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外经典阅读系列-古诗阅读(一年级上册)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赏析古诗赏析——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简练的文字、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课程,对古诗的了解可能还非常有限。

通过赏析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好。

本文将选取几首适合一年级学生赏析的古诗,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古诗之美。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诗之一,也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古诗之一。

作者李白以简练的文字,将自己思乡之情融入到了对夜晚的描绘之中。

通过观察明月、思念故乡等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明月的喜爱。

二、《咏鹅》——骆宾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乌啼岸上暮,愿逐月华流。

《咏鹅》是一首描写家禽的古诗,通过对鹅的描写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

作者骆宾王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出白毛浮绿水的画面,表现了鹅在水中游荡的情景,并以乌鸦啼叫为时间点,展示了对于离别的惋惜,表达了对月华流淌的美好愿望。

三、《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王之涣以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了雄伟壮丽的山河景色。

通过描写白日西斜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并以“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对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期望。

四、《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到来的古诗,作者孟浩然以简单贴近小学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早上的画面。

通过昔日睡懒觉、随处可闻的啼鸟声,以及昨夜风雨中花朵的凋谢,揭示了春天的崭新气象和喜悦。

通过对这几首古诗的赏析,可以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古诗的美妙之处。

同时,老师们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古诗中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一年级诵读古诗分析

一年级诵读古诗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古诗20首目录1. 画………………………………………………………………………………清·高鼎2. 池上……………………………………………………………………………唐·白居易3. 蝉………………………………………………………………………………唐·虞世南4. 弹琴……………………………………………………………………………唐·刘长卿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6.剑客……………………………………………………………………………唐·贾岛7. 江雪……………………………………………………………………………唐·柳宗元8. 绝句……………………………………………………………………………唐·杜甫9.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10. 鹿寨……………………………………………………………………………唐·王维11. 马诗……………………………………………………………………………唐·李贺12. 梅花……………………………………………………………………………宋·王安石13. 鸟鸣涧…………………………………………………………………………唐·王维14.秋蒲歌…………………………………………………………………………唐·李白15.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16.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17.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18. 陶者……………………………………………………………………………宋·梅尧臣19. 相思……………………………………………………………………………唐·王维20. 采莲曲……………………………………………………………………………唐·王昌龄画qīnɡ ɡāo dǐnɡ【清·高鼎】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语文初步学习诗词赏析

一年级语文初步学习诗词赏析

一年级语文初步学习诗词赏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习诗词赏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感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经典儿童诗词,并针对这些诗词进行简单的赏析和解读。

一、《小白杨》小白杨,身姿高大健壮,绿叶婆娑迎风舞蹈,根深蒂固抵御风沙,向阳生长无惧磨难。

这首《小白杨》是一首描写白杨树的儿童诗。

它通过对白杨树的描述,展现出白杨树挺拔、茂盛的形象,同时又蕴含了勇敢、坚强的品质。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这首诗,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

二、《梅花》梅花傲雪冬,独立风雨中。

白雪映红梅,清香扑鼻融。

这首《梅花》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儿童诗。

它以梅花独立风雨中的形象,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和品格。

梅花虽然生长在严寒的冬天,但依然傲立不屈,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勇敢的精神。

三、《蜘蛛与蝴蝶》蜘蛛上天梁,结网织牢强。

通过绳索飞翔,蝴蝶自由忙。

这首《蜘蛛与蝴蝶》是一首对比描写蜘蛛和蝴蝶的儿童诗。

蜘蛛在天梁上结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坚固和稳定,而蝴蝶则通过自由的翱翔展示了它的自由和灵活。

这首诗通过对蜘蛛和蝴蝶的对比,告诉学生努力和自由的重要性。

四、《小山羊和小驴》小山羊跃欢快,小驴随其后。

唱歌追逐戏,快乐真可爱。

这首《小山羊和小驴》是一首描写小山羊和小驴欢快游戏的儿童诗。

小山羊和小驴跳跃、唱歌、追逐,展现出他们的欢快和友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动物的欢乐场景,向学生传达了快乐与友谊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模仿,感受到快乐和友谊的力量。

五、《小燕子》小燕子飞高屋檐,捉虫儿忙不停。

用勤劳换美丽,展翅飞向天。

这首《小燕子》是一首描写小燕子的儿童诗。

小燕子勤劳捉虫、飞翔,用自己的勤劳获得了美丽和自由。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到努力和付出所带来的成果。

同时,也能从小燕子身上学到坚持不懈的品质。

以上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儿童诗词赏析。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咏鹅》——唐·骆宾王1. 原文及翻译-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2. 赏析-生动的描写: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形象地模拟出鹅的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接着“曲项向天歌”,描绘出鹅伸长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一个“曲”字,把鹅的形态之美生动展现出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致地刻画了鹅在水中的样子,白色的羽毛与绿水相映衬,红色的脚掌在清波中划动,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极具美感。

-童真童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童真。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鹅,将鹅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江南》——汉乐府1. 原文及翻译-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 赏析-重章叠句的形式美: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反复咏唱,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生动地描绘出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的热闹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鱼儿在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游动的画面,使诗歌充满了动感。

-意境的营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出江南水乡莲叶茂盛、莲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展现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气息。

这种优美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的富饶和美丽,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画》——唐·王维1. 原文及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册课外古诗积累咏物诗1.《咏鹅》 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意:鹅啊鹅,你弯着脖子对着天空唱歌。

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开清澈的水波。

2.《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那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而成的,是二月的春风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思乡诗1.《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描写山水的诗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描写风景的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望庐山瀑布意思: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及解析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及解析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词目录 1.一去二三里2.画3.静夜思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sîng 】shào yōng 【宋】·邵雍·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yān cūn sì wǔ jiā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î亭台六七座,bā jiǔ shí zhī huā八九十枝花。

【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huà画【táng 】wáng wãi 【唐】·王维·yuǎn kàn shān yǒu sâ远看山有色,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听水无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春去花还在,rãn lái niǎo bú jīng人来鸟不惊【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一年级上古诗解析

一年级上古诗解析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2]
创作背景编辑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3]《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ﻫ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小学1年级上次古诗词鉴赏

小学1年级上次古诗词鉴赏

一年级上册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骆宾王:出生于初唐,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7岁作诗,被称为神童,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翻译鹅呀鹅,弯着脖子对着天唱歌,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鹅掌拨弄着水波。

赏析据传《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这首诗的第一句用了“鹅、鹅、鹅”,让读者被鹅的叫声吸引,接着用了“曲项”、“向天歌”写明了鹅此时的姿态,我们似乎看到大白鹅在欢快的歌唱,“浮”、“拨”这两个字,则生动地讲了鹅浮在水面上,看起来似乎是静态的,但水下的脚掌拨弄水飞快,静态美和动态美结合,生动活泼。

江南汉.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作品鉴赏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阅读一年级上册年级:姓名:古诗(15首)1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③拨:划【译文】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2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眠:睡觉②闻:听见③啼鸟:鸟鸣④夜来:昨夜【译文】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落了多少呢?3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②疑:好像,以为③举:抬,仰【译文】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4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禾:禾苗。

②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③悯:怜悯。

④锄禾:用锄头给禾苗松土去杂草。

【译文】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5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咏:歌唱,赞美②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③妆:打扮。

④绦:丝带。

【译文】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6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①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②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7 江南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乡,风景优美,特别是当采莲季节,茂密的荷叶亭亭玉立,无边无际。

轻风吹拂,荡起层层涟漪。

鱼儿欢快地游戏,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悠然自得。

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①谙(ān):熟悉。

②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9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

④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⑤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母爱⑥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

⑦晖,阳光。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

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啊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

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10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细流:细小的流水。

④照水:倒映在水面。

⑤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⑥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译文】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11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①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呼作:称为。

③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④疑:怀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叫它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

12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①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②撷:采摘。

【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到来时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它最能把情思包涵!13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①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④穷:尽。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台。

14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独步:独自散步②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③蹊:小路④留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

⑤自在:自由自在。

⑥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由自在又娇媚的黄莺啼鸣和谐动听。

15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③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④苍苍:青色⑤见:通“现”,出现,显现。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朗读(10篇)1大海睡了尹维平ﻫ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ﻫ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2 哪去了春姐姐的花篮哪去了?夏哥哥的绿叶遮住了。

夏哥哥的绿叶哪去了?秋姑姑借去做地毯了。

秋姑姑的地毯哪去了?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哪去了?装进春姐姐的花篮里了……3 柳树柳树,站在池塘边。

她弯着身子,垂下一根根绿色的线。

她在做什么?钓云朵,钓太阳,钓星星,钓月亮……从白天钓到黑夜,从春天钓到冬天。

ﻫ钓到了吗?没有。

灰心了吗?也没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你看:绿色的钓线,越垂越多,越垂越长。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4儿歌三首陶行知小孩不小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赠华珍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小雪花蒲华清小雪花,想妈妈,张开翅膀飘飘下。

妈妈怀里甜甜睡,梦见自己正长大……春风姑娘来看他,只见遍地小红花。

6留下的歌周锐在一座只剩七棵树的森林里,住着七只小鸟。

第一棵树上住的鸟叫“多”,他每天唱一支歌:“多,多,多……”第二棵树上住着“来”。

接下去是“咪”、“发”、“梭”、“拉”、“西”,他们都有自己的歌:“来,来,来……”。

“咪,咪,咪……”“发,发,发……”……一起唱起来,挺热闹的。

有一天,出了可怕的事,多住的那棵树被砍倒了。

多没地方住了,他对邻居来说:“我不得不离开这里了。

但我很想把我的歌留下来。

”多就把自己的歌教给来。

然后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从此以后,来的歌声就变成:“多来,多来,多来……”一听这歌声,伙伴们就会想起不知飞去哪里的多。

又过了些日子,来的那棵树也被砍倒了。

来伤心地离去之前,也把自己的歌留给了邻居米……到这森林里剩下一棵树时,只有小鸟西含泪唱着伙伴们的歌: “多来咪发梭拉西,西拉梭发咪来多……7你在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什么念平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大西洋在中间,南美洲与非洲画得比较靠近。

小朋友们,你们看出什么有趣的东西了吗?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生病在家休息,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看墙上的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南美洲东边海岸线的轮廓,同非洲西边的海岸线很吻合。

如果把这两个大洲的地图从世界地图上剪下来,说不定能拼凑在一起。

他想,也许这两片大陆原来是连成一片的,后来才分开了。

小朋友们想一想,有没有道理?他经过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大陆是可以像大船一样漂流、移动的。

这在当时是一个新的想法。

可是,是什么力量使大陆漂移呢?魏格纳当时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又经过了四五十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才被基本证实。

欧洲有许多国家,每年都要印许多张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到过世界地图,却没有发现什么,唯有魏格纳由此想到了大陆的漂移。

而让这个突然产生的想法变成经过证明的科学理论,却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

小朋友,这就是科学研究。

8第一堂课前苏联巴尔托我现在是学生了,第一次走进课堂。

女老师走进教室时,我该站起来,还是坐地位子上?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课桌打开,不知道怎样从座位上站起,不把桌盖弄出声响来。

老师对我说“来”,我却把右手举得高高,怎样才能捏好钢笔呢,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多了,叫阿莎的就有四个,还有四个瓦西亚,五个马露莎,班上就有两个彼得罗夫。

现在我是女学生了,第一次走进课堂。

我知道怎样做才好,虽然我坐的时间还不算很长。

9再见,太阳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晚上,小姑娘与太阳告别。

太阳坐在地平线上。

“再见,太阳。

”小姑娘说。

“再见,小姑娘。

”太阳回答,“睡觉吧,我也要休息了。

明天清早我醒来时将温柔地迎接你。

你就在那扇小窗户里面等我吧。

”小姑娘睡觉了。

她梦见了蓝色的天空。

太阳升起来了。

他用温柔的光芒抚摸着小姑娘的脸蛋。

小姑娘醒来了,她说:“早安,太阳!看到您,我是多么高兴啊!”10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匈牙利哈尔什夏天时,冬天在哪里?冬天时,夏天在哪里?天亮时,黑暗在哪里?是什么时候呀,是谁呢?树叶不动的时候,在哪里?风从哪儿吹来,又吹向什么地方?夜里,白天的太阳在哪里?白天,夜里的月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河水会不停地流动?湖是站着不动的水么?鱼儿也能在天空中游?雨只会下,不会飞么?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些答案都往哪儿找?人们都这样回答我:等你长大就什么都知道了!可是我等不到长大,就想把什么都弄明白。

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