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4=6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3+3=6也就是说可以把6分成3和3。那6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片来摆一摆6还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出示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34页小猫)

三、练习巩固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

(一)练一练第1题(巩固新知)

看一看,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

2、学生根据图独立完成。

3、反馈。

(二)口算(开火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数游戏学得了什么知识呢?

生:6的加减法

把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

五、布置作业

书本p35练一练2、3、5、6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2+4=6 6-3=3 4+2=6

《统计》教学设计一(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除去了用现编的数据给同学们统计的方法,抓住前不久学校进行了体检的信息,让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好自己的体重,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体重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前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如果按书上的分段统计法,在二年级学生中,15千克以下的人几乎没有,这就失了统计的意义,所以我把这栏改为“21千克以下”,另外,我还设计现场进行统计,让同学们感封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在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每段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再从单式统计表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

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并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表头的理解这一步骤,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呢严怎样能使表格变短,而又统计到全班每个同学的体重呢?”再到“你想怎样又快又准确的统计全班的体重呢?”,从“每年都制一张这样的统计表麻烦吗?”到“可不可以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的表呢广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出发,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注意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相结合,用问题带动思维,让学生人人参与,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力求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数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会分段的统计方式,会看复式统计表。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填数游戏》教学设计

《填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学难点: 看图解决问题。能分析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合作闯关。 1.介绍游戏规则。 (1)同桌互相说一说游戏规则,并讨论。 (2)教师点名两名学生介绍规则。 (3)教师亲自总结游戏规则。 2.进行游戏。 同桌两人小组进行游戏,时间大约2-3分钟。 3.讨论与反思。 (1)在游戏进行中,你遇到了那些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其中的规律。

二、更上一层。 1.出示填数问题,请学生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 给出游戏规则: (1)每个空格只能填1、2、3、4、5中的 一个。 (2)每个横行、每个竖行的数字不能重 复。 2.尝试填数。 3.交流与总结。 (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三、迷宫。 1.读规则。 2.小组讨论。 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你的行走路线。 3.全班活动。 最后请学生说一说玩游戏的感受,并向学生介绍数独游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挑战一下去完成。 四、作业布置。 回家后试着编几道这样的数阵图,考考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数学好玩(填数游戏)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案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案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除去了用现编的数据给同学们统计的方法,抓住前不久学校进行了体检的信息,让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好自己的体重,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体重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前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如果按书上的分段统计法,在二年级学生中,15千克以下的人几乎没有,这就失了统计的意义,所以我把这栏改为“21千克以下”,另外,我还设计现场进行统计,让同学们感封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在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每段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再从单式统计表组合成复式统计 表,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并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表头的理解这一步骤,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 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 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画“正”字的方法。 你为什么用画正字的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4)再次记录,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次,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师读生记)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喜欢各种颜色的人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说教师填写统计表 2)如果用涂小格的方式,你能表示吗?怎么涂? 3) 总结:把杂乱的数据整理成这样的图形叫做统计图。那把数据填在这样的表 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统计表) 师: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从这样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喜欢各种花的人数以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精心的《猜数游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在于探究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学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的加减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一定会让大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有炒冷饭的无聊感觉。同时学生间的知识储备差距又会让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有一种“我算的好慢、其他同学比我强”的挫败感。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我们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的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角,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教学伊始我就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进行语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游戏串,从师生合作的“手指游戏”到学生操作完成的“摆智慧果”以及本课重头戏的“猜数游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可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就是充分地“玩”。 当然这个“玩”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它背后却是另有深意。如: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里,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棋子,然后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棋子,让学生猜另一只手有几颗棋子,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猜出数量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我还要求孩子们用适当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猜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谓一石三鸟。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课本第9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 提问: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 (3)逐个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请学生们按要求,把结果填在表里。 3.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 (1)提问;上面的两次统计一样吗?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一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一次是按动物种类来统计的。) (2)组织交流: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 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课件出示裁判长小老鼠:提问:裁判长小老鼠想了解场上的比赛情况,它应选哪

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然后出示厨师小肥猪,提问:它应选哪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 4.小结: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参加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具体实践,进一步体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老师买了一些茶杯(出示题目图),如果为了携带方便,把带把的和不带把的分别装袋,应该按什么标准分类?如果为了便于计算所用的钱,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2)学生各自整理、填表,教师巡指导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两个表中的合计数应该怎样?如果不同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形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你想知道的结果,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 (2)请学生完成统计表:先把统计表的横栏补充完整,再根据横栏进行统计。 (3)集体订正,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全课小结 附:设计思考:本节统计课是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基于此,在设计本课教案时

《填数游戏》教学设计

填数游戏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九宫格黑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喜欢玩游戏吗?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说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要在数学课上玩一个填数游戏。 板书——填数游戏 二、填数游戏 “游戏一” 在游戏之前,先要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写1,2,3中的一个。 (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 谁能用好听的声音再读一遍。 听懂规则了吗?那我们来试试。 出示卡片。学生报数。

答得这么好,真棒呀。 组合在一起你们还会填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汇报交流。 (为什么先填这个可以,这个不行呢?) 空两个格子的,能填吗? 生可能情况: 1 填3 1 2 1 谁跟他方法不同? 生上台展示。 同样一个游戏,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个格子开始填,也可以从这个格子开始填呢? 小结游戏一的秘诀:都从只有一个空格的地方开始填。 你们太聪明了,知道先观察,再找准突破口。五彩的气球奖励给你们。 现在用我们刚刚总结的方法试一试小题单上题吧。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游戏二” 看来呀,3x3的填数游戏一点没难住你们,敢不敢再挑战一个难的? 同样,要挑战,得先知道什么? 看见这个表格,你能猜猜游戏规则吗? 再找学生读一遍。 1 1 填3 2 1 1 1 2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猜数游戏》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2?73页。 教材分析: “猜数游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主要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 +B=C”这样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笑笑和淘气猜数游戏,利用等量关系列岀方程,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口头检验,形成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本节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方程的的作用,并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打下了重要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并能理解简单的方程。本节课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学生列方程和解方程会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这个情境,让学生会解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2、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数导入,激情引趣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板书“猜数游戏”) 师: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记录在本上。(生记录数)(师请一名学生合作游戏) 师:你想的数是17? 生:不对! 师:你想的数是21? 生:不对! 师:是39吗? 生:还是不对! 师:要是这样猜下去,一节课我也不一定能猜出来啊!看来我得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把你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算一算等于多少。生:70. 师:你想的数显25,对吗? 生:对了。 师:怎么样?我的秘密武器厉害吧!谁还愿意和我来做猜数游戏?(指名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 二、教学准备 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课件、盒子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选择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本课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在统计出 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1、师:(无序摆放)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摆法,你觉得怎么样?生:不好。太乱了,看不出谁多谁少。 2、师:(无序摆放有标数字)那这一种呢? 生:这种标上了数字,我能知道什么最多。 师:对呀,你觉得这种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你觉得它比刚才那种好在哪里?

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统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二、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小动物答题卡、条形统计图。 三、数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原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经历“花的颜色有几种”,“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笔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每种小动物有几只”,“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我的生日”,“我最喜欢吃的水果”等实践活动;学生则根据之前学的比一比、分一分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入新知的探究。经过近1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组织、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故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2.过程方法: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感悟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对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3.情感态度: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 对“统计”一课的教学而言,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由此我试图让学生置身真实又充满童趣的情境,亲身经历和体 验统计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自主建 构新知。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统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既然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期在这一时空内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中的随机性,从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创设小组(同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富有个性的方法与同伴交流,以达到完善个体认知结构,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填数游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填数游戏 教材分析: 填数游戏集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应用为一体,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或富有趣味。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景,通过合作闯关,更上一层和数字迷宫三个环节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实践课与新授课不同之处在于要组织学生灵活地综合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目的与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20以内的数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的计算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对于本课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 学习目标: 1、经历填数游戏的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填数游戏的表格,作业纸1,作业纸2,作业纸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数的游戏。 1.从65开始一个一个的数,连数三个数。 2.从8开始两个两个的数,连数5个数。1.从15开始5个5个的数,数到30为止。师: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填数游戏。(板书填数游戏) 二、探究新知 1.独立填数师:我们来看第一个游戏(出示第一个表格),请看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教师读)(游戏规则 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个。 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读规则的时候语速缓)同学们可听得真认真,你觉得在填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师:评价你真会思考,谁再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师:真棒,说明你刚才听的很认真。也就是说我们在填数的时候应该注意每一横行(手势缓慢的指出横行和竖行,让学生看清楚)的数字只能填123,而且不能重复,每一竖行的数字也只能填123,并且也不能重复。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空格,我们该怎么填呢?请大家先安静的想一想。(等几秒)想好的同学给老师点点头。那同学们拿出手中作业纸1,试着填一填吧。(教师把第一个表格和需要的数贴到黑板上)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后边的学生也要照顾到,最好一周)。(学生独立完成) 师:填完的同学请坐端,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那我们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6 猜数游戏》教案

猜数游戏。(教材第72、73页)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重难点:能够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点,你还记得吗? 学生1:等式的性质。 学生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师:等式有哪些性质?谁能完整地说说? 学生1:等式有2条性质。 学生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温习前面的知识,为下面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1.教师:今天我们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来一起做“猜数游戏”,你们认为如何? 学生:好。 教师:请你在心里想一个数,想好了吗? 学生:想好了。 教师: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告诉我和同学等于什么,可以吗? 学生:等于80。 教师:我能猜到你想的数是30。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以小组形式讨论。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部分享。 2.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整式知识解决,有的是用方程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你们知道原因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1:最后一步是加上20得到80,所以80-20=60,接着60÷2=30。 学生2:(80-20)÷2=30。 教师:可以尝试着列方程解决,在列方程之前,请先说说等量关系。 学生:同学想的数×2+20=80。 教师:我们可以把“同学想的数”看作x,请列方程解答。 学生:2x+20=80。 教师:单纯地观察方程,列的方程完全正确。可是如何解决问题,你觉得这么写完整吗?谁能补充完整? 学生:解:设这个数是x。2x+20=80。 教师:真不错!如果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未知数,列方程之前一定记得设未知数。请解这个方程。 学生:2x+20=80 2x+20-20=80-20 2x=60 x=30 教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吗? 学生:还要检验,2×30+20=80,对了。 教师:解方程不要忘记检验。谁能说一说完整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解设未知数,然后列方程并解方程,最后记得检验。 教师:与同伴继续做猜数游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3,再减去20,等于多少?请同伴说出结果,猜同伴心里想的数。记得先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小组之间彼此说,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猜数游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条件,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教师:通过刚才的“猜数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1.列方程解决问题先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前一定记得先设未知数,最后记得检验。 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是x。 2x+20=80 2x=60 x=30 2×30+20=80 1.本节课是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很难,书上练习不够,也没有文字题的过渡,学生对于找等量关系感觉很抽象,根本无从下手。 2.这节课下来我感到很困惑,明显感到教材在编写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增强对统计意义的理解,提升学生填写统计表的水平。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会分析统计图。 复习难点:会绘制不同类型统计图。 复习过程: 一、铺垫导入: 1、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一): 1、自学课本P110---111页,并观察例题中的图表,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2、从每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还能够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4、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自学提示(二): 1、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 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 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自学提示(一)结果。 (1)如2: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2)自学提示(二)结果。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4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优质教案【新版】

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准备: 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

一年级《填数游戏》教学设计

《填数游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增强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在填数游戏中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学习难点:在交流探索中掌握填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填数游戏》。 二、自主学习 师:它带来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老师来读一遍(放慢语速) (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个;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都不能重复。)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读了这个规则,你觉得在填数时需要注意点什么呀生:………(及时评价学生,如:你真棒,真会思考,观察得真仔细)师小结:老师听懂了,你们都提醒同学们了,说每一横行、每一竖行都得有1,2,3,而且还不能重复,老师赶紧把这几个数记在黑板上。(板书:1,2,3)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现在同学们看图,你能填出来吗(课件出示表

格) 学生自主完成,这里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做的过程中,你要知道你是先填哪一格,观察的是哪一横行、或者哪一竖行。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展示交流结果。 填好了吧,还记得你是先填哪格,观察哪一横行或者哪一竖行吗 a、你是先填哪格观察的是哪里为什么接下来呢 b、刚才有人不是先填这里的,说一说。 c、同样一个游戏,为什么既能先填这里,也能先填这里呢 它们都是只有一个空格,可以确定填几。 d、接着填完。 e、游戏做完了,我们要干什么(检查)你想怎么检查呢 四、归纳点拨。 我们在填数前应该先了解填数要求,再去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填数时要从只有一个空格的地方开始填。 五、训练反馈 师:这游戏难吗很轻松吧。让我们更上一层(“游戏二”) 师:第一个游戏就让我们先熟悉一下规则,了解一下方法,第二个游戏看看谁能过关吗都准备好了,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好吗师:好,要完成这个游戏,你得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呢注意观察哦!生:…… 师:你们听懂了吗好,谢谢你,谁来读一读生:读规则。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二、教学准备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盒子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策略选择统计是数学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

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在统计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选择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老师要给表现好的小组投票打勾,看最后哪个小组得的勾最多,成为今天的冠军,有信心得冠军吗?瞧,现在第*小组最有精神,先给他们投一票!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师:瞧,老师这里有四种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生:我喜欢……师:看来每个人喜欢吃的还都不一样。食堂叔叔就为这事犯愁了。原来他要给小朋友准备中饭的水果,为了发的方便,他只能统一买一种,到底我们班哪种水果喜欢的小朋友最多呢?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啊?〖备选〗若学生提出: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师:怎么举

小学一年级统计课的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一年级统计课的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一课时。(教科书93页例1、94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经历简单的统计过

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学具: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信息收集、整理、记录的全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孩子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这是哪儿呢?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 教师出示课件:校园生活: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运动会等活动场景。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