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相

合集下载

“江口沉银”之谜

“江口沉银”之谜

沉 银 的具 体 地点 却 成 _ r 谜。
今年 4 J _ l ] ,四川 彭 山江 r ] 沉 银 遗 址
饰, 铁刀、 铁矛 、 铁 箭 镞 等 兵 器 以 及 瓷碟 、
铜锁 、 秤砣 、 顶针 等 生 活用 具 。
2 0 1 6 2 ( ) 1 7年度号 I 发掘一 T 作结束 ,
据 人 民 日报 海外 版 ) 明代 大 半 个 中 国的 文 物 锁 在 了 2万 平 方 重 要 。(
一 — 一 ..... . . . . 一 。. . 一 。 。. . .. . . . . .一
I ! l l

. .
Ⅲ _ j 三一 。j 发明与创新 ・ 中学生 : 立 , _
这也 佐 证 了史 书上 的记 载 :张 献 忠 一路 劫掠入川。
在考 古人 眼 中 , 这 次 m水 的 3 万 余件 文物 正是 用来揭 开 历史疑 云 的“ 密码 ” 。 头 月 口 作 探

直 以来 ,关 于沉 银 方 式 有 两 种 说
的 船 明 足 证 以 动银 启 将 发 古 考 下 冰 , 作 人 古 考 工 嘶 透 拙

2日结束 。 献 忠 江 口沉 银 ” 传说 , 更 指 向 了战 场 遗址 工作 于 4月 1 的说 法 。此 前 , 四川 范 闱 内没 有 任何 一 个 l
关于沉船, 相关负责可 以辐 射 这 么 广 的地 域 . 而 对寻到的木头进行脱水处理,但这些术 l
四 川 省 文物 考 古 研 究 院 副 院 长 周 科 除了“ 沉船” 之谜 , 此次考古发掘并 l 午 年 度 发 掘 理 物 华 认 为 ,基 本 可 以认 定 沉 银 遗 址 为 战 场 未 发现 玉器 、珠 宝 等 传 世 价 值 更 高 的 物 l 0 江 m [ T 一 一 勘 遗址 。他 的 理 由是 , 2 万 平 方 米 的考 古 现 品, 也颇让人疑惑。 l

历史趣谈张献忠宝藏之谜 张献忠千船宝银藏身在何处

历史趣谈张献忠宝藏之谜 张献忠千船宝银藏身在何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宝藏之谜张献忠千船宝银藏身在何处
导语:“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去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流传数百年的童谣,终被证实。

3月1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彭山区文管所了解到,经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石龙保护工程于14日当天全面动工,石龙将进行全面清淤,被掩埋的龙头和龙身将现世,3个月内石龙将有“出头之日”。

石/龙/破/土
高浮雕摩崖造像
保存完美,全国少见
57岁的赵尚春,是地地道道的彭山江口人,目前是彭山文管所文物保管员。

3月14日上午,走在江口镇石龙村泥泞的山路上,老赵有点喘,“石龙石虎就在这山腰的竹林里,等路修通了就好走了。


这是赵尚春今天第六次走这条路,石龙保护工程今天开始全面动工,作为曾经历过石龙修复的当地人,老赵很关心这条千年石龙。

在老赵的记忆中,这条路曾是当地村民通往场镇赶集的必经之路。

“你看这石砖,起码都是上百年了。

”上世纪70年代,彭山区开建红光支渠,这条道路已从此封闭。

但在建设过程中,石龙村一处悬崖,大
生活常识分享。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区全景距今372年前的一天,张献忠率领十余万大军,将金银财宝装载于数千艘船上,仓皇顺流东下。

前明参将杨展闻讯,带兵迎战于彭山江口,纵火攻船,烧沉其舟,仿佛三国时期赤壁大战重现,张献忠部下多年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2017年,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古战场遗址的部分区域进行了科学发掘,从而揭开了流传三百余年传说的神秘面纱。

本期推出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中国历史文物》编辑部资深编辑,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霍宏伟的一篇文章:《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金银币探讨》从出水的金银币中推测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江口遗址江底基岩冲刷槽2017年1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四川眉州市彭山区江口镇附近的岷江河道进行局部围堰,抽干堰内江水后进行发掘。

出水遗物夹杂于砂卵石之间或分布于由砖红色粉砂岩构成的基岩冲刷槽内,有各类遗物共计 3 万余件。

其中,发现西王赏功金银币数量达到200余枚,令世人瞩目。

本文所说“西王赏功币”的概念,不是流通货币,不具有通货的性质。

就其狭义而言,性质为奖励军功的纪念章,是明代赏功内容与钱币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亦属于广义上的钱币范畴。

对于以往国内各大博物馆有关西王赏功币的收藏史、形制、性质及铸造时地等问题,笔者已做过较为系统的论述。

限于当时条件,使用资料均为传世品。

今以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考古发掘品为重点,围绕发掘品特点及其与传世品的比较、对西王赏功铜币传世品的反思、发掘品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将会对西王赏功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一▲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二▲西王赏功币出水现状之三西王赏功币学术史回顾纵观一百多年来的西王赏功币学术史,包括其发现、流传、收藏、研究的历史。

关于西王赏功币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发现者,相传为清代光绪末年的张扫巴,他在成都市上五洞桥一冷摊见到一枚西王赏功金币,以八十文购入,却将其熔化得金。

张献 忠埋银悬案——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七

张献 忠埋银悬案——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七
“ 自江 口败 还 ,势 不振 , 闻 王 祥 、曾 英近 资 简 , 献 叉 决 走 川 北 。 将 所 余 蜀 府 金 银 铸 饼 , 及 瑶 宝 等 物 , 用 法移 锦 江 ,铟 其 流 。 穿 穴数 仞 , 实之 因尽 杀 凿 工 ,
下 土 石 掩 盖 , 然 后 决 堤 流 ,使 后 来 者 不 得 发 , 名 日 锢
而 实 以 土 乃 夹江 流 , 复 故 道 ,续 得 佥 银 亦 盛 鞘 . 至
新 津 江 口 而 覆 、 ( 叙 略 , )”
纵 火 , 烧 喊 舟 无 算 , 士 卒 、描 再 & 亡 尽 复 奔 适 喀 成都 徒取 所 遗 金 宝 .以 益车储 ’ 月 : “ 月既 ’八 八
月 甲子 ,张 献 忠 军 攻 占成 都 。十 一 月庚 寅 ,张 献 忠 建 大 西 国 ,改 元 大 顺 ,以 成 都 为 西 京 1 丞 相 、尚 书 、 .设 五 军 都 督 府 等 官 。此 下 记 述 了张 献 忠 屠 杀 恶 行 ,接 着
根 据 当 时 传 闻 编 写 的野 史 ,张 献 忠 埋 银 和 沉 银 , 实际上是前后两次 。 所 谓 “ 金 ”式 埋 银 ,是 指 埋 银 于 成 都 城 中 锦 锢
上 面 的 说 法 是 先 埋 银 ,后 沉 银 ;沉 银 一 说 是 战
十 两 剥 皮 几 金 银 、 器 物 、 首 饰 沉 井 窖 屋 。 发 觉 者 连 败 覆 舟 ,一 说 是 主 动 沉 江 。但 孙 盒 《蜀 破 镜 》则 将 其
坐 一 营 ;告 捕 者 赏 以其 家 器物 前 门外 铺 席 满 地 ,金 这 两 件 事 前 后 来 个 颠 倒 ,书 中记 在 1 4 年 七 月 : ” 66 张
上 ,后 覆 以 土 ; 仍 决 江 流 复 故 道 后 续 有 所 得 ,俱 刳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在明末清初的那个年代,白马寺僧侣张公宝为了筹集抗清军饷,四处周游借贷。

而他的财务黑洞一直让他为难,直到有一天,他得知了一个传说中的沉银之谜。

据传说,明朝末年,明将领刘旦在长沙将所得银两铸为银锭,却在途中被清军击败,船只沉没,银锭散落湘江河床。

而这个传说成了难以解决的历史谜团,无人能解开。

张公宝得知这个传说后,决然将一生所得财物都捐赠给了明朝末年的英雄刘旦的后人,并带上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他们来到了长沙开始了一场寻宝之旅。

他们先是去了湘江河床上开始挖掘,然而长期以来的水流侵蚀已经将大部分之银淹没,他们几经辛苦都找到了寥寥无几的一些银锭。

而这些银锭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大的热情。

他们寻得各式传闻,又历尽种种辛苦,所得银锭还不足以填补张公宝所需的饷银。

面对种种困难,张公宝却不放弃,继续他的探索之旅。

他们请来了一位老者,据说老者年轻时曾在湘江河床混迹数年,一定对那片江底如烂熟于心。

老者在江边认真的看了几眼后,突然指点张公宝一处疑似藏有银锭的位置。

张公宝大喜过望,他们兴奋地展开了潜水作业,而这次的潜水作业并不顺利,他们所用的潜水器只能持续在水中停留数分钟,没有一个人找到了银锭。

勤懿劳苦,终于在水中找到两枚银锭,然而张公宝的心却还是不满足,他带领众人再度下水探寻。

当众人将银锭整理时,他们才发现每枚银锭上的铭文并不是刘旦亲自所钤刻的中文铭文,而是一个陌生的古文。

张公宝心中明白,这一定与刘旦铸银有关。

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公宝又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

信中告诉他,刘旦后人并未怀藏银锭,在潜水时找到的银锭也并非原铸银锭,而是由他人复铸。

陌生人甚至提出他手上有一张宣纸,上面可能有刘旦铸银的方位和图案的线索。

张公宝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选择和陌生人见面,并且知晓了原来宣纸是他家族传世宝物,上面还多了一些难以解读的刻画。

陌生人见到这张宣纸后一阵激动,他认为上面的图案和方位就是刘旦后人手里银锭的所在。

历史趣谈揭秘张献忠宝藏 在水底10米处 有30亿银元宝

历史趣谈揭秘张献忠宝藏 在水底10米处 有30亿银元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张献忠宝藏在水底10米处有30亿银元宝导语:“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龙和石虎作为暗记。

张献忠身材魁梧,面色微黄,留着长胡子,人称“黄虎”。

1643年,攻下武昌后称帝。

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干了两件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清人《蜀龟鉴》记载,张献忠从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同时,他还对抢掠的财产进行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瞠目结舌。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他的巨额财宝竟和他一同消逝。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挖出数三丈深的大坑,将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以此掩人耳目。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

清军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运走,于是将其拦截,当他们登上张献生活常识分享。

“江口沉银”传说成真杀人魔王张献忠竟然这么壕

“江口沉银”传说成真杀人魔王张献忠竟然这么壕

“江口沉银”传说成真杀人魔王张献忠竟然这么壕一代杀人王张献忠在四川岷江江底到底留下多少宝藏?70多天的考古,终于等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张献忠,陕西人,多灾多难的崇祯年间,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只花了14年就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

张献忠一路烧杀抢掠,积累的钱财数量非常惊人。

史料记载,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他究竟有多“土豪”?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当时张献忠至少拥有白银数千万两,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就是数百亿人民币的财富!够在北京黄金学区买几千套房了!但在1646年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途中,张献忠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此后的370年里,张献忠虽已化作尘埃,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却代代流传。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首童谣在江口、彭山乃至整个四川流传了数百年,被当作寻找财宝的“寻银诀”。

人们深信,江口镇滔滔岷江水之下的泥沙中,沉积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珍贵文物。

370年后,传说终于被证实。

2017年3月20日,媒体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

“江口沉银遗址”航拍图废话不多说,先随着瓜哥看看都挖出了什么宝贝吧!首先是最大的宝贝: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这枚金印被盗掘后,曾流入地下交易。

价格让人咋舌:800万元!在专家看来,这枚金印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

金印用九叠篆刻有“永昌大元帅”字样,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象征着极高的身份,可以一撇大西国当年的荣光。

给大宝贝再上一张图再来是这块“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1621年长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岁供黄金,足有五十两重!是已知的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形,存世稀少,价值极高。

还有这页规格、颜值完爆圣旨的金封册,出水时间2011年,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重量达700多克,上书“大西大顺二年”等29字,也是国家国家一级文物。

江口沉银 张献忠的秘密

江口沉银  张献忠的秘密

江口沉银张献忠的秘密
作者:聂作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05期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彭山江口古镇所在的岷江区域古时是一古码头,“江口沉银遗址”就在其前方,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

江口沉银是广泛流传于蜀中的传说,史学界对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记载一直存有争议。

而现在,这些文物足以证明其绝非传说。

张献忠,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企业领袖,又称“屠夫”,江口沉银,是其在穷途末路上的疯狂之举。

作为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遗存,这些在江水中沉睡了370年的银锭,它们既是那些面目模糊的生民百姓惨痛命运的见证,也是可资研究、可资唤醒尘封记忆的珍贵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相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万明,原题:《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
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

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是重要学术取向,问题是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江口沉银是一个表象,值得追寻的是那背后关乎张献忠成败的历史真相。

白银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进程,激化了社会矛盾
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都表明是崇祯时期征解的税银。

江口所沉的这些税银,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

学界论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加派、灾荒频发等等,但是迄今鲜少关注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问题。

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即货币化,是在明代。

大规模使用白银,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发展到晚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白银货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

自14世纪末开始,随着民间用银、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币极大地扩展,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促使出现了海外贸易热潮,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了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

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正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

16世纪全球化开端,这种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但我们切不能忘记,此前伴随白银货币化过程的,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从折银到征银,这是明朝赋役改革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根本特征。

发展到张居正改革,核心是财政改革,改革存留于世的两部重要文献《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证明
了白银货币成为国家财政体系主体的趋向,表明中国古代两千年以实物和力役为主的国家财政体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型。

在中外变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明代中国国家转型开端,货币经济化急速发展。

白银货币成为一把双刃剑,无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愈演愈烈,更激化了社会矛盾冲突的升级。

白银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集中代表,无形中使贪污更为便利,太监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12057800两,白银259583600两。

明后期财政货币化,赋役货币化,军饷货币化,到处都要银子。

白银对于王朝存亡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显现,而明末农民战争是对聚敛白银财富的明朝腐败政治的荡涤。

张献忠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江口沉银的大量白银源于何处?从已发现银锭铭文可知,江口银锭实物是大西军转战湖广、四川等地获取的。

晚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腐败,皇族勋戚、贪官污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大肆搜刮和积聚巨额的白银财富。

皇室、勋戚和官僚豪绅的私有土地——皇庄和庄田急剧膨胀,“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

明宗室的人数大约以30年翻一番的几何级数增加,明后期数以万计的龙子龙孙的禄米,成为国家财政和地方开支的严重问题。

藩王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大多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庄田遍布地区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地区。

追踪张献忠白银的来源,他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攻下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是襄王的王府所在地,军需饷银,聚集在城内。

张献忠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下令没收襄王宫中的全部财产,并“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下武昌。

武昌是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楚王在武昌累世搜刮,聚集了大量财富,每年庄田租银就多达21300两。

大西军到来之前,省城的文武百官曾齐集楚王府,向他借银作为军饷来守城,楚王却只是令人搬出一把洪武年间分封诸王时的裹金交椅,说:“此可佐军,他无有!”张献忠入武昌后活捉了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见到王宫中众多金银财宝,他不禁叹息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下令把楚王扔入河中。

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处死了瑞王朱常浩。

瑞王的20000顷庄田,一直是靠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按分摊田亩数加派赋税取得租银的。

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蜀王凭借政治势力,霸占大量跨府连县沃土,积聚了惊人的财富。

史载第一代蜀王朱椿霸占大量土地,共建了300多个王庄,每天由一个王庄提供“王膳”,一年才轮换一遍,“富无与比”。

万历年间,蜀王府庄田已经占有都江堰灌溉的11个州县土地的7/10。

当大西军进川时,这位富有的末代蜀王朱至澍还舍不得出银子,居然说自己没有积蓄,仅有承远殿一座可以卖了充饷。

张献忠于八月初九日攻下成都,改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

朱至澍和王妃投井死,张献忠将蜀王府改称皇宫。

大西政权未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未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清军入关后,大顺三年九月,迫于形势,张献忠率众50万退出成都,准备移师陕西。

十一月七日,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与清军交战,中箭身亡。

此后江口沉银传说广为流传,直至21世纪为考古发现所证实。

而留给我们的是国家转型与农民历史命运的沉重话题。

崇祯十六年在湖南长沙,大西政权曾发布檄文,宣布“钱粮三年免征”。

所谓“钱粮”,在万历年间全国清丈田亩统一征银、明朝财政体系发生从实物与力役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重大转型以后,基本上是白银的代名词。

张献忠一路转战,获取了大量白银财富,为在成都正式建立政权提供了经济保障。

但是定都成都以后,一方面要解决庞大的军费和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三年免征”,大西政权也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财政税收制度。

财政是政权存亡的命脉,在文献记载中,我们看不到大西政权实行按土地或人口征收赋税的政策,看到的是几十万大军和各级政权的消费,基本上依靠没收官库和打粮来获得。

这样一来,尽管张献忠严控财富,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私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并铸造了“大顺通宝”,但是大西政权不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坚实的财政基础;打粮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更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