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问题(四边形动点专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四边形中动点问题

三角形、四边形中动点问题

§1. 三角形、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解题思路与方法】1.关注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以及图形的特殊性,寻找常量和变量;2.化动为静 (由一般到特殊),以静制动;3.数学建模:确定图形运动中的变量关系时常常建立函数模型,确定图形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关系 时常常建立方程模型;4.关注运动问题的三个要素:运动方向、速度、范围(直线、射线、线段、折线);5.注重分类讨论,通过分别画图与分离图形使问题简单化;6.根据运动元素的不同分为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图问题三大类型(包括点、线、图同时运动).◆典例解析一、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例1. 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如图1,当t 为何值时,△PBC 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2,若另一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那么 当t 为何值时,△DCQ 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3,若另一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连接PC.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 请探究: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PCD 和 △QCD 的面积是否相等?BCPA QDBCPAQDBCPA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若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如图(1)△ABC 为等边三角形,动点D 在边CA 上,动点P 边BC 上,若这两点分别从C 、B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由C 向A 和由B 向C 运动,连接AP ,BD 交于点Q ,两点运动过程中AP=BD 。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引言四边形动点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也称为四边形运动几何问题。

它涉及到一个四边形,其中三个顶点是固定不动的,而第四个顶点在运动当中。

本文将介绍四边形动点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四边形动点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个线段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几何图形。

它有四个顶点和四条边。

2.动点:动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位置发生改变的点。

在四边形动点问题中,通常涉及到一个顶点作为动点,其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解题技巧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分析和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折线法折线法是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四边形的固定顶点和动点。

2.假设动点在某一时刻位于四边形的某个位置,通过分析几何性质,确定其他顶点和边的位置。

3.根据动点随时间的变化,得出四边形其他顶点和边的变化规律。

4.利用求解几何图形的方法,求出动点的运动轨迹。

5.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动点的最终位置或特性。

共线关系在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时,有时可以利用共线关系来简化求解过程。

当四边形的三个固定顶点及其对应的边共线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动点的位置。

各种特殊情况的考虑在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时,有时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四边形退化为三角形的情况、四边形退化为直线的情况等。

针对不同的特殊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解题示例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应用解题技巧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

例题:一个矩形的两个对角线交于点O,其中一个顶点A固定不动,另一个顶点B在矩形的一侧边上以一定速度向下移动。

求矩形的另外两个顶点C和D的运动轨迹。

解答: 1. 设矩形的高为h,宽为w,动点B的初始位置为(0, h)。

2.假设动点B的坐标为(x, y),根据矩形的性质,可以确定顶点C和D的坐标:–顶点C的坐标为(x+w, y);–顶点D的坐标为(x+w, y-h)。

动点问题(四边形动点专题)

动点问题(四边形动点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动点问题(四边形动点专题)【动态几何问题的特点】动态几何是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中图形的位置、角与角、线段与线段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

几何图形按一定的条件进行运动,有的几何量是随之而有规律地变化的,形成了轨迹和极值;而有的量是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值。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 “变”与“不变”性;动态几何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近几年中命题的热点。

【动态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动态几何题,通过观察,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发现其中的“变量”和“定量”。

动中求静,即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动静互化,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这需要有极敏锐的观察力和多种情况的分析能力,加以想象、结合推理,得出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探索图形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抓住变化中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

解决运动型试题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态几何问题的分类】动态几何问题是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几何图形有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那么动态几何也有直线型的和曲线型的两类,即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中的动态几何问题,也有圆中的动态问题。

有点动、线动、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移、旋转、翻折、滚动等。

根据其运动的特点,又可分为:(1)动点类(点在线段或弧线上运动)也包括一个动点或两个动点;(2)动直线类;(3)动图形问题。

【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梯形中,ABCD 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3545AD BC AD DC AB B ====︒∥,,,,∠.M 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BC C N 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CD D t (1)求的长;BC (2)当时,求的值;MN AB ∥t (3)试探究:为何值时,t MNC △CB例2.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ABC MN 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ABC △AB AB B 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M A N B M N 、AB 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秒.ABC △P Q 、MN t (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MN t MNQP 该矩形的面积;(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MN MNQP S 为.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MNQP S t 的取值范围.t 例3.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 =12 ABCD AB DC cm BC AD 5==cm,CD =6cm ,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从开P A AB B Q C 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种问题涉及到一些物体或点在平面或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从而引发一系列有趣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

一、定义四边形是一个拥有四个端点并且每个端点有两条相邻的边相连的图形。

在四边形中,如果一些点在边界或内部移动,我们称这些点是动点。

二、基本问题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主要有三个基本问题:1. 四边形内任取一个动点,这个点的移动轨迹是什么?2. 四边形内任取两个动点,它们的运动是否有任何联系?3. 四边形内任取三个动点,它们是否存在特殊的位置关系?三、解决方法1.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向量法、坐标法、三角函数法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向量法,即用向量表示动点在平面内的位置,并利用向量的加减法来求得动点的移动轨迹。

比如,对于任意一边AB,在边AB上取一点C,设动点P的向量表示为向量a,向量AC表示为向量b,则P点在AC向量上的投影可以表示为向量b’。

而向量a’可以表示为由向量b’平移而来的向量,其中平移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向量b和a之间的夹角。

2.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利用向量叉乘、双曲线函数等高深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动点之间的代数关系式,再根据这个关系式来判断它们是否有联系。

比如,如果我们发现两个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它们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以用向量叉乘来表达。

3. 第三个问题则是考验计算几何能力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不变量来描述三个动点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

比如,如果我们发现这三个动点共线,则我们可以通过向量叉乘或线性方程组来计算它们的位置关系。

如果我们发现这三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如果我们发现这三个动点可以构成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则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对角线、边长、面积等几何参数来计算它们的位置关系。

四、典型例题1.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且AE=CF。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把矩形ABCD沿 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 2, DE= 6,Z EFB= 60°, 则矩形ABCD勺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L BD 垂足为0,点E, F, G, H分别为边AD AB, BC CD 的中点•若AC= 8, BD= 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3、如图,正方形ABCD勺边长为4,点P在DC 边上,且DP= 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 PQ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Rt△ ABC中,/ B= 90°,AC= 60 cm Z A= 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 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s(0 < t < 15) •过点D作DF 丄BC于点F,连接DE EF.(1)求证:AE= 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 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 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1)求证:△ ADE^A CDF:6、在菱形ABCD中,/ B=60°,点E在射线BC上运动,/ EAF=60,点F在射线CD上(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 1)求证:EC+CF=A; (2) 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EC CFAB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 027、如图,在菱形ABC[中, AB=2 / DAB=60 , 点E 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 连接MD AN(1)求证:四边形AMDI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是矩形;②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是菱形.D8 如图,△ ABC中,点0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0作直线MN BC 设MN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 交/ 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探究:线段0E与O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点0运动到何处,且△ 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当点0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菱形ABC[中, / ABC=60 , AB=8 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B、D重合)分别向直线AB 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BD的长是______ ;(2)连接PC当PE+PF+P(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的长是_______10、如图,/ MON=9°,矩形ABCD勺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k运动,矩形ABCD勺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 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已知矩形ABCD AD=4 CD=10 P是AB上一动点,M N E分别是PD PC C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PMEI是平行四边形;(2)请直接写出当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EN 是菱形;(3)四边形PMEf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AP的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12cm AC=16cm AC BD相交于点0,若E, F 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 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 运动,其速度为0.5cm/s。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 EFB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 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 _____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DC边上,且DP=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Q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 B=90°,AC=60cm,∠A=60°,点 D 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s 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 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s(0<t ≤15).过点 D 作DF⊥ BC于点F,连接DE,EF.(1) 求证:AE=DF;(2) 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 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BC,点E从点 A 出发沿射线AG以1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 F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BC以2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 D 时,(1)求证:△ ADE≌△ CDF;:(2)当t 为____ s 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6、在菱形ABCD中,∠ B=60°,点E在射线BC上运动,∠ EAF=60°,点 F 在射线CD上(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1)求证:EC+CF=AB;(2)当点 E 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EC、CF、AB 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7、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 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 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 A 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 的值为____ 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②当AM 的值为____ 时,四边形AMDN 是菱形.8、如图,△ ABC中,点O 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 ∥BC,设MN 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 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探究:线段OE与OF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点O 运动到何处,且△ 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当点O 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 ABC=60°,AB=8,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B、D 重合)分别向直线AB、AD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BD的长是___ ;(2)连接PC,当PE+PF+P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 的长是__10、如图,∠ 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 上,当B在边ON 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_____ .11、如图,已知矩形ABCD,AD=4,CD=10,P 是AB上一动点,M、N、E分别是PD、PC、C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PMEN 是平行四边形;(2)请直接写出当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EN 是菱形;(3)四边形PMEN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AP 的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12cm,AC=16cm,AC,BD相交于点O,若E,F 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 运动,其速度为/s。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四边形动点问题是指在四边形中,指定一个或多个点 (动点) 的运动方式及方向,求其余点 (定点) 在发展过程中的坐标及对应数量关系的问题。

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 分析题意:认真阅读题干,了解动点的运动方式、方向及限制条件,提取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向。

2. 建立坐标系:通常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动点的位置转化为坐标,以便于应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3. 建立等量关系: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和运动方式,建立动点和定点的等量关系,通常可以用行程问题、角度问题等来表示。

4. 列方程解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代数方程,求解未知数的值,然后根据题意进行画图、分析、总结。

5. 分类讨论:对于存在角度限制或速度限制等问题的题目,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以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6. 注意细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如动点的速度、方向、持续时间等因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综上所述,解决四边形动点问题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需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善于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细节和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重点模型14 动点在四边形中的分类讨论(基础)

初中数学重点模型14 动点在四边形中的分类讨论(基础)

专题14 动点在四边形中的分类讨论【专题说明】动点问题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问题,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

动点问题体现了数学中变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一、解题基本思路解决动点问题的思路,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出未知数动点问题一般都是求点的运动时间,通常设运动时间为t2、动点的运动路径就是线段长度题目通常会给动点的运动速度例如每秒两个单位,那么运动路程就是2t个单位。

而2t也就是这个点所运动的线段长。

进而能表示其他相关线段的长度。

所以我们在做动点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把图形中的线段都用含t的代数式来表示。

3、方程思想求出时间动点问题通常都是用方程来解决,根据题目找到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列出方程求解出t的值。

4、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这种题的难点是找到等量关系。

这个等量关系往往不是题目中用语言叙述出来的,而是同学们根据题型自己挖掘出来的等量关系,所以对同学们图形分解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5、注意分类讨论因为点的运动的位置不同,形成的图形就不同,符合结论的情况可能就不止一种,所以做动点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

【精典例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x ),则AP=2x cm,CM=3x cm,DN=x2cm.若BQ=x cm(0(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2)当x 为何值时,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1)当点P 与点N 重合或点Q 与点M 重合时,以PQ ,MN 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 或BC )的一部分为第三边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①当点P 与点N 重合时,(舍去).因为BQ +CM =,此时点Q 与点M 不重合.所以符合题意. ①当点Q 与点M 重合时,.此时,不符合题意.故点Q 与点M 不能重合.所以所求x 的值为.(2)由(1)知,点Q 只能在点M 的左侧,①当点P 在点N 的左侧时,由,解得. 当x =2时四边形PQMN 是平行四边形.①当点P 在点N 的右侧时,由, 解得.当x =4时四边形NQM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当时,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过点Q ,M 分别作A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由于2x >x ,所以点E 一定在点P 的左侧. 若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则点F 一定在点N 的右侧,且PE =NF , 即.解得.由于当x =4时, 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以P ,Q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能为等腰梯形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1, 0)、C (3, 0)、D (3, 4).以A 为顶点的抛212220211211x x x x +==-=--由,得,34(211)20x x +=-<211x =-320,5x x x +==由得22520DN x ==>211-220(3)20(2)x x x x -+=-+120()2x x ==舍去,220(3)(2)20x x x x -+=+-1210()4x x =-=舍去,24x x ==或223x x x x -=-120()4x x ==舍去,ABDCPQ MN物线y =ax 2+bx +c 过点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D 运动.点P 、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①AB 交AC 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 作EF ①AD 于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①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3)在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 ,使以C 、Q 、E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图1 思路点拨1.把①ACG 分割成以GE 为公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高的和等于AD . 2.用含有t 的式子把图形中能够表示的线段和点的坐标都表示出来.3.构造以C 、Q 、E 、H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再用邻边相等列方程验证菱形是否存在. 满分解答(1)A (1, 4).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A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2+4,代入点C (3, 0),可得a =-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2+4=-x 2+2x +3. (2)因为PE //BC ,所以2AP AB PE BC ==.因此1122PE AP t ==.所以点E 的横坐标为112t +. 将112x t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y =-(x -1)2+4=2144t -.所以点G 的纵坐标为2144t -.于是得到2211(4)(4)44GE t t t t =---=-+.因此22111()(2)1244ACG AGE CGE S S S GE AF DF t t t ∆∆∆=+=+=-+=--+. 所以当t =1时,①ACG 面积的最大值为1.(3)2013t =或20t =-考点伸展第(3)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FE //QC ,FE =QC ,所以四边形FECQ 是平行四边形.再构造点F 关于PE 轴对称的点H ′,那么四边形EH ′CQ 也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FQ =CQ 列关于t 的方程,检验四边形FECQ 是否为菱形,根据EQ =CQ 列关于t 的方程,检验四边形EH ′CQ 是否为菱形.1(1,4)2E t t +-,1(1,4)2F t +,(3,)Q t ,(3,0)C .如图2,当FQ =CQ 时,FQ 2=CQ 2,因此2221(2)(4)2t t t -+-=.整理,得240800t t -+=.解得120t =-220t =+. 如图3,当EQ =CQ 时,EQ 2=CQ 2,因此2221(2)(42)2t t t -+-=.整理,得213728000t t -+=.(1320)(40)0t t --=.所以12013t =,240t =(舍去).图2 图33、如图1,在Rt①ABC 中,①C =90°,AC =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C 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 作PD //BC ,交AB 于点D ,联结PQ .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1)直接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 =_______,PD =_______;(2)是否存在t 的值,使四边形PDBQ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 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 (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径长.图1 图2思路点拨1.菱形PDBQ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 在①ABC 的平分线上,PQ //AB .先求出点P 运动的时间t ,再根据PQ //AB ,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 的长,从而求出点Q 的速度.2.探究点M 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 的路径. 满分解答(1)QB =8-2t ,PD =43t .(2)如图3,作①ABC 的平分线交CA 于P ,过点P 作PQ //AB 交BC 于Q ,那么四边形PDBQ 是菱形.过点P 作PE ①AB ,垂足为E ,那么BE =BC =8.在Rt①ABC 中,AC =6,BC =8,所以AB =10. 在Rt①APE 中,23cos 5AE A AP t ===,所以103t =.当PQ //AB 时,CQ CP CB CA =,即106386CQ-=.解得329CQ =.所以点Q 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315÷=.(3)以C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 =0时,PQ 的中点就是AC 的中点E (3,0). 如图5,当t =4时,PQ 的中点就是PB 的中点F (1,4). 直线EF 的解析式是y =-2x +6.如图6,PQ 的中点M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2t -,t ).经验证,点M (62t -,t )在直线EF 上.所以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 的长,EF =25.图3图4 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 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 当t =2时,PQ 的中点为(2,2).设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代入E (3,0)、F (1,4)和(2,2),得930,4,42 2.a b c a b c a b c ++=⎧⎪++=⎨⎪++=⎩解得a =0,b =-2,c =6. 所以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2x +6.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 =4AC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点E 是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①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54,求a 的值; (3)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备用图 思路点拨1.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AD 于F ,那么①AEF 与①CEF 是共底的两个三角形.2.以AD 为分类标准讨论矩形,当AD 为边时,AD 与QP 平行且相等,对角线AP =QD ;当AD 为对角线时,AD 与PQ 互相平分且相等.满分解答(1)由y=ax2-2ax-3a=a(x+1)(x-3),得A(-1, 0).由CD=4AC,得x D=4.所以D(4, 5a).由A(-1, 0)、D(4, 5a),得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ax+a.(2)如图1,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AD于F.设E(x, ax2-2ax-3a),F(x, ax+a),那么EF=y E-y F=ax2-3ax-4a.由S①ACE=S①AEF-S①CEF=11()() 22E A E C EF x x EF x x---=1()2C AEF x x-=21(34)2ax ax a--=21325()228a x a--,得①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58a-.解方程25584a-=,得25a=-.(3)已知A(-1, 0)、D(4, 5a),x P=1,以AD为分类标准,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2,如果AD为矩形的边,那么AD//QP,AD=QP,对角线AP=QD.由x D-x A=x P-x Q,得x Q=-4.当x=-4时,y=a(x+1)(x-3)=21a.所以Q(-4, 21a).由y D-y A=y P-y Q,得y P=26a.所以P(1, 26a).由AP2=QD2,得22+(26a)2=82+(16a)2.整理,得7a2=1.所以a=P(1,.①如图3,如果AD为矩形的对角线,那么AD与PQ互相平分且相等.由x D+x A=x P+x Q,得x Q=2.所以Q(2,-3a).由y D+y A=y P+y Q,得y P=8a.所以P(1, 8a).由AD2=PQ2,得52+(5a)2=12+(11a)2.整理,得4a2=1.所以12a=-.此时P(14)-,.图1 图2 图3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这样解.设P(1,n).①如图2,当AD时矩形的边时,①QPD=90°,所以AM DNMD NP=,即5553a na-=-.解得235ana+=.所以P235(1,)aa+.所以Q3(4,)a-.将Q3(4,)a-代入y=a(x+1)(x-3),得321aa=.所以a=.①如图3,当AD为矩形的对角线时,先求得Q(2,-3a).由①AQD=90°,得AG QKGQ KD=,即32335aa a-=--.解得12a=-.5、如图1,已知抛物线C:y=-x2+bx+c经过A(-3,0)和B(0, 3)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M,它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记为N.(1)求抛物线C的表达式;(2)求点M的坐标;(3)将抛物线C平移到抛物线C′,抛物线C′的顶点记为M′,它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记为N′.如果以点M、N、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16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将抛物线C怎样平移?为什么?图1思路点拨1.抛物线在平移的过程中,M′N′与MN保持平行,当M′N′=MN=4时,以点M、N、M′、N′为顶点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6,底边MN=4,那么高NN′=4.3.M′N′=4分两种情况:点M′在点N′的上方和下方.4.NN′=4分两种情况:点N′在点N的右侧和左侧.满分解答(1)将A (-3,0)、B (0, 3)分别代入y =-x 2+bx +c ,得 930,3.b c c --+=⎧⎨=⎩解得b =-2,c =3. 所以抛物线C 的表达式为y =-x 2-2x +3.(2)由y =-x 2-2x +3=-(x +1)2+4,得顶点M 的坐标为(-1,4).(3)抛物线在平移过程中,M′N′与MN 保持平行,当M′N′=MN =4时,以点M 、N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6,所以MN 边对应的高NN′=4.那么以点M 、N 、M ′、N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4种情况:抛物线C 直接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MNN ′M ′(如图2); 抛物线C 直接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MNN ′M ′(如图2);抛物线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MNM ′N ′(如图3); 抛物线C 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MNM ′N ′(如图3).图2 图3考点伸展本题的抛物线C 向右平移m 个单位,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为D ,那么①MM ′D 的面积S 关于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如图4,①MM ′D 是等腰三角形,由M (-1,4)、M ′(-1+m , 4),可得点D 的横坐标为22m -. 将22m x -=代入y =-(x +1)2+4,得244m y =-+.所以DH =244m -.所以S =2311(4)2248m m m m -=-.图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几何问题--------动点问题(四边形动点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的特点】
动态几何是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中图形的位置、角与角、线段与线段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

几何图形按一定的条件进行运动,有的几何量是随之而有规律地变化的,形成了轨迹和极值;而有的量是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值。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动态几何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近几年中命题的热点。

【动态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动态几何题,通过观察,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发现其中的“变量”和“定量”。

动中求静,即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动静互化,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这需要有极敏锐的观察力和多种情况的分析能力,加以想象、结合推理,得出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探索图形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抓住变化中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

解决运动型试题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
【动态几何问题的分类】
动态几何问题是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几何图形有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那么动态几何也有直线型的和曲线型的两类,即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中的动态几何问题,也有圆中的动态问题。

有点动、线动、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移、旋转、翻折、滚动等。

根据其运动的特点,又可分为:
(1)动点类(点在线段或弧线上运动)也包括一个动点或两个动点;
(2)动直线类;
(3)动图形问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45 AD BC AD DC AB B
====︒∥,,,.动
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C的长;
(2)当MN AB
∥时,求t的值;
(3)试探究:t为何值时,MNC

C
例2.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例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 从A 开始沿AB 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当t =2
3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
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B
P
例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15,BC=25,AB=DC=10,动点P从点D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线段DA的方向向点A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射线CB的方向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时,求△APQ的面积;
(2)若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求运动时间t;
(3)当t为何值时,以A、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训练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
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 (x≠0),则AP=2xcm,CM=3xcm,DN=x2cm。

(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2)当x为何值时,以P,Q,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 中,OC AB ∥,以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80)(810)(04)A B C ,,,,,,
点D 为线段B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在线段OA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 的面积是梯形
COAB 面积的27
(3)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 △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12,在直角梯形OABC 中, OA ∥CB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15,0),B (10,12),动点P 、Q 分别从O 、B 两点出发,点P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 向C 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同时停止运动.线段OB 、PQ 相交于点D ,过点D 作DE ∥OA ,
交AB于点E,射线QE交x轴于点F.设动点P、Q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 ABQ是等腰梯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2)当t=2秒时,求梯形OFBC的面积;
(3)当t为何值时,△PQF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