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1.1 固体废物的定义1.2 固体废物的分类1.3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点1.4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第二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2.1 固体废物的物理处理技术2.2 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技术2.3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2.4 其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利用3.1 固体废物回收的意义与重要性3.2 固体废物的回收技术3.3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3.4 固体废物的再利用与循环经济第四章: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处理4.1 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意义与重要性4.2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技术4.3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4.4 固体废物的焚烧与填埋处理第五章: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5.1 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5.2 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与措施5.3 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的实践与案例5.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技术发展趋势6.1 新型固废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6.2 固废处理技术的创新与优化6.3 固废处理技术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分析6.4 固废处理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第七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7.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7.2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7.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风险评估7.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八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与管理8.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本分析8.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融资机制8.3 固体废物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8.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信息化管理第九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9.1 发达国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政策与实践9.2 发展中国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挑战与机遇9.3 国际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9.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全球治理与发展趋势第十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10.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失败案例10.3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0.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经验与启示重点解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重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与特点,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和特点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1.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固体废物的特点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1.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及其分类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分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1.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二章: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保护原则2.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保护原则2.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环境保护措施2.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利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回收与利用的技术和工艺3.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利用方法固体废物回收与利用的技术和工艺3.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利用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回收与利用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回收与利用的优化措施3.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四章: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处理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4.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处理方法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4.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优化措施4.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五章: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5.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5.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优化措施5.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六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与政策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政策体系6.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国家法律法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政策体系6.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主要内容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政策实施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政策的优化措施6.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七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方法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技术和工艺7.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方法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技术和工艺7.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优化措施7.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八章: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技术和工艺8.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方法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技术和工艺8.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优化措施8.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九章: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技术和工艺9.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技术和工艺9.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优化措施9.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章: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10.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10.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方法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技术和工艺10.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优化措施10.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一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效益分析1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成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11.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成本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11.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成功案例的经济效益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经济效益优化措施11.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二章:固体废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风险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2.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风险评估方法固体废物的风险管理原则与策略12.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风险管理成功案例及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12.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三章: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与处置1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与处置方法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可持续处理与处置的原则13.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与处置方法固体废物可持续处理与处置的原则13.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与处置方法及其原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可持续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可持续处理与处置的优化措施13.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现状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未来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现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未来发展趋势14.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现状及其挑战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未来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未来发展趋势14.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第十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项目1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方法15.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项目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方法15.3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项目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项目的优化措施15.4 作业与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环境影响、回收与利用、减量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法律法规、资源化与能源化、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堆肥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风险评估与管理、可持续处理与处置、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践项目等内容。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并能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分类和收集;3. 学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和设备,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解决实际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固体废物的特性和危害1.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2.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2.1 固体废物收集的方法和技术2.2 固体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3 固体废物分类与回收的案例分析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3.1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及设备3.2 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及设备3.3 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及设备3.4 其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介绍4. 实验和模拟操作4.1 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安全操作规范4.2 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3 模拟操作的设计和实施5. 小组项目实践5.1 小组组建和项目分工5.2 实践项目的选题和调研5.3 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教学: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项目实践: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设一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2.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熟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和范围;- 分类固体废物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 讲解固体废物的特性,如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
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如减量、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等;- 讲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技术,如焚烧、填埋、堆肥和物理化学处理等;- 探讨固体废物处置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介绍我国相关的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固体废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如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方法的实验;- 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2.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a) 回收利用b) 固化/稳定化c) 填埋d) 焚烧3. 固体废物的处置要求与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2. 教学难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原理及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处理与处置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案例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固体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来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来源。
3. 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详细介绍回收利用、固化/稳定化、填埋、焚烧等处理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 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置要求与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要求,提高环保意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看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运用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公益活动。
(完整word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DOC).docx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班级: 55388799学号: ********学生姓名: xxx设计时间: 2011.11.5-2011.11.14指导教师: xx xxx目录一 .前言 ------------------------------------------------------------------------------------P 1-21.1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1.2 固体废物的危害1.3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二 .工程概况 ------------------------------------------------------------------------------P 2-32.1 项目背景2.2 课程设计目的2.3 设计要求2.4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三 .设计计算---------------------------------------------------------------------------P 4-73.1 填埋场容积计算3.2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3.3 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四 .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4.1 处理对象4.2 填埋场的选址五 . 填埋场的防渗------------------------------------------------------------------P 8-125.1 防渗方式5.2 防渗材料5.3 防渗结构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6.1 渗滤液的特点6.2 渗滤液的收集6.3 渗滤液的处理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7.1 填埋气的组成7.2 填埋气的收集系统7.3 填埋场气的导排八 .终场覆盖----------------------------------------------------------------------------P 148.1 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8.2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九 .个人小结 ------------------------------------------------------------------------------P 15十 .参考文献--------------------------------------------------------------------P 15一.前言1.1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完整word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完整word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课程名称及代码: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13130105课程英⽂名称: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课程所属单位:化学与环境⼯程学院环境⼯程教研室课程⾯向专业:环境⼯程本科专业教师姓名:梅运军教师职称:讲师所⽤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主编本课程总学时数:60 本学期总学时数:60讲课:54 课程设计: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武汉⼯业学院化学与环境⼯程学院⼀、课程性质与⽬的本课程是专业课,是环境⼯程专业主要课程之⼀。
主要讲授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综合处理系统等基本知识;并以城市垃圾为中⼼讲述固体废物的收集、清运、处理以及处置;各种处理和处置⽅法以及设备。
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其资源化是本课程的重点。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参与⼯程设计的实践能⼒。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章绪论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控制、处理利⽤⽅法分类、管理及相关技术政策。
第⼆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本章要求了解固体废物主流城市的分类、特性,进⼀步熟悉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艺,对收运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本章要求了解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固体废物的脱⽔)的⽬的和使⽤场合,掌握各类预处理⽅法的原理及⼯艺,熟悉常⽤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本章主要要求了解浮选、浸出、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固化处理的基本原理,⼯艺及设备要求。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物处理本章要求掌握好氧堆肥的原理、⼯艺、设备及评价指标;厌氧消化(沼⽓)的原理、⼯艺、设备等;微⽣物浸出机理、⼯艺及其他⽣物处理技术。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本章要求掌握焚烧的原理、⼯艺及设备;热解的原理、⼯艺及设备;固体废物的其他热处理⽅法等。
第七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概念、资源化系统及系统技术;了解⼯业、矿业以及农林、城市⽣活垃圾的综合利⽤途径及⽅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其产生来源。
2.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及各类固废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定义:什么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与其它废物的区别。
2. 固体废物的产生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固体废物。
3. 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废物、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废物等。
4. 各类固废的特点:如可回收废物的可利用价值、有害废物的毒性等。
5.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 组织学生讨论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类固废的特点。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常见处理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及法规。
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卫生填埋、堆肥化、焚烧、资源化等。
2. 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如卫生填埋的低成本与污染问题,焚烧的减容效果与废气处理问题等。
3.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及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固体废物处理方法。
2. 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及法规。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方法与技术。
3.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措施。
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什么是废物资源化?废物资源化的意义。
2.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方法与技术:如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再生等。
3.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什么是废物减量化?废物减量化的意义。
4. 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措施:如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减量化、生活垃圾分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土地填埋处置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理多类型固体废物的优点。
目前土地填埋处置已经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
填埋是进行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它是由传统的废物堆放和填地技术发展的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经过长期的改良,废物填埋已经演变为一种系统而成熟的科学工程方法,及现代(卫生)填埋法。
该法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处置废物方法。
卫生填埋:根据填埋场中废物的降解机理,可将其分为好氧型、准好氧型和厌氧型填埋场。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厌氧型填埋场。
现代填埋场的基本构成是填埋单元,它是由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废物层和覆土层共同组成的单元。
具有类似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填埋层通常就是由若干填埋层所组成。
由于填埋场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出路同时还为开发利用其生物能源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
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它的主要优点:1)其一次性投资较低,运行也较为经济。
2)适应性广,对生活废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均无苛刻要求。
3)是一种相对安全、彻底的最终处理方式。
4)运行简单管理相对简单。
1.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1.1 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
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填埋场填埋后即开始分解。
目前普遍认为填埋气体产生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好氧分解阶段;第二阶段:好氧至厌氧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酸发酵阶段;第四阶段:产甲烷阶段;第五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
第四阶段中,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VFA 转化成4CH 和2CO 。
该阶段是能源回用的黄金时期。
一般废物填埋180至500d 后进入稳定产甲烷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产生大量的4CH ;2H 和2CO 的量逐渐减少;浸出液COD 下降,PH 维持在6.8至8.0,且金属离子+
2Fe 、+
2Zn 浓度降低。
在厌氧分解过程中,土壤和垃圾中的微生物分解填埋废弃物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延续产生10~40a(年)的LFG(填埋气体)。
垃圾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LFG 主要由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组成,同时伴有少量的氮(N2)、氧(O2)、各种碳氢化合物、水份和其他微量化合物。
LFG 产生的速度和量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填埋垃圾的分解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水份、温度、垃圾成分、填埋深度、垃圾压实度等等一般情况下,甲烷产生率为1.2~7.5L/kg ·a 。
按体积计算,在稳定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LFG 中,甲烷含量的变化范围通常在30%~50%。
填埋气体主要由4CH 、2CO 、2N 、2O 、硫化物、3NH 、2H 、CO 以及其他微量化合物等组成。
通常4
CH 的体积分数为45%至60%,2CO 为40%至50%。
填埋气体是在多种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形成的,因而不同的填埋构造、不同的填埋废物和气候条件,所产生的气体的组成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1.2 垃圾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危害
由于垃圾分解产生的LFG 会使地下气体压力增加,少量受压的LFG 会通过填埋场表面逸出,进入空气或在地底下向相邻地区迁移。
甲烷气体会引起火灾和剧烈爆炸,是一种危险的物质。
其他非甲烷有机混合气体通常较臭,
有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如果对LFG 不加以有效控制,则会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甚至危及人类的安全和健康。
若对LFG 加以有效控制、收集、处理或利用,不仅能消除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隐患,而且能开发大量宝贵的能源。
2. 15年的填埋场库容及覆土量:
1) 任意年的垃圾填埋量:
由365t s mpt
v v ρ
=+得:
其中:
t v --------任意年总填埋场库容;s v --------任意年的覆土量;
由于垃圾资源化和填埋期间的自然降解对垃圾的减容率为15%; 则任意年的垃圾填埋量为: 2) 任意年的覆土容积:
由于覆盖土容积按填埋垃圾的填埋量的10%计; 则任意年的覆土容积为: 3) 任意年的填埋场库容: 4) 15年的填埋场库容: 5) 15年的覆土量:
3. 15年填埋气体的产气量:
式中:
为t 时间垃圾产CH4量(
);
为新鲜垃圾产CH4潜能(
);t 为时间(a);d 为垃圾持续产时
间(a);D(t)为垃圾产速率(
);F(t)为填埋场CH4产率(
) ; 为第i 年填埋垃圾量(t).
3.1
的确定
为新鲜垃圾的产CH4潜能(
),各国研究者关于 进行过大量研究,确定该值的方法有现场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理论计算法等,所得
的数值从2O 到200 (
),根据垃圾性质和实验方法的不同变化范围
较大.根据对现场垃圾填埋场进行的产CH4的潜能实验,测定的
为85(
),将测定值与各种理论计算值比
较,发现与COD 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同时,根据对各城市的垃圾成分调查结果发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
市的干基有机物比例约有25%一35%,中小城市的干基有机物比例约有15%一25%.又通过垃圾概化分子式的方法计算,我国城市垃圾中干基有机物的COD转化系数约为1.2( kg一COD/ kg一DVS).每千克COD分解产生0.35mol 的CH4,按照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填埋场中厌氧分解的转化率为85%,大城市垃圾中的干基有机物比例平均为30%,
中小城市垃圾中的干基有机物比例平均为20%,确定出大城市垃圾填埋场的
为85(),中小城市垃圾填
埋场的为65().
3.2 d的确定
d的数值有很多争议,Bogner等人提出为20年,而Findikakis等人则提出是l2
年.实际上,因为特定的填埋场各种条件相差很大,只能通过在填埋场不同深度取样进行产气潜能分析得出.为了考察我国城市垃圾在填埋场中的垃圾持续产CH4时间,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场调查,填埋垃圾大约在4—5年后其产CH4过程即趋于结束.因此,我们选取大城市d=5年,中小城市d=4年,这基本符合我国城市垃圾中可堆腐有机物以厨余废物为主,分解周期较短的特点.
3.3 的确定
是填埋场第i层中废弃物的吨数,可以按照填埋场每年填入废弃物量进行确定.
设该垃圾填埋场位于中小型城市,则由上述资料可知,65(),d=4a.
年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0302
0.0388
0.0498
0.0639
0.0821
0.1054
0.1353
0.1738
0.2231
0.2865
0.3679
0.4724
0.6065
0.7788
1
61147.45
78560.30
100832.55
129381.53
166231.98
213408.65
273948.68
351901.55
451721.73
580090.88
744905.55
956491.90
1228010.88
1576875.30
2024750.00
61147.45
139707.75
240540.3
369921.83
536153.81
749562.46
1023511.14
1375412.69
1827134.42
2407225.30
3152130.85
4108622.75
5336633.63
6913508.93
8938258.93 15年总产气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