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董一菲)
《周亚夫军细柳》省优质课一等奖

《周亚夫军细柳》省优质课一等奖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周亚夫军细柳》这个故事,它可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话说当年,汉景帝为了考验手下的将领,特意派了个使者去检查军队的操练情况。
结果,这位使者一见到周亚夫军营的景象,就惊得目瞪口呆,差点没把下巴掉地上。
那天,阳光正好,军营里绿树成荫,士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整齐划一地操练着。
我站在军营门口,看着这些士兵,心里不禁暗暗佩服。
你看,那个正在挥舞长矛的士兵,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每一招每一式都那么有力,仿佛能刺透人心。
旁边的士兵们也都在认真地练习,他们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烁,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使者来了,他看着这些士兵,脸上满是惊讶。
他问:“这就是周亚夫的军队吗?怎么这么整齐,这么有气势?”我笑了笑,回答道:“这还不是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他不仅要求士兵们身体强健,更注重他们的精神面貌。
”这时,一个士兵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将军,使者来了,您看怎么办?”周亚夫抬头看了看天空,微微一笑,说:“不用紧张,照常操练。
”那士兵一愣,随即明白了将军的意思,转身又跑回队伍中。
使者见状,更加惊讶了。
他没想到周亚夫竟然这么镇定自若,于是他走到周亚夫面前,问道:“将军,您为何如此镇定?”周亚夫微微一笑,回答道:“使者大人,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军队自然会井然有序。
”听着周亚夫的话,使者不禁对这位将军刮目相看。
他发现,周亚夫不仅治军有方,而且为人谦逊,不骄不躁。
他心想,这样的将领,真是难得一见。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但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像周亚夫一样,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正是因为他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从不懈怠。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妨想想周亚夫,想想他那份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也许,你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嘿,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周亚夫军细柳》《细柳营》30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周亚夫军细柳》《细柳营》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景澈。源自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守原则、勇于担当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亚夫的忠诚与担当。
举例:对“持节”一词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推断其意义。
(2)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周亚夫的内心世界和动机,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举例:周亚夫为何坚决执行命令,而不是迎合皇帝的喜好,这需要深入探讨其忠诚、担当的价值观。
(3)道德观念的内化: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道德观念与现实意义:从故事中提炼出忠诚、敬业、担当等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使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通过对汉文帝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背景,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与句子,文言文阅读技巧,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从故事中提炼出的道德观念与现实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通读《周亚夫军细柳》,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的实施。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长。然而,在评价方式上,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课后反思。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面作业和课后反思的评价,以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军细柳(34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1.秋季起苗从苗木生理而言,秋季苗 木地上 部分停 止生长 后,根 系还在 继续生 长,起 苗后若 能及时 栽植, 对苗根 恢复创 伤有利 ,翌春 能早开 始生长 。
2.春季起苗,春季起苗一定要早在苗 木开始 萌动之 前起苗 ,否则 在芽苞 开放后 起苗, 会严重 降低苗 木质量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5、对干形较高、冠形较大的树木,栽 后设立 支撑物 进行防 护,并 做到支 柱、绳 索等物 件的衬 垫,以 防直接 接触磨 伤干皮 。
6、对常绿大规格的苗木,还应搭设 遮阳网 ;进行 树冠电 子间歇 弥雾, 或者喷 水喷雾 。
7、绿篱种植或色块、图案栽植时, 应由内 向外顺 序栽植 ;坡式 种植时 应由上 而下进 行栽植 ;大型 图案块 植或不 同色彩 丛植时 ,宜分 区、分 块展开 栽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24.周亚夫 军细柳 (34页P PT)
2024版初中语文PPT课件八年级《周亚夫军细柳》

2024/1/26
传达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思想。汉文帝能够发现并重用周亚夫这样 的人才,体现了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
12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1/26
13
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20
提出疑问或建议,共同交流探讨
疑问1
疑问2
建议1
建议2
在军细柳中,周亚夫为 何选择采取守势而非攻
势?
2024/1/26
文章中提到的“细柳营” 具体是什么样的地方?
希望老师能够对文章中 的一些生僻字进行解释
和注音。
21
希望老师能够结合历史 背景,对文章进行更深
入的分析和解读。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间的友谊与忠诚。
《淮阴侯列传》
03
记述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生平事迹,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
悲惨的命运。
24
关于周亚夫的其他史料记载
2024/1/26
Hale Waihona Puke 《汉书·周勃传》详细记载周亚夫的父亲周勃的生平事迹,为了解周亚夫家族背景 提供重要参考。
《资治通鉴·汉纪》
包含周亚夫在汉朝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平定七国之乱等, 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历史地位。
2024/1/26
4
周亚夫生平事迹
周亚夫(?~前143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 军事家,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周亚夫在细柳营中阅兵,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即使天子前来也不得擅自入内,而 需得到将军同意。这一事迹体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恪尽职守的特点。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通知

通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重新定义以往的教学实践,找寻新教材中的变与不变,以推动教学的高效落实,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阅读知识的自主构建,让学生学得更透彻,进而沉淀素养。
为此,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承办的2019年“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将在江苏丹阳召开。
本届研讨会将在2018年“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问题,找寻路径,指明方向,拓展思路。
—、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19年11月8日-10日(11月8日全天报到)报到地点:丹阳锦豪国际大酒店(0511-********)会议地点: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报告厅冋晓Q冋二、会议主题卑愛g炬j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三、会议报名回瞬類1.手机端报名:扫码进入一逐个填表一-确认核准―提交。
2.网络端报名(网址):https://www.wenjuan.eom/s/YjlBnJ/3.报名完成后请添加会务组赵华锋老师微信"zhaohuafengl23456",将邀请您加入"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交流群”,共享后续会议信息及教研精彩。
4.会议咨询:赵华锋152********武晓飞150********张莉莉132********5.截止日期:2019年11月1日四、会议缴费1.会务费700元/位(含专家费、资料费等)。
2.缴费方式:支付宝转账户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账户:sxsfdxcbzscwb@缴费时请备注“语文丹阳会议+参会人单位、姓名”。
五、注意事项1.可现场缴费,接受公务卡、现金、微信等多科;方式。
2.会议酒店有丹阳锦豪国际大酒店(0511-********)、丹阳王府酒店(0511-********)、丹阳沐雅天际酒店(0511-********)三个,后续具体信息详见”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交流群”。
《周亚夫军细柳》ppt课件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揖”即拱手礼,不 必下跪。《史记•高祖 本纪》:“郦生不拜, 长揖。”作揖时,正 身肃立,女子右手搭 在左手上,男子反之, 手臂应如抱鼓。
时揖礼,拱手向前平伸(同辈之间的礼仪)
古代礼仪之:“揖”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
是皇帝权威的信物之一,使者持节,表示其为皇 帝之代表,大小官员皆得服从其命令。”由此可 见,“节”的形状虽屡有变化,其背后的王权隐 喻却被保留下来。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 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 行使权利。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 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这么一来,“节”就不再只是一种信物,它还代 表了人的操守。失去“节”,犹如失去操守。
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
揖、旁三揖之分。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是众人按等级一同作揖;旁三揖是对
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
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有时也能表示
倨傲。
古代礼仪之:“揖”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 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整体感知
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 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 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 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 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背诵方法

周亚夫军细柳背诵方法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篇课文的背诵方法。
这篇文章可有点小难度呢,但别怕,跟着我这小妙招走,保管你能顺利把它拿下。
咱先来说说这篇文章讲的啥故事。
就好比有这么一个场景,汉文帝呢,要去视察军队。
他先到了灞上和棘门这俩地儿,那可真是一路畅通无阻啊。
那些守军就像见了大明星的小粉丝一样,汉文帝的车马一来,就赶忙大开营门,将士们都恭恭敬敬地迎送。
这就像咱们平常去朋友家,朋友家大门大敞四开欢迎咱们似的,毫无防备。
可到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呢,那场面就完全不一样喽。
汉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营门前,嘿,守军那可是严阵以待啊,弓弩拉满弦,就像一群守护宝藏的巨龙,可威严了。
先行卫队的人说皇帝要来啦,想直接进去。
守军就像没听到似的,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之诏。
”这可把汉文帝的人给愣住了。
后来汉文帝到了,亲自下令,这才进了营门。
进去之后呢,又被要求车马慢行,还不许在营中驱驰。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特别严肃的地方,人家有自己的规矩,你就得遵守,可不能乱来。
见到周亚夫的时候,周亚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就以军礼拜见汉文帝。
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少见的呢,一般见了皇帝都得行君臣大礼。
汉文帝呢,不仅没生气,还对周亚夫的治军严谨钦佩不已。
那怎么来背这篇文章呢?咱可以按照这个故事的发展顺序来。
先把汉文帝去灞上和棘门的情况当成一段来记。
你就想啊,那是很轻松就进去又出来的画面。
你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那种门开得大大的,将士们满脸堆笑迎接的场景。
这部分就像一块小蛋糕,很容易就记住了。
再来看细柳营这部分。
这可是重点,就像一场大戏的高潮部分。
咱们可以把守军的严格、汉文帝的经历分成几个小场景来记。
比如说,先记住营门守军那强硬的态度,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坚守岗位,谁来都不好使。
然后是汉文帝进营后的车马慢行,你就想象成在一个布满机关的地方,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就会触发警报。
最后是周亚夫的拜见,他那一身铠甲,严肃的样子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实录执教者:董一菲上课时间:2019年11月10日上课地点: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师(微笑):上课。
(生立)师:同学好!生(齐):老师好!师:请坐。
请一名同学们来读一下课题,注意断句。
生(认真):周亚夫军/细柳。
师:停顿,可以夸张一点。
生:周亚夫/军/细柳。
师:为什么要读成“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是什么词性?生:“军”是动词。
师:“军”是动词,驻军。
“细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呢?生:驻军的地点。
师:“细柳”是驻军所在的地名。
师: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生(齐读):周亚夫军细柳。
师:大家课前已预习了,请同学分别来读读这些文中的字词。
这位同学,请你读第一个词。
生(朗声):“彀”(gòu)。
师:猜一猜,这个词与什么有关系?生:和弓有关系。
师:怎么看出来?生:它的字形里面有个弓。
师:和弓有关系,这是一个动词,注释中对“彀”字的解释为“张开弓”。
请问这位同学,这个“彀”字的右半部分,你知道读什么吗?(生疑惑)师:这其实是一种古代的兵器,读作shū,很像矛,不同的是矛有尖,而它没有。
这个字读什么呢?生(大声):“彀”(gòu)。
师:下一个词读什么?生:骑(jì)。
师:明明是“骑(qí)”,什么时候读“骑(jì)”?生:坐骑(jì)。
师:名词读“骑(jì)”,一人一马为骑(jì)。
请读下一个词。
生:按辔(pèi)。
师:这个“辔”与什么有关系?生:和马鞍有关系。
师:跟马鞍有关系,这个不太有道理。
为什么呢?大家要知道三国之前我们是没有鞍的,所有的马,所有骑手骑马的时候是没有鞍的。
请问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人?生:西汉时期。
师:那个时代会不会有鞍呢?生:不会。
应该跟车子有关。
师:和车子有关,你说得对!那么和车子的哪个部位有关系呢?生:应该是控制马的缰绳。
师:绳子。
这个字和马的哪个部位有关系呢?生:应该是和马的嘴部有关系。
师:请读下一个字。
生:被(pī)。
师:这是通假字,披,穿着。
下一个字,你也读一下吧。
生:曩(nǎng)。
师:“曩”字和时间有关系,你看出来了吗?观察字形请回答。
生(细细观察):上面有一个日。
师:曩,从前。
师:请你读下一个字。
生:轼(shì)。
师:很好。
你学没学过《曹刿论战》?生(摇头):没学过。
师:没关系。
知道宋代有个大文豪吗?他的名字是苏轼。
他的弟弟呢?生:苏辙。
师:他的父亲是苏洵。
曾经苏洵苏老泉写过一篇文章《名二子说》。
提到了为两个儿子起名的原因,为什么叫轼?为什么叫辙?“轼”是车子前的横板,有装饰性的作用。
他希望苏轼学会收敛锋芒。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生(齐):周亚夫军细柳。
师:主人公是谁?生(齐):周亚夫。
师:作为《史记》,纪传体的史书是写人为主。
周亚夫是这篇传记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
题目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周亚夫军细柳”。
而全文,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会感受到,他只有一句台词,和周亚夫演对手戏的是谁呢?生(齐):汉文帝。
师:棋逢高手。
司马迁写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却如此之吝啬,两人对话,只有一句台词。
我请两名男同学读这段对话。
(两名男生读对话)一男生读:“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另一男生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大家看,“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第一个问题,周亚夫是将军,他见到文帝最直接的动作是什么?生:手持兵器,行礼作揖。
师:手持兵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词语。
想想看,亚夫的兵器在重量上是轻的,还是重的,甚至是超过一般兵器的重量呢?生:应该是超过一般兵器的重量。
师: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他惯使弓和箭。
他的弓,据说多重呢?三百石,无人能拿的起。
作为将军的周亚夫,他的兵器很重,但他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呢?生:持。
师:持,是用力还是不用力呢?生(犹豫):用力的。
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中“持”动作,你觉得是用力的还是不用力的?生:不用力的。
师:为什么是不用力的呢?生:因为他是用手持,代表不用力。
师:在尚武时代,一位将军的风采就是如此,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像董老师拿个麦克都会觉得很吃力,这就是差别。
将军拿着这样的兵器,这样的兵器也许就是丈八蛇矛,也许就是青龙偃月刀,总之是上好的兵器。
他持着兵器同时还怎样?生:行军礼。
师:揖,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揖”从字形上看,是什么偏旁?生:提手旁。
师:你会作揖吗?两只手是不是要抱拳呢?(生做动作)师:那持着兵器作揖是不是这样一个动作?男左女右(教师示范作揖的动作)。
将军出场,周亚夫千呼万唤出场了。
浓墨重彩粗线条,只有一句话,我们齐读前半句。
生(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师:“持兵揖曰”,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兵器要多重,是什么兵器?那是想象的空白,想象的弹性。
怎么持?还有想象余地的。
接下来是一个漂亮的揖。
语言是“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介胄”是盔甲,头盔和战甲,请问哪一个词是头盔?生:胄。
师:“介”,战甲、铠甲。
将军亚夫手持兵器,潇洒作揖。
此时他是一身的戎装,那盔那甲不是一般的士兵,一般的将士所能担当的。
“介胄之士不拜”,对军人,我们说有不同的写法,还记得苏轼笔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吗?他写周瑜的潇洒,是这样写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4岁的周瑜指挥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师:苏轼描写的周瑜是一身戎装吗?(生低头)师(微笑):没关系。
谁听出来了?生:苏轼写周瑜写得很潇洒。
师:很潇洒,不是一身戎装,而是羽扇纶巾。
这是武官的打扮,还是文官的打扮?生:文官。
师:写轻松,写从容,写笑傲中国的军事史,人类的军事史。
苏子如是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子的笔法。
司马迁的笔法,也是写意的,再请读一遍。
生: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师:全班男同学尽自己最大的声音来读这句。
(男生齐读)师:他见到的是谁?他见到的是天子,是汉文帝,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是汉初的汉文帝,是汉帝国的皇帝。
你觉得周亚夫怎么样,用一个形容词。
师:我觉得他挺潇洒的,你觉得呢?生:我觉得有点高傲。
师:不仅是骄傲,而且是高傲,将军的骄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将军都没有骄傲了,这个民族和国家将会如何?你又读到了什么?生:我觉得周亚夫是一个很有威严的人。
师:非常的威严,“威严”这个词如此的精彩,如此有威严的将军才会有一支威严的军队,才有一个强大的王朝。
还有什么?生:我认为他非常的大胆。
师:大胆这个词真好!这种勇,这种大胆,是军魂,是血性。
生:他很严谨。
师:你怎么看出他的严谨?好特殊的视角。
生:很遵守军规。
师:很遵守军规,很严谨,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因为一身戎装,兵器不离手。
同学们是否知道有一个词叫枕戈待旦。
何为枕戈待旦?戈是什么?生:戈应该是一种兵器。
师:一个士兵、一位军人,他的职业素养,他的敬业,他的军人尊严,就是要枕着武器一直从黄昏到深夜,从入睡深夜枕着武器直到天明。
兵器永远不离手,即使是给天子行礼,仍然是——生:“持兵”。
师:这个细节太好了,如此反衬,可以“羽扇纶巾”,可以“持兵作揖”。
这就是一个细节。
读出严谨的孩子,必定是个严谨的人。
你再读一下,再感受一下。
生(读):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师: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台词。
难怪有人说,开了一个先河,从此中国文学史上便有了漂亮的戏剧,便有了小说的高峰,甚至有了江湖,有了武打,有了武侠,有了一切。
再看文帝的台词,如此无理的周亚夫,不行跪拜之礼的周亚夫,几次三番把文帝拒之于营门之外的周亚夫,文帝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盛赞曰——生(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鼓励):大点声,再来一遍。
生(大声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这就是一君,一臣。
有这样的天子才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将军才有这样天子,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一种民族魂。
师:我想改一改,文帝不这么说,感叹词多着了,既然是感叹词,文帝见到周亚夫,他这样感叹:“呜呼,此真将军也!”可不可以?理由是什么?稍作交流。
(同学们互相交流)师:“嗟乎”改作“呜呼”,可以吗?生:不可以。
语气词没有那么感动。
师:“呜呼”是一种更强烈的语势,大悲、大痛、大喜、大乐,多好的感觉,多好的语感!为什么不是那么强烈的感情,而是“嗟乎”?你的语感非常好,学会把它表达出来。
师:是“嗟乎”而不是“呜呼”,为什么呢?生:我觉得“嗟乎”可以表达出汉文帝从真心觉得他是一个好将军,而不是就语气方面强烈一些。
师:他说出很矛盾的情感,揭示了一种矛盾。
其实就是这样,因为周亚夫此时超常规,不合国礼,所以在心里的那种情感,和“呜呼”这种语气完全不同,这是其一。
第二,此真将军“矣”和此真将军“也”,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生:“矣”表示赞叹。
师:“矣”有一种赞叹,一种肯定的语气。
那“也”呢?此真将军也!↗此真将军矣!↘高扬的语调,少了一点心里的过程。
好的词,哪怕是一个虚词,在表情达意上也完全的不同。
在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形容词作动词,它们的好处在哪里?它们展现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
如“红了樱桃——生:“绿了芭蕉”。
师:红和绿就是形容词作动词。
为什么不直接用动词呢?因为不可以呀,形容词作动词可以展现一个过程。
由不红到很红,由有点绿到非常绿,这样一个过程。
“矣”陈述的,终于盼到了,“也”——高度的赞赏。
这是一个复杂的心里,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会将它表达出来很重要。
师:这两句话出现在全文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生:结尾。
师:都在结尾处。
这两个主人公——将军周亚夫与天子汉文帝,他们的正面的一句台词居然在结尾处。
真是令人好奇啊!真是有点神秘!这个写法很特殊。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同学们做导演,若要拍一出戏《周亚夫军细柳》,你要找哪些群众演员和配角来助演?细读文章,找的越全越好,这组男同学怎么样?生(自信):配角要找宗正刘礼,天子的特使。
师:你太会读书了,还知道把官职和人名放在一起。
真了不起!你还要找哪些配角呢?生:还有祝兹侯徐厉。
师:名字前称作什么?生:祝兹侯。
师:这个侯是官名还是爵位?爵名可以世袭,官名不可以。
生:爵名。
师:还有谁呢?可以多说一些?生:军门都尉和上乃使使节。
师:这是几个呢?是群像呢,还是个体呢?你要选的话,理由是什么?生:军门都尉,应该是群像。
上乃使使节,是个体。
师:一个群像一个个体。
好极了,对于书本的理解很到位。
还应该有谁?生:军士吏。
师:是群体还是个体呢?生:群体。
师:还应该有谁呢?生:群臣。
师:写周亚夫军细柳,不是单纯的写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对手戏,此外还有大量的群众演员。
这么多的人来跑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