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人教生物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人教生物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人教生物教学计划5篇八年级人教生物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

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据光明日报(20__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

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第一课:细胞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功能、分类。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好奇。

2.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讲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3.实践:让学生观察鸡蛋的细胞,了解细胞的外观和形态。

4.讨论:带领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引起更多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注:本教案为示范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3.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4.了解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5.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了解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2.能够使用合适的分类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3.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实验,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动物实验,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

5.能够进行常见生物标本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6.能够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7.能够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分类。

3.细胞结构和功能。

4.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五、教学方法:1.以示例为主,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知识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和比较,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行为过程,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基因的遗传实验。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活动,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5.总结归纳:通过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总结归纳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规律。

初中生物新课教案大全人教版

初中生物新课教案大全人教版

初中生物新课教案大全人教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学方法、生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场引导(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生物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3.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综合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进步方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及时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基本的生物概念和术语,如细胞、遗传、进化等;2、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和进化发展的概念和原则;3、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各个系统的协调作用;4、掌握生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和生活习性;5、了解生命离不开环境的原理和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善于质疑和思考;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5、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敬重和信任,增强科学家精神;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观念。

四、学法目标:1、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教科书、参考书和多种教学资源的能力;2、提高学生查找、整理、分析和综合学习材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和通过多种途径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热爱生活目标:1、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美的感受;2、培养学生关注最新科技和科学进展的习惯;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责任意识;4、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爱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内容。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生物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尊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八、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细胞模型和显微镜观察,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

教案教学目标初中生物

教案教学目标初中生物

教案教学目标初中生物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学生能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掌握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变异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互动,探究生物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敬畏之心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物,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的定义和特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变异规律。

难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实验、观察、实践。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实验器材、科普读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图片,引出生物学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定义和特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变异规律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物的理解。

四、讨论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或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七、课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七年级上册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1.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3.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七年级下册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4.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的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1.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3.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八年级上册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3.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