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513-1990 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
手部防护 焊工防护手套

手部防护焊工防护手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手工金属焊接、气割和类似作业中使用的防护手套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焊接和相关作业过程中对手部和腕部起保护作用的焊工防护手套。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殊焊接作业使用的防护手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24—2020手部防护通用测试方法GB/T17599—1998防护服用织物防热性能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GB/T1762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GB/T22043-2008服装防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试验方法GB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GB/T38306—2019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GB42298—2022手部防护通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焊工防护手套Protectiveglovesforwelders保护手部和腕部免遭熔融金属滴、短时间接触有限的火焰、对流热、传导热和弧光的紫外线辐射以及机械性的伤害,且手套材料能耐受100V直流电弧焊的手套。
注:这并不意味着在误用或错用焊接设备的情况下焊工防护手套能提供任何的保护,也不能证明在本应使用按GB/T17622设计防护手套的场合使用焊工防护手套能防止电击伤害。
4分类焊工防护手套按照其性能分为两种类型:——A类:低灵活性(具有较高的其他性能)。
——B类:高灵活性(具有较低的其他性能)。
5技术要求K1一般要求执行本文件的焊工防护手套应符合GB42298—2022中所适用的技术要求。
S:手套最短长度焊工防护手套的最短长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手套最短长度43机械防护性能焊工防护手套的机械防护性能技术要求在表2中将手套的分为A类与B类。
表2焊工防护手套的机械防护技术要求5A热防护性能焊工防护手套的防热伤害性能技术要求在表3中被分为A类与B类。
安全标准: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目录

安全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目录(全)2015-07-06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目录一、服装类·现用标准1、GB8965.2-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 焊接服》2、GB12014-2009《防静电服》3、GB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条件》4、GB24540-2009《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防护服》5、GB/T20655-2006《服装抗刺穿性能》6、GB/T23463-2009《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7、GB/T23464-2009《防护服装防静电毛织服》二、鞋类标准·现用标准1、GB12011-2009《电绝缘鞋》三、防坠落类·现用标准1、GB5725-2009《安全网》2、GB6095-2009《安全带》3、GB/T6096-2009《安全带测试方法》4、GB24542-2009《坠落防护带刚性导轨的自锁器》5、GB24543-2009《坠落防护安全绳》6、GB24544-2009《坠落防护差速自控器》7、GB23469-2009《坠落防护连接器》四、手部防护类·现用标准1、GB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2、GB24541-2009《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3、GB/T22845-2009《防静电手套》4、GB/T12624-2009《手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5、AQ6101-2007《橡胶耐油手套》6、AQ6102-2007《耐酸(碱)手套》7、AQ6103-2007《焊工防护手套》8、AQ6104-2007《防X线手套》9、DL/T975-2005《带电作业用防机械刺穿手套》10、GA 7-2004《消防手套》五、眼面部防护类·现用标准1、GB/T3609.1-2008《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 焊接防护具》六、呼吸类·现用标准1、GB2890-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2、GB6220-2009《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3、GB/T23465-2009《呼吸防护用品实用性能评价》七、其它·现用标准1、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旧标准(参考)(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1651—1989)(2)个人防护用品术语(GB/T 12903—1991)(3)安全帽(GB 2811—1989)(4)安全网(GB 5725—1997)(5)防静电工作服(GB 12014—1989)(6)阻燃防护服(GB 8965—1998)(7)防酸工作服(GB 12012—1989)(8)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GB 12799—1991)(9)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GB 12623—1990)(10)防静电鞋、导电鞋安全技术条件(GB 4385—1995)(11)电绝缘鞋通用技术条件(GB 12011—2000)(12)耐酸碱皮鞋(GB 12018—1989)(13)耐酸碱胶鞋(GB 12019—1989)(14)护耳器——耳塞(GB 5893.1—1986)(15)护耳器——耳罩(GB 5893.2—1986)(16)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GB 14866—1993)(17)焊接眼面防护具(GB/T 3609.1—1994)(18)防冲击波眼护具(GB 5890—1986)(19)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 12624—1990)(20)安全带(GB 6095—1985)(21)劳动护肤剂通用技术条件(GB/T 13641—1992)(22)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90—1995)(23)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 6223—1997)(24)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T 2626—1992·分类(参考)1.个人防护装备: 各类防护服;眼面部防护;头部防护;呼吸**防护用品听觉**防护器;手足部防护用品;身体防护用品;冲洗护肤用品;防暑降温材料;特殊职业防护服饰;防辐射产品;防坠落产品。
X射线防护类产品技术审评标准

附件6:X射线防护类产品技术审评标准(2020版)依照《医疗器械注册治理方法》(国家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X射线防护类产品的特点,为标准X射线防护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治理类别为I类,类代号为6834的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的要求产品名称应以产品防护的部位或形式为依据,如“X射线防护帽”,“X 射线防护屏”等。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该类产品要紧由具有屏蔽X射线能力的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组成。
(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X射线防护用品依照产品自身特点适用以下相关标准:1.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GB16757-1997 X射线防护服;3.YY/T0128-2004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装置及用具;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第1部份: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5.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第2部份:防护玻璃板;6.YY0318-2000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第3部份:防护服和性腺防护器具;7.YY0076-1992 金属制件的镀层分类技术条件;8.YY/T91055-1999 医疗器械油漆涂层分类、技术条件;注:以上标准适用最新版本。
企业应依照自身产品参考所适用的标准。
(四)产品的预期用途该类产品用于在特定X射线管电压下屏蔽X射线,或降低人体(人体的某部位)同意的辐射剂量。
(如:XX产品适用于在X射线管电压150kV 以下降低人体的XX部位所同意的辐射剂量)(五)产品的要紧风险该类产品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要紧考虑以下危害,企业还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确信其他危害。
(见表1)表1要紧危害(六)产品的要紧技术指标1.材料要求:(1)与人体接触的材料应知足有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用于防护服的材料应柔软,表面材料应防水,易清洗。
(2)防护器具外部和内部能够接触到的所有表面,应便于清洗和消毒。
医用手套标准解读

医用手套标准解读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的种类1.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可按照使用时的侵入力分为两类:(1)一次性使用医用检查手套:用于病人护理的短时间无创无菌操作(一般小于60分钟)。
由于它们只适用于短时间操作,因此检查手套通常较薄,不如外科手术手套结实,扯断和拉断伸长时的受力要求低于外科手套的要求;(2)一次性使用外科手套:用于侵入性手术。
扯断和拉断伸长时的受力要求比检查手套更严格。
2.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可按照制成材料分为两类:(1)橡胶乳胶或橡胶溶液制成的手套;(2)聚氯乙烯制成的手套;其中,橡胶乳胶或橡胶溶液医用手套又可细分为:类别1:主要由天然橡胶胶乳制造的手套;类别2:主要由丁腈橡胶胶乳、氯丁橡胶胶乳、丁苯橡胶溶液、丁苯橡胶乳液或热塑性弹性体溶液制造的手套。
二、一次性使用医用检查手套国家标准解读GB 10213-2006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B 24786-2009 《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分别规定了灭菌或非灭菌的、作为医用检查和诊断治疗过程中防止病人和使用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橡胶检查手套及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的相关要求,也包括用于处理受污染医疗材料检查手套的性能、安全性和技术要求。
1.分类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分为主要由天然橡胶胶乳制造的手套及主要由丁腈橡胶胶乳、氯丁橡胶胶乳、丁苯橡胶溶液、丁苯橡胶乳液或热塑性弹性体溶液制造的手套两个材料类别。
分麻面、光面、有粉表面、无粉表面四种表面型式。
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分为部分或全麻面手套、光面手套、有粉手套、无粉手套四种类型。
其中,有粉手套是在手套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粉剂,通常为了便于穿戴。
无粉手套在手套制造过程中没有另外加入粉末材料来便于穿戴。
无粉手套也可以用“非有粉”、“无粉”、“不加粉”或其他类似的词表示。
2.材料要求GB 10213-2006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应由配合天然橡胶胶乳、配合丁腈橡胶胶乳、配合丁苯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溶液或配合丁苯橡胶乳液制成。
个人辐射防护用品规格

传真:0371- 68273659
第4页
邮箱:boedfh@
网址:
郑州波尔登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受检者防护用品
核辐射个人防护用品
݈科围 裙 BRD119
݈科围 裙(带 围 ᚂ)BRD120
儿 Ɛ݈科围 裙 BRD121
݈ؔ科围 ᚂ BRD122
পתЈ护 BRD123
根据国家2003年-04-01实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职业人员照射计量不得超过下述限值: 1, 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2,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3,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4,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公众照射: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 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2、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 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3、对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量 为1-2 mSv(毫西弗)
地址:郑 ۳经 经 经 ཉབ东 ɉ 1356 号
电话:0371-68273658
传真:0371- 68273659
第8页
邮箱:boedfh@
网址:
郑州波尔登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辐射照射剂量知识
辐射伤害机理: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联的人群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1, 年有效剂量,1mSv; 2,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 提高到5mSv; 3,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4,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境放射性物品辐射监测和管理的通知-环发[2011]120号
![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境放射性物品辐射监测和管理的通知-环发[2011]1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a963aa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4.png)
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境放射性物品辐射监测和管理的通知正文:---------------------------------------------------------------------------------------------------------------------------------------------------- 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境放射性物品辐射监测和管理的通知(环发[201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海关依法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门依法负责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对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实施审批,对进口放射性物品实施运输前辐射监测备案。
为全面提高海关识别和应急处置进出境放射性物品的能力,防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放射性物品货包及被放射性污染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和邮递物品入境,环境保护部与海关总署就进出境放射性物品辐射监测和管理规定如下:一、海关总署负责向环境保护部及时通报查获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放射性物品货包及放射性污染物案件情况,直属海关视情向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识别和应急处置可疑物的具体技术支持要求,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放射性污染监测分析及处理的技术支持。
二、各直属海关在发现辐射异常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通报查获可疑放射性物品进出境案件情况,并提出对可疑放射性进行鉴定的请求。
同时,抄报海关总署和环境保护部。
三、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接到直属海关鉴定请求后,应尽快组织开展相关鉴定工作,并出具放射性污染物品监测分析报告,为直属海关应急处置放射性污染物品提供技术支持。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将放射性物品监测分析报告抄报环境保护部和海关总署。
放射性环境劳动防护用品

放射性环境劳动防护用品放射性环境劳动防护用品是用于有效防护放射性环境下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关键设备。
在核电站、放射性实验室、辐射治疗中心等放射性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需要使用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以防止射线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一、放射性防护服放射性防护服是一种特殊的防护服装,用于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这些服装通常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密度和高吸收率,以有效减少辐射射线的穿透。
放射性防护服必须紧密贴合身体,不得有破损或缺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放射性防护服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保持其性能和防护能力。
二、防护手套防护手套是用于保护手部免受放射线辐射的关键装备。
这些手套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密度和高吸收率,以有效减少辐射射线的穿透。
防护手套应与皮肤良好贴合,不得有破损或缺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防护手套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保持其性能和防护能力。
三、防护面罩防护面罩是用于保护面部免受放射线辐射的重要装备。
这些面罩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密度和高吸收率,以有效减少辐射射线的穿透。
防护面罩应与面部贴合紧密,不得有破损或缺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防护面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保持其性能和防护能力。
四、防护鞋防护鞋是用于保护脚部免受放射线辐射的重要装备。
这些鞋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密度和高吸收率,以有效减少辐射射线的穿透。
防护鞋应与脚部贴合紧密,不得有破损或缺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防护鞋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保持其性能和防护能力。
五、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放射性环境中射线辐射水平的关键设备。
这些仪器通常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可以测量和记录射线辐射的强度和剂量。
监测仪器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使用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以正确使用和解读监测仪器的数据。
综上所述,放射性环境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免受放射线辐射危害的重要装备。
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卫生管理范文(3篇)

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卫生管理范文放射性物质是一种具有辐射性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
而伴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应用,人们也面临着由此产生的危险。
因此,对于放射防护器材以及含放射性产品的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器材选择、使用管理、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关于放射防护器材的选择。
在使用含放射性产品的过程中,正确选择适合的放射防护器材是防止辐射暴露的关键一步。
一般来说,放射防护器材可以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在选择这些器材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材料的防护性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应确保器材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的穿透。
其次,舒适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舒适的器材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并降低错误操作的风险。
此外,器材的耐久性和易清洗的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关于放射防护器材的使用管理。
正确使用防护器材是减少辐射暴露的关键环节。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首先,使用者应接受相关的防护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放射防护器材。
其次,应定期检查器材的状况,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磨损或开裂的情况,否则应及时更换。
另外,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最后,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工作规范,确保器材的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此外,关于含放射性产品的废弃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废弃物的正确管理可以避免可能的辐射污染。
在处理含放射性废弃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分类。
不同类型的放射性废弃物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可以选择储存、隔离、封存等方式进行处理。
其次,应注意废弃物的包装和标识,确保废弃物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的辐射暴露风险最小化。
另外,应制定相应的废弃物处理计划和程序,确保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废弃物的处理情况。
综上所述,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J 513-90
HG 4—875 胶乳制品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EJ 23 两用乳胶手套
HG 4—876 胶乳制品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6.2 用于α、β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手套,通常是天然乳胶制成的。
6.3 用于氚污染的防护手套,应采用丁基胶复合材料,其氚水渗透率1)大于或等于10-13Bq/cmS。
注:1)氚水渗透率是指在氚水浓度(水状态)为每升贝可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测试材料的氚量。
7 检验方法
7.1 防护手套外观检查,是将产品充气后用目力检查。
EJ 513-90
表2
mm
规格
A型
B型
C型
D型
边口直径
140
160
175
195
拇指根手掌处周长
210~240
双层厚度
1.8±0.2
卷边直径
10
550±20
中指至腕口总长度
650±20
750±20
4 防护手套的物理机械性能 防护手套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序 项目
号 扯断强度
1 MPa(kgf/cm2) 扯断伸长率
file:////I|/标准法规整理/标准法规汇编/标准/行业标准/4 核行业标准/EJ513-1990 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htm(第 4/6 页)2008-12-7 22:28:17
EJ 513-90
7.4 防护手套的气密性检查,是往手套内通入正常容积两倍的空气,把手套的末端封死,浸到重量 浓度为0.01%的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在溶液中从手掌部位向手指尖部位捋去, 检查有无气泡发生。
≥650
≥650
无气泡发生 不渗透
5 外观质量ຫໍສະໝຸດ file:////I|/标准法规整理/标准法规汇编/标准/行业标准/4 核行业标准/EJ513-1990 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htm(第 3/6 页)2008-12-7 22:28:17
EJ 513-90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序号 1
2
3 4 5 6 7
6 扯断强度,MPa(kgf/cm2)
扯断伸长率,% 7 气密性 8 渗透性
指标
天然乳胶
丁基胶复合材料
≥19.6(200)
≥14.7(150)
≥700
≥750
<12 ≥0.8 ≥17.6(180) ≥650
<10 ≥0.8 ≥9.8(100) ≥650
≥17.6(180)
≥9.8(100)
2 % 600%定伸永久变形
3 %
4 老化系数 酸处理后的性能(处理条件为:30%硝酸,70℃,10h)
5 扯断强度,MPa(kgf/cm2)
扯断伸长率,% 碱处理后的性能(处理条件为:40%氢氧化钠,70℃,10h)
拇指根手掌处周长 190~210 210~240 240~270 190~210 210~240 240~270
注:B为薄型,H为厚型。
3.2 长袖防护手套主要部分位尺寸和偏差,应符合EJ 23的规定(见表2)。
file:////I|/标准法规整理/标准法规汇编/标准/行业标准/4 核行业标准/EJ513-1990 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htm(第 2/6 页)2008-12-7 22:28:17
项目 气泡1) 边部2)
杂质 胶粒 脱层 裂痕 浆皮
不卷边 卷边
指标 允许有直径不大于2mm、不集中(10mm内不得有两个气泡)、不明显变薄的气 泡,其数量每只手套腕部至指部不多于3个 边部应整齐,无裂口 不允许有鼓泡、扭边 除指部外,允许有不易脱落的、直径不大于0.5mm的杂质存在,其数量每只手套 不多于6个 允许有直径不大于2mm的胶粒存在,其数量每只手套不多于6个 指部至掌部不允许有脱层。其他部分允许面积不大于0.5mm2的脱层(一层)存 在,其数量每只手套不多于3处,且位置不应集中 不允许有 允许有0.5~1cm2浆皮存在,腕部至指部每只手套不多于3个
EJ 513-90
F 79
EJ 513—1990
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
1990-08-10发布 1991-01-01实施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瑞汉、张荫荣。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的规格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外观质量、材料、检验方法、验收 规则、包装与标志、运输与保管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非渗透材料放射性污染防护手套的生产、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不适用于可渗透材料的和含铅的防护手套。 2 引用标准 HG 4—1455 工业手套 HG 4—874 胶乳制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的一般要求
双层厚度 +0.2
B 1.4 −0.1 H 1.8 ±0.2 +0.2
B 1.4 −0.1 H 1.8 ±0.2 +0.2
B 1.4 −0.1 H 1.8 ±0.2 +0.2
B 1.4 −0.1 H 1.8 ±0.2 +0.2
B 1.4 −0.1 H 1.8 ±0.2 +0.2
B 1.4 −0.1 H 1.8 ±0.2
注:①表4未注明的外观缺陷,由制造厂按本标准类似缺陷进行判定。 1)气泡一项,以胶膜扩大一倍后进行判定,其他各项以不扩大为准。 2)允许对手套进行修整,但要平整牢固,修整后的手套仍按表4判定。
6 材料
6.1 制造手套的材料必须能防放射性污染的渗透,且不受工作环境中其它物质或恶劣环境条件的有 害影响,材料必须便于防护手套的制造以及使用后的处理。
7.2 防护手套厚度的测定,是用百分厚度计,测量中指尖到边口的垂直中心线上指、腕、袖口三个 部位双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7.3 防护手套总长度和拇指根手掌处周长的测定,是将产品展开平放,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中指尖 到边口垂直中心线上的总长度和测量手套一面的拇指根手掌处的宽度(即半周长)乘2来计算该处 周长。
HG 4—1454 胶乳工业手套耐酸(碱)试验方法
3 规格与尺寸
3.1 短袖、中袖防护手套主要部位的尺寸和偏差,应符合HG 4—1455的规定(见表1)。
表1
mm
规格 短袖
中袖
中指至边部的总长度 250±10 300±10 350±10 400±15 450±15 500±15
号码 小 中 大 小 中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