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空间尺度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商业街的空间限定和功能划分

商业街的空间限定和功能划分

商业街的空间限定和功能划分商业街的空间限定和功能划分商业街不是简单的概念,更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就完了。

每个人对空间个性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每个不同的广场、街道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够让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筑师进行精心地设计。

现在中国处于反映了经济的大爆发时代,特别强调气派,建筑设计也是如此。

很多大商厦,远看很雄伟,但缺乏人情味,不是很好的购物环境。

王府井大街经过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宽的大尺度,购物的人只能顺着一边走,不愿走之字形来回过到马路对面购物。

过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千姿百态,现在变成一眼看过去就是像政府办公大楼的几栋大厦,没有人的尺度感。

现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善,马路中间围起一小块咖啡座,几个凳子,几个雕塑小品,试图在辽阔的广场尺度上做出一点人情味。

其实这些东西在原来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

商业街要特别强调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来。

尺度作为建筑用词,尽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很舒服、很亲切。

柏扬讲过美国的尺度体现的是马路非常宽,汽车非常宽,楼房非常高,好像是给巨人、神用的。

亚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东京的楼房非常高,给人非常压抑、狭窄的感觉。

欧洲是一种人的尺度,小镇、小桥流水都很有人情味。

所以尺度舒适应该以欧洲的商业街、步行街这种模式,而不是像美国那种自大自狂的尺度。

现在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不仅仅建筑材料,包括用装饰材料、灯箱广告,干花、灯饰、招牌等各种各样的软性装饰,目的是为了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

商业街的细部处理,跟业态定位、店铺档次有关。

每个商业街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做餐饮酒吧一条街和国贸品牌店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手法。

住宅和商业是互相支撑的,以前的商业街可能是出于配套的考虑,因为住宅小区有这方面的需要。

但广东更注重人人皆商,小区下面一定要有底商,商铺也很好出租。

这种底商档次一般不高,但一应俱全,商业非常普及。

北京的高档楼盘大都规定不让餐饮业进去,实际上餐饮业也是小区配套需要的一部分。

商业街quwei空间分析

商业街quwei空间分析

商业街空间分析关键词: 空间商业街徜徉愉悦对称入口街道休闲商业街设计说明与功能、方案构思初探内容摘要: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

1 商业街现状本商业街位于15#地别墅区北侧入口处,主要满足15#地业主及对面高尔夫别墅区业主日常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等活动。

15#地北临环城主干道珠江南环路,是15#地别墅区的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

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采用东西方向排列,以入口为中洲对称布局,建筑立面采用了塔楼,骑楼,雨罩的元素使空间产生新的划分,室内空间既设置了集中商业,又有零散店铺,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

这个聚集包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于别墅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问题。

解决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平直单调,感觉很长,很枯燥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的缺乏。

总体构思: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构思的基础:据心里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的,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映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

就像电影就是在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江南古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

将一个古镇的街空间融合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使其不仅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大型购物街空间设计分析

大型购物街空间设计分析

大型购物街空间设计分析大型购物街空间设计的分析由于购物中心的设计发展,相当重视购物街部份所扮演的角色与意义,因此,这些公共空间的设计重点,就围绕着由建筑类型所呈现之建筑设计的议题打转。

诚如前文所指出,第一代之室内型购物街的特色,比较像简单的有顶盖的街道,其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店面的垂直墙面,同时在这条有顶盖的购物街里,以楼板、天花板、以及店面之间与店面周边的某些共同的小构件(通常指的是相同式样的招牌,或是指出租店面间共用之隔户墙,其露在立面上的墙厚部分,以同样的设计手法处理),代表着街道上公共的建筑式样。

于是,购物街空间的建筑特徵并不够强烈,因此,整条街的风格,完全受到各个店面个别的展示方式所主宰,由于街面被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店家,因此,沿着购物街的长度,从这一侧到另一侧,建筑特徵的起伏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动。

北美地区在接下来的设计发展阶段中,商场的规划试图使购物街更具一致性,自我风格更强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基本上必须提高空间陈设的水准,因此,例如在伍德菲尔德商场的例子当中,其所模仿的室内空间形态,就是在购物街的末端,都配置了百货公司主力店。

此一设计的效果,使店面与购物街之间的界线,不再划分得那么清楚,购物街部份的设计,就像是商店的装潢,使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体,以及购物街类似独立空间的线性特质,完全被掩饰。

不过,当设计师意识到这一类延续性的室内空间,其所具有之戏剧性的潜力时,前述之『店面与购物街融为一体』的设计手法,自然被取而代之了,特别是针对多楼层的购物中心,全力发展购物街的剖面设计,以诱导购物者产生兴趣,到各个楼层逛逛,同时,更进一步发展出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的设计手法。

演进到这个阶段,购物街终于被发展成一个建筑的独立个体,不受不同出租店面切割特性的影响,其结构体与屋顶造型,都具有强烈的性格。

随着这样的设计发展,购物街的设计开始考量三个不同系统(或称之为模距秩序)的整合,这三种购物街中最常见的系统,分别都有其独特的特质与偏好的向度。

S20--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及规划

S20--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及规划

S20--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及规划第一篇:S20--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及规划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及规划2013-11-27 中国房地产策划师联谊会尺度近人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

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

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

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

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

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

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

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

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

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

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

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

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

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

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空间的限定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

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

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

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

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1.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苏州古典商业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石板路面等元素都具有浓厚的特色。

这些特色成为了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独特魅力,也是吸引游客和民众的重要因素。

2. 人文景观丰富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中,人文景观的布置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传统的石狮、古建筑、古树、雕塑等元素,使得外部空间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3. 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中,交通状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而古典商业街区的街道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愈发显现。

4. 商业活力不足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商业活力不足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受到现代化商业的冲击,古典商业街区的商业氛围逐渐式微,这也使得外部空间设计面临着挑战。

3. 智能交通引导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中,需要加强智能化交通引导。

可以通过智能灯光、路牌导航、交通疏导等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行人和车辆通行效率。

4. 强化商业氛围建设在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中,应当强化商业氛围建设。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广特色商品、发展特色美食等方式,激活商业活力,提升外部空间的吸引力。

三、结语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优化迫在眉睫,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特色、人文景观布置、智能交通引导、商业氛围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典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提升其吸引力和活力,真正实现古典商业街区的永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尺度研究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尺度研究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尺度研究
吴良镛先生曾经说:“如果说欧洲传统的交往空间主要在广场,中国、日本传统与欧洲广场相应的则是街道。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尤其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良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建设日趋活跃的今天,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然而当前许多步行商业街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空间尺度的把握不准,造成步行商业街交通过于拥挤,整体空间感受不佳,不能很好的满足顾客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使步行商业街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中如何正确的把握空间尺度,使步行商业街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论文第一、二章首先简要解释了步行商业街概念,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和框架,并总结了步行商业街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第三章阐述了步行商业街空间尺度的基本认识,说明步行商业街空间尺度与人的行为、心理和文化特质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章例举分析了我国现有的著名步行街,以便为下章空间尺度研究的提出提供依据;第五章论文提出一些主要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的著名步行商业街空间尺度分析,结合理论研究,得出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步行商业街空间尺度;第六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概括出结论:步行商业街空间尺度作为影响步行商业街空间形象的重要因素,主要由长度、宽度、D/H值、空间节奏以及街具等组成要素决定,不同的空间尺度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另外,环境因素也影响空间尺度的形成;附录用论文研究的理论思想和设计方法分析研究生阶段参与的两个步行街的方案设计——金威啤酒文化广场和丹凤会馆街。

浅析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尺度及交通环境


等 辅 助 交 通 设 施 来 解 决 人 们 的 过 街 问题 不 少城 市 又在 城 市
中心 恢 复 步 行 系 统 .对 购 物 人 流 集 中 的传 统 商 业 街 实行 车 辆
现 了 轿 子 、 车和 自行 车等 代 步 工具 , 们 数 量 小 、 度 慢 , 马 它 速 不
影 响 人 的 活 动安 全 。然 而 在 交 通 日益发 达 的 今 天 , 重 的 人 车 严 矛 盾 已经 成 为 了 一 种 社 会 问 题 .给 人 们 的 生 活 造 成 很 大 的 不 方 便 。 在 一 些 交 通 型 道 路 上 不 得 不 增 加 过 街 天 桥 和 地 下 通 道
重 庆 建 筑

Ch n q n c tc u e o g i g Ar hi t r e
d i1 .9 9 js n1 7 - 1 72 1 20 6 o 03 6 /.s 6 1 9 0 .0 1 .0 i 1
浅 析商业步行街 的设计原则
An lzn r cp e f mme c a e e t a a k y a y i gP i i lso n Co r i l d s in W lwa s P r
— —
商业步行街 的空 间尺度及交通环境
王 军. 柯余 祥
( 械 工业 第三 设 计 研 究 院 建 筑 五所 重庆 4 0 3 ) 机 0 0 9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目前 我 国商 业 步行 街 现 状 的 调 研 与 分 析 , 现 代 人 对 现 代 商 业 活 动 的 需 求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对现 代 步行 街 的 设 计 导 则 . 示 了 本 在 提 揭 现 代 商 业步 行 街 的 巨大 发展 前景 关键 词 : 商业 步 行 街 :人 群 活 动 需 求 :尺度 空 间 中 图分 类 号 : TU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4 A 文章 编 号 :6 1 90 (0 1 1 — 0 6 0 1 7 — 17 2 1 )2 00 — 4

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设计探讨

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设计探讨一、室内步行街的功能定位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是商业综合体中重要的室内街道,它不仅服务于商业购物的需要,更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室内步行街的功能定位需要兼顾商业与娱乐,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多种功能相互融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室内步行街的设计理念1. 人性化设计在室内步行街的设计中,要注重人性化设计,营造宜人的环境。

可以通过绿化、景观、艺术雕塑等方式,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舒适的氛围,增加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欲望。

2. 空间布局室内步行街的布局要合理,可以适当设置休息区、观赏区,同时根据商业品类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专区,给顾客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3. 交通便利为了方便顾客的出行,室内步行街设计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设置良好的出入口和通道,便于顾客的进出和流动。

4. 全天候经营考虑到室内步行街的经营时间通常较长,设计上要考虑到全天候的运营,如增加遮阳设施和适当的通风系统,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

三、室内步行街的商业运营模式1. 多元化商业业态室内步行街的商业运营模式要多元化,包括不同类型的商店、餐饮、娱乐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强化品牌效应引入国际一线品牌,提升室内步行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顾客前来消费。

3. 打造文化氛围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方式,打造室内步行街自己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

四、室内步行街的消费体验1. 创新服务理念室内步行街的商家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2. 电子商务融合室内步行街可以引入电子商务要素,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体验,增加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和便捷度。

3. 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室内步行街要保证良好的安全环境,提供整洁、宽敞、明亮的场所,让顾客能够放心消费。

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的设计需要兼顾功能、商业运营、消费体验等多个方面,旨在打造一个宜人、便利的购物环境。

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分析解读

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分析随着车行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随着“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普及与深入,城市户外公用空间的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其中包括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伴随着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各类城市商业街道建设热潮,我们不得不多方面的思考。

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汽车在呈线型商业街道空间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传统街道的生活气息正在不断消失,代之以汽车的快速通行,人的安全性降至最低,街道空间比例失调,随着车辆的增加而扩大;随着大批商业街、步行街的建设增多了,但街道生活性反而却逐渐淡化,城市商业街道千街一面,缺乏整体性和可识别性……。

作为城市步行商业街道主体的“人”被汽车所替代,汽车“绑架”了城市,城市商业街道被迫转型成为城市的“交通道路”来满足车行的需要,丧失了合理的街道空间尺度,不能满足现代人们除购物外的休闲、娱乐、交往、游憩等需求。

本文在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相关概念界定,其中涉及,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图、表分析的形式,详细的分析了街道空间尺度的构成与特征;最终通过人为视角观察为界定,应用到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实例调研中,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商业街道为例,其中涉及西安城市不同类型的15条商业街道,可分为现代型、历史型、“市坊”型的城市商业街道详细调查研究,最终通过总结和展望,提出了我国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丧失的根本原因和人性化的解决对策,并引申出本文论点,最终提出了现代城市商业街道的设计对策,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设计依据和参考。

本文提出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市坊空间回归”的论点,是以人的视角观察时,“市坊空间”内部不仅拥有传统商业街道,应具备的界面组合形式及空间尺度特征,还需有丰富的商业类型,有不断刺激和吸引人的活动,富有特色的可识别标志性建筑、高质量的景观设施、方便合理的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并与城市中心地区或居住区联系紧密。

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

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张荃摘要:结合街道尺度的基本理论、空间错视学的理论,研究了国内外经典商业街案例,结合四川自贡市核心商业街的实例探讨了人性化商业街的尺度关系,为营造人性化的商业街区莫定了基础。

关键词:空间尺度,空间错视,街廊比,人性化尺度1尺度与尺寸、街道尺度、商业街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空间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空间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空间构成的形体的长度、宽度、小空间与整体、整体与城市,以及空间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

尺度并非抽象的概念,是具有丰富含义并且是人们能够充分感知的概念。

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千米、米、尺、厘米等对空间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空间各构成要素的大小。

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在空间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街道尺度是指在两侧商业建筑所围合形成的街道空间给人的感受。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中重要的场所空间,商业街设计在空间上的表达就是让空间适用,创造人性化的街道尺度空间。

2街道尺度的基本理论对于传统街道尺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其中以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为代表的《街道的美学》《续街道的美学》《外部空间设计》等,对于街道的尺度的研究总结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

街道空间尺度由街道长度(L)、街道宽度(D)、临街建筑高度( H)、临街店面宽度(W)这几项参数构成。

街道参数的比值关系反映了街道空间主要参数之间限定的空间尺度关系,主要由街廓比、面廓比、界面密度、贴线率四项指标构成。

街廓比(DlH)是指街道的宽度与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比值,反映街道围合空间的宽高比例关系。

根据芦原义信的观点" DlH > 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产生空间的逐步远离感,DlH接近2时,空间产生开阔感,0.5<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空间产生接近感,当刀/万二1时,产生空间的均匀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于志欣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的空间。

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适用。

一般商业街宽度都控制在20米以内。

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

弯曲的街,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会减少风力干扰。

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的心理距离变短了。

人在步行时都爱走近道,所以提供便捷的路线是游线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所以购物者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

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

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

商业街的长度不能太长,超过600米,消费者就可能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

人类学家霍尔于1966年在《潜在尺度》(The Hidden Dimension)一书中,提出了美国白人中年男子的四个级别的空间距离:
A.亲密距离(约0.15~0.45m)。

在这种距离内可进行爱抚、格斗、安慰、保护等行为动作的发生;
B.个人距离(约0.45~1.2m)。

在这种距离内能看清对方表情等,可获取交流信息;
C.社会距离(约1.20~3.60m)。

在这种距离内有社会交往的意向;
D.公共距离(约3.60~7.50m)。

在这种距离内人们行同陌路。

现代研究认为,人体视野水平方向约180°,垂直方向约120°,其中视平线上方55°,下方65°。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要比视野小一些,视力范围是要求能迅速地看清目标细节的范围,一般把视野分为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A.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视角1.5°到3°,该区域内的物体视觉效果最清晰;
B.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域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C.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域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人站在竖高的物体旁边会有意无意地向上看,去寻找它的轮廓,如果过于高耸,找不到它的边缘,他就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压抑、不安全,所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必然有一个适宜的高度不致于使人产生这种感觉。

在上述视力范围内确定的建筑高度无疑是最人性的:方便、轻松,但在商业街这样特别金贵的地方显然是很不经济的。

现在以“公共距离”W=3.60~7.50m为基本宽度,来确定最大适宜建筑高度H =h+W/2.tga,其中h为人眼的高度,这里取较高人体地区男子正立时眼的高度1.57m另加鞋厚度0.02m为1.59m;a为仰视角,为求得建筑主要视力范围内的最大高度,这里取为30°;W取为7.50m, W/2表示人走在中间的宽带区内。

可知,H=3.76m,这也就是一层房的高度。

如果考虑到区位的经济因素,那么视平线上方a=55°是最大的仰视角,由此确定的视野内最大经济建筑高度为H=h+W/2.tg55°,即H=6.95m,这也就是二层楼的高度。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

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宽度和周边建筑高度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

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

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

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

需要为行人购物休息提供驻足停留、观赏环境等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成的“积极空间”。

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

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基于这些原则我们才能设计出满足商业需求的商业街,也只有符合人体活动规律的商业街才能更有效地商业业态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