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自救互救知识

合集下载

自救互救与矿工急救课件

自救互救与矿工急救课件
保持冷静
在矿难发生时,保持冷静是非 常重要的,要迅速分析情况并
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
封闭呼吸道
如果存在有毒气体泄漏,应尽 快封闭呼吸道,防止吸入有毒 气体。
止血包扎
对于伤口出血,应进行止血和 包扎处理,防止失血过多。
互相协助
在自救互救过程中,应相互协 助,共同应对矿难,提高生存
率。
矿难现场的紧急救援措施
矿难自救互救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 强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
矿难自救互救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的矿难自救互救主要是基于经验和实践的总结,随着 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矿难自救互救的技术和手段 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矿难自救互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自 救互救知识培训、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救援装备配备等多 个方面,为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 用。
案例结论
紧急救援对于被困矿工生存率至关重 要。在遇到类似事故时,应迅速组织 救援行动,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救援。
谢谢观看
骨折固定与搬运的操作方法
总结词
骨折固定与搬运是紧急救援中的重要措 施,能够减少二次损伤。
VS
详细描述
骨折固定可以采用夹板固定、现场替代物 固定等方法。夹板固定是用合适的夹板( 如木板、塑料板等)固定骨折部位;现场 替代物固定是用现场可用的物品(如树枝 、报纸等)固定骨折部位。搬运时应保持 患者身体平稳,避免剧烈晃动或扭曲,尽 量减少二次损伤。
皮肤烧伤或烫伤。
急救的基本步骤
初步检查
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心跳 等生命体征,判断伤情轻重。
固定
对于骨折或脱位的部位,进行 固定处理,减轻疼痛并预防二 次损伤。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四篇)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四篇)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1. 迅速判断,并迅速采取响应措施。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立即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任何可燃气体供应,同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在矿井中工作时,矿工应始终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矿工的头部、面部和眼睛的安全。

3. 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在紧急情况下,矿工应尽快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这些避险场所可以是安全出口、指定的避难室或其他安全区域。

矿工应清楚地知道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前往。

4. 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为了更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矿工应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逃生路线应事先规划好,并且矿工应了解并熟悉这些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遵循指示,避免慌乱和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二、互助救援的重要性1. 建立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工作中,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矿工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互助救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水平。

2. 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关键。

矿工应与同事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并协调行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矿工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矿工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矿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4. 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首先,矿工应帮助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孕妇和伤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矿工应协调行动,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范本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范本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范本矿井发生灾害时,工人们面临生命危险,自救与互救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自救与互救成为了关键。

在矿井发生灾害时,首先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接下来,迅速寻找避难所,并将自己和他人移动至安全地点。

如果有可能,尽量向上移动,寻找通风口或出口,避免被困在灾害区域内。

如果无法迅速逃离,应尽量找到保护自己的措施。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害气体的数量。

如果有雨衣或塑料袋,可以用来包裹身体,以防止灰尘和毒气对皮肤的侵害。

同时,要善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叫救援队伍,提供自己所在位置和状况的信息,帮助救援队伍更好地找到被困人员。

除了自救,互救也是矿井灾害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矿井中,工人们往往以小组或团队形式作业,相互之间应保持联系并互相照顾。

当遇到灾害时,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行动计划。

首先,要积极帮助受伤或虚弱的同伴。

鼓励他们保持勇气和信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医疗急救措施。

同时,确保组织好大家的分工合作,避免受伤或虚弱的人承担过重的工作负担。

其次,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在矿井灾害中,诸如食物、饮用水、灯具等资源往往变得非常有限。

因此,工人们应该相互分享,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生存条件。

如果有可能,可以通过旋转使用资源的方式,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此外,互相鼓励和安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容易陷入极度恐慌和绝望中。

因此,同伴之间应相互鼓励,传递积极的信息和情绪,使团队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有效的互动活动,以避免焦虑和无聊。

例如,可以利用周围的洞壁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人的联系方式,以便救援人员找到你。

也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讲故事,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总之,矿井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任务。

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合作默契,采取恰当的行动,将有助于提高生存的几率。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互就的行动原则自救互救是指矿井发生事故时,在现场的作业人员为妥善避灾、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现场准确高效的行动原则和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自救互救是减少事故伤亡损失的重要环节;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二、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其具体方法如下:1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内部烧伤;2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3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4尽快撤离灾区,到达新鲜空气的安全地点中;若巷道破坏严重或后路被堵出不去,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避难硐室、救生舱或支护较完整的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2.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护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煤矿作业人员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自救器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或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时,应佩戴好自救器,积极疏通巷道,尽快撤退到新鲜空气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搭建临时简易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并利用好压风管、水管、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生存条件;3.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使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如果爆炸造成冒顶,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设法撤到新鲜空气区域或救生舱;如果不能做到就应临时搭建避难简易硐室,静卧;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采煤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应首先到避难硐室内避灾,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必须迅速向外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井下发生火灾时,要抓住时机在火势较小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灭火工作;如果火势较大不能控制,要立即组织撤离,其间要注意科学自救互救,互相照应、互相帮助;1要尽可能迅速了解和判明事故的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2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空气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3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不能狂奔乱跑;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4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有压风管、水管的巷道,要注意利用这些管线的引领作用;5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遇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的情况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道等物爬行撤退;6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应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进行降温,或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还应避开通风条件差、瓦斯浓度高、可能会爆炸的巷道;7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者撤到避难硐室待救;8如果无论是逆风还是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根据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3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注意;5人员撤退到立井须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6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而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2.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撤出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中,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果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2在避灾期间,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的避灾准备,使用1台矿灯照明或间歇照明,关闭其他矿灯;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4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木垛;因此,如果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时,可撤至木垛处避灾;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若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地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5被埋压人员挖出后应首先清理呼吸道,然后根据伤情呼吸、心跳、出血、骨折等进行相关现场急救;2.独头巷道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1遇险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要树立信心,应迅速组织起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做好较长时间的避灾准备,使用1台矿灯照明或间歇照明,关闭其他矿灯;2如果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路,应打开压风管路闸阀,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但被困人员应注意保暖;3如果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也可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物体的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1次,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4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矿工在矿场、井下作业生产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创伤和重大事故(冒顶、透水、瓦斯、煤尘爆炸、运输及中毒事故等),使人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每一个矿工都应懂得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掌握一些事故的基本抢救措施,以便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

所谓自救,就是矿工在井下遇到意外伤害时,能懂得自己如何进行止血、包扎、撤离危险环境等一套自我保护方法;所谓互救,就是矿工在有效地进行自救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现场中其他受伤员工,如包扎止血、肢体固定、搬运护送伤员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节急救的组织和任务一、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和任务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由井下作业各单位的干部、工人、卫生员及急救员、矿山救护指战负责人员组成,必要时医院医生也应奔赴现场参加急救。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的救护。

(一)矿工现场急救当有人受伤后,首先向井下救护站进行汇报(电话536),简要汇报伤员的基本情况,其次汇报井上调度室,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

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二)急救员现场急救井下救护站,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急救。

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应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有无畸形及伤员出血等。

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绞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磨擦者及异常活动。

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2kp a 时,应警惕出现休克。

对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处理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持其畅通,伤口止血、止痛防止休克以及固定伤肢,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立即现场抢救。

矿井避灾自救与互救

矿井避灾自救与互救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避灾自救与互救
授 课 人: 授课时间: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一、自救与互救 1.自救与互救的意义
就是矿井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初期,波及的范围 和危害一般都比较小,这个时候就是抢救和控制事故再 发展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人员安全的关键时期。 灾区人员如果正确、有效地救灾和避灾,对保证受灾人 员的自身安全和灾情扩大的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即使 是在受灾人员没有及时被救援,如果受困人员进行了正 确的避灾自救和互救,也能提高抢险救灾的工作成效。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 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 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 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每个矿工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 的工作环境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 解事故发生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特 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注意: 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 观察伤员呼吸和脸色的变化; 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要弯曲、扭动伤员的颈 部和身体; 不要接触伤员的伤口; 要使伤员身体放松; 尽量将伤员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二.避灾路线
井下发生各类事故时的安全撤退路线叫避灾路线。 因发生的事故性质不同,其避灾路线也不同。 例如: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应逆风撤退到 新鲜风流的巷道中。发生水灾事故时,就要向高处 出口的路线撤退。发生冒顶事故时,应从冒顶处向 两侧撤退等。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
⑤判断伤员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必须进行人工呼吸 。 ⑥人工呼吸 a.维持伤员气道畅通。 b.用压前颌的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员的鼻孔 , 另一只手托下颌。 c.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用口紧贴并包住伤员口部用 力吹气,使胸廊扩张。 d.如果伤员的牙关紧闭或口腔严重受伤,可用一只 手使伤员的口紧闭,做口对鼻人工呼吸。 e.用力吹气并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确认人工呼 吸是否有效。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三篇)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三篇)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作为矿工应当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关于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一、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遇到矿井灾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能恐慌,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2. 快速撤离:在发生矿井灾害后,尽快逃离灾区,争取寻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3. 判断通风情况:在矿井遇到火灾或爆炸等灾害时,应该迅速判断通风情况,选择与灾害源相对立的方向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4. 使用自救器具:在逃生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救器具,如呼吸面罩等,保护呼吸道免受有毒气体的侵害。

5. 尽量保持补给:如果遇到了长时间被困的情况,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储备足够的水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二、互救措施:1. 相互帮助:在遇到矿井灾害时,应该积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特别是对于伤员和弱势人群,应该更加关注和帮助。

2. 组织自救小组:可以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自救小组,共同寻找安全的地方,进行相互救助和合作。

3. 合理利用资源:在被困地点的人员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如合理分配水、食物等,共同维持生存。

4. 协作逃生:当撤离矿井时,应该保持团结和协作,共同制定逃生计划,并互相激励和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安逃生。

在灾害发生前,应该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和自救意识。

同时,矿井管理部门也应该提供必要的自救器具和应急设备,以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救援措施。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自救与互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的应急判断和行动,与同伴的互相救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风险,并增加生存的机会。

因此,矿工应当在平时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自己和同伴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自救并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二)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是其他工作场所所无法比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自救、互救知识1、井下发生火灾时的自救、互救:在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
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工作
的人员。

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明事故性质、地点
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
救护队的援救,并立即投入抢救。

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如果现场人员无
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或是其他地区也发生火灾,当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安全撤退。

2、发生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互救:当冒落的煤、矸埋压住人时,不可惊慌,要在有经验的干部或老工人指挥下,严密监视冒落的顶
板及两帮情况,先由外向里进行临时支护,打通安全退路,防止顶
板继续冒落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在煤、矸下面的遇险者。

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冒落矸
石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救出伤员。

救出伤员后及时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护措施,发生休克
时要及时予以抢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若垮面、冒顶将人员堵
在独头巷道内,被堵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混乱。

要找安全
地点坐下,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自救。

若冒顶面积较大,处理时间较长,被堵人员要静卧休息,减少氧气消耗。

有压风管路时,可打开
阀门,放气供人呼吸。

要注意节约使用矿灯、食物和水。

若冒落的
煤和矸石量不太大,有可能扒通出口时,应由老工人监视顶板,其
他人员采取轮流攉扒的方法进行自救,并间断性敲打金属物,发出
求救信号。

3、井下透水时的自救、互救:发现透水预兆,要立即向调度汇报,若是情况紧急,透水即将发生,必须立即发出警报,迅速采取
果断措施,防止透水发生,并及时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的人员。


害发生后,自救时应注意:撤退时要服从命令,不可慌乱,要注意
往高处走,并沿预定的避灾路线出井。

位于透水点下方的工作人员,撤离时遇到水势很猛和很高的水头时,要尽力屏住呼吸,用手拽住
管路等物,防止只呛水和溺水,奋勇用力闯过水头,借助管路、巷
道壁及其它物体,迅速撤往安全地点。

当外出道路已被水阻隔,无
法撤出时,应选择地势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地点,或上山独头
巷道暂时躲避。

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的人员,要有长时间被堵的
思想准备,要节约使用矿灯和食品,有规律地敲打金属器具,发出
求救信号。

同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困难;要忍饥
静卧,降低消耗,饮水延命,等待援救脱险,坚信上级会全力营救,是能够安全脱险的。

若透水来自老空、老窑积水,因同时会有大量
有毒气体涌出,撤离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掩住品鼻,
以防止中毒或窒息。

4、在有烟雾的巷道时撤退时,应当注意:在有烟雾的巷道里,
停留避难或是建立避灾场所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应当采取果断措
施迅速脱离现场,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巷道。

在在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必须及时佩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应捂湿毛巾。

位于火
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如果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
距火源较近,附近有脱险的通道,而且又有脱险的把握时,可以逆
烟撤退,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如果位于火源回风侧的
人员距火源较远,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可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
口撤到新鲜风流中去。

如果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
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

撤退途中,如
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口
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楚
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在烟雾不严重
的情况下,应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湿度高,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道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还应注意利用巷道积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或是利用随身衣物遮挡头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

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退时,应寻找有压风管路的地点,用压风呼吸。

无论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构筑临时避难所,等待救援。

无论在多么危险紧急的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要狂奔乱跑。

那样很容易疲劳,降低抵抗能力、分析能力、行动能力,过度的紧张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及行动失常。

《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地救护灾区负伤人员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