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吉利数字比较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

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

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

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 "Holy Trinit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

为什么西方人厌恶13这个数字

为什么西方人厌恶13这个数字

为什么西方人厌恶13这个数字为什么西方人厌恶13这个数字13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有着较为独特的地位。

与其他数字相比,13在西方文化中被普遍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避开这个数字,甚至有些建筑物和街区也会避开13这个号码。

在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地区,13这个数字的厌恶程度是相当大的,这种厌恶甚至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其中的缘由。

历史渊源在西方文化中,13这个数字的厌恶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把13这个数字与不幸联系在一起。

古罗马时期,一周有8天,而13这个数字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

在基督教文化中,13这个数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据《圣经》记载,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而第13个人是犹大,他出卖了耶稣。

从这一点来看,13被视为背叛和不忠的象征。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公元1307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下令逮捕捕鱼贩团伙中的大批犹太人,并指控他们在进行各种邪恶、反基督、背叛等行为。

此次事件被称为“圣殿骑士事件”。

犯人们被暴力审问、拷打、一律判为死刑,当中有大量的犹太人,事后犹太人就开始相信,人类历史上最顶尖的捕鱼贩子组织,对他们祖先的迫害和杀戮就是源自那次惨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事件中的数字13和背叛、死亡、魔鬼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13成为西方文化中被普遍认为的不吉利数字之一。

13与超自然事件的联系另一个让人们对13产生厌恶情绪的理由是,13这个数字与超自然事件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13这个数字与各种神秘的事件和传说有关联,比如:1.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信仰称,饮料中放置13个人参花会导致不吉利的事件发生。

2.在北美地区,有一种传说称,13颗印第安玉米的种子被用来诅咒米谷。

3.在欧洲各国,13个女巫会在月圆之夜聚集一起举行“黑魔法”。

以上种种因素都让西方人对13这个数字更加厌恶,将其视为不吉利和邪恶的象征。

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

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

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

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Hol y Trinit 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 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

英汉数字禁忌比较

英汉数字禁忌比较

英汉数字禁忌比较摘要:作为文化的一个反映形式,数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其中的禁忌可以充分反映其历史特点和风俗文化。

本文对英汉数字“四、五、六和十三”的文化和语言内涵进行比较,并试图从语言和文化方面对此进行初步解释。

关键词:英汉数字语言禁忌文化比较1.引言数字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母亲在教自己的婴儿学数数。

“数字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神话’后成为‘玄数’,‘虚数’,‘天数’。

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王秉欣,1998∶8)。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数字词语被使用的范围、方式与含义,各有独到之处。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数字的禁忌,它们所映射的是中英两国文化不同的历史特点、风俗习惯及心理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数字禁忌(主要有“四、五、六和十三”)的中英比较,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从而探讨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的意义。

2.数字禁忌比较2.1“四”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

究其原因,是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因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时,人们都不愿意带有“四”的,尤其是尾数为“四”的。

更要避开的是“14”(谐音“要死”)、“44”(谐音“死十次”)、“514”(谐音“我要死”)等。

在成语中可以见到“四分五裂”、“朝三暮四”、“低三下四”。

在歇后语中也有例子: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香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

当然,“四”在中国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亲友聚会敬酒时也常常喝四杯,以示“四季发财”。

还有“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季如春”等褒义词语,以及在挑选楼房时的“金三银四”(意思是“三楼最好,其次是四楼”),这些都是因为汉语民族讲究对称,注重成双。

数字文化地区差异大

数字文化地区差异大

数字文化地区差异大欧洲基督教国家最忌讳“13”。

据古文记载: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之日正是13号星期五。

在荷兰,很难找到13号的座位,而用12A 来代替。

在英国的剧院里,也找不到第13排和第13号座位。

在美国许多航空公司的飞机没有第13排。

在法国,门牌上极少出现13号。

人们还忌讳13日外出。

但是欧洲人最忌讳的,还是13个人同桌共餐,或在13日请客,或有13道菜。

对13的忌讳据说是来自于耶稣的最后晚餐。

耶稣同12个门徒共13人用晚餐,结果第12个门徒犹大(Juda)为贪图30元银元而出卖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日期也是13号星期五。

所以,西方人还忌讳星期五,逢上星期五信也不写、客也不接,有些人连门也不出。

又传: 在天国里,在一次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十二位神同席进餐,这时突然闯入一个不速之客----凶神罗巷,凑成13人,结果在场的光神鲍尔德遇难,其他众神也相继有难。

总之,在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数字“13”的可怕传说,人们似乎有一种“谈13色变”的恐惧心理。

数字“3”是一个既吉利又不吉利的两面数字。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认为数字“3”是一个吉利数字,在他们看来:世界由大地、天空和海洋三者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项内容;人体包含有肉体、心灵和精神三个方面;基督教有所谓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数字“3”是一个上帝有意安排的吉祥数字,它是大自然规律的集中表现。

但是西方文化同时也认为数字“3 ”有它不吉利的一面,点烟时,当点到第三个人时,对方会面呈难色,有的会拒绝。

认为“3”是不吉利的,源于一个传说:1899年英国和荷兰打仗,每到夜晚,士兵往往因吸烟暴露目标被打死,而丧命的士兵都是在用第三根火柴点烟时遭殃的。

目前在欧美各国,“7”是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吉利数字。

据说英国曾有人专门写过一本有关数字“7”的书,书的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5000年以前,有七个外星人乘坐七艘宇宙飞船访问了地球,从而使地球出现了七大奇迹、七种音符等,所以他认为数字“7 ”是一个神圣吉祥的数字,它可以给人带来好运。

各国文化禁忌数字 话 宗教资料

各国文化禁忌数字 话 宗教资料

道教(Taoism)
至今,道教的教徒仍然身体力行。全真派(Quanzhen) “重清素、戒杀生”,不沾荤腥,注重三厌(天厌雁、 地厌犬、水犬鱼鸟)和五禁(韭、薤、蒜、芸苔、胡 荽),要求“荤酒回避,斋戒临坛”。正一派 (Zhengyi)强调“天地万物,为我所用”,重视饮 食养生,讲究药膳与食疗。道门对酒的基本态度是: 酒可以喝,但不要过多过频。道门中人认为酒可避秽、 助药力,适当饮用有益健康,但如果过量,又饮用不 当,那危害就很大。
犹太教(Judaism)
第一个法规和动物有关。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动 物是反刍并有分蹄的动物,可以吃牛肉,而不允许吃 猪肉和马肉,这点与穆斯林在Halal的饮食禁忌法规类 似。大多数饲养禽类(如鸡、鸭、鹅等)是被允许的, 但一些新品种如鸵鸟和鸸鹋不允许,圣经中特意提及 禁食鸵鸟。鱼类必须有鳃和鳞,禁食软体动物和甲壳 类动物。 第二个法规和动物的血液有关。犹太人认为血是" 生命的液体"而严禁食用。Kosher肉和禽必须用一种特 殊的方式屠宰,以除去尸体中的血。首先由经过专门 训练的人进行屠宰,仔细检查,然后将肉用盐水浸泡 以除去附着的血。鱼类的宰杀则不需要特殊的程序。
巴西人(Brazil)以棕色 (brown)为凶色,他们认为, 死人好比黄叶飘落,所以忌讳棕黄色。 埃及人(Egyptian)忌讳黄色(yellow), 以黄色为不 幸,丧葬之色. 叙利亚 (Syria )也忌用黄色(yellow), 他们认为 它表示死亡。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出门做客 不穿浅黄色衣服,因为他们穿淡黄色服装是表示对 死者的哀悼。
喇嘛教(Lamaism)
亦称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也是“只要不杀生, 也不禁荤腥”,但仅吃牛、羊、鹿、猪等偶蹄动物, 不吃被视作“恶物”的奇蹄动物(马、驴、狗、兔)、 五爪禽(鸡、鸭、鹅)以及“龙王的子孙――鱼虾蚌 贝”,也不愿借灶具给人煮这些东西吃,因为喇嘛教 信奉龙,认为鱼是龙的子孙,故要禁食(如今一些地 区已不禁);也不准在附近的水域捕鱼、钓鱼。喇嘛 教信徒忌讳捕杀野生动物,忌讳外人在天葬场旁观或 在远处偷看。饭前须用手指蘸酒或奶茶对空连弹三次, 表示利佛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在中国,数字“零”是最矛盾的一个数字, 充满虚无,而又容括万物,从零开始,而后归于零;数字“一”则代表首位的意思,如一马当先、一步登天等;数字“二”则表示美满的意义, 也有另外一个说法, 二是双, 如智勇双全、双喜临门等; “三”是多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为例证;“四”是四方的意思,也是平稳的象征,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等; “五”是代表神秘而抽象的数字,五行阵、五光十色、五花八门等;“六”是顺利的意思,如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七”表示复杂和凌乱,如七窍生烟;“八”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属性的数字,如八节、生辰八字等;而且中国人对数字“八”也是情有独钟;“九”是数字中代表至高无上的,如九土、九天、九州、九品、九王之尊、九九归一等;“十”为完美具足之意,如十分、十方、十全十美等。

西方文化中“一”代表“万物之始”,象征唯一的源头,“二”是象征同伴,见证人。

“三”是象征神圣的,属神的。

“四”是象征肉眼看得见的受造物,地的四个方向,或属地的。

“五”是象征人的五官,人的数目。

“六”与“三又一半”是象征不完全, 不能达到目的。

“七”是象征完全,属零的整数,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八”是象征再生的数,复活的数,永恒的数。

它是创世后的第八天,也是复活节前那一周的第八天,基督在这一天复活。

“九”是象征美德的数,是圆满“三”的圆满形式;托勒密天文学上有九重天,“十”是象征完整,统一。

中西数字文化差异

中西数字文化差异

“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 时候,三具有典型性,如:三甲,也是一条界线。同时, “三”与道家颇有渊源。 “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 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 《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说中,更喜欢用 “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 释:三,天地人之道也。 《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3”——在西方,“3”是第一个奇数,属于阳性,象 征生殖繁衍能力,属于火星的领域。 “3”有开头、中间和 结尾,并使开头和结尾两端得以谐调(注意不是协调), 因而象征对立面之间的和谐。三既具有古老传说中的魔力 特征,又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相联系。
33有开头中间和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并使开头和结尾两端得以谐调注意不是协调结尾并使开头和结尾两端得以谐调注意不是协调因而象征对立面之间的和谐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
“1”——“一”,有第一、金牌、万物起始之意,是成 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是世界万物的起点。 第一:No.1是很多成功人士一生追求的目标,站在事 业和人生的颠峰,永远成为天之骄子。“第一”对于他们 是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金牌: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金牌就意味着第一,是所 有人花费无数心血争夺的目标,它不仅代表了参赛者的最 高能力和成就,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上的荣耀。 一,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 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有语“一也者, 万物之本也。” “1”—— 在西方,它表示完美、独尊、起始,代表 概念世界的一,一产生多,因而是世界的象征。一产生多, 一不是数,没有性的特征,属于太阳的领域。
Thank
you !
“6”——“六”,“六六大顺”,由此可见,“六”在中国人眼里,是多么的 受欢迎受重视。中国文化里,“六”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 数字。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 方。” “六书”: 古代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或指“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六亲”:古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律”:1.黄钟(C)、2.大吕(#C)、3.太簇(D)、4.夹钟(#D)、5.姑洗(E)、 6.中吕(F)、7.蕤宾(#F)、8.林钟(D)、9.夷则(#G)、10.南吕(A)、11.无射(#A)、 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 律吕。 “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 “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 “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6”——在西方,“6”=2*3,与性爱和繁衍相联系。它象征爱、生殖力, 以及和平与丰饶,属于金星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吉利数字比较
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吉利数字比较
发布时间:2008-04-12 13:17:46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佚名【打印】【评论】
在我国,4(four)和7(seven)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特别是这两个数字在一起的时候,更使人们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们的谐音给人带来不吉利的感觉。

在英美等国,13 (thirteen)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据说耶稣在13日(星期五)遇难,于是星期五(Friday)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在最后的晚餐上,耶酥与12个门徒在一起吃饭,总人数为13,而门徒犹大出卖了他,从此数字13(thirteen)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若某月13日恰逢星期五,更是双重的不吉利。

西方人对数字13的忌讳比我们对4与7的忌讳更厉害。

甚至达到了恐惧和非理性的程度。

当你到英美等国,你会注意到住宅的门牌,楼房房间等号尽可能不使用数字13(thirteen),而改为12B(twelve B)之类。

据说有一次一个英国人(English man)举行家宴(party),突然有人发现正好13人(thirteen people)同坐一桌,就有人立时感到恐惧和不安,不知有什么灾难不幸即将将临到他们头上,面对着丰盛美味的饭菜无心下咽,直到有人聪明地指出其中1人已经怀孕,因此总人数不是13而是14(fourteen)时,众人这才如释重负重新欢笑起来。

当然,外国的风俗,中国人不必信。

但当我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对其数字文化亦应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