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冰点计算

合集下载

冰点降低常数

冰点降低常数

冰点降低常数
冰点降低常数也被称为冰点降低抑制常数,通常用符号ΔTf
或Kf表示。

它是指在水溶液中,每增加1摩尔溶质时,冰点的降低。

冰点降低常数取决于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溶质的摩尔浓度。

常见的冰点降低常数有:
1. 水的冰点降低常数(ΔTf)为1.86°C/mol。

这意味着,当向水中添加1摩尔的溶质时,冰点会降低1.86°C。

2. 乙醇的冰点降低常数为1.99°C/mol。

3. 苯的冰点降低常数为5.12°C/mol。

冰点降低常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冰淇淋制作中,添加食盐可以降低溶液的冰点,使得冰的融化速度变慢,从而使冰淇淋更加稳定。

此外,冰点降低常数还可以用来计算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质的浓度。

乙酸钾 溶液 的冰点

乙酸钾 溶液 的冰点

乙酸钾溶液的冰点乙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水中溶解时可以形成乙酸钾溶液。

乙酸钾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研究其冰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乙酸钾的溶液是什么。

乙酸钾的化学式为CH3COOK,其分子中含有乙酸根离子(CH3COO-)和钾离子(K+)。

当乙酸钾溶解在水中时,乙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乙酸钾溶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于电解质溶液实验,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乙酸钾溶液的冰点。

冰点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时所需要的温度。

乙酸钾溶液的冰点随着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来说,溶液的冰点会比纯水的冰点低。

这是因为当溶质溶解在水中时,会对水分子的排列产生影响。

乙酸钾溶液中的乙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会干扰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使得水分子更难以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从而降低了溶液的冰点。

具体来说,乙酸钾溶液的冰点降低的程度与溶液浓度有关。

浓度越高,冰点降低的幅度也越大。

这是因为更多的溶质会干扰水分子的排列,从而使得冰点降得更低。

然而,当溶液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冰点降低的效应会饱和,继续增加溶质的浓度已不会进一步降低冰点。

了解乙酸钾溶液的冰点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制备乙酸钾溶液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溶液的浓度,从而达到所需的冰点。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制备一个冰点较低的溶液,可以增加乙酸钾的浓度。

其次,在工业生产中,乙酸钾溶液的冰点降低效应可以被用于防止管道和设备在低温环境下冻结。

此外,研究乙酸钾溶液的冰点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规律。

这对于理解和控制其他类似溶液的性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起来,乙酸钾溶液的冰点是指溶液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时所需要的温度。

乙酸钾溶液的冰点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现象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乙酸钾溶液的冰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溶液的性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溶液的冰点计算

溶液的冰点计算

溶液的冰点计算
一、小序: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溶液类的物质,比如白酒、糖水、果汁、爱尔兰咖啡等,(严格的说果汁是悬浊液)。

有时需要知道这些溶液的冰点。

怎么知道?查资料?没有资料可查,肯定没有,因为溶液的浓度是各不相同的。

只能自己算。

二、几个概念:
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溶液中量较少的那种物质。

溶剂:溶液中量较多的那种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50%,酒精和水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浓度: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凝固点:物质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凝固时的温度。

冰点,就是凝固点。

三、冰点计算公式:
溶液冰点:Tf=Tf*-Kf•bB
Tf是溶液的冰点(℃)
Tf*是溶剂的冰点(℃)
Kf是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K*Kg/mol),化学手册中可查。

bB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
四、算例:
30度的白酒的冰点:
酒精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密度为
0.79Kg/L,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是1.86K*Kg/mol。

Tf=Tf*-Kf•bB,式中Tf*是水的冰点0℃,Kf是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为1.86,bB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30度的白酒酒精占体积百分比30%,以一升算,白酒重量是
0.79*0.3+1*0.7=0.937Kg,摩尔浓度是
0.79*0.3*1000/46*0.973=5.498 mol/Kg,酒的冰点是
0-1.86*5.498=-10.23℃
结论:30度的白酒冰点是零下10.23摄氏度。

氯化钠溶液冰点表

氯化钠溶液冰点表

氯化钠溶液冰点表引言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盐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氯化钠溶液的冰点表现象。

溶液与冰点的关系溶液的冰点降低在常温下,水的冰点约为0℃,但当溶质溶解于水中时,其冰点会降低。

这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溶液的冰点比纯溶剂的冰点低。

冰点降低的原理溶质分子的存在使溶剂分子的有序性降低,破坏了溶剂分子之间的氢键结构,因此水分子形成冰晶的能力减弱。

而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使溶液的分子间距增大,这进一步增加了形成冰晶的难度。

所以,冰点降低是由溶质阻碍了溶剂形成冰晶所致。

氯化钠溶液冰点表氯化钠溶液冰点表是描述氯化钠溶液冰点降低程度的表格。

根据浓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冰点。

0.1 mol/L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约为-3.7℃。

0.2 mol/L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浓度为0.2 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约为-7.4℃。

0.3 mol/L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浓度为0.3 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约为-11.1℃。

0.4 mol/L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浓度为0.4 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约为-14.8℃。

浓度与冰点降低的关系浓度与冰点降低的线性关系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浓度与冰点降低呈线性关系。

当溶液的浓度增加一倍时,冰点降低也相应增加一倍。

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在高浓度溶液中,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溶质分子聚集形成一个类似于新相的结构,这可能影响了冰点降低的线性关系。

因此,在较高浓度下,理论计算得到的冰点降低值与实际测定值可能存在偏差。

冰点降低应用盐对道路的影响在冬季,许多地区会使用盐溶液来融化路面上的积雪和冰。

这是由于盐溶液的冰点降低作用,使得溶液与路面接触后迅速形成液态,加快融雪效果。

食品冷冻保鲜在食品加工和冷冻保鲜过程中,盐溶液常被用作冷冻介质。

通过降低冰点,盐溶液能更有效地降低食品的温度,从而达到冷冻保鲜的目的。

加氯化钠使水的凝固点下降的计算公式

加氯化钠使水的凝固点下降的计算公式

加氯化钠使水的凝固点下降的计算公式
加氯化钠使水的凝固点下降的计算公式是冰点降低公式。

ΔT= K * m * i
其中,ΔT是水的凝固点下降的温度变化,K是摩尔冰点降低常数,m是溶质的摩尔浓度,i是离子的离子数。

根据该公式,当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时,因为氯化钠会分解成Na+和Cl-两种离子,所以i=2。

摩尔浓度m可以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和溶液的
体积计算得出。

根据摩尔冰点降低常数K的值(对于氯化钠和水系统
而言,K≈1.86°C/mol),就可以计算出水的凝固点下降的温度变化。

这个公式的拓展应用可用于其他溶质和溶剂的组合,并且需要对
应的摩尔冰点降低常数K和离子数i。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凝固点检查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者通过已知浓度的溶质的凝固
点降低常数K和测量的ΔT计算出溶质的浓度。

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2、等渗调节剂的用量可用下式计算: W=(0.9-C×E)×V/100 W: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g) V:溶液的体积(ml) 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 C:溶液中药物的百分浓度
例题.2
配制2%的盐酸麻黄碱溶液200ml,欲使其等渗,求 需加入的氯化钠或葡萄糖的量。
查表可知,1g盐酸麻黄碱的氯化钠等渗当量0.28;无 水葡萄糖的氯化钠等渗当量0.18 ,则:
0.52 a w b
W-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百分含量 (%,g/ml) 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 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 理化学概念。
一些药物水溶液的冰点降低值
药物名称 氯化钠 硼酸 硫酸阿托品 盐酸可卡因 氯霉素 无水葡萄糖 含水葡萄糖 盐酸吗啡 碳酸氢钠 盐酸麻黄碱 盐酸普鲁卡因 1%(g/ml)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C) 0.58 0.28 0.08 0.09 0.06 0.10 0.091 0.086 0.381 0.16 0.12
②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查表得知E=0.18,已知V=5000ml, W=100g,代入公式得 x=0.009V-EW=0.009×5000-0.18×100=27g 答:加入27g氯化钠可调整为等渗溶液。



冰点下降数据法求得是配制100ml等渗调节剂的量。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求得是配制成 V毫升的等渗溶液需加的氯 化钠的量。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NaCl质量
1g药物 = X g NaCl, 0.9%NaCl = 血浆渗透压

X+EW=0.9

乙二醇水溶液冰点对照表

乙二醇水溶液冰点对照表

乙二醇水溶液冰点对照表
乙二醇水溶液的冰点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数据如下: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2℃;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4℃;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5℃;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32%时,冰点为-2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3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4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5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6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7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8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9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44%时,冰点为-10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1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2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47%时,冰点为-13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4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50%时,冰点为-15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6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51%时,冰点为-17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18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54%时,冰点为-190℃;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时,冰点为-200℃。

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由于温度、容器、搅拌等因素可能存在差异。

30%液碱的冰点曲线

30%液碱的冰点曲线

30%液碱的冰点曲线
30%液碱的冰点曲线是指在一定浓度下,液碱溶液的冰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液碱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其冰点曲线对于化工生产、实验室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液碱的冰点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溶质种类、压力等。

在常温下,30%液碱的冰点约为-11.2℃,这意味着当温度降至-11.2℃时,液碱溶液中的水会结冰,而溶质仍然保持在溶液中。

随着温度的降低,液碱溶液的冰点逐渐升高,直至达到与纯水相同的冰点(0℃)。

液碱的冰点曲线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冬季低温环境下,需要使用液碱的企业或实验室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液碱溶液结冰导致设备损坏或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液碱的冰点曲线还可以用于测定其他化学物质的冰点,为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30%液碱的冰点曲线是描述液碱溶液冰点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了解液碱的冰点曲线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冰点计算
一、小序: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溶液类的物质,比如白酒、糖水、果汁、爱尔兰咖啡等,(严格的说果汁是悬浊液)。

有时需要知道这些溶液的冰点。

怎么知道查资料没有资料可查,肯定没有,因为溶液的浓度是各不相同的。

只能自己算。

二、几个概念:
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溶液中量较少的那种物质。

溶剂:溶液中量较多的那种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50%,酒精和水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
浓度: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凝固点:物质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凝固时的温度。

冰点,就是凝固点。

三、冰点计算公式:
溶液冰点:Tf=Tf*-Kf•bB
Tf是溶液的冰点(℃)
Tf*是溶剂的冰点(℃)
Kf是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K*Kg/mol),化学手册中可查。

bB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
四、算例:
30度的白酒的冰点:
酒精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密度为 Kg/L,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是*Kg/mol。

Tf=Tf*-Kf•bB,式中Tf*是水的冰点0℃,Kf是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为,bB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30度的白酒酒精占体积百分比30%,以一升算,白酒重量是*+1*=,摩尔浓度是**1000/46*=mol/Kg,酒的冰点是*=℃
结论:30度的白酒冰点是零下摄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