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九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展现了冬日里银装素guǒ下的西湖美景。
天空、云层、远山、湖水róng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显得如此苍茫辽阔。
浩大的天地之中,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这里是在写景,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混沌.( )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而自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顺治三年张岱为躲避清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
而祖宅所存大量书籍为清兵损毁,40年所积文物,荡然无存。
这让张岱对清兵的野蛮愤愤不已,对于当时的官场自然也不抱任何希望。
在慨叹生不逢时的同时,他披发入山,归隐山林,著书立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银装素guǒ( ) róng( )为一体混沌.( )(2)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蜉蝣”指一种生存期极短的昆虫,“寄蜉蝣于天地”是说像蜉蝣一样寄生于天地之间。
B.“沧海一粟”是指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C.“荡然无存”中“荡然”的意思是动荡的样子,在句中是说因动荡40年所积的文物失去了。
D.“生不逢时”意思是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
在句中指张岱慨叹自己命运不好,不幸处于清朝统治下。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案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幛,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1)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和《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二)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3)朝晖夕阴晖:日光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6)日星隐曜曜:光芒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10)春和景明景:日光11)XXX集集:停息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3)XXX:小洲14)长烟一空一:全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6)把酒临风把:持、执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情景今义:观看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XXX:后退5)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
(心慌意乱)3)政事顺遂,群众和乐。
(政通人和)4)描述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一成不变)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亭看雪(答案)《湖⼼亭看雪》专题测试(100分)⼀、填空。
(18分)1.《湖⼼亭看雪》选⾃《陶庵梦忆》,作者是(朝代)的张岱。
2.⽂中正⾯写雪⼤的句⼦是:,侧⾯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是:。
3.总写雪景的句⼦是: 。
4.具体描写雪景的句⼦:。
5.以⾈⼦的喃喃之语收束全⽂的句⼦是:。
6.最能表现湖⼼亭知⼰相见的意外惊喜的语句是:。
7.⽂中体现⾈⼦俗⼈之见的句⼦是:。
8.与“湖中焉得更有此⼈”⼀语相映衬的句⼦是:。
⼆、选择。
(6分)1.下列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 C )A.崇祯.(zhēn)毳.(cuì)⾐雾凇.(sōng)B.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长堤.(dī)C.更.(gēng)定强.(qiáng)饮拏.(ná)⼀⼩⾈D.与余⾈⼀芥.(jiè)帘旌.(jīng) 徙倚..(xǐ yǐ)2.下列加点词意思都不相同....的⼀组是( B )A.湖中⼈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沿溯阻绝.B.独.往湖⼼亭鳏寡孤独.⽆独.有偶C.莫.说相公痴爱莫.能助莫.⾔下岭便⽆难D.惟长堤⼀.痕⽽或长烟⼀.空上下⼀.⽩三、给下列句⼦划分停顿。
(限两处)(3分)1.湖中 /焉得 /更有此⼈2.余/ 强饮三⼤⽩/ ⽽别3.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词。
(15分)1.俱.绝:全,都2.拏.⼀⼩⾈:撑(船)3.是⽇..更定矣:这天 4.拥毳⾐..:⽤⽑⽪制成的⾐服 5.雾凇..:⽔⽓凝成的冰花 6.⼀芥.:微⼩的东西(⼀芥,⼀叶。
)6.沆砀..:⽩⽓弥漫的样⼦ 8.上下⼀.⽩:全9.长堤⼀痕.:痕迹 10.焉得..:哪能11.更.有此⼈:还 12.强.饮:尽⼒(强饮,痛饮。
)13.客.此:客居 14.莫.说:不要15.及.下船:等到四、翻译句⼦。
(12分)1.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飞鸟的声⾳都消失了。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上9湖心亭看雪测试(含解析)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上)9*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1)体会简洁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
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
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来写意传神的。
(2)品味如诗如画的意境。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
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
而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3)理解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
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又如“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问姓氏而不言姓氏,却从“金陵人”导出,暗含诀别之意,姓氏知否,顿时变得无足轻重,悲凉之情,隐忍不发,却又切实可感;又如文章结尾,从舟子口中,道出“痴”意,其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子为辞,顿时妙趣横生。
故事复述崇祯五年十二月,我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雪后湖心亭幽静深远、洁白宽广,我遇到了从金陵来的看雪人,与之共饮而别。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客.此原意为:客人,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2. 一词多义(1)是:①是.日更定矣F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金陵人F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进亦忧(《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更: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更.颠乎(《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①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惟长堤一.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①上下一白.F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F: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5)惟长堤一痕.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与余舟一芥.芥F:_____________________(7)及.下船及F:_____________________(8)莫.说相公痴莫F: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言虚词(1)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问其.姓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 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 强饮(qiǎng)雾凇(sōng)沆砀(hàng)D. 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余拏一小舟,拥毳(máo)衣炉火。
B. 雾凇沆(hàng)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 是日更(gèng)定矣。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ú)。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惟长堤一.痕B.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 余拏一.小舟5.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A. 更有痴似相公者B. 见余大喜C. 是金陵人6.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 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湖心亭看雪》的体裁是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
2.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3.文中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文中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首先交代看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_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__收束全文。
5.本文文字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_。
6.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就发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二、字词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雾淞沆砀()上下一白()湖中焉得更()()是金陵人()客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三、翻译句子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四、名句默写
1.古诗文中咏雪的诗句:
2.描写西湖的诗句:
3.表现作者自我陶醉,怡然自得之情的句子是;
4.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和谐统一的句子是:
5.文中表现肃杀冷寂意境的句子是:
五、问答题
1.“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并且文末舟子又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4.怎样理解文中的“痴”字?
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6.本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