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情形有哪几种
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热门城市:武威律师平湖市律师临安市律师宁夏律师扬中市律师肥城市律师巢湖律师嘉善县律师莱西市律师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是发生了交通肇事的话,最好是留在现场积极的配合处理,但如果有逃逸行为,那么肇事者最终需要承担的责任就会比较重。
不过实践中,有些情形也是▲不构成肇事逃逸的。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您做解答。
▲一、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二、如何定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
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
浅谈交通肇事罪争议问题一

浅谈交通肇事罪争议问题(一)一、交通肇事罪概述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具有以下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指刑法上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本罪。
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本罪,同样也不是刑法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本罪的客体。
”交通运输"从广义上来看,包括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理(石油,天然气)运输。
狭义的"交通运输”仅指公路交通运输。
本罪中所指的只要是发生在航空,铁路运输以外的陆路交通运输和水陆交通运输中的重大交通事故,对特定主体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营中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
”重大交通事故”是指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设施的重大安全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的公私财产的安全.2。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必须存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也是交通肇事的原因。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违反作为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的注意义务。
所谓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定的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而作出的各种行政法规,规定,包括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定的保障交通运输安全运营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在本罪中,违规的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必须造成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案件的常见问题

交通肇事案件的常见问题交通事故,是指汽车等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辆造成的人员死、伤或物损事件。
交通事故在广义上还可包括铁路机车车辆、船舶、飞机造成的事故,但习惯上仅指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中车辆造成的事故。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你对交通事故了解多少?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交通事故的相关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案件的常见问题:一、交通肇事罪的构罪标准是不是我开车撞伤人了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呢?并不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只有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存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那么,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有没有数量上的要求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注:事故责任由交警大队根据事故情况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认定)(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因此,只有满足上述要求才会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具体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怎样的?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怎样的? 学习: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因为我的一个朋友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是对方突然冲出马路才导致这个悲剧发生。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 1、事故责任认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怎样的?学习: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因为我的一个朋友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是对方突然冲出马路才导致这个悲剧发生。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1、事故责任认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一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2、事故责任认定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性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只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
在当事人共同申请的交警调解中该认定书是当然的依据;在法院的民事赔偿诉讼中,事故责任认定书仅是比较重要的证据之一,已经不再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当然依据。
相关法律知识:事故认定原则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交通肇事哪种情况构成犯罪

一、交通肇事哪种情况构成犯罪“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
发生重大事故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
试论交通肇事罪之因逃逸致人死亡

据现代汉语 词典 , 所谓逃逸 , “ 跑” 是 逃 的书面 用语 , 是指 为躲 避 不利 于 自己 的环境 或事 物而 离开 。 而关 于刑 法第 13条 中“ 逸 ” 3 逃 的含 义 , 者 们 的观 学
点 不 一 。 1 逃 避 法 律 追 究 说 。 . 避 救 助 义 务 . 2 逃 说。 . 3 逃避 救 助 义 务 和 逃 避 法 律 追 究 综 合 说 。 4 ④. 逃 避 救助 义 务 和逃 逸 法 律 择 一 说 。 . 避 赔 偿 义 5 逃 务 说 o 20  ̄ 00年 1 月 1 1 0日最 高人 民法 院作 出 的《 关
摘 要 :现行刑 法第 1 3条关 于交通肇 事罪的规 定, 7 3 在 9刑 法的基 础上除扩展 了主体 范围之 外 , 增关 于交 新
通肇事“ 逃逸” 以及 “ 因逃逸致人 死亡” 的规定 。这一立 法 旨 解 决社 会 中严峻的 交通肇 事 问题 , 在 并对“ 逃逸” 情形
作 出明文规定 , 重其 处罚 , 加 以求达 到促使 肇事者及 时救 助伤 者的 目的。然而 , 由于司法解释 过 于简单 , 成 关于 造
的动机 , 即使客观上未实施救助 , 行为人是否离开现 场不影 响 对 于 “ 逸 ” 为 性 质 的定 性 。笔 者 将 以 逃 行
此 为起 点 探讨 “ 因逃 逸 致 人 死 亡 ” 形 下 的 若 干 问 情 题。
一
、
“ 逃逸致人 死亡" 之厘清
近年来 ,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 交通工具的 日 益 普及 , 交通运输业迅猛 发展 , 交通肇事案 件逐年上 升 , 别是 “ 通肇 事后 逃逸 致 人 死 亡 ” 特 交 的案 件逐 年
杂性 , 在司法认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厘清 , 以 尽可能解决理论关 于此问题 的争议 , 更好地为司法 实践 的认 定提 供依 据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的研究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车辆的迅速增加, 交通肇事逃逸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交通肇事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一种常发的严重犯罪,但总体来讲,还较为笼统, 交通肇事逃逸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只是作为一个量刑情节发生作用, 尤其是在实践中出现的概念误解和做法上偏差,法学家关注的焦点。
有鉴于此, 笔者试图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指使逃逸致人死亡等问题进行研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剖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特征和罪过形式进行等,同时试着从评论各种观点入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图对深化理论研究和缓解司法实践中的冲突有所裨益。
关键词:交通肇事;交通肇事逃逸;逃逸致人死亡一、致人死亡的含义(一)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含义及相关观点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或不履行相应义务, 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此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加重情节,构成此加重情节, 从主观上看行为人要具有逃避法律追究或不履行相应义务的目的,从客观上看要造成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后果。
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罪所作的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述定义是法律的规定,但从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上还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受伤, 在行为人及时救助被害人可能挽救被害人生命的场合, 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 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第二种观点认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罪的转化犯,即由过失的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后致人重伤,因逃逸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情形, 这是目前的通说。
100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

驾考宝典2014科目一总分100分(90分过关)好消息:驾校一点通已全部更新为2014年最新题库,若觉得好用,请多帮忙宣传或转发!1、准驾车型为小型自动挡汽车的,可以驾驶低速载货汽车。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2、打开位置灯开关,(如图所示)亮起。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3、通过隧道时,不得超车。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4、这种握转向盘的动作是正确的。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5、这个标志的含义是提醒前方桥面宽度变窄。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6、在高速公路变更车道时,应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情况,确认安全后,驶入需要变更的车道。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7、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无法正常行驶时,用救援车、清障车拖曳、牵引。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8、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亮时,防抱死制动系统处于打开状态。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9、行车中当车辆前轮爆胎已发生转向时,驾驶人应双手紧握转向盘,尽力控制车辆直线行驶。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0、车辆上坡行驶,要提前观察路况、坡道长度,及时减挡使车辆保持充足的动力。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1、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2、驾驶人在驾驶证丢失后3个月内还可以驾驶机动车。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13、对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4、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无号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时,要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5、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给驾驶证被暂扣的人驾驶的,交通警察给予口头警告。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16、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亮,提示两侧车门未关闭。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7、这个路段可以在非机动车道上临时停车。
••您的答案:错本题解释18、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您的答案:对本题解释19、灯光开关在该位置时,后雾灯点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有哪几种
▲一、交通肇事逃逸情形有哪几种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
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
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
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
故离开医院的;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
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六)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七)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
故,但有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八)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包括:(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
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
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
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
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
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样处罚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
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
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
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
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
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
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
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
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二)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
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
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
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
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
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
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
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
处罚。
上文小编为大家总结了8种常见的交通肇事逃逸的情
况。要注意,在交通肇事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会被认定为交
通肇事罪,本身只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
但因为还有逃逸的情节,那此时的处罚就会比较重,起刑点
都是3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