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 师:看了刚才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回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赵娟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今天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一些浅显见解。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5、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6、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7、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8、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二)第二阶段目标 五年级数学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属于第二学段,这一阶段的三维目标是这样要求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的图形运动过程;掌握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变换教案与教学反思

5 图形的运动(三) 东山小学李媚清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中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好,大家认识我吗?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冯,你们应该叫我……,初次见面,老师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什么礼物呢?三句话,请大家跟着我说,跟着我做。“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们真的真的很棒”。你们确实很棒,任何时间都要这样相信自己。不过今天的课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指令、统一行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你们能否做到。全体起立,右臂前举,手心向下。我喊单数手臂向下转动90度,我喊双数手臂向上转动90度。Andstand? 准备开始:1、4、2、3、6.大家都做的很好,请把这种状态带入我们今天的课堂,可以吗?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快乐之旅。“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刚才大家手臂的转动在数学上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屏幕上的物体都在旋转,可见旋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旋转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旋转的含义,掌握旋转的要素 1、(出示钟表盘)“我们就从最熟悉的钟表开始吧。” 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并提问 ①指针在绕着哪一点旋转? ②指针可以向哪些方向旋转?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指针都是绕一个中心点转的,这个中心点就是旋转中心。通常用字母0来表示板书:旋转中心点 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通常我们把和指针的旋转方向一致叫顺时针旋转;反过来呢?逆时针。 板书:旋转方向顺逆 2、随堂练习 我转动指针你们说是什么方向? 从2到5 从11到8 3、角度 (1)指针从12转到3,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课件出示转动过程)。请结合刚才所学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完整的叙述一下旋转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教师资格证的材料题怎样才能拿高分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XX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题》高分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准备好说课稿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观潮》第二课时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 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11.2.1、图11.2.2这五幅图,并回答上述问题。 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11.2.3,根据单摆上小球的转动,让学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转? (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 (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4.做一做。 课本第10页做一做。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1)旋转后的点、角、线段有什么关系? (2)旋转后的角度怎样确定? 5.(师生共同讨论。)课本第10页例1和例2。 6.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 (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三、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四、布置作业。

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说课稿

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P3、P4页《轴对称》。该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美。 3.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计划6分钟) 1、(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玩个小游戏,大家想看吗?”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剪纸)老师慢慢把纸对折,然后快速动作剪纸。展示作品,师:好看吗?大家也想动和做做吗?好,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白纸来,自己动手玩吧:要求,先把纸对折,然后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

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为: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说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观察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及学习。而在学法中,我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经历学习的过程。”为此,我特地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进行剪纸比赛的画面,展示剪出来的小兔子图片。提出问题:一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1/5,那么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情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环节: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 1、提问:要解决“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很多学生肯定能很快的回答:用数的方法得到3/5 。老师再提问“除了数一数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加法计算:1/5+ 1/5 + 1/5 =1+1+1/5 = 3/5 (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法则) 3、乘法计算:1/5 ×3 联系:1/5 + 1/5 + 1/5 = 3/5(要求学生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通过找这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同时,明确1/5 ×3 所表示的意思也就是 3 个1/5 相加的和。) 第二环节: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成耿 一、对比分类,感知旋转含义 提起“旋转”一课,学生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我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对于生活中的360度的旋转现象比较容易判断,但是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满360度的旋转认为不是旋转现象,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圈。因此,我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将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学生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平移,另一部分是旋转,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再揭示课题,在练习中设计像车杆、荡秋千这类的运动,让学生辨析,明白这些运动也属于旋转,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在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观察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动手旋转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旋转要素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图形旋转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旋转三角尺,让学生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让学生理解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我利用了白板软件中自选图形的旋转功能进行旋转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辨析深化,理解旋转特征 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练习题 一、填空(30分)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5.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二、选择(30分) 1.将下面的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3.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的方法是()。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 4.观察下图,是怎样从图形A得到图形B的()。 A.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B.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C.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D.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5.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1 B.2 C.3 D.4 三、解答(40分)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学情分析

《图形的旋转》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孩子们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确凿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本次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但是二年级出示的生活旋转现象不够典型,简易淡化概念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因此,在本次教学中选取较为典型的例子,比如旋转角度不是360度的道闸、秋千、钟摆等丰盛学生认知,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能力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具有奇怪、好动的特点,思维处于详尽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单薄。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时,具有很大成份的详尽形象性。 情感与态度分析:五年级学生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繁复、由详尽到抽象。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基于以上分析,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如下思考: 1、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学段衔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积累活动经验。 2、基于学生现实,通过多种活动学习旋转,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找次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找次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性质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感知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突破建议: 1.从简单问题入手,理解找次品的含义,并用直观方式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很少接触“找次品”问题,没有相关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而教材中的“次品”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次品”有所不同:它指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重一些或轻一些的那一个就是“次品”。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理解“找次品”的意思,了解“正品”“次品”的含义,丰富生活经验。其次,可以从2个零件开始,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只要把2个零件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一定不平衡;接着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任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有可能是平衡的,也有可能是不平衡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所指的天平并不是一架实物天平,而是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抽象出的数学化形式的天平,借助它进行逻辑推理。说理时,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如果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来表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推导的过程用直观图或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来记录和推导,这一点尤其重要。 2.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理解的难点,这里要让学生理解“能保证”是指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要考虑,“至少”就是指在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的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有两个要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尽量平均分。教学时从“8个”的情形开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推理过程用直观图清晰、简洁地表示出来,然后将找次品的不同方案记录下来。从8个零件中找次品,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平均分成两份(4,4),但会发现运用这种分组方法称的次数不是最少的,分成3份(3,3,2)的方法才能使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称的次数才会越少。有了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经验,接下来处理在9个零件中找次品的问题时,受天平平衡原理的暗示,学生会自然想到(4,4,1)和(3,3,3)的分法。把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感受到分成三份的情况中,平均分的方法称的次数最少。如果不能平均分呢?再去研究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最少次数,会发现尽可能平均分可以使称的次数最少。最后将此规律应用于10个、11个零件的情形加以验证。层层递进,逐渐感知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3.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说”的训练,初步感受“化归”思想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找次品的问题,在练习中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借助直观学具推理、用直观图或流程图直接推理、用口头叙述。让学生多“说过程”,通过说体会到“尽可能将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策略,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有了例题的学习经验,学生在练习时就可以直接利用前面已有的结论。如“做一做”中将28瓶盐水分成三份(9,9,10),称一次后就转化为“从9个或10个物品中找次品”的已学知识,在练习二十七第4题15盒饼干中找次品也同样可以转化为“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的知识。用化归的方法可以解决从更多数量的零件中找次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需要称量的最少次数和零件总数目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