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如何处理

合集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动离职与旷⼯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在⽇常的⽣活和⼯作中我们知道,当我们如果对现在的⼯作有所不满的话或者是想要离开此⼯作岗位,我们是可以⾃动离职的,⾃动离职是劳动者不向⽤⼈单位打招呼,或递交辞职报告后,未经单位领导批准,脱离所在⼯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为。

对于⾃动离职的我们要参考关于⾃动离职与旷⼯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的规定,下⾯店铺的⼩编为整理了关于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动离职与旷⼯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的相关内容,⼀起来看看。

⼀、《中华⼈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条第(⼀)项中的“⾃动离职”是指职⼯擅⾃离职的⾏为。

⼆、职⼯与企业因辞职问题发⽣争议,只要不出现职⼯违纪引发的纠纷,应按辞职争议处理。

三、《关于企业职⼯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计〔1983〕61号)第⼆条、第六条中规定的职⼯要求停薪留职,未经企业批准⽽擅⾃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个⽉内既未要求回原单位⼯作,⼜未办理辞职⼿续的,企业对其按⾃动离职处理,是指企业应依据《企业职⼯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

为此,因⾃动离职处理发⽣的争议应按除名争议处理。

解除劳动合同、辞职与⾃动离职的区别辞职、⾃动离职(⼜称擅⾃离职)是指劳动者解除与⽤⼈单位劳动关系的⾏为。

在《劳动法》实施之后,也就是劳动者解除与⽤⼈单位劳动合同的⾏为。

这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与辞职、⾃动离职的联系。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1、⽤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

⽽辞职、⾃动离职的运⽤主体只是劳动者。

2、适⽤原因的性质不同解除劳动合同适⽤的原因是双重性质的,既有惩罚性的,⼜有⾮惩罚性的。

⽽辞职不具有惩罚性,⾃动离职往往是⼀种违法⾏为。

处理⾃动离职争议的主要依据⽬前,处理⾃动离职争议的主要依据有:(1)《劳动法》。

(2)《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

(3)《企业职⼯奖惩条例》。

(4)《关于企业职⼯要求“停薪留职”的通知》(劳⼈计[1983]61号、劳⼈计[1984]39号)。

最新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建议书2023简版

最新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建议书2023简版

最新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建议书最新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建议书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变革,员工离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在员工自动离职的情况下,雇主和雇员之间还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最新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建议进行探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情况。

1. 员工的自动离职1.1 自动离职的定义员工的自动离职是指员工提出离职申请且与雇主达成一致后,按照双方约定的离职日期正式离职的情况。

这种离职方式属于自愿离职,与被迫解雇或裁员等情况有所不同。

1.2 自动离职的注意事项- 员工应当提前通知雇主离职的意向,尽量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在接到员工离职意向后,应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离职原因,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双方应签署离职协议,明确离职日期和离职事宜;- 雇主应进行离职手续办理,如交接工作、结算工资等;2. 法律建议2.1 遵守劳动法规定雇主在员工自动离职的情况下,应严格按照国家的劳动法规定执行相关程序,尊重员工权益,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特别是在解除劳动关系和结算工资等方面,遵守法律规定,减少法律风险。

2.2 离职手续办理企业应与离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离职原因,并与员工协商解决可能的问题。

,企业也应按照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如交接工作、结算工资、办理社保、公积金等。

这样可以保证离职手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3 离职协议的签署离职协议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一种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双方在离职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雇主在签署离职协议前,应充分了解员工的要求,避免员工因不公平待遇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离职协议要明确离职日期、离职事由、经济补偿等内容,以确保相关权益得到保障。

2.4 涉及潜在法律风险的处理在员工自动离职的过程中,雇主需要注意处理潜在的法律风险。

例如,在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后,雇主应及时交接工作,避免因员工离职导致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延误,造成经济损失。

,雇主还要注意不得限制员工合法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权益,避免而引起法律纠纷。

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法律(哪部法律法规有关于自动离职的规定)

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法律(哪部法律法规有关于自动离职的规定)

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法律(哪部法律法规有关于自动离职的规定)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法律一、引言职工自动离职是指职工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不需要提前通知或经雇主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选择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

本文将从法律层面对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工自动离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职工自动离职的情况分类及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工自动离职可以分为以下情况,并对其权益保障进行详细阐述:1. 合同到期满职工在合同到期满时可以选择自动离职,雇主不得阻止或限制职工的自由离职权。

职工在离职前需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前通知雇主,并完成相关工作交接。

2. 严重违反劳动合同职工如存在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自动离职时,应承担可能产生的违约责任,并且可能会影响其后续就业的信用记录。

3. 在一定期限内劳动合同不得解除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一定期限内劳动合同不得解除的情况,例如女职工怀孕、生育期间以及患病需休养的期间等,职工在该期限内无法自动离职。

四、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文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中对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的文书,在职工自动离职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法律约束作用。

2. 违约责任:当职工自动离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时,需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3. 信用记录:职工自动离职可能会对其个人职业生涯产生影响,雇主、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机构可能会记录职工的离职情况以及履历等信息。

---职工自动离职的相关法律一、前言职工自动离职是现代劳动关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擅自离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后果吗?

擅自离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后果吗?

If you insist, you will shine. Time is an invincible weapon. It can gather arms and sand into towers, making theimpossible in life possible.(页眉可删)擅自离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后果吗?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我们的同事圈中,常常会听到有同事不辞而别,这种自动离职的例子屡见不鲜。

我们一定会感到疑惑,那就是擅自离职是什么意思?自动离职后有什么后果吗?接下来为大家详细的解答擅自离职的意思和后果。

擅自离职又称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辞而别,不履行法律规定的离职手续,是一种违法行为,其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的状态。

一、基本含义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1项中的“自动离职”的解释,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

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劳办字〔1992〕45号),《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关于计算连续旷工时间问题的复函》(劳社函〔1998〕5号)有关规定,如果职工要求停薪留职,但未经企业批准而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1个月内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企业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

按自动离职处理是用人单位的行为。

按有关行政复函规定,这里讲的按自动离职处理,是指用人单位应依据《用人单位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

员工离职处理规定

员工离职处理规定

员工离职处理规定
1.本公司员工不论何种原因离职,均按本规定处理。

2.员工离职的区分
(1)自请辞职;
(2)职务调动离职;
(3)退休离职;
(4)解雇离职;
(5)其他原因离职。

3.自请辞职者,如平时工作成绩优良,应由单位主管加以挽留。

4.离职手续
(1)员工离职,由单位主管向行政人事部门索取《员工离职通知单》,按规定填好后,到通知单所列的各单位办理签证手续,再送行政人事部门审核。

(2)管理岗位的员工离职时,应向行政人事部门索要移交清册三份,按移交清册内容的规定,详细填入清册,办完移交手续后,一份存原单位,一份由离职人员保存,一份随同离职通知单一并交人事管理部门核定。

5.移交手续
(1)工作移交:在原有职务上保管和办理中的账册、文件(包括公司章程、技术资料等)均应列入移交清册,并向指定的接替人员或有关接替单位移交,并应将已办而未结案的事项交待清楚(章程、技术资料等应交资料保管单位签收)。

(2)事务移交
①原领用的工作服应交回(一年以上的免交);
②原领用的工具、文具应交回( 消耗性的免交);
③以上所列物品不必列入移交清册,由接收单位经办人员在离职单上签字即可。

(3)移交工作应在一周内办完。

6.离职人员在办理移交时,应由所属单位主管领导指定接收人员接收;如未定接收人员时,应临时指定人员先行接收
保管,待接收人选确定后再转交;如无人可派时,暂由其所在单位主管自行接收。

7.员工所列移交清册,应由所在单位主管领导详加审查,如离职人员正式离职后,再发现财物、资料或对外的公司应收款项有亏欠未清的,应由该单位主管领导负责追回。

8.离职手续办完后,方可填发离职证明。

员工离职管理规定

员工离职管理规定

员工离职管理规定1.离职包括终止试用、主动辞职、辞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开除、自动离职。

2.终止试用: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终止试用,解除劳动合同。

3.主动辞职①试用期员工提前3天告知人事部。

②已转正员工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人事部,经所属部门与人事部审批后,按离职流程办理交接手续。

如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则公司有权追究员工违约责任,且有权不开具离职证明。

违约金=(30天-实际书面通知时间距最后工作日的天数)*日工资标准+当月所有补贴、奖金。

如因员工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所造成以下各情况:1、引起的学生退费;2、工作中断引起的任何损失;3、未能及时报停社会保险所导致的产生社会保险公司及个人部门,书香林有权向员工索要赔偿,赔偿金=退费金额+其它损失金额+多产生的社会保险公司及个人部分。

如有特殊原因且征得公司及所属部门书面同意,未经正常履行提前三十天告知义务的,如顺利完成工作交接,可不追究违约金及赔偿金(但已发生的社会保险公司及个人部分除外)。

4.辞退: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予以辞退,且无须提前通知和支付补偿金: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②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涉及金额3000以上);③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直属部门提出,达两次拒不改正的;④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例如员工入职资料中简历、工作经历、学历、学位等伪造作假);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⑥其它依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可以辞退的情况。

5.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在某些确实需要裁员的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经济问题,公司终止某些项目经营、公司机构重组等,可以辞退员工。

但公司应当提前30天向员工说明情况,并书面通知被辞退的员工,向其解释被辞退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将按规定向被辞退的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员工自动离职工资如何发放?

员工自动离职工资如何发放?
【 维 权 攻 略 】
员工 自动 离职 , 工 资如何发放 ?
冯 晓 青 郑 雪
【 案例 】
定, 自动 离 职是 指 劳动 者 终 止 劳 动 关 系 时 不 履行解除手续 , 擅 自 出走 离 岗 , 或 者 解 除手 续 没 有 办 理 完 毕 而 离 开 单 位 。 对 于
而别 . 公 司就 没法经营 下去 了, 其 索要无
果 。投 诉 人 表 示 自 己劳 动 所 得 的 工 资 。 为
假 未准而擅 离职守等 对此企 业有权依
据 规 章 制 度 对 员 工 给 予 处 分 。 对 于 员 工 自动 离职 , 企 业 可 按 旷 工处 理 。 2企 业 享 有 劳动 合 同解 除 权
法》 第 三十 一 条 规定 : “ 劳动 者 解 除 劳动 合
【 评析 】
首 先 自动 离 职 是 指 劳 动 者 不 向 用 人
企 业有权 制订符合本 企业 生产经 营
实 际的规 章制 度 , 其 中包 括 员 工 奖 惩 规 定 。 只 要 企 业 制 订 的 奖 惩 规 定 不 与 现 行
没 有正 常上班 , 随后 就 自动 离职 。期 间
2 0 1 6 年 5月 1 5日 到 2 0 1 6年 6月 5日 2 0
自动离职的人员 , 单位享有以下权 利:
1 依 据 本 企 业 规 章 制度 , 行 使 行政 处
分 权
行 旷工 罚款 , 按照用人单位店 内的规章 制
度 规定 , 旷工 一天 罚款 1 O 0元 , 共旷 工 7
天. 共扣除其 7 0 0 元, 但是依 据国务院《 企 业职工 奖惩条例》 第十 六条规 定 : “ 对职 工

自动离职有补偿吗 员工如何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有补偿吗 员工如何自动离职

One's real value first lies in to what degree and what sense he set himself.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自动离职有补偿吗员工如何自动离职没有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现实中,有员工自己主动离职的情况,当然也有被单位开除的情况,而此时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实对于员工来讲实际的处理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知道在一些情况下,解除了劳动合同之后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那此时要是员工自动离职有补偿吗?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员工如何自动离职?1、离职周期:员工离职必须有一个离职周期,离职周期视员工所处的职级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基层(一般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周期一般为3天或3天以上,中层(部门主管、部门经理)的离职周期一般为7天或7天以上,高层(总监)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4天或14天以上,高级管理者(副总经理及以上)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以上。

2、离职管理交接离职手续的办理和交接切不可以口头形式进行,必须有书面文件资料存档,否则视为该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仍未解除,存在极大的隐患。

另一方面,离职的交接必须尽可能的详尽、清晰,否则会造成新接任人员不熟悉上一任人员情况、信息资料没有移交完全,工作中断,陷于离职纠纷中。

离职手续应该有《离职职员申请表》、《离职职员工作交接单》。

员工必须首先完整填写《离职职员申请表》的各项信息,交直属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公司高管签字同意后,开始办理离职交接手续。

3、离职交接内容:离职交接包括与本部门间的工作交接、与行政部间的门禁卡、名片、工装、办公用品、电脑、车辆的交接、与人力资源部的制度文件交还等,有三类资料的交接非常重要:技术资料交接:包括技术研发信息、产品配方、技术测试信息等,一般交给技术部负责人;客户资料交接:包括客户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个人兴趣爱好、曾发生的业务记录等,一般交给客服部负责人;帐务资料交接:包括应收、应付款记录、预支款项交割等,一般与财务部进行交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如何处理核心内容:自动离职是指员工在未与用人单位协商或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不履行劳动合同,不再上班工作的情形。

那么,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劳动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员工自动离职,会让用人单位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例如该员工正在从事的工作突然中断,各种物品和文件没有交接等等。

同时,如未能及时采取固定证据、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等措施,劳动合同关系存续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承担着用工风险,发生员工意外死亡等意外情形,用人单位仍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更为严重的是,实践中曾有个别员工在自动离职后,提出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百口莫辩,支付赔偿金的案例。

员工自动离职后企业该怎么办?有哪些法律法规有对自动离职的约束?这些都是不少用人单位面临的问题。

下面就员工自动离职后,用人单位经常出现的疑问,给用人单位一些建议。

第一、处理自动离职的法律依据:1、相关依据目前,解决自动离职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等。

2、专门规定在《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动人事部、国家《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务院1982发布)、经济委员会1983年发布)、《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3年发布)《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1994年发布)、《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5年发布)等法规中,都有专门针对自动离职的规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规定中,《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而其他规定,是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依据制定的,因此,目前上述规定都已不再适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的规定解决自动离职问题。

第二、员工自动离职,是否能视为劳动关系自动解除:员工自动离职,从主观上,其已经没有继续为原用人单位服务的意愿,客观上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不再为用人单位服务,其实质是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劳动法规的规定,违法解除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第三、自动离职的员工需要对企业承担什么责任:1、法律规定结合《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及《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2、企业可以做什么首先,如果企业与员工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或者禁业限制协议,并且劳动者有违约行为的,企业可以根据相关协议追求劳动者的违约责任。

其次,如果员工自动离职确实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可以依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者主张赔偿。

需要说明的是,员工自动离职前,仍在正常上班期间的工资,企业不能无故扣发。

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一百零二条只规定了经济补偿金可以在员工办理完毕交接工作后支付,但未规定工资也可以在办理完毕交接后才支付。

第四、给企业的建议:1、做好入职时的准备工作员工入职时,应该员工联系地址方式或者联系人,并说明公司的相关文件,邮寄至联系地址或其他联系人,即视为送达员工本人。

这样员工离职时,可以联系到员工,也可以将企业的决定等文件及时传达给员工。

尽可能的明确招聘、培训等用人单位的费用支出,便于计算员工造成损失的数额。

2、向员工送达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用人单位可以按员工入职时确定的联系地址或者联系人,向员工送达《告知书》,告知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3、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企业应结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制定规章制度,将自动离职纳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范畴,做到在处理员工自动离职时有据可依。

来源:(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如何处理/ld/221403.html)劳动工伤.相关法律知识•工龄少算年要求重新计算工资不办怎么办/ld/653521.html •工厂搬迁对员工的赔偿标准(2018年) /ld/653520.html •有工作单位并与另一单位签劳动合同合法吗/ld/653519.html •劳动主体发生变更须赔偿员工吗/ld/653518.html •工伤认定书下来后该做什么/ld/653517.html •北京公积金提取条件和提取程序/ld/653516.html •临时雇佣关系死亡赔偿标准(2018年) /ld/653515.html •国企员工的年终奖一般什么时候发放/ld/653514.html •十三薪与年终奖扣税计算公式/ld/653513.html •2018年工伤六级赔付新标准(2018年) /ld/653512.html •法定节假日没上班有工资吗/ld/653511.html•公司辞退员工赔偿标准(2018年)2018年/ld/653510.html•公司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怎样赔偿劳动者/ld/653509.html•工伤期间,是否享有国家规定(2018)的法定节假日/ld/653508.html•社保办理程序是什么 /ld/653507.html •索赔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胜诉技巧/ld/653506.html•工伤手指伤残赔多少钱/ld/653505.html•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日吗/ld/653504.html•自动离职公司不给钱怎么办/ld/653503.html•请假会扣除技能工资和绩效奖金吗/ld/653502.html•发生劳动纠纷后可以直接去法院吗/ld/653501.html•用人单位没有与雇佣人签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ld/653500.html•元宵节是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ld/653499.html•个人如何签用工协议 /ld/653498.html •老板不给工资110管吗/ld/653497.html•工作十天辞职,公司主管说没办理入职手续所以没工资对吗/ld/653496.html•产假扣除年终奖合法吗/ld/653495.html•法定节假日当月离职,能享受节假日的工资吗/ld/653494.html•员工自动离职,发邮件通知是否有效/ld/653493.html•2018年军转启动时间 /ld/653492.html •离职后五险一金自己怎么交/ld/653491.html•可以提前退休的职业有哪些/ld/653490.html•2018山东一次性补15年养老保险/ld/653489.html•社保缴费基数上调是否致缴费增加/ld/653488.html•深圳社保贷款的申请条件有哪些/ld/653487.html•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费是多少/ld/653486.html•探亲假期间发工资吗 /ld/653485.html •公司要求加班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ld/653484.html•单位辞退员工需要办理哪些手续/ld/653483.html•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标准(2018年)/ld/653482.html•劳动合同里面的部门和岗位工种写什么/ld/653481.html•社保补缴需要什么程序2018最新/ld/653480.html•国家法定假日安排休假,需要支付工资吗/ld/653479.html•工伤未交社保赔偿多少钱/ld/653478.html•2018农民工讨薪的八大途径/ld/653477.html•职业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哪些待遇/ld/653476.html •饮料能不能代替高温津贴/ld/653475.html •工伤界定处理及风险规避技巧/ld/653474.html •辞职后没有工作五险一金怎么处理/ld/653473.html •公司和个人承担的社保比例是多少/ld/653472.html •临时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有无休息日/ld/653471.html •工龄对教师工资影响大吗/ld/653470.html •公积金贷款需要走什么程序2018最新/ld/653469.html •社保什么时候不加收滞纳金/ld/653468.html •按工龄调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ld/653467.html •新劳动法中‘同工同酬’是什么含义/ld/653466.html•公司有些人有工龄奖有些人没有合法吗/ld/653465.html•社保退保需要哪些资料/ld/653464.html•工伤死亡需要些什么证据/ld/653463.html•能不能进行异地社保代缴/ld/653462.html•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2018)一年一共放多少天假/ld/653461.html•职工社会保险都包括什么/ld/653460.html•公务员科员工龄40年工资应如何计算/ld/653459.html•退休人员再就业能享受法定假日吗/ld/653458.html•代缴社保和自己缴的区别是什么/ld/653457.html•员工在请假期间能享受国家法定假日吗/ld/653456.html•换工作一定要转移社保吗/ld/653455.html•中间投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吗/ld/653454.html•员工被刑事处罚,公司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吗/ld/653453.html•高薪或商业保险能替代社会保险吗/ld/653452.html•工龄十年薪级工资计算方法有哪些/ld/653451.html•工伤期单位不安排岗位怎么办/ld/653450.html•高温时段缩减工时扣薪违法吗/ld/653449.html•政府单位的高温补贴标准(2018年)是什么/ld/653448.html•企业党费年终奖要算吗/ld/653447.html•退休后能从社保中领取多少钱/ld/653446.html•实习期记满12分该怎么办/ld/653445.html•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2018年)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ld/653444.html•孕期病假影响年终奖吗/ld/653443.html•农村养老保险怎么退 /ld/653442.html •天津医保报销比例是怎么样的/ld/653441.html•婚假丧假是否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ld/653440.html•医保卡怎么改换社保卡用,是一张卡吗/ld/653439.html•五险一金本地缴纳和外地缴纳有什么不同/ld/653438.html•以票据报销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缴个税/ld/653437.html•社保买满十五年是否可以停止缴费/ld/653436.html•新交通法规之实习期间上高速的规定(2018)/ld/653435.html•国家对于休年假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2018)/ld/653434.html•不给签劳动合同有年龄限制规定(2018)吗/ld/653433.html•上倒班如何享受法定假期/ld/653432.html •职工内部承包合同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ld/653431.html •国家规定(2018)节假日值班有补助吗/ld/653430.html •可以利用探亲假旅游吗/ld/653429.html •社保缴费基数高低对待遇有何影响/ld/653428.html •医保卡个人账户里的钱能取出来吗/ld/653427.html •这些离职后的社保问题你了解吗/ld/653426.html •怎样取消农村合作医疗交社保吗/ld/653425.html •新型社保卡是怎么使用的/ld/653424.html •跳槽怎么保证社保不会断缴/ld/653423.html •劳动合同到期用工方未通知续约怎么办/ld/65342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