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

肺胀

一定义:肺胀就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

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 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6、肺肾气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

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

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

过咸之品。

2、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

3、痰热郁肺者,可饮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与水肿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5、多汗者,注意补水,给予含钾食物。

6、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

六情志护理

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七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与反应,并做好记录。

八健康指导

1、加强锻炼,劳逸适度。

2、慎风寒,防感冒。

3、饮食有节,戒烟酒。

4、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去医院复查。

鼓胀

一定义:鼓胀就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 临床以腹大

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

1、气滞湿阻

腹胀按之不坚,胁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二畛,食后胀甚、得嗳

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2、水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 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3、水热蕴结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 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4、凝结水留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瘢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窖警血警: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5、阳虚水盛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 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6、阴虚水停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

细数。

三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必要时执行消化道隔离。

2、重症患者应卧床休养。因腹胀而致呼吸困难者,可取半坐卧位.轻者可适当活动。脾肾阳虚者,宜住向阳病室。

3、对长期卧床与重症行动不便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

4、肝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5、每日记录出入量。重症患者每日测量腹围 1 次,做好记录。

6、注意观察神志、腹部形态、尿量及喘促、出血、呼吸气味等

,并记录。

四临证护理

1、气滞湿阻实胀者,用大蒜头、车前草各159,捣烂贴脐,日 1 剂。

2、水湿困脾实胀,用艾灸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呈十字形灸(即上下左右艾灸30 分钟)。。

3、脾肾阳虚胀满者,艾灸关元、神厥、中极穴,以理气消胀; 或施以腹翻 5 热敷法、盐熨法、葱熨法等。

4、水热蕴结者,保持大便通畅,平时食蜂蜜或缓泻剂,指导病人每天饭后做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5、肝肾阴虚者,密切观察胁腹痛的程度,必要时给以热敷,或道医嘱针刺,兼虚寒者加艾灸。

6、抽放腹水时应注意观察并记录腹水的量、颜色、性质,按医嘱送验。密切观察抽放腹水后的病情变化,防止肝昏迷、出血、腹腔感, 染等并发症发生。

五饮食护理

1、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为宜。

2、厌食者饮食要清淡可口并多样化,忌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品,戒烟酒。限制钠盐的摄入。

3、高血氨时禁食高蛋白饮食。

4、气滞湿阻可多食理气健脾食物如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脾肾阳虚可食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益肾之品;水湿困脾可常食健脾利水食品,如鲤鱼、赤小豆等。

六情志护理

加强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七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浓煎温服。水湿困脾者汤剂趁热服用;水热蕴结者凉温后服用。服药后观察效果与反应。

八并发症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

1、密切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等变化,并观察神志、面色、脉搏、血压、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见病人

出血,观察出血量、色、质。量多,自觉头晕,心悸等,及时报告医

生,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做好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2、安置病人舒适体位,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以防塞息。

3、指导病人服药,药片或药丸需研细后泡服或冲服。

4、饮食宜细嚼慢咽,少掇多餐,忌食质粗、干硬、辛辣煎炸以及带皮、骨、刺食物,食物温度适宜,不宜过烫或过冷,出血时禁服。

5、注意卧床休息减少与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安慰病人,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免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肝昏迷

l 、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血压、舌象、脉象等变化,如出现性格改变、举止反常、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睡眠欠安或多睡等为肝昏迷先兆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促进肝细胞恢复,输血宜输新鲜血液。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大黄粉5克吞服,或口服蜂蜜、麻仁丸,或用生理盐水或用食醋加水(3:1)灌肠,忌用肥皂水灌

4、教会患者监测脉搏与听心率的方法。

5、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6、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

7、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8、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胸痹

一定义:因邪痹心络, 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 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

1、心血瘀阻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入夜尤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带,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 脉弦涩。

2、气滞心胸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 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闭阻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谢,脉滑。

4、寒凝心脉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龙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6、心肾阴虚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7、心肾阳虚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没备与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四临证护理

1、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可予热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促不得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

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六情志护理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七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八并发症护理

真心痛

1、绝对卧床休息,不得随意搬动,设专人护理。缓解期可在室内适当活动。

2、密切观察疼痛时间、面色、出汗、神志、体温、脉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3、饮食以清淡、细软、不可过饱或过咸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

蔬菜,忌生冷、油腻,禁烟酒。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外来的精神刺激。

5、嘱病人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九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 ............................... 一般护理常规....................................... 高热............................................... 神昏............................................... 中风............................................... 中暑............................................... 6急性出血.......................................... 痛证............................................... 暴泻............................................... 脱证............................................. 中药中毒...........................................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风温............................................... 感冒............................................... 内伤发热........................................... 咳嗽… 哮喘… 悬饮… 肺痈… 肺胀… 胃脘痛呕吐… 便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 肺胀 一定义:肺胀就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 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 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6、肺肾气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 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 神昏……………………………………………………… 中风……………………………………………………… 中暑……………………………………………………… 6急性出血…………………………………………………痛证……………………………………………………… 暴泻……………………………………………………… 脱证…………………………………………………… 中药中毒…………………………………………………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风温……………………………………………………… 感冒……………………………………………………… 内伤发热…………………………………………………咳嗽………………………………………………………

哮喘………………………………………………………悬饮………………………………………………………肺痈………………………………………………………肺胀………………………………………………………胃脘痛……………………………………………………呕吐………………………………………………………便秘………………………………………………………泄泻………………………………………………………黄疸………………………………………………………积聚………………………………………………………水臌………………………………………………………水肿………………………………………………………肾衰………………………………………………………淋证………………………………………………………癃闭………………………………………………………消渴………………………………………………………心悸………………………………………………………胸痹………………………………………………………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 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1、风寒束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舌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厚而黏,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4、痰热壅肺:咳嗽气促, 甚者胸胁满痛, 痰黄黏稠质厚, 咯吐不爽,或面赤身热, 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5、肺阴亏虚:干咳无痰,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喉痒声哑,口燥咽干,或手足心热,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分型】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肺阴亏虚证。 【一般护理、生活起居】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 痰多者取侧卧位, 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 痰不易咯出, 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服药调护】 1、风寒束肺:选用杏苏散(杏仁、紫苏叶、桔梗、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等。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并盖被, 以加强发散之力,驱邪外出。 2、风热犯肺: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薄荷、甘草等。汤药宜急煎温服。 3、痰湿蕴肺:选用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汤药温服。 4、痰热壅肺:选用清金化痰汤(橘红、茯苓、瓜蒌仁、知母、桑白皮、贝母、麦冬、桔梗、甘草等。汤药可凉服, 也可频服鲜竹沥加强化痰。 5、肺阴亏虚:选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甘草等。汤药温服。 【饮食调护】 1、风寒束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可用萝卜杏仁饮,以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去皮尖10g 捣碎,冰糖30g , 共用蒸熟热服, 连用7天, 加强化痰, 减轻咽部刺激避免诱发咳嗽。 2、风热犯肺;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可少量多吃梨、橘子等含水量较高且甜度较低的水果。干咳少痰者,可用生梨1个,去皮核,加川贝10g , 冰糖适量蒸服。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 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 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度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 2.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2)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3)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保暖。 3.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4.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5.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 6.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

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 (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着,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 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呕吐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

肺胀 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 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6、肺肾气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 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 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二、

(3) (2) (2)( (2) (2) (2)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高热

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

. 第一部分科室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一、中风 因素体痰热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 . 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4) 感冒 (7) 内伤发热 (10) 咳嗽 (12) 哮喘 (14) 悬饮 (17) 肺胀 (19) 胃脘痛 (22) 呕吐 (24) 便秘 (27) 泄泻 (29) 黄疸 (31) 水臌 (33) 水肿 (36) 肾衰 (39) 淋证 (42) 癃闭 (45) 消渴 (48) 心悸 (51) 眩晕 (54) 痉症 (56) 痹证 (58) 汗证 (61)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泻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汇总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咳嗽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舒适、安静。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作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五、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作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请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 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 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汇总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 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 (3) 若体温37.5 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⑷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 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咳嗽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舒适、安静。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作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五、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作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请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 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 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 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