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张献忠沉银考古发掘 沉银埋藏深约三米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是一位极为残忍的军阀,他手下的军队曾经肆虐四川地区,烧杀掳掠,造成了数以千计的人们的惨死。
这位军阀最著名的事迹之一就是在峨眉山上攻打了一座寺庙,他抢走了许多贵重的宝物,其中包括了一大批沉银。
据传说,这批沉银一直都没有被找到,许多人都去过峨眉山寻找这批沉银的踪迹,但是都没有成功。
其实这批沉银的去向一直都是一个谜题,许多人都猜测过,但是没有得出确切的答案。
然而,最近一些考古工作者在峨眉山上发现了一些有可能与这批沉银有关的遗迹,让人们对这个谜团有了新的解释。
据传说,张献忠一旦得到了这批沉银,就把它们藏在了峨眉山的一个秘密地点。
当时的政府军派人去搜捕张献忠,但是他已经带着他的财宝逃走了。
为了保护沉银,张献忠找了一些有经验的人藏了这批宝物。
在峨眉山上寻找这批沉银的人数不胜数,有的人甚至可以称之为狂热。
有些人相信这批沉银还在原地,但是被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灾害所掩盖。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这批沉银已经被张献忠的手下所挪用,迁到了其他地方。
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在峨眉山的一些古建筑下面找到了一些曾经被掩盖的宝藏。
这些宝藏中包括了一些明清时期的文物和硬币,但是并没有找到与张献忠有关的物品。
然而,这还不足以证明这批沉银不存在,因为这些考古发掘的规模还远远不够。
在中国,民间故事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
许多故事都与历史上的名人有关,而且充满了各种悬疑以及神秘感。
张献忠的沉银之谜也是其中的一种,它充满了神秘感和各种悬疑。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谜团可能会被彻底解开。
【精品】张献忠藏金之谜

【关键字】精品张献忠藏金之谜对于张献忠,古老的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1646年7月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
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然后将他所抢来的数亿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此举称为水藏。
据称张献忠曾留有一张“藏宝图”。
张献忠将劫掠来的金银埋藏在成都的某处,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
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据说即指此事。
张献忠究竟是否曾经藏宝,至今仍为疑案。
一首民间歌谣可能暗藏了一个悬疑的宝藏秘密;一张藏宝图可能引发一场浩大的挖银工程。
长期以来,多少人空怀“买尽成都府”的妄想,却苦于识不破这个秘密。
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就知道这个惊天秘密。
杨在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曾当过师长),并把一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
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公开招股。
淘金公司招收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38年农历九月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
挖呀、挑呀,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
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
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
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
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而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
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其干流起于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止于成都所辖的彭山县江口镇。
全长97.3公里。
而江口镇作为锦江的下游,有没有可能与这批沉银有联系呢?多年来,总是出现令人惊奇的线索。
在彭山江口镇,人们发现了在这里竟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出现了这场沉银谜踪的第二种版本,当地人这么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张献忠宝藏”的百年谜团

32农家之友 2016. 02大千世界历史密档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尽掠蜀内富民大贾。
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自此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
2015年12月25日,经过多家权威部门与专家认定,近年考古发掘的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当年张献忠藏银中心区域之一。
这个重大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大西皇帝”张献忠两件事最出名: 杀人如麻,抢钱无数 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
1630年(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
王死后,张献忠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
张献忠不久即与李自成因故分裂,他率部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则进攻黄河流域。
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则自称“八大王”。
在经历了13年的艰苦“创业”后,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帝,国号“大西”,终于实现了皇帝梦。
张献忠爱财,且一以贯之,从不嫌多。
1644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那一年,张献忠则带兵入川。
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他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一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
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 张献忠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后来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
按明末白银的购买力与现在人民币折合比算,一两白银相当于当今300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张献忠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肯定是财富榜上有名的。
历史趣谈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宝藏埋在哪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宝藏埋在哪儿导语:张献忠,人们讨论最多的除了其屠杀四川万万人以外,更多的是对于其国宝藏的猜测与探秘。
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这些宝贝被张献忠埋张献忠,人们讨论最多的除了其屠杀四川万万人以外,更多的是对于其国宝藏的猜测与探秘。
张献忠真的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吗?这些宝贝被张献忠埋藏在金马河吗?张献忠于1630年参与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他骁勇善战,很快就在农民军中出名了。
开始跟随王嘉胤,但是在其死后,张献忠便和李自成一起投靠了高迎祥。
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两年后,张献忠死于流矢,而他所拥有的财富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相传当时张献忠携带着自己所有的金银珠宝从成都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遭遇突袭,大量的金银珠宝也随着船队的沉没落入江中。
彭山江口镇一带自古就流传着“张献忠沉银”的故事,还有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兵败之地千船沉银,明清史研究学者认为,彭山江口镇很有可能是张献忠沉银之地。
但300多年过去了,张献忠的宝藏依旧是难解之谜。
2005年,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一个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发现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16年8月,纹银50两”字样清晰可见。
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
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有人相信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但随后,在2011年浙江温州金马河又传出发现大量的古钱币,一时之间网上有流传张献忠宝藏埋在金马河。
但是这些清朝乾隆和光绪生活常识分享。
藏宝数量亚洲第一!考古队抽干江水,揭开300年前张献忠沉银之谜

藏宝数量亚洲第一!考古队抽干江水,揭开300年前张献忠沉银之谜中国有五个失落宝藏:西夏王陵藏宝、楼兰王宝藏、李自成宝藏、张献忠宝藏和石达开藏宝,堪称中国宝藏传奇。
其中,最有名、藏宝最多、最吸引人的就是张献忠宝藏了。
据《世界年鉴》估算,张献忠的藏宝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财产能够养活一个国家,是四川五年的GDP总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民间传说,聊聊那些宝藏背后的故事。
图1 张献忠“江口沉银”村民潜江盗宝警方成立专案组2013年,每到夜深人静的夜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江面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成群的船只从不同方向驶来,驶入江心后,就开始抛锚固定。
这时候一群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拿着金属探测仪的人,趁着夜色,“扑通”一声,就潜入了江中。
半响,又浮出水面。
接着,小船神神秘秘地消失在夜色之中……也就是在这一年,市面上总会流出金册、银锭、“西王赏功”钱币等多种文物。
虽然交易总是秘密进行的。
但是数量之多,再加上文物来历的特殊性,很快引起眉山警方的注意。
图2根据线索,警方持续调查发现,有人夜间潜入岷江,盗挖文物并高价倒卖。
于是迅速组建了“2014.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专案组,进行秘密侦查。
一经调查,发现不得了。
这群穿着潜水服、带着氧气管、拿着金属探测仪和成分分析仪,以及专业水下考古工具的“寻宝人”。
竟然一半以上,都是岷江彭山一带的村民!如果不是警方证实,任谁也想不到。
白天还扛着锄头的村民,到了晚上,就摇身变成了盗宝人。
传说变现实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陆续有百姓在江中打捞出一种金属的黑坨坨。
就在这片盗宝的江面上。
图3有一位村民还捡到了50两一枚的大银锭。
俗话“好事不出门,捡宝传千里”。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江边寻宝,人满为患。
刚开始,村民们只是好奇,试着到岷江河滩,用锄头啊、铁锹啊铲铲挖挖。
还真捡到了一些小铜钱之类的,但是不太值钱。
如果想多赚些,就要潜到水下,挖大物件。
张献忠宝藏之谜 被打捞上岸的宝藏值30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宝藏之谜被打捞上岸的宝藏值30亿?
导语:关于张献忠的宝藏有这么几种传说,一说是张献忠的宝藏藏在锦江,二说:藏宝于青城山普照寺;三说藏宝于雅安州府芦山县青衣镇,这三种传说似
关于张献忠的宝藏有这么几种传说,一说是张献忠的宝藏藏在锦江,二说:藏宝于青城山普照寺;三说藏宝于雅安州府芦山县青衣镇,这三种传说似乎都在表明,张献忠的宝藏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简单。
关于张献忠的宝藏,在民间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清代末年有个叫杨白露的人,因为救了一个姓杜的人,这个人为了暴打他,便把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子转赠于杨白鹿,内藏张献忠埋银地点图样,并告诉他这件宝物是当初参与埋银的一个石匠画成简图交给孙儿带走,后来落到杜家,珍藏至今,希望善为运用。
杨白鹿接手后30多年,从未向任何人泄漏。
张献忠宝藏成真
2015年的最后几天,媒体披露,张献忠藏宝的传说成真,考古专家认定,四川眉山彭山江口的岷江“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
文物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
至少千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
在武昌劫掠金银各百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1644年杀进成都建立大西国。
此前他在安徽、江西、湖北多处流窜劫掠财富,民间一直传说他曾在四川藏宝,藏宝地点成谜。
编写《张献忠剿四川真相》的郑光路,查阅过200多种文献典籍,他介绍,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起事。
当时起义军大都以流窜劫掠为目的,被骂为“流贼”。
他们每到一地,以严酷刑法逼迫官
生活常识分享。
“江口沉银”之谜

沉 银 的具 体 地点 却 成 _ r 谜。
今年 4 J _ l ] ,四川 彭 山江 r ] 沉 银 遗 址
饰, 铁刀、 铁矛 、 铁 箭 镞 等 兵 器 以 及 瓷碟 、
铜锁 、 秤砣 、 顶针 等 生 活用 具 。
2 0 1 6 2 ( ) 1 7年度号 I 发掘一 T 作结束 ,
据 人 民 日报 海外 版 ) 明代 大 半 个 中 国的 文 物 锁 在 了 2万 平 方 重 要 。(
一 — 一 ..... . . . . 一 。. . 一 。 。. . .. . . . . .一
I ! l l
/
. .
Ⅲ _ j 三一 。j 发明与创新 ・ 中学生 : 立 , _
这也 佐 证 了史 书上 的记 载 :张 献 忠 一路 劫掠入川。
在考 古人 眼 中 , 这 次 m水 的 3 万 余件 文物 正是 用来揭 开 历史疑 云 的“ 密码 ” 。 头 月 口 作 探
一
直 以来 ,关 于沉 银 方 式 有 两 种 说
的 船 明 足 证 以 动银 启 将 发 古 考 下 冰 , 作 人 古 考 工 嘶 透 拙
一
2日结束 。 献 忠 江 口沉 银 ” 传说 , 更 指 向 了战 场 遗址 工作 于 4月 1 的说 法 。此 前 , 四川 范 闱 内没 有 任何 一 个 l
关于沉船, 相关负责可 以辐 射 这 么 广 的地 域 . 而 对寻到的木头进行脱水处理,但这些术 l
四 川 省 文物 考 古 研 究 院 副 院 长 周 科 除了“ 沉船” 之谜 , 此次考古发掘并 l 午 年 度 发 掘 理 物 华 认 为 ,基 本 可 以认 定 沉 银 遗 址 为 战 场 未 发现 玉器 、珠 宝 等 传 世 价 值 更 高 的 物 l 0 江 m [ T 一 一 勘 遗址 。他 的 理 由是 , 2 万 平 方 米 的考 古 现 品, 也颇让人疑惑。 l
历史趣谈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 大量白银源于何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大量白银源于何处?
导语:晚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腐败,皇族勋戚、贪官污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大肆搜刮和积聚巨额的白银财富。
皇室、勋戚和官僚豪绅的私有土地
晚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腐败,皇族勋戚、贪官污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大肆搜刮和积聚巨额的白银财富。
皇室、勋戚和官僚豪绅的私有土地——皇庄和庄田急剧膨胀,“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
藩王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大多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庄田遍布地区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地区。
追踪张献忠白银的来源,他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
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是重要学术取向,问题是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江口沉银是一个表象,值得追寻的是那背后关乎张献忠成败的历史真相。
白银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进程,激化了社会矛盾
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都表明是崇祯时期征解的税银。
江口所沉的这些税银,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
学界论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加派、灾荒频发等等,但是迄今鲜少关注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问题。
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即货币化,是在明代。
大规模使用白银,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发展到晚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献忠沉银考古发掘沉银埋藏深约三米
导语: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去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去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江口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流传数百年的童谣,终被证实。
之后考古学家已经遗址现场进行了围挡这遮盖,而事情发展到现在是情况了呢?
张献忠沉银考古发掘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
据悉,考古利用金属探测、磁法、电法等手段,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方米的区域,沉银埋藏深约三米,春节后将大面积发掘。
此外,文物专家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
专家表示,从字样内容来看,说的是在眉山征收的粮税,有五十两。
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右闵季,彼时一两大概是37克,五十两相当于现在3斤多。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
“银子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眉州,还刻有湘潭、京山、赣州等字样,与张献忠行军路线吻合。
”
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麾下。
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