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解读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一、前言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常为搏动性,可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偏头痛有很多亚型,其诊断和分型应遵循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表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三版(ICHD-3),可参阅其中文翻译版。
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
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
尽管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间歇期预防治疗,但是,许多需要药物预防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并未服用预防药物,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
此外,相当多患者对药物反应无效,或符合药物的禁忌证,或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女性使用的药物也极其有限。
当偏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难以通过药物疗法有效缓解,或是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有药物禁忌证,或是有急性期镇痛药物滥用倾向时,应考虑非药物防治方法。
二、偏头痛症状及分期1. 急性期症状根据偏头痛国际诊断与分型,不同亚型偏头痛在急性期可表现为不同临床症状。
1)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发作期典型特征是单侧搏动性头痛,中度或重度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畏光、畏声等症状,因理化因素加重,睡眠和休息可以缓解。
2)先兆偏头痛在头痛前有先兆症状,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多为暗点、闪光和黑蒙,部分有短暂的单眼盲或双眼的一侧视野偏盲。
其他可有思睡、烦躁和偏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
先兆症状持续10~20分钟,在头痛即将出现之前发展到高峰,消失后随即出现搏动性疼痛(多为一侧性,也可为双侧或交替性)。
头痛的部位可以是眶上、眶后或额颞部,偶尔出现在顶部或枕部。
性质多为钝痛,可以有搏动感,程度逐渐增强,达到最高峰后持续数小时或1~2天。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李玉宇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偏头痛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是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中的特殊成份。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偏头痛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为32%
~66%,男性发病率为7%~36%。
偏头痛对于人类生活、工作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这类病症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工作人员的精神和工作态度,是引发旷工和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偏头痛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这一病症的分类、诊断分析,提出了有关防治措施。
【总页数】2页(P95-95,96)
【作者】李玉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15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
【相关文献】
1.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2.ACCF/SCAI/SVMB/SIR/ASIIN 2007年颈
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特别工作组关于临床专
家共识文件的报告(ACCF/SCAI/SVMB/SIR/ASIIN颈动脉支架置人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委员会)与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联合发布3.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4.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5.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家共识《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年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前言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常为搏动性,可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偏头痛有很多亚型,其诊断和分型应遵循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表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3版(ICHD-3),可参阅其中文翻译版。
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
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按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计算,头痛疾患是中国第8位致残性疾病;偏头痛所致YLDs占头痛疾患所致YLDs 的82.5%,其疾病负担在40~44岁达高峰。
尽管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间歇期预防治疗,但是,许多需要药物预防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并未服用预防药物,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
此外,相当多患者对药物反应无效,或符合药物的禁忌证,或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女性使用的药物也极其有限。
当偏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难以通过药物疗法有效缓解,或是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有药物禁忌证,或是有急性期镇痛药物滥用倾向时,应考虑非药物防治方法。
随着临床医生对偏头痛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非药物防治经验的积累,以针灸为主的非药物治疗策略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成效。
我国相继于2012年、2017年、2020年分别在CAMJ、JAMA Internal Medicine、BMJ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针灸防治偏头痛的中国临床研究结果,并于2014年颁布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偏头痛》。
但是,针灸以外的非药物治疗策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为提高我国偏头痛临床诊治水平,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经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共同起草和议定了本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一、偏头痛的相关概念偏头痛特征是发作性的、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休息则可缓解头痛。
先兆指发生在头痛之前或伴随头痛一起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运动等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大多数先兆为视觉症状,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
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min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min。
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病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
偏头疼主要有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
以往曾将偏头痛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
1988年后,国际头痛学会(IHS)就不再推荐使用。
二.偏头痛的分类2004年IHS将偏头痛归为原发性头痛,包括6个亚型,以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为常见。
三、偏头痛的诊断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先兆表现以及活动对头痛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要排除继发性头痛,然后再考虑是否有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
出现以下情况要进行神经影象学检查:①异常的神经系统检查发现;②头痛频率或程度的急性加重;③头痛性质变化;④50岁后新发的头痛或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⑤多种治疗无效的头痛;⑥有头晕、麻木等其他症状。
脑电图、TCD等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检查。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h;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疼痛,④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疗效, 且安全性较高。
按摩
通过对头部、颈部等部位的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偏头痛症状。按摩可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配合药物治疗使用。
其他非药物方法如生物反馈等
生物反馈
饮食调整
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将与心理生理 过程有关的体内某些活动信息加以处 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于人( 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 信息的认识,达到有意识地控制自身 的心理生理活动。对于偏头痛患者, 生物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身体状态,减轻疼痛。
04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心理干预在偏头痛管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01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偏头痛发作的
频率和严重程度。
放松训练
02
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深呼吸等技巧,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
减轻疼痛。
心理教育
03
提供偏头痛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增强
自我管理能力。
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等效果评估
辅助检查手段及应用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神经系统查体,排除 其他潜在神经系统疾病, 如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 等。
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MRI等,有助 于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但对于偏头痛的诊断并非 必需。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检查 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全 身性疾病。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与其他头痛的鉴别
偏头痛需与其他类型的头痛如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相鉴别,主要依据头 痛特征、伴随症状等进行区分。
2020年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0年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近日,《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布,该共识就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的共病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并首次制定了筛查诊断路径,对治疗提供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共病的识别诊断和综合管理能力,给予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预后。
专家共识一: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相互增加发病风险,两者存在双向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专家共识二: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神经递质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共享致病基因)、环境和应激因素等,也提示了未来的药物研发方向。
专家共识三:识别和筛查抑郁障碍患者是否共病偏头痛时,头痛病史、头痛预警信号及头痛特征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识别和筛查偏头痛患者是否共病抑郁障碍,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转诊至头痛亚专科门诊的患者,推荐使用PHQ-9 量表进行常规筛查。
专家共识四:当患者临床表现同时符合偏头痛和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即可诊断为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
二者的诊断标准:偏头痛可依据ICHD-3 诊断,此外,应与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及其他继发性头痛相鉴别;诊断抑郁障碍目前最常用的是DSM-5诊断标准。
专家共识五:药物治疗是对偏头痛和抑郁障碍共病治疗的主要方式,方案的制订原则包括尽量使用对二者共同有效或机制作用可互补的药物,兼顾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治疗的病程要求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可进行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治疗应多学科全面综合有效评估,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案。
专家共识六: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均属于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及全病程管理,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和改善治疗预后,常见的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管理及患者的康复期管理。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要点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要点一、前言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
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首次倡导使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这一术语作为此类病人的诊断,从而取代了所有之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制定我国VM的诊疗专家共识。
二、流行病学在一般人群中,VM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年患病率为0.9%;社区内40~54岁女性VM年患病率达5%,在偏头痛病人中,VM的患病率为10.3%~21%。
三、发病机制VM的遗传学是异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
VM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学者提出一些理论来进行阐述。
VM的发病基础既和大脑相应皮层过度兴奋有关,也和传导束及外周前庭器官被激活有关。
总的来说,VM的发病基础可能是离子通道缺陷和CSD,这和遗传易感性有关。
四、临床表现1. 症状(1)前庭症状的形式:VM的前庭症状主要为发作性的自发性眩晕,包括内部眩晕(自身运动错觉)及外部眩晕(视物旋转或漂浮错觉);其次为头动诱发或位置诱发性眩晕或不稳,为数不少的病人也可表现姿势性不稳,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视觉性眩晕或头晕,另有病人表现为头部活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
(2)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同的VM病人,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多数发作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很少超过72小时。
每次发作时间少于5分钟、小于1小时以及24小时的比率,分别约占18~23%,21.8~34%,21~49%。
(3)与头痛的关系:眩晕发作可以出现在偏头痛发作之前、之中或之后,部分病人甚至没有偏头痛发作。
(4)其他症状:2. 体征在VM发作间期,病人多无相应的异常体征,相对而言,平滑跟踪的纠正性扫视及位置性眼震较为多见,其它异常的表现依次为摇头诱发性眼震、凝视诱发性眼震以及前庭眼反射(VOR) 抑制失败等。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偏头痛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共患病之一,二者共患增加了诊疗难度,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1 癫痫共患偏头痛现状1.1 流行病学中国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人癫痫共患偏头痛的比例为9.3%~12.53%。
1.1 危害癫痫共患偏头痛会增加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药物治疗反应性,增加难治性癫痫比例和致残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与癫痫共病时,偏头痛症状往往更严重,发生视觉先兆和畏声现象更频繁。
2 癫痫共患偏头痛发病机制癫痫共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机制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图1)。
【专家共识意见一】癫痫患者伴发偏头痛几率高于一般人群,临床医师应加强关注与识别。
3 癫痫共患偏头痛的诊断3.1 诊断及分类癫痫共患偏头痛的诊断应同时符合癫痫诊断和偏头痛诊断(参考附录1)。
若癫痫患者的偏头痛发作>72h,可诊断为癫痫合并偏头痛持续状态。
国际头痛协会(IHS)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2018)中介绍了3种与癫痫相关的头痛疾病类型: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样发作(偏头痛癫痫)、癫痫发作期头痛和痫性发作后头痛,见表1。
3.2 鉴别诊断癫痫和偏头痛都是发作性疾病,二者发作前都可出现先兆,临床常见的偏头痛先兆和癫痫先兆可能存在一些区别;二者发作时也可能出现相似症状和症状的叠加,如视觉症状、头痛、胃肠道症状、感觉症状、意识状态变化等(表3)。
3.3 癫痫共患偏头痛的电生理和影像学表现Todd麻痹与偏瘫性偏头痛患者会出现类似的EEG特点,均可出现偏瘫样表现,且对侧半球EEG波频率减慢。
同时视觉诱发偏头痛与枕叶癫痫也有相似的EEG表现,两者均可表现为起源于颞枕区域的发作性(不)对称的θ尖波,但两者的视觉先兆明显不同(表3),且光敏性癫痫易继发自主神经半身抽搐症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最常用于定位癫痫病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在急性期偏头痛患者中,PET和SPECT扫描也可显示脑灌注不足,结合EEG有助于偏头痛综合征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性精神疾患与偏头痛
重症抑郁
OR 2.2— 4.0
95%CI 1.1- 4.8 —2.2-7.2
双向情感障碍 焦虑症 惊恐症或恐怖症
2.4—7.3 4.1—5.5 2.4—10.4
0.5-11.9 —2.224.6
Headache 2004;44:8-19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不同性别和种族的偏头痛患病率
25
20
15
%
10
5
0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
北美
男性 女性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的影响
• 发作频繁:
–美国患者平均发作次数1.5次/月 –50%大于2次/月 –10%大于1次/周 –平均持续时间24小时 –50%持续时间超过1天 –25%持续时间超过2天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与脑卒中
对照研究结果
• 比较308例偏头痛患者和591对照,年龄小于 35岁 –卒中只与偏头痛有关 –女性和吸烟者危险增加
• 偏头痛者发生卒中,MA的OR为3.6-6.2,吸烟 者增加3倍为10.2 ,口服避孕药则增加4倍达 13.9,三者均有则OR为34-35 –主要是缺血性而非出血
Cephalalgia. 2000;20:396
偏头痛者的PFO是正常人群的2倍,有报道关闭 PFO后头痛发作降低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与眩晕
• 偏头痛患者中,28-30%有头晕,25-26%有眩晕 • 头晕和眩晕与偏头痛特异相关,远高于紧张型头痛 • 200例连续的头晕患者中,38%被诊断有偏头痛,而在200例
住院高血压者,年龄性别 IHS标准
OR4.3
匹配
72例15-44岁IS, 173例 神经科医师问讯 MA者OR3.0
年龄匹配对照
IHS标准
692例登记卒中女性,
问卷
OR2.8
591例住院年龄性别匹配
308例15-44岁卒中/TIA, 神经科医师问讯 <35岁女性,OR3.7
591例年龄性别匹配
IHS标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近期有关青年女性脑卒中与偏头痛的对照研究
作者
人群
偏头痛诊断 卒中危险
Tzourio1993
Tzourio1995 Lidegaard1995 Carolei1996 Chang 1999 Schwaad2003
212IS, 15-80岁212例 神经科医师问讯 45岁以下女性
BMJ 2005;330;63
不同偏头痛类型,使用口服避孕药与年龄组的缺血性卒中相对危险
偏头痛 所有 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MA 对照
口服避孕药的偏头痛人群 对照
45岁以下人群 对照
女性45岁以下人群 对照
研究数
14 11 3
6
3
9
7
相对危险
2.16 2.18 2.10
1.83
8.72
2.36
2.76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American Migraine Study II 对3万人10年的 问卷调查:女性18%,男性6%;8-40岁间呈增加 态势 –日本对5758例农村居民调查,1年的患病率在男 性是2.3% (MA0.4%, MO1.9%), 女性是9.1% (MA1.0%, MO8.1%).劳累,紧张和睡眠差是主要 诱因;61%MA和71.8%MO者从未就医.
–偏头痛是梗死的危险因素: 2个队列研究,9个对照研究和
MRI研究证实
NEUROLOGY 2005;64:1496–1497 偏头痛诊断与防S治tro专k家e共. 2识004;35[suppl I]:2652-2656
偏头痛的MRI表现
入选45例偏头痛患者(MA20例,MO25例),平均年龄40.91 岁.MRI结果: –13例(28.8%)有改变, MA8例(40%), MO5例(20%) –13例中10例的病史达10年 –发作频率与MRI改变率相关
缩 –偏头痛发作时的局部改变,如神经元的过度活动、神
经源性炎症、神经肽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兴奋性氨基 酸毒性作用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发作时的脱水可促进局部血栓的形成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JAMA. 2004;291:427-434
偏头痛与心绞痛
男性
女性
终生心绞痛患病率%
MA 345 MO 663 HA-4H 1676 N-HA 9917
• 50%止痛剂完全有效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的影响
• 头痛期--81%有功能损害,53%需要休息, 30.5%女性和22.9%男性活动受限1-2天
• 31% 在前3月内有因头痛而导致的旷工或 旷学
• 51%有因头痛而导致工作或学习活动减少 一半以上
• 76%在前3月内有1天以上不做家务活动 • 67%家务活动减少一半以上
偏头痛与脑卒中
偏头痛与卒中的相互关系:
–偏头痛引起卒中: 偏头痛样梗死
–偏头痛与卒中共有病因(症状性偏头痛)
• 血液病,PFO,线粒体病,CADASIL,常显血管性网膜病偏头痛-Raynaud现象
–脑缺血诱发偏头痛: 动脉夹层诱发偏头痛先兆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加促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 发 作时CBF下降40%
每月头痛发作次数
出现脑白质病变的人数(%)
1-2 3-4 ≥5 总计
2(15.3) 3(23.0) 8(61.5) 13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是亚临床脑病变的危险
JAMA. 2004;291:427-434
Kruit等研究荷兰30-60岁435人(MA161例, MO134例,对照140例),均没有梗死病史,进行 MRI检查 结果: –偏头痛者发生梗死为8%,对照为5%;小脑梗死率
偏头痛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1000人年) –Stewart报道12-29岁人群中,女性 MA 14(高峰年龄12-13岁),MO 18.9(1417岁);男性MA 6(5岁),MO10(1011);男性很少在20岁后新发。 –另一研究观察10-30岁人群,男性5,女 性22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P.E. Stang, A.P. Carson, K.M. Rose. NEUROLOGY
2005;64:1573–1577
• 选择ARIC研究中的黑人和白人
–MA发生卒中症状的OR 5.46(3.64-8.18), TIA的OR 4.28(3.02-6.08),明确的卒中事 件OR 2.81(1.6-4.92)
Juang (2000) Selby (1960) Kashiwagi(1972) Couch (1975) Morrison (1989) Glover (1990)
偏头痛例数
73 152 500 100 236 46(女) 4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抑郁症(%)
46.3 57.0 3.8 50.0 11.9 54.3 40.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伴随有MRI上的脑白质病变
—Meta分析
Richard H. Swartz, Ralph Z. Kern, Arch Neurol. 2004;61:1366-1368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与皮质下白质病变
机制:
–反复或持续的灌注压下降、血流量减少、脑低灌注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介导或诱发凝血系统激活或血管收
MA者OR8.6
291例20-44岁IS,736例 神经科医师问讯 MO者OR3.5,MA者
年龄匹配
IHS标准
OR3.8
160例46岁以下首发卒中 神经科医师问讯 OR2.11,女性OR
或TIA,160例年龄性别匹配 IHS标准
2.68
对照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头痛,脑血管症状和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社区研究
在偏头痛为5.4%,对照为0.7% –发作频繁(大于1次/月)者的OR为9.3 –MA发生后循环梗死的O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发作频繁者为15.8 –PVWML无差别 –DWML与女性和发作频繁有关(OR2.1-2.6)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伴随有MRI上的脑白质病变
—Meta分析
Richard H. Swartz, Ralph Z. Kern, Arch Neurol. 2004;61:1366-1368
Headache. 2001;41:646-657.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患者体验严重的疼痛和残疾
Lipton RB et al. Headache. 2001;41:638-645; Lipton RB et al. Headache. 2001;41:646-657
疼痛
轻度1%
中等18% 严重 47%
–其他伴先兆的头痛中,发生卒中症状的OR 3.68(2.26-5.99),TIA的OR 4.53(3.086.67)
–MO则无此现象。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与脑卒中
• 比较1995-1999年美国130411例偏头痛和 130411例对照者,发现偏头痛者发生卒中的相对 危险RR是1.67,不稳定心绞痛(1.33)和TIA(2.44) 的发病亦高.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与行为障碍的相关
疾病类型
抑郁症 躁狂 广泛焦虑
3.3 2
7.3 8.8
9.8
14.7
伴偏头痛 无偏头痛
社交恐惧
6.6 2
患病率(100例年)
Merikangas, et al. 1997.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患者中抑郁症终生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