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填埋场的运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填埋场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了解相关环保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填埋场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化版的填埋场模型,展示其对填埋场运作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弃物基本概念:介绍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环境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弃物管理概述”2. 填埋场运作原理:讲解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及防治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4. 填埋场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填埋场设计原则,分组设计简化版填埋场模型。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5. 环保法规与废弃物处理: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法规,探讨法规对填埋场的影响。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及填埋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如何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废处理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问题的紧迫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2. 固废处理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章3.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
- 教材章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4. 环保法规与政策:解读我国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 教材章节: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章5. 固废处理技术改进:探讨现有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介绍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城市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政策及处理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体废物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关于城市固体废物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树立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体废物定义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及分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危害2. 城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的影响3.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实例4.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现状-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现状及问题5. 实践活动: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处理- 设计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方案- 分析、评价并优化分类处理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城市固体废物定义与分类第二课时:城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课时: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四课时: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现状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固废课程设计要求

固废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3.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固体废物处理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2.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探索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3. 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从自身做起,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需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固体废物知识;2.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特点。
2.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的影响。
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制度。
4.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固体废物预处理、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技术。
5.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内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实例。
6. 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内容:生活中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第四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第五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六课时: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前三课时,每周1课时,共计3周;2. 第四、五课时,每周1课时,共计2周;3. 第六课时,1课时。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内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估;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方案的能力;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环保事业的热爱,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固体废物处理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2. 实践操作:- 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如废纸、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实地考察:参观学校附近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处理固体废物的紧迫性;- 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讲解理论知识;- 第四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第六课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课时: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1 -沈 阳 化 工 大 学《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课程设计题 目:污泥堆肥厂工艺设计 院 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环境工程 班 级:环境0802 学生姓名:冯会璎 指导教师:梁彦秋2011年 8月 30日目录前言................................................................................. - 4 -一、污泥的介绍 ............................................................. - 5 -1.1污泥的分类及特性 ............................................................................................................... - 5 -1.2污泥的性质指标 ................................................................................................................... - 6 -1.2.1污泥的含水率、固体含量和体积 ...................................................................... - 6 -1.2.2污泥的脱水性能 .................................................................................................. - 6 -1.2.3挥发性固体与灰分 .............................................................................................. - 6 -1.2.4污泥的可消化性 .................................................................................................. - 6 -1.2.5污泥中微生物 ...................................................................................................... - 6 -二、堆肥的缺点 ............................................................. - 6 -2.1费时和成本高 ....................................................................................................................... - 6 -2.2占用土地 ............................................................................................................................... - 6 -2.3臭气污染 ............................................................................................................................... - 7 -2.4易受天气影响 ....................................................................................................................... - 7 -2.5流失氮素的可能 ................................................................................................................... - 7 -三、堆肥设备................................................................. - 7 -四、多层立式堆肥发酵塔 ............................................. - 8 -五、任务书..................................................................... - 8 -1.1设计参数 ............................................................................................................................... - 8 -六、工艺流程................................................................. - 8 -七、堆肥工艺流程介绍 ................................................. - 9 -7.1预处理 ................................................................................................................................... - 9 -7.2主发酵(一次发酵) ........................................................................................................... - 9 -7.3后发酵(二次发酵) ........................................................................................................... - 9 -7.4后处理 ................................................................................................................................. - 10 -7.5脱臭 ..................................................................................................................................... - 10 -7.6贮存 ..................................................................................................................................... - 10 -八、主要计算............................................................... - 10 -九、参考文献............................................................... - 11 -前言随着国家对环保治理的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污水厂投入运行,由此处理污水而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越来越多,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污泥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
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较丰富的氮、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有机质,同时还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盐分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
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将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分解,向比较稳定的腐殖质进行生物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堆肥材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相互交替的过程。
堆制初期,矿质化过程占优势;后期则腐殖化过程占优势,重视污泥的处置显得非常重要。
适用于堆肥法处理的废物主要有城市垃圾、粪便、城市及某些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农林废物等。
根据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情况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
好氧堆肥实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肥温度高,所以好氧堆肥也称高温堆肥。
厌氧堆肥则是在通气条件差、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进行的一种发酵堆肥。
现代化的堆肥工艺基本上都是好氧堆肥。
放置在任一场所的有机团体废物在湿度、通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自动产生热量(如秸秆堆垛、垃圾堆垛),尤其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会产生大量热蒸汽。
堆肥化就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肥料的过程。
在这种堆肥化过程中,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对环境尤其土壤环境不构成危害,而把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埃肥。
在堆肥化过程中,伴随着有机物分解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堆肥的材料在体积和重量上也发生着明显变化。
通常由于破京等挥发性成分分解转化,重量和体积均会减少1/2左右。
堆肥化过程是地球表面生态过程中的一部分,并在不断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使地表面残留的枯枝落叶、杂草堆、树皮和其他半团体的有机物分解后再进一步参与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中去。
污泥堆肥厂工艺设计一、污泥的介绍1.1污泥的分类及特性按来源分,大致有给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和工业废水污泥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