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在美国市场概况及应对策略
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鞋类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出口国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鞋类出口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鞋类出口的现状,并提供一些发展对策。
目前,中国鞋类出口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近一半,但面临着一些问题。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的鞋类制造商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的压力。
与此国际市场对品质和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需要中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中国鞋类出口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鞋类出口产品是中低价位的大众产品,缺乏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
这导致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发展对策:1.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鞋类制造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和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设计团队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2. 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
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应该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通过品牌价值和形象的提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鞋类品牌。
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和展销会,增加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
3. 拓展市场多元化。
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应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
中国可以加强与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贸易合作,开拓这些市场的潜力。
企业应该加强与大型跨国零售商合作,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4.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鞋类出口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管,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对鞋类出口行业的监管和引导,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鞋类出口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拓展市场多元化,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可以促进持续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中美两国的重要经贸合作领域,也是两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存在一些差异和竞争,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问题。
下面将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是相对不平衡的。
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国则相对较弱。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涵盖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而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
中美之间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中国进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多,而出口相对较少。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如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等,导致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这也使得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和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研发创新能力。
中国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更好的环境。
2. 加强合作交流。
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共享技术信息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3. 扩大出口市场。
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可以加大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可以加强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贸易合作,拓展出口渠道,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多样性。
4. 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中美两国应加强贸易沟通,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实现贸易的平衡发展。
双方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程度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良性循环。
关于美国鞋类市场调研报告.doc

关于美国鞋类市场调研报告中国鞋在美国市场2014上半年,美国鞋类进口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反映了2014年下半年鞋类销售的谨慎乐观前景。
上半年,鞋类平均进口价格增加了3.6%,因此品牌和零售商将继续面临利润压力。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鞋类供应国,但市场份额已降至80.2%,而2013年同期为82.2%,平均价格仅增加1.7%。
2014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皮鞋的市场份额为56.3%,而2013年同期为58.6%,表明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半年从中国运至美国的皮鞋数量减少了1.5%。
很明显,其它供应国对美国的皮鞋销售额正在增长,上半年增长率约为3%。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部分阶段是下降了大约3.5%,此后人民币开始升值,目前汇率约为年初汇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降低的操作使投机者十分慌乱,并且发出人民币并非“单向”赌博的信息,看来这种操作已经结束。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低看来已经确定,但呈缓慢态势,虽然不能排除人民币的偶然贬值。
特别是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大跌又大涨这种情况。
中国鞋类产品对美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美国鞋类产品市场95%以上依靠进口,从中国进口的鞋占其鞋类产品进口总数60%左右,在美国市场,鞋类的生产和销售是分开的,很多情况是设计、销售产品在美国,而生产则在中国。
可以说中国鞋是最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但其价位一般在10-3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低于10美元。
中高档鞋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多以贴牌方式进行,大都使用国外商标和品牌。
据了解,美国人均年消费鞋类6-7双,其中4-5双来自中国。
在美国著名鞋类专卖店和综合性商厦所售鞋类中,60%-70%的鞋为中国制造。
因此可以说,中国鞋业厂商到美国做鞋生意大有可为。
美国鞋类市场中存在着各个阶层的激烈竞争,鞋业市场被连锁商和名牌商操控,价格低,商店多。
同时,美国老龄化的人口相对保守,不轻易消费或对流行样式不感兴趣。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聂辉华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
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
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
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
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
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
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
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
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
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与解决方案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两国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贸易逆差问题的原因1.1 出口和进口结构的差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两国商品出口和进口结构的差异。
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投入使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保持着相对的优势。
而美国则更加侧重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对于中国的进口需求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品上。
1.2 汇率问题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也是导致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多年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使得人民币低估,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这也对美国造成了贸易逆差。
1.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中美经贸关系的问题。
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感到不满,这也摩擦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二、解决方案2.1 加强贸易谈判中美双方应加强对话与沟通,通过贸易谈判找到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途径。
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体制,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干扰。
2.2 促进市场开放中国应继续推进市场开放,降低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壁垒,为美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机会。
同时,美国也应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评估,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2.3 推进汇率机制改革中国应加快汇率机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市场化和自由化。
这将有助于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减少贸易逆差。
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打击力度,保护创新和创造力的权益。
2.5 加强合作与交流中美两国应加强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这将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三、总结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不仅仅是两国经贸关系中的一个争议点,也涉及到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
美国市场调查报告

美国市场调查报告篇一:美国市场调研美国市场一、美国市场分析1.美国市场的特点:近年来更多的美国人会把手中的钱54%花在电子产品上,33%花在衣服上,27%花在车上,还有23%花在装修上。
谷歌上找到的调查:如果美国人中了10万美金的彩票,他们会做什么?数据显示,其中10%用来投资,29%作为一个新房子的首付,19%用来重新装修房子,12%去旅行,11%买一辆奢侈的车。
美国有着世界最大的市场容量,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
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因此美国市场的需求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基本没有产品忌讳和限制。
同时,美国市场重质量,讲品牌,尤其重视产品安全。
所以,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在美国,一般浅洁的颜色受人喜爱,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
很多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1)纯色系色彩比较受人欢迎;(2)明亮、鲜艳的颜色比灰暗的颜色受人欢迎。
美国人对13或3特别敏感忌讳蝙蝠,镰刀,锤头之类。
但偏爱猫头鹰跟白猫。
虽然美国人情味淡,但是他们之间送礼品却是很平常的事。
他们送礼的一些特点:送小孩礼品,一般不送衣服,主要以玩具、户外用品、DIY手工制品为主;年轻人,一般以服装配件、新潮的工艺品、电子产品为主;老人主要以家居类、厨房用品、工艺品和收藏品为主。
此外,在北美市场,由于他们家庭观念比较单薄、家庭关系脆弱,政府和社会都在极力的倡导家庭观念,因此温情类和家庭产品可能比较适合美国市场(亲子装、亲子类产品)。
2.美国的销售季节美国市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销售季节性强,每年2-5月、7-9月、11-12月都是它们的销售旺季,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业绩都在按40%左右增长,卖家在销售时可以卡好营销节点。
大商场和超级市场的销售季节是:1-5月为春季,7-9月为初秋升学期,主要以销售学生用品为主;9-10月为秋季,11-12月为假期,即圣诞节时期。
年末又是退税季节(美国的退税制度:每年4月15日是美国报税的“Deadline”,即每年报税的截止日,据统计,这一天是美国人全年中请病假不上班人数最多的。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贸易领域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贸易互动直接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这一重大议题。
一、背景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
特朗普上台后,凭借“美国优先”政策,他认为中国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技术转让等做法,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二、原因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两国的经济体量差距、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差距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其次,中美贸易争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美国企业普遍抱怨在中国市场遭遇侵权盗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也被认为是美国担忧的原因之一。
第三,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也是贸易战的一个原因。
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美国则更注重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
两国之间的竞争格局令贸易议题更加敏感。
三、本质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两国经济体系和价值观之间的摩擦。
中美两国追求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家利益,在贸易和科技领域存在激烈竞争。
这种竞争引发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争议,从而演变成贸易战。
四、中国对策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中国通过多边和双边外交,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合作。
例如,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与东盟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其次,中国通过改革和开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中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的完善,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技术创新。
此外,中国还鼓励国内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品牌的竞争力。
中美贸易战应对措施

中美贸易战应对措施1. 背景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双方频繁进行贸易争端,并宣布对对方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等措施。
这种贸易战的爆发对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需要制定应对措施,以最小化贸易战对本国经济和市场的负面影响。
2. 中方应对措施中方在应对贸易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多元化贸易伙伴中国可以寻求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发展与欧洲、拉美、亚洲等地区的贸易关系,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对贸易战的影响。
2.2. 扩大内需中国可以加大内需的开发力度,通过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和研发,从而减少对美国等外部市场的依赖。
2.3. 减少逆差中国可以通过控制进口和促进出口的方式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通过加强贸易监管,打击走私和侵权行为,增加进口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同时,通过鼓励出口企业的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额度,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2.4. 外交协商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机构,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协商,共同应对贸易战的挑战。
通过多边合作,实现贸易的均衡和公正,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3. 美方应对措施美方在应对贸易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寻求谈判和解美国可以通过与中国进行谈判,寻求双方的互利共赢。
通过对话协商,寻求贸易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减轻对消费者的影响美国可以减轻对国内消费者的负担,通过减少商品的加征关税,降低商品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通过减少关税壁垒,增加商品进口的选择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推动本国市场的发展。
3.3. 扶持国内产业美国可以通过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本国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关键产业的投资和支持,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从而减少对贸易战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鞋在美国市场概况及应对策略娇维斯鞋网10月30日讯全球鞋类产品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两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另一类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及地区如中国、印度等。
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市场繁荣,人均鞋类产品消费量大,且一般国内劳动力成本昂贵,制鞋业近年一直呈萎缩的趋势,因此鞋类产品一般依靠进口,形成巨大的进口市场。
但其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熟稳定,市场需求呈饱和状态,后续发展的潜力不大。
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等,人口众多且近年经济发展良好,目前人均鞋产品消费量低,应是未来鞋类产品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在进口市场中,欧洲国家是全球鞋类产品进口交易最活跃的地区,2005年达到约358亿美元,占到全球进口总额的49%,其后依次是北美市场、亚洲、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市场。
增长较快的是中南美洲市场,2005和2004年其进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约30.2%和33.8%。
非洲市场亦实现平稳快速增长,2005和2004年其进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约14.8%和14.6%。
另外,其他各大洲的进口市场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表2-1、2-2、2-3、2-4和2-5为2004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鞋类产品出口主要国家统计数据:表2-1 2004年中国鞋出口主要国家统计数据单位:数量(亿双),金额(亿美元)表2-2 2005年中国鞋出口主要国家统计数据单位:数量(亿双),金额(亿美元)表2-3 2006年中国鞋出口主要国家统计数据单位:数量(亿双),金额(亿美元)表2-4 2007年中国鞋出口主要国家统计数据单位:数量(亿双),金额(亿美元)表2-5 2008年上半年我国鞋类出口主要市场情况表美国美国国内市场广阔。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此类基本消费品的供应主要依赖进口。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对鞋类的需求高于其他国家,鞋的消费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为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到美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直以来,美国是世界主要的成品鞋的消费市场,也是我国鞋的主要出口市场,截止到2007年,美国仍然是我国鞋出口的第一市场;但自从去年3月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消费指数一度下滑,受此影响,我国鞋对美出口倍受影响。
美国市场概况2005年的销售额大约是450亿美元。
据乐观估计,至2008年,美国鞋类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以455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0.2%。
一些市场需求不大、生产厂家较少、市场机会较多的产品,如专业运动鞋等,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强劲的需求增长。
但整体鞋类市场将保持很缓慢的增长。
美国零售业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整合和所有权转变,在未来几年之内,美国前五大鞋类制造商的批发客户可能进行整合、并购和重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们控制的市场份额。
此外,耐克公司、布朗鞋业公司、锐步国际有限公司是美国鞋业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位的大制造商,但这些大的品牌也没有一家是占据绝对的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美国鞋类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保持稳定增长。
据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鞋类产品进口金额达到19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36.2%。
其中,成品鞋进口了24亿双,进口金额达188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5.5%和7.0%。
市场分类在所有种类的鞋类中,女鞋的消费量比男鞋稍大,占到一半,童鞋的消费较小,占到销售额的10%。
以2004年为例,女鞋在美国国内消费量达8.2亿双,比2003年的7.4亿双增加了11.3%。
从进口的数据来看2004年进口8.1亿双,比2003年的7.3亿双增加了11.5%。
鞋类消费额在美国人均服饰消费额中约占15%,通常情况下,女性消费者在服饰上的平均消费高于男性消费者80%以上。
因此,女鞋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美国鞋类市场的季节性很强,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学校假期刚过、圣诞节假期和复活节假期。
就美国鞋类产品进口种类而言,皮鞋所占比例最大,进口量为9.3亿双,进口金额为122亿美元,占整个鞋类产品进口额的63.5%;其次是塑胶鞋,进口量为9.9亿双,进口金额为44亿美元,占整个鞋类产品进口额的22.9%;纺织面鞋进口量为4.4亿双,进口金额为21亿美元,占整个鞋类产品进口额的10.9%。
销售渠道在销售渠道方面,美国的各类鞋业专卖商店仍然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共占据了近50%的销售额。
而百货店排在第2位,占有20%的销售份额。
大卖场占有约17%的销售份额,这类销售渠道主要是有价格优势。
从消费群体来看,职业不同,消费的鞋子类别也有所不同。
进口国家美国鞋的主要进口国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和印尼等国家,2005年,其进口额分别为127.3亿美元、11.4亿美元、10.3亿美元、7.2亿美元和5.2亿美元,分别占到美国2005年鞋类产品进口总额的71.0%、6.4%、5.7%、4.0%和2.9%。
其中从中国、越南和印尼的进口额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2.1%、51.9%和5.5%,从意大利和巴西的进口则下降了9.2%和5.2%。
2005年美国从上述五国鞋类产品的进口额已占到其当年鞋类产品的进口总额的近90%。
美国从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和印尼的进口量分别为19.5亿双、7994.7万双、6792.1万双、4747.4万双和2779.5万双,分别占到2005年美国成品鞋进口总量的85.3%、3.5%、3.0%、2.1%和1.2%。
其中从中国、越南和印尼的进口量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6%、43.5%和1.5%,从巴西和意大利的进口则下降了19.2%和20.7%。
图2-1为美国鞋类产品主要进口国家:中国71%图2-1 美国鞋类产品进口国家分布近年来,越南制鞋业的高速发展,已经引起更多的美国鞋类贸易商的关注,美国政府和越南政府已经达成双边贸易协议,为越南鞋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铺平道路。
2006年,美国从越南进口的鞋类产品金额达到9.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3.0%,比2000年增长了800%多。
2005年美国成品鞋进口的均价为每双7.72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27%。
2005年美国从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和印尼成品鞋进口的均价分别为每双6.45美元、40.64美元、12.79美元、10.62美元和10.95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3.2%、14.4%、17.2%、6.0%和4.0%,从意大利进口的均价是从中国进口均价的6.3倍。
从美国进口鞋类产品平均单价来看,2005年美国成品鞋进口的均价为每双7.72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27%。
2005年美国从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和印尼成品鞋进口的均价分别为每双6.45美元、40.64美元、12.79美元、10.62美元和10.95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3.2%、14.4%、17.2%、6.0%和4.0%,从意大利进口的均价是从中国进口均价的6.3倍。
意大利等欧洲传统制鞋国占据了美国高档鞋类市场,近年来,其进口平均单价是中国鞋的5倍多,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国鞋类产品在进口数量和进口总额上占绝对优势,但成品鞋的进口均价较低,各种类型的鞋类产品平均单价均低于美国进口市场平均单价。
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也是低端产品,但平均价格比中国鞋类产品高出很多。
因此,如何提高产品档次,改变以量取胜的贸易模式,是我国鞋类出口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展望2008年,女鞋仍将是美国鞋类市场上销售额最大的一类产品,有望实现销售额229亿美元,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男鞋的销售额将达到183亿美元;童鞋的销售额将达到43亿美元。
此外,由于市场流行趋势的加强,休闲鞋和凉鞋也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较快的增长。
中国鞋在美国市场概况美国是全球鞋类产品第一大进口国,目前对鞋类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使得近年其进口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
美国从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及地区进口鞋类产品,来自中国的产品一直占据其进口市场的绝对份额。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对美国鞋类出口总量为19.85亿双,同比下降0.69%;出口总额为81.3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1%;平均单价为4.10美元/双,同比增长了8.86%。
表2-6为2004年至2007年中国鞋产品出口美国主要统计数据:表2-6 2004-2007年中国鞋出口美国数据统计自从去年3月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消费指数一度下滑,受此影响,2007年中国鞋类产品对美国出口数量下降,同时,受国家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鞋类出口企业利润被压缩,2008年上半年,对美国出口数量为10.51亿双,同比下降5.40%;出口金额为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6.76%;单价4.14美元/双,同比增长12.86%。
图2-3和2-4为2008年1至7月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和出口均价变化趋势图2-2 2008年1-7月份中国鞋出口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走势图图2-3 2008年1-7月份中国鞋出口美国市场出口均价变化情况中国出口美国鞋类构成以皮鞋为主,2007年我国皮面鞋出口美国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美国总金额的56%,出口均价为7.15美元/双,同比增长12.9%;塑胶鞋出口美国出口金额为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占鞋类出口美国总金额的26%;纺织面鞋出口美国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0%,占鞋类出口美国总金额的16%,出口均价为3.45美元/双,同比增长6.4%;其他鞋类出口美国1.7亿美元,同比下降5.4%。
表2-7和图2-2为2007年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各品类统计数据产品构成(按出口金额):表2-7 2007年中国各品类鞋出口美国数据统计图2-4 2007年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结构(按出口金额)中国鞋类产品对美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美国鞋类产品市场95%以上依靠进口,从中国进口的鞋占其鞋类产品进口总数60%左右,非橡胶类鞋甚至达到80%。
即使一些美国的品牌如:耐克,也基本上在外加工,其中,中国就是其一大加工基地。
在美国市场,鞋类的生产和销售是分开的,很多情况是设计、销售产品在美国,而生产则在中国。
可以说中国鞋是最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但其价位一般在10-3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低于10美元。
中高档鞋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多以贴牌方式进行,大都使用国外商标和品牌。
据了解,美国人均年消费鞋类6-7双,其中4-5双来自中国。
在美国著名鞋类专卖店和综合性商厦所售鞋类中,60%-70%的鞋为中国制造。
因此可以说,中国鞋业厂商到美国做鞋生意大有可为。
美国鞋类市场中存在着各个阶层的激烈竞争,鞋业市场被连锁商和名牌商操控,价格低,商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