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00468

合集下载

全国2017年10月00468德育原理自考试题

全国2017年10月00468德育原理自考试题

绝密绎考试结束前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摇摇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摇摇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摇摇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德育原理是德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问题B.揭示德育一般规律C.揭示德育一般方法D.揭示德育一般过程2.下列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冶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冶八条目的是汉代《礼记》中的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3.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从德育目标的角度看,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A.全面发展性B.强制约束性C.全面开放性D.个体独立性5.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关系都对人的品德发展产生影响,其中起根本性影响作用的是A.社会精神文化B.人际关系C.生产方式D.家庭环境6.人的品德发展的内因即动力是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A.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B.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7.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11、12岁—14、15岁)的品德发展特征是A.适应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8.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冶、“长者施教冶;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运用于德育,使“传道冶速度加快,甚至隐没了“传道者冶。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柯尔伯格C.赞科夫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A.独立性B.滞后性C.超前性D.不平衡性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B.陶冶法C.评价法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B.控制纪律C.规划目标D.组织德育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4年10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4年10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课程代码 03706)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长期努力可以实现的。

这是因为A.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想象B.理想总是不完满、有缺陷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承认和接受C.理想本身包含着现实因素,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D.理想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体现着一种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但是,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现象,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A.时代性和阶级性 B.思想性和实践性 C.虚幻性和易变性 D.多样性和共同性3.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要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理想。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A.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B.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希望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4.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

看一个人是否真有理想,主要看他A.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B.是否承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C.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D.是否承认理想实现过程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5.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A.民族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全国2013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8

全国2013年4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8
A.长期性特点B.连续性特点
C.创造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18.三结合德育网络是指(A)16-276
A.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网络B.家庭、学校和班级相结合的网络
C.班级、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网络D.社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网络
19.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是(D)16-285
A.确定德育目标B.研究德育规律
A.萌芽阶段→独立科学阶段→多样化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科学阶段→真正科学阶段
C.独立科学阶段→分化阶段→真正科学阶段
D.多样化阶段→独立科学阶段→分化阶段
3.关于品德结构要素说法正确的是(A)2-33
A.知、情、意、行B.知、情、行、信
C.知、信、意、行D.知、情、意、信
4.学校德育产生于(B)3-39
C.教育目的、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德育内容
8.关于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角色说法正确的是(C)7-119
A.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主体
B.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客体
C.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主体
D.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时,只是德育的主体
9.不属于德育方法选择主要依据的是(C)9-165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
(1)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每一方面又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与相应的品德形式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人们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
(2)品德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即通常所称的知、情、意、行四者。
(3)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基本能力。
活动开始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学校要求去做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感觉不好意思甚至极不情愿在老师的要求下活动开始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学校要求去做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感觉不好意思甚至极不情愿在老师的要求下活动开始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学校要求去做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感觉不好意思甚至极不情愿在老师的要求下出于无奈跟着跪了下去

全国2020年04月自学考试00468德育原理试题答案

全国2020年04月自学考试00468德育原理试题答案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1-38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2-45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2-46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3-58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3-62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4-72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4-84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5-99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5-108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6-120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7-136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7-145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8-150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2014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德育原理》课程试卷

2014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德育原理》课程试卷

韩山师范学院2014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德育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课题:、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过程、、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2.德育的主要功能包括:、、教育性功能。

3.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计划性与正面性、、。

4.现当代学校德育除了继承、光大近代德育世俗化、科学化的传统,还产生了新的轨迹与特点,主要表现在:、、。

5.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包括三个基本维度是:、、。

6.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包括或强调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教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教育。

7.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德育过程其他要素的影响。

8.个体道德成长的情境,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12分)1.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2.道德教育活动课程:3.社会实践法:三、简答题(共30分)1. 德育的功能是指什么?正确理解德育功能有何意义?(8分)2.请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6分)3.请简述德育中提问法的基本要求。

(8分)4..请简述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

(8分)四、论述题(20分) 请联系实际,试论学校应当如何积极主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五、材料分析题 (14分) 片段: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青少年日益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

面对网络海量而庞杂多样的信息,青少年的选择判断能力不强,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冲突,一些青少年无所适从、不知所取,有的陷入网络不能自拔,有的甚至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

青少年中出现的信息异化情况,值得人们深思。

请运用德育原理的基本知识,就以上社会状况材料片段,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并谈谈学校德育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最新全国2014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真题与答案详解

最新全国2014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真题与答案详解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0-16A.实践性 B.阶级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C ) 0-7A. 培根和洛克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 1-41A.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 ) 1-78A. 客观性和普遍性 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 D.普遍性和自觉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C ) 1-61A.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B ) 1-80A. 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C ) 2-93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2-95A. 兴趣爱好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理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 2-107A. 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 D.分析、归纳、综合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B )2-120A. 绝对性 B.相对性C.全面性 D.片面性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 D ) 3-139A. 产品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B ) 3-149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 ) 3-157A. 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 D.文化标准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 A ) 3-134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 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4-190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 C ) 4-198A. 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B ) 4-203A. 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 D.平均利润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D ) 4-221A. 实用主义 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 D.利己主义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 B ) 5-225A. 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 A ) 5-232A.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 D ) 5-238A. 工人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 D ) 5-250A. 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 A ) 5-253A. 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 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 D ) 6-274A.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 D ) 6-270A. 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 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 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C ) 6-288A. 全都是无偿提供的 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 7-319A. 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 ) 7-326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D ) 8-342A. 平均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 D.按需分配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8-344A. 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ACD ) 0-9A. 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 BCD ) 1-45A. 普遍性 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C ) 2-107A. 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BC ) 2-120A. 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 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 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ABC ) 3-132A. 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 BC ) 4-201A. 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 ACD ) 4-214A. 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BD ) 5-255A. 股票的票面价格 B.股息C.平均利润 D.银行利息率3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 CD ) 6-297A.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 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4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 ACD ) 7-333A. 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自考0468德育原理 历年真题 汇总

自考0468德育原理 历年真题 汇总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B.班杜拉C.凯兴斯泰纳D.洛克4.现代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适应性B.两义性C.协调性D.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德育原则是( )A.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A.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会、团队会B.生产劳动C.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12.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指令性B.封闭性C.被动选择性D.寓教于养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15.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相对性B.一致性C.继承性D.滞后性16.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C.平衡性D.一致性17.“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8.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 )A.权系数B.标号C.标度D.效度19.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 )A.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
0046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柯尔伯格C.班杜拉D.
杜德海姆

2.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别是施加或改变一种条件,以引起研究对象某种现象出现

而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B.实验法C.观察法D.
调查法

3.
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德行品质B.道德品质C.德育品质D.
教育品质

4.
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

A.自由B.平等C.明人伦D.
博爱

5.
从他性和情境性,是以下哪一年龄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

A.婴儿期B.童年期C.幼儿期D.
少年期

6.
德育目的在于使人们形成信仰上帝、绝对服从、忍耐、勤劳、节俭、禁欲等宗教思想道德品质

的是
A.欧洲中世纪B.
中国奴隶社会

C.欧洲奴隶社会D.
中国封建社会

7.
在德育上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纲领的是

A.道家B.墨家C.法家D.
儒家

)

3共(页1第题试理原育德 #86400


8.
“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工作、事业、友谊、爱情、荣辱、幸福等课题”
属于以下哪项教育的基本

内容和要求
?
A.理想教育B.
自觉纪律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D.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9.
“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指的是

A.品德意志B.
品德情感

C.品德行为D.
思想道德意志

10.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矛盾

C.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矛盾

D.
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
“要求德育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品德教育,
又要发挥受教育

者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或品德修养”,体现了
A.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原则B.
知行统一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12.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某一个或某些思想道德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和争辩,得出正确结

论,以提高学生品德认识和能力的方法是
A.讲解法B.
讨论法

C.谈话法D.
阅读指导法

13.
以下组织中,只有高等学校才有的组织是

A.校学生会B.
班学生委员会

C.学生联合会D.
班委会

14.
“帮助搞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维护公共秩序;宣传交通规则和维护交通秩序”
属于

A.自我服务性劳动B.
生产劳动

C.社会公益劳动D.
社会福利劳动

15.
“人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一般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对比、对照,
像照镜子似的仔细观看别

人。”该话的出处是
A.马克思B.
赫尔巴特

C.苏霍姆林斯基D.
夸美纽斯

16.
品德修养过程要以积极的活动和交往的社会实践为基础,体现了

A.自我品德内省性B.
自我品德自觉性

C.自我品德涵育性D.
自我品德实践性

)

3共(页2第题试理原育德 #86400


17.
与常模参考性检测相联系的是

A.肯定性评定B.
相对评定

C.绝对评定D.
否定性评定

18.
家校联系的方式中“其特点是个别访谈,针对性强,较为深入、具体、细致”,指的是

A.家长委员会B.
家长会

C.互相访问D.
家长学校

19.
德育工作者决不能机械被动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决定,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自觉、积极、主动地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方针、目标和内容,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
,
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以贯彻和实施,以实现德育目标和内容。这体现了德育工
作者劳动具有
A.主体性的特点B.
长期性的特点

C.示范性的特点D.
创造性的特点

20.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
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
原始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
21.
简述生物因素对品德发展的影响

22.
简述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23.
简述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原则

24.
简述社会德育的特点

25.
简述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26.
试分析德育过程的构成因素,并谈谈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7.
因材施教原则的涵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
28.
某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

活动等不同方式移栽大头菜苗、茄子苗、番茄苗,种植玉米、大豆、白菜、萝卜、芸豆等,把科
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吃苦耐劳

该案例主要反映了德育方法中的哪一种?其基本概念和优点如何?联系实际谈谈这种德
育方法运用时的具体要求

)

3共(页3第题试理原育德 #86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