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合集下载

鲁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1.2.3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鲁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1.2.3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一、学 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各成分包含什么。

3.结合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图分析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

【学习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组成。

【学习活动】任务一:分析总结生态系统的含义及组成阅读教材P25---2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是指在 内, 和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 ,它们能够通过 制造有机物;动物是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是 ,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成简单的物质。

3.仔细分析右图判断: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虫、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部分外,还有 部分,如 、 和 等。

任务二: 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阅读教材P26---27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

生态系统中的和 就是沿着 和 流动的。

2.兔吃草,狐狸吃兔。

请写出该信息中体现的食物链 ,该食物链的起点是 ,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学习诊断】1.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大兴安岭中的蘑菇B .达赉湖中所有的鱼和水草C .二卡农业基地中所有的农作物D .呼伦贝尔草原2.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下列能够完整的表示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B.猫头鹰吃田鼠,田鼠吃庄稼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蛇吃田鼠,猫头鹰也吃田鼠3.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形成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

植物 鸟 虫 细菌真菌 虫⑵在此生态系统中,腐生细菌被称为。

⑶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通过观看图像、师生交流,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及食物链与食物网2.难点:(1)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导学诱思】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的总和。

3.类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1)生物同化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2)地位:是生态系统;(3)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消费者(1)生物同化类型:(主要是各级动物);(2)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3)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1)生物同化类型:(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2)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3)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__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基本模式:生产者及各类__________者,其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__________为第三营养级。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__________(“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017生态系统的结构

017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导学案(编号: GZSWRJBXS№17)班级,小组名:,姓名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兔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填“偏高”或“偏低”)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考点一:对生态系统中相应成分和功能与代表生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生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等。

;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典型例题3】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4.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 A C DPg(kJ)15.9 870.7 0.9 141.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构建食物链(网)B C D E7 0.51 68 0.39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两者在数值上呈,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精品学案4:3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精品学案4:3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

3.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①海洋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⑤果园生态系统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连接成的复杂。

①形成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

②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和的渠道。

〖导学案〗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例1:(不定项)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例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探究二、食物链和食物网(4)营养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个不同的营养级。

(5)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关系,又有关系。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导学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导学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钻研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哪些层次,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生物体功能和生存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哪些层次?
3. 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4.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生物体功能和生存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引发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好奇和思考。

2. 导学:讲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钻研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 深入进修: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层次,分别讲解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4.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探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生物体功能和生存的影响。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在进化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指生物体从分子到个体的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每个层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互相联系。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生物体的功能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钻研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进化过程。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所学知识,不息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2.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3.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

4.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学习重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动调节能力学习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动调节能力学法指导:本节分为两个部分,从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调节能力两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曲线,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各个成分在不断发展变化,来维持着动态平衡。

学生利用已知的生态系统类型知识和展示的课件对比两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1.按要求快速自学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完成“问题探析”的各个问题。

2.通过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并强化记忆。

3.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本,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

4.根据“知识结构”自我矫正。

5.完成“自我测评”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二、问题探析:1.根据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小组内互相检查。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之中。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北极苔原B.热带雨林C.人工草场D.农田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越多,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5)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如果外来干扰超出这个,生态系统的就会遭到破坏。

6)现在,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以达到的目的。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详案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威海二中生物组范晓萍邮箱:fanxiaoping2580@《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威海二中生物组范晓萍在前一阶段实施的“有效上课”教学研究过程中,我校各学科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通过一课三摩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今后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与大家探讨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公开课的内容是:必修3第五章的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自主学习(课前使用)1、什么是生态系统?思考:下列可以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C、一个鱼缸里的所有金鱼和水草D、一个生长有几种植物和几种动物的废弃的蔬菜大棚。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小的例如生态球,大的例如生物圈。

3、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P88小字4、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基本概念进行区别?5、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9-90)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观察P89图5-1池塘生态系统图解:①该生态系统中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②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在该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③该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你能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他们分类吗?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和。

7、什么是营养级,它与消费级之间的关系是?8、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二、新知导学(课上使用)1用箭头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从物质的角度)非生物的物质(CO2)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注意:正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根据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在右边的空框内用箭头表示出它们的关系:每条食物链所含环节数相同吗?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鹰处于第几营养级? 请尝试用网状结构在下面的空框里将它们联系起来。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

第二讲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本讲内容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穿珠成线,构建生态知识网络图。

2. 构建跨章节知识体系: 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知识相联系,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知识体系。

3. 运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意收集生态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用生态学知识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1. (2013·泰州一模)下页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 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2. (2013·苏北三市一模) 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 (2013·南京、盐城一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 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4. (2013·南通一模)下图为某池塘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太阳鱼大多时间都在水底觅食,以摇蚊幼虫为主要食物。

若在池塘里放养黑鲈鱼(以幼小太阳鱼为食)。

小太阳鱼大都转移到芦苇丛中捕食浮游动物,但生长迟缓,等生长到安全大小后再回到池底觅食。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随季节变化,太阳鱼的食物来源不会发生改变B. 浮游动物与摇蚊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和捕食C. 小太阳鱼转移到芦苇丛中生长迟缓可能与获得能量较少有关D. 太阳鱼粪便中含有第二、三营养级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5. (2013·无锡一模)(多选)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治理水体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4.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5.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其中捕食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6.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决定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的是无机环境的状况。

课堂导入师:下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生:植物、动物、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师: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能够决定在此生活的生物,而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教材,观察下面两图思考:图1海洋一角图2森林一角1.海洋中的生物与森林中的生物相同吗?它们中的生物可以相互交换吗?答案不相同。

不能。

2.从上述分析说明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无机环境之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其含义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上面简图中,森林中的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植物是吗?为什么?答案都不是。

因为:①一个生态系统包含有该区域的各个物种,即所有生物。

②各种生物、生物与它的无机环境间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才能叫做生态系统。

4.辨别种群、群落、无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思考种群、群落、无机环境和生态系统可用下图中的什么字母表示。

种群A和A′、群落B、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B+C。

5.阅读教材P88最后一段,列举常见生态系统的种类。

答案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小贴士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归纳提炼1.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要点(1)空间性:一定的空间范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生态系统。

(2)成分:生态系统包含各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3)整体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活学活用1.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A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 .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 A解析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

草地中既有各种生物,也有无机环境,判断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判断为群落。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东亚飞蝗为同一种生物,判断为种群。

探究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呢?以下图中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组成成分及各组分间的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图中的水草、浮萍、栅藻、团藻等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它们属于生产者,该成分中的主要生物是绿色植物,其功能为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虾、草鱼、黑鱼等动物属于消费者。

它们通过自身的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4)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5)由上述探究分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地位①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②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③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6)由上述探究分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小贴士(1)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2)①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归纳提炼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1)草原上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2)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3)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4)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5)没有了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6)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7)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答案(1)×(2)×(3)√(4)√(5)√(6)×(7)√解析(1)草原上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鹰等属于分解者;(2)有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5)没有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6)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为生态系统提供非生物的能量,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部分。

(7)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的。

探究点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仔细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由上图看出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2.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

每一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由此看出,营养级的级别比消费者的级别多一个。

3.以草→兔→狐为例确定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4.每一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为终点。

因此,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食物链中没有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该图共有食物链19条,最短的食物链有营养级3个,如:草→兔→狐,最长的食物链有营养级5个,如:草→蝗虫→蜘蛛→青蛙→蛇。

6.食虫鸟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鹰的消费者级别为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分别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由此可看出: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固定的。

7.草(生产者)成分被破坏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如果食虫鸟迁走,对鹰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较小(较大/较小),其原因是鹰有多种食物来源,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生存。

小贴士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如果生物种类相同,则生产者种类多的生态系统更稳定,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

归纳提炼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会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被它捕食的食草昆虫将增多,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活学活用3.如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H占据3个营养级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图中A、E均为生产者⑤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⑤问题导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图中的生产者为A、E。

(2)G以F为食物,G和F存在捕食关系,G、F都以E为食物,G和F存在竞争关系。

(3)该食物网是由8条食物链构成,若G的数量大量减少,还有以C为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制约,所以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答案 D解析每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结束于最高营养级,共有8条食物链;G的数量大量减少,还有以C为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制约其他生物,故能维持相对稳定。

1.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A.食物链B.食物网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鸟和虫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以上各种成分构成了群落,同时图中显示了该群落的无机环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 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