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楼梯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楼梯应具备舒适、安全、美观的特点,并满足行人出行的需要。

2.楼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楼梯的尺寸、形式和结构应适应建筑空间的布局,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

二、楼梯尺寸与高低差:1. 楼梯的踏步宽度应不小于300mm,高度应不大于200mm。

2. 踏步宽度和高度的差值应控制在150mm-180mm之间,以保证人们的正常行走。

三、楼梯坡度:1.直跑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蜿蜒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保证行人的舒适度。

2. 拐角处的纵坡飞度应限制在12mm以内。

四、踏步和踏板间距:1. 室外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不小于50mm,以便排水和防止积水。

2. 室内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控制在60mm-65mm之间,以便人们正常行走。

五、扶手:1. 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两侧,并且高度应在900mm-1100mm之间,以方便行人使用。

2.扶手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六、楼梯结构和材料选择:1.楼梯的结构应保证稳定牢固,能够承受行人和荷载的重量。

2.楼梯的表面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好、易于清洁和耐磨损的材料。

七、逃生楼梯:1.逃生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2.逃生楼梯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施,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楼梯并使用。

综上所述,建筑楼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结构安全稳定、舒适易用而设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规范。

合理的楼梯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舒适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务必要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楼梯的功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楼梯是连接各个楼层的重要构件之一。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一、楼梯尺寸要求楼梯的尺寸是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通行的关键因素。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步距和踏步宽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一般来说,楼梯的步距不应大于63厘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厘米。

此外,楼梯的梯段高度也需要符合规范,一般不应超过17.7厘米。

二、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也是决定楼梯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坡度通常在25度至45度之间。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采用30度至35度之间的坡度,以确保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感。

三、楼梯扶手要求楼梯的扶手是确保使用者安全的关键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楼梯两侧,并且扶手的高度应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

通常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四、楼梯防滑措施要求为了避免使用者在楼梯上滑倒,规范要求在楼梯的踏步上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

常见的防滑措施包括在踏步表面铺设防滑材料、雕刻纹理、植入防滑颗粒等。

此外,规范还规定了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过渡应采用防滑材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五、其他规范要求除了上述的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要求外,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规范要求。

例如,楼梯的照明应充足,以方便使用者在暗光环境下看清楼梯的结构;楼梯的出口应设置指示标志,指引使用者安全离开楼梯。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人员能够方便地上下楼梯,并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设计楼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

6.3.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6.3.2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高度不应大于0.175m时,坡度为33.94°,这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楼梯是连接建筑物各个楼层的重要通道,其规范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楼梯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楼梯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的尺寸、坡度、安全措施等。

1. 楼梯尺寸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楼梯的宽度应适应人员流动和疏散的需要,一般不得小于1.1米,且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域,宽度应增加到1.5米以上。

楼梯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踏步的深度应大于30厘米,确保人们踩踏时的安全稳定感。

2. 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的斜度,一般规定在25°-45°之间。

过小的坡度会增加楼梯的台阶数目和体积,给人们带来不便;而过大的坡度则容易导致行走不稳,增加跌倒的风险。

合适的坡度可以保证人们在楼梯上行走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楼梯间距要求为了保证人们在楼梯行走时的安全,楼梯的每个踏步之间应有规定的间距。

一般来说,楼梯的间距不得大于19厘米,以确保人们踩踏时的稳定。

此外,楼梯的扶手也必不可少,扶手的高度一般在85-90厘米之间,以便人们在行走时有可靠的支撑。

4. 楼梯的安全措施为了进一步保证楼梯的安全性,还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楼梯的起始和结束处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引导人们正确进出楼梯。

楼梯两侧应设有防护栏杆,一般高度不低于1.05米,以防止人们从楼梯旁边掉落。

此外,在楼梯的台阶上,应保持干燥、无障碍物的状态,以防止人们滑倒或绊倒。

总结起来,在建筑工程中,楼梯规范要求是确保人们在楼梯上行走时的安全和舒适的基础。

楼梯的尺寸、坡度、安全措施等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在确保楼梯的合理设计和安装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的楼层间安全快捷地移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楼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楼梯的设计不仅仅关乎美观与实用性,更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楼梯的设计中,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需要遵循。

本文将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楼梯的基本设计要求1. 楼梯结构:楼梯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使用者的重量,并保证不会发生倾斜、侧移或塌陷等危险。

楼梯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2.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使用人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宽度应保证两个人能够同时通过,从而避免拥挤和行走不便。

3. 楼梯踏步与踏面:楼梯的踏步宽度、踏面高度以及楼梯的踏步间距等参数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

通常情况下,踏步宽度应大于等于30厘米,踏面高度应小于等于20厘米,并且楼梯的踏步间距应保持一致,以确保使用者在行走中的舒适感。

4. 楼梯扶手:楼梯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安全和便利性,因此,设置扶手是必不可少的。

楼梯的扶手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高度应适合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并且应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行走者的重量。

5. 楼梯防护措施:为确保行走者的安全,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危险。

防滑是楼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踏步面材料应选用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楼梯的护栏高度和间距也应符合相关规定,以避免使用者跌落。

二、楼梯设计中的安全出口要求1. 安全出口的位置:在设计大型建筑物时,应确定安全出口的位置,并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易于到达和辨识的位置,通常在建筑物的两侧或尽可能靠近主要人流路径的位置。

2. 安全出口宽度: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内的人员容量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建筑标准,通常情况下,每个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不小于1.2米。

3. 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应符合防火和紧急疏散的需要。

门应易于打开,使用者不需要过多的力气就能开启。

楼梯的设计规范

楼梯的设计规范

楼梯的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和舒适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以下是楼梯的设计规范:1. 建筑设计规范: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设计规范,以确保楼梯的结构稳固、承载力合理、坡度适宜等。

2. 安全设计规范:楼梯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采取措施防止滑倒,避免扶手和栏杆的任何材料和构造形式对用户造成的伤害。

楼梯的踏面宜采用防滑材料,以增加踏面的摩擦力,减少滑倒的可能性。

楼梯的踏步和踏面的宽度和高度应相同或接近,确保用户在走上楼梯时脚步一致,降低跌倒的风险。

3. 坡度规范:楼梯的坡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0度,家庭住宅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5度。

4. 尺寸规范:楼梯的踏面宽度应符合规范,公共楼梯的踏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70mm,家庭住宅楼梯的踏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50mm。

楼梯的楼梯间空间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1200mm。

5. 扶手和栏杆规范:楼梯的扶手和栏杆是保证用户安全的重要设施,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扶手的高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应不低于900mm,不高于1100mm。

栏杆的高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应不低于900mm,不高于1100mm。

栏杆的材料和构造形式应能够提供稳固和有效的支撑,确保用户在楼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 照明规范:楼梯的照明设计应符合规范,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楼梯时有足够的光线,减少跌倒和伤害的风险。

照明设备应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出现阴暗和盲区。

7. 停放规范:楼梯的周围应设计合适的停放和通行空间,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停放和携带物品,同时也要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8. 楼梯标示规范:楼梯的标示应清晰明确,以帮助用户识别楼梯的位置和方向。

标示应有足够的对比度,以确保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可见。

以上是楼梯的设计规范,这些规范旨在保障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住宅楼梯设计规范

住宅楼梯设计规范

住宅楼梯设计规范住宅楼梯设计规范是指在住宅建筑中设计楼梯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楼梯的设计要求安全、舒适、美观,并考虑到各种使用者的需求。

以下是关于住宅楼梯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一、尺寸规范:1. 楼梯的宽度应该根据人流量来确定,一般来说,住宅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90厘米。

对于多层住宅楼梯,通常需要更宽的楼梯来容纳更多的人流量。

2. 楼梯的楼梯踏步的深度应该在28-32厘米之间,楼梯踏步的宽度应该在20-30厘米之间。

这样的尺寸可以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

3. 楼梯的踏步高度应该均匀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一般来说,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超过18厘米。

踏步高度超过20厘米时,容易造成步行者的不适和跌倒的风险。

二、安全规范:1. 在楼梯两侧应该设置栏杆或护栏,栏杆的高度一般为90-110厘米之间。

栏杆上应该设置合适的扶手,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2. 楼梯的台阶和踏板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以防止滑倒。

在楼梯上还可以设置防滑条或防滑垫,以增加人员行走的稳定性。

3. 当楼梯有两个或多个转角时,转角处应设置合适的楼梯扶手,以方便人们转弯和支撑。

三、美观规范:1. 楼梯的设计应该与住宅的整体风格和室内设计相适应,颜色和材料的选择应该协调一致,塑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室内环境。

2. 楼梯的形式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和创意性,可以通过设计楼梯的形状、材料和装饰等方式来提升其视觉效果。

3. 在楼梯旁边可以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和安全的步行环境。

四、无障碍设计规范:1. 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可以在楼梯旁边设置无障碍坡道或安装电梯,以提供便利和无障碍的使用环境。

2. 楼梯的踏步和台阶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应符合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3. 楼梯的栏杆和扶手应该安装在合适的高度和位置,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帮助。

总之,住宅楼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舒适、美观和无障碍使用而制定的。

设计师应该根据这些规范来合理设计楼梯,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住宅楼梯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楼梯设计相关规范

楼梯设计相关规范

楼梯设计相关规范楼梯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楼梯的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对楼梯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楼梯设计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实用性原则:楼梯设计应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方便使用者的出入和活动。

3.美观性原则:楼梯设计应考虑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二、楼梯尺寸规范1. 楼梯宽度:根据使用者数量和功能不同,楼梯的宽度有一定的规定。

一般住宅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800mm,公共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00mm。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长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为280mm至320mm之间。

3. 楼梯踏步高度:楼梯踏步高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为150mm至180mm之间。

4. 楼梯踏步宽度:为了确保人们不会滑倒,楼梯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30mm。

5. 楼梯扶手高度:楼梯扶手的高度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一般为850mm至950mm之间。

三、楼梯安全设计规范1.楼梯坡度:楼梯坡度指楼梯的倾斜程度,一般建议楼梯坡度不超过30度。

2.楼梯平台:楼梯应设有平台,以便使用者休息或改变方向。

3.楼梯防滑措施:楼梯的踏步应采用防滑材料,以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4.光线照明:楼梯应设有充足的光线照明,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四、楼梯通道规范1.室内楼梯:室内楼梯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

2.室外楼梯:室外楼梯通道应设有防滑材料和雨水排放设施,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五、消防逃生楼梯规范1.消防逃生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角落或安全出口处,确保使用者能够快速逃离危险区域。

2.消防逃生楼梯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使用防火材料进行建造。

3.消防逃生楼梯应设置独立通道和消防设施,以确保使用者顺利疏散。

4.消防逃生楼梯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总结:楼梯设计相关规范涵盖了楼梯尺寸、安全性、通道设计和消防逃生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

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

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

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

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

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

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

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

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步长即楼梯的宽度。

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楼梯设计规范说明:(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设计简介在复式和跃层住宅的起居室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往往是楼梯。

合理利用空间,巧妙地选择装饰,可使居室产生最佳装饰艺术效果,它既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可以给人美的享受。

从功能上讲,作为垂直交通的工具,楼梯将层与层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除了满足实用功能之外,还应该把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来设计。

根据住宅规范的规定,套内楼梯的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与0.90M。

这一规定就是搬运家具和日常物品上下楼梯的合理宽度。

此外,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当楼梯设计出来后,起居室的设计也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楼梯是具有一定的坡度的,有坡度就具备动感,所以在起居室里显得非常抢眼,因此楼梯在家庭装潢设计中的位置就显得非常独特。

国家标准目前建筑中通用的楼梯设计国家标准,主要是我国建设部和国家质栓总局制定的国家标准,2005年发布的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6年版的2002年1月10日发布的GB5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3年版的1999年3月25日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等,除此其他各类建筑,如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工厂建筑设计规范等等。

基本上都以上述二本设计规范中楼梯设计规范的要求为蓝本制定的。

我先将我所了解的内容规内起来介绍给大家供读者讨论。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规定(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三)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低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5、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的规范(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设计方法步骤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