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
临床 脑脊液 检验 标准

临床脑脊液检验标准一、颜色和透明度脑脊液的颜色应呈现无色或轻微黄色。
透明度应清晰,无浑浊或沉淀物。
二、压力测定脑脊液的压力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69-1.96kPa(70-200mmH₂O)。
压力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颅内压异常。
三、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5)×10⁶/L。
细胞分类应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异常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四、蛋白质测定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15-0.4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葡萄糖测定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2.5-4.5mmol/L。
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六、氯化物测定脑脊液中的氯化物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120-130mmol/L。
氯化物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七、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脑脊液应进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
通过培养和涂片等方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八、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对于疑似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
通过检测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九、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十、肿瘤细胞检查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患者,应进行肿瘤细胞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0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腰椎穿刺术
01
定义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插入针头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02 03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选择腰椎间隙,局部 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和椎间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抽 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颅内压 升高、脊柱畸形等。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定义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枕骨大孔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前屈。选择枕骨大孔部位,局部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椎 骨,进入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脊柱畸形、颈椎外伤等。术后需平卧2-4小 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细胞计数
正常值一般在(0-8)×10^6/L,若 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葡萄糖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2.8-4.5mmol/L,若葡 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 炎或真菌性脑膜炎。
蛋白质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0.15-0.45g/L,若蛋白 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肿瘤或 脑脊液循环障碍。
差。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休息观察
患者在接受脑脊液检查后应卧床休息,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患者在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
脑脊液常规检验报告单

脑脊液常规检验报告单
报告人:XXX医院:XXX
检查项目:
1.外观:清澈/混浊/血性(正常)
2.红细胞计数:0-5个/μL(正常)
3.白细胞计数:0-5个/μL(正常)
4. 蛋白质:15-45mg/dL(正常)
5. 糖:40-75mg/dL(正常)
检查结果:
1.外观:清澈(正常)
2.红细胞计数:2个/μL(正常)
3.白细胞计数:3个/μL(正常)
4. 蛋白质:30mg/dL (正常)
5. 糖:60mg/dL (正常)
6.氯化物:125mEq/L(正常)
解读:
根据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外观为清澈,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蛋白质含量为30mg/dL,属于正常范围内。
糖含量为
60mg/dL,也在正常水平。
氯化物含量为125mEq/L,属于正常水平。
结论:
就总体的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来看,没有检测到任何明显异常。
这些
结果说明患者的脑脊液样本没有显示出炎症、感染或其他异常。
建议:
虽然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正常范围内,但仅通过这一项检查不能
完全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如果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建议继续进
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培养和荧光抗体法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备注:
本报告仅基于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最终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3.凝固性 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关。 当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1)化脓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 (2)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 (3)神经梅毒病人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 (4)蛛网膜下隙梗阻病人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 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现象,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隙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3.氯化物 (1)氯化物降低 ➢ 细菌或真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急性期、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氯化物降低最明显 ➢ 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由于脑膜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或粘连,局部有氯化物附着,使脑脊液
氯化物降低,并伴有蛋白质明显增高 ➢ 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由于血氯降低,其脑脊液氯化物浓度亦降低 (2)氯化物增高:主要见于尿毒症、肾炎、心力衰竭、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病人。
2.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时机 不同疾病的脑脊液标本采集时机对诊断的影响较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诊断性穿刺时机的选择一般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
3.注意事项 (1)腰椎穿刺前一定要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和风险,强调医患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时使 用镇静剂。 (2)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 避免损伤微血管。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主讲人:XXX
脑脊液(CSF)是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中大约70% 来自脑室脉络丛的主动分泌和超滤,其余30%由室管膜和蛛网膜下隙产生,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 收入静脉。
第七章体液检查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 7.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 【检测原理】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独 有的蛋白质,是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也是
反映神经细胞有无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其含量高低
与损伤范围、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
【参考区间】<4μg/L。
【临床意义】MBP增高是髓鞘遭到破坏的近期指标,
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 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
• 4.比重
• 【参考区间】腰椎穿刺:1.006~1.008; 脑室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 1.004~1.008。 • 【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 内炎症;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 3.氯化物 关。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酸碱
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有
•
【检测原理】氯化物测定方法与血清氯化物
测定方法相同,常用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
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 【方法学评价】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
法学评价见表7-10。
• 【质量保证】 • ①电量分析法:如试剂含有杂质,可影响电 流效率。可用纯试剂进行空白校正,并通过预电
• (2)蛋白质定量检查:脑脊液蛋白定量检 查主要方法有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 双缩脲法和染料结合法。 • 【方法学评价】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 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6。脑脊液蛋白质定 量检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7。
• 【参考区间】①定性:阴性或弱阳性。②定量: 腰椎穿刺:0.2~0.4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
解除去杂质。
• ②电极法:氯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上
脑脊液电影诊断标准

脑脊液电影诊断标准
脑脊液(CSF)电影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脑脊液在脊椎管内的流动情况。
这种检查通常被用于评估脑脊液的动力学和检测可能的异常,如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脊膜瘤等。
脑脊液电影的诊断标准通常取决于医生对图像的解读,而这可能因医院、地区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医生可能会关注以下方面:
脑脊液流动速度:正常的脑脊液流动应该是持续而均匀的。
异常的流动速度或中断的流动可能是潜在问题的指标。
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医生可能关注脑脊液在脊椎管中的运动和循环模式。
不正常的循环动力学可能与脑脊液压力异常或阻塞有关。
脊膜瘤或其他结构:脑脊液电影可以用于检测脊膜瘤等异常结构的存在。
脊膜瘤是脑脊液腔内的囊肿,可能影响脊液的正常流动。
椎管和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医生可能关注椎管和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以便评估可能存在的异常或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电影通常作为辅助检查来使用,医生可能
会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诊断标准和解读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并且可能因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患者应与医生沟通,了解诊断结果并获得相关建议。
脑脊液检查

检查内容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亦称理学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其内 容包括: 1.颜色(color):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病理状态下可有如下改变: (1)红色:提示脑脊液中含有一定量血液, 主要见于穿刺损伤所致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出血。前者红色逐渐变淡,离心后红细胞全 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 下腔或脑室出血,则三管均呈一致的红色,离 心后上清液呈淡红色或黄色。
(3)蛛网膜下腔梗阻:椎管内梗阻(炎症、 肿瘤、外伤、粘连等)时,使CSF蛋白质吸收 障碍,含量增高。梗阻严重时,可高达30g/L 以上。 (4)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 及颅内血肿等,因脑脊液循环障碍,使蛋白质 吸收减少而增高。 (5)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 通透性增加: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慢 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神经梅毒、 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适应证、禁忌症及标本采集
一、适应证: 1、脑膜刺激征阳性(颈强直、Kernig/s sign、 Brudzinski/s sign)。 2、疑有颅内出血。 3、疑有脑膜白血病或脑膜癌病。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 体征而原因未明者。
二、禁忌症 1 、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吐射样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 、有颅后窝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瞳孔改 变如散大、缩小、不等大)、球麻痹(眼外肌麻痹致 眼球运动障碍及上睑下垂)者。 3 、病人处于休克、极度衰竭或濒危状态及局部皮 肤有炎症时。 对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如必须检查,应先采取降压 措施,待颅内压降低后再进行检查,并缓慢采取少量 脑脊液,以免发生脑疝。
临床意义:CSF蛋白质增高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 脑膜炎时显著增加,定性为3+-4+,定量多为110g/L,最高可达50g/L;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 加,定性多为2+-3+,定量多为0.5-5g/L,可高 达10g/L;病毒性脑膜炎轻微增加,定性常为 ±-+,定量多为<1g/L。 (2)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 使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 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 病及脑肿瘤等。
脑脊液检查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非感染性 外伤 化学刺激 肿瘤 风湿
检查内容
一般性状检查 化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细菌学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漏出液 渗出液
颜 色
透明度 比 重
淡黄色
清晰透明 小于1.018 不易凝固
黄色或其他颜色
呈不同程度混浊 大于1.018 易自行凝固
显微镜检查-细胞学检查
细胞计数
正常无RBC,有少量WBC 穿刺外伤RBC:WBC=700:1 参考值
成人 (0~8)×106/L 儿童 (0~15)×106/L
细胞分类
正常为淋巴、单核细胞(3:1)
显微镜检查-细胞学检查 Clinical significance
CNS感染性疾病
CNS肿瘤性疾病
脑寄生虫病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均匀血性,RBC/WBC,N 出血>2~3d,吞噬细胞
显微镜检查-细菌检查
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薄涂片 培养/接种
疑为
化脑→G染色,镜检
结脑→静置24h,薄膜涂片抗酸杆菌染色
隐脑→涂片+印度墨汁染色,见未染色的荚膜
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表7-1
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正常含量极微(血脑屏障),大部分为白蛋白
病理增加,为球蛋白
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正常:阴性/弱阳性(>0.25g/L) 参考值:腰椎穿刺 0.15 ~0.45g/L
蛋白定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
张 智 贤
2014.4.1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1. 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 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产生 3. 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重吸收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RBC 4.7×1012/L,Hb 145g/L,PLT 190×109/L, WBC 12.6×109/L,N:0.71,L 0.23,M 0.06。 • 脑脊液检查:压力285mmH2O,外观白色混浊,RBC 10×106/L,WBC 4600×106/L,分叶核白细胞0.93,单核细胞0.07,蛋白质2.4g/L,葡 萄糖1.1mmol/L,氯化物121.5mmol/L
c 隐血试验
1 2 3
离心
OD:+
一、理学检查
1 .颜色: 无色透明
(2)黄色:陈旧性出血、椎管梗阻、结核性脑膜炎 (3)白色或灰白色: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 脑膜黑色素瘤
一、理学检查
2 .透明度: 清晰透明 WBC > 300 × 106/L 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脓样乳白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呈轻度毛玻璃样混浊 病毒性脑膜炎时,仍清晰透明或微浊
②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病人
③ 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炎症
昏迷、抽搐或瘫痪
④ 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
症状者
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
三管 &每管收集 1-2毫升
①细菌培养 ②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③理学及显微镜检查
及时送检 !!!
检查内容
一.理学检查:颜色、透明度、凝固性
二.化学检查: 蛋白、葡萄糖、氯化物
请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病例分析
• 患者A,男,26岁,农民。发热,寒战、头痛3天,意识障碍4小时。3天 前因劳累、酒醉后出现发热、寒战、剧烈头痛,4h前开始出现意识障碍
,自言自语,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并出现抽搐,持续近30min,急诊入
院。 • 体检:T 39℃,P 116次/分,R 25次/分,BP 110/60mmHg。神志不清, 昏迷状,检查不合作,瞳孔等大约0.6cm,光反射迟钝,眼底视乳头水 肿,颈强直,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cm,脾未触及。膝跟腱 反射亢进,Kerning征及Babinski征阳性
出血: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蛋白质多轻度↑ 脑部肿瘤、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蛋白质 ↑↑
二、化学检查
2 .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约为血糖60%
成人 儿童 临床意义 降低:细菌感染(如化脑、结脑等)、真菌感染、肿瘤 2.5~4.5 mmol/L (45~80mg/dl) 2.8~4.5 mmol/L (50~80mg/dl)
化 脓 性 脑 膜 炎
图注: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图中央见浆细胞和激活淋巴细胞各一个。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增 殖 期
图注: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样细胞,中下方见一 泡沫浆细胞。
病 毒 性 脑 膜 炎
图注:图正中为一大淋巴样细胞,胞浆内见一圆形嗜酸性包涵体
脑 囊 虫 病
图注:典的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并伴有较多淋巴细胞。
原理:
蛋白 + 饱和苯酚→蛋白盐
参考范围: -/±
二、化学检查
1 .蛋白质检查:
(2)定量试验
比浊法:磺基水杨酸-硫酸钠 比色法: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
参考值 成人腰穿0.2-0.4g/L
二、化学检查
1 .蛋白质检查:
升高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 定性 ++++ 定量可达50g/L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定性 ++ ~ +++ 定量达10 g/L 定性 + ~ ++
一、理学检查
3 .凝固性: 正常脑脊液 24h 不凝
蛋白质含量>10g/L,可形成凝块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1~2 h
凝块
结核性脑膜炎时, 12~24h 纤细的薄膜
二、化学检查
1 .蛋白质检查: (1)定性试验
+ 白色云雾状
Pandy试验
++ 白色混浊 +++ 白色浓雾状
++++ 立即形成浓 雾或沉淀
三、显微镜检查
2.白细胞分类:
(1)步骤: 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瑞氏染色→油镜 (2)正常: 主要是 M、L
(3)意义 :
① 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显著增加,以 N 为主 ② 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中度增加,早期以 N 为主,中晚期以 L 为主
③ 病毒性脑膜炎:白细胞轻度增加,以 L 为主
④ 脑寄生虫病: WBC↑ EOS↑ 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BC正常或稍高,以 L 为主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
1. 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疗效观察
标本采集
1.适应证
① 有脑膜刺激征者 ② 疑有颅内出血者 ③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④ 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2.禁忌症
① 颅内压显著升高,视神经乳头水 肿
病例分析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RBC 4.7×1012/L,Hb 145g/L,PLT 190×109/L, WBC 12.6×109/L,N:0.71,L 0.23,M 0.06。 • 脑脊液检查:压力285mmH2O,外观白色混浊,RBC 10×106/L,WBC 4600×106/L,分叶核白细胞0.93,单核细胞0.07,蛋白质2.4g/L,葡 萄糖1.1mmol/L,氯化物121.5mmol/L
• 患者A,男,26岁,农民。发热,寒战、头痛3天,意识障碍4小时。3 天前因劳累、酒醉后出现发热、寒战、剧烈头痛,4h前开始出现意识 障碍,自言自语,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并出现抽搐,持续近30min, 急诊入院。 • 体检:T 39℃,P 116次/分,R 25次/分,BP 110/60mmHg。神志不清 ,昏迷状,检查不合作,瞳孔等大约0.6cm,光反射迟钝,眼底视乳 头水肿,颈强直,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cm,脾未触及。 膝跟腱反射亢进,Kerning征及Babinski征阳性
三.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
一、理学检查
1 .颜色: 无色透明 出血引起
离心
( 1 )红色
OD: 注意:不能根据红细胞是否皱缩鉴别陈旧性或新鲜性出血。 鉴别穿刺出血和病理性出血 穿刺出血:
a 三管试验 脑脊液盐基浓度( 163毫当量/升)>血浆盐基浓度(155毫当量/升) b 离心试验
病理出血:
注:当穿刺损伤血管导致血性脑脊液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时,计数细胞总 数已无意义,白细胞数须经校正
(4)参考值
正常脑脊液内无红细胞,白细胞极少
中度增加 显著增加
白细胞(50-100)×106/L >200×106/L
)× 10610 /L 6/L 轻度增加 成人 (10-50 (08)× 儿童
(0-10)×106/L
增高:脑出血、病毒性脑炎、糖尿病
二、化学检查
3.氯化物测定:
参考值: 120-130 mmol/L
临床意义
降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低氯血症
增高:尿毒症、呼吸性碱中毒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
(1)细胞总数计数 (2)白细胞计数 (3)红细胞计数 改良牛鲍氏计数盘 冰醋酸破坏红细胞,其他同上 红细胞数=细胞总数-白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