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涛外国经济思想史讲义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大纲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
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教学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二、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
三、学习研究经济学说史的目的。
思考题: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问答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了解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四、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古代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三、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思考题: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2.柏拉图的“理想国”3.瓦罗的《论农业》4.公平价格问答题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并了解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外国经济思想史》8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精品教案课件讲义PPT-下载后可编辑PPT25页

辑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绪论:经济学说史概述一、经济学、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二、经济学说前史概述三、经济学说史的阶段划分与流派演变第一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学说第一节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一般特征;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英国重商主义和托马斯·孟;法国重商主义和柯尔培尔主义。
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威廉·配第;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布阿吉尔贝尔。
本章重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一般特征及古典经济学创立者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难点: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区别;为什么说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创始者得的重大理论贡献。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古典经济学2、思考题:①重商主义为什么会把财富的直接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②简述重商主义的政策特点。
③简述马克思对配第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重农学派与魁奈第一节重农主义体系的基本特征重农观点;自然秩序;封建外貌。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主张“纯产品”学说;财富的流通——《经济表》;赋税论;自由放任思想。
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及魁奈《经济表》对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总结。
难点:《经济表》怎样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过程。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纯产品2、思考题:①简述重农体系的基本特征。
②试述《经济表》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及其经济理论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述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生平和著述。
第二节《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国富论》的主题和结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机制和经济政策。
本章重点: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经济观点。
经济学说史课程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大纲【课程功能】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内容介绍】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
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
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
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
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课件经济思想史第5章

⑷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他反对重商主义的武器.他认为一国货 币过多并不利于对外贸易,就国内贸易来说,货币的增多,无 利也无害,但就国际贸易来说,国内货币数量过多,就会引起 物价腾贵,这样便不利于同外国商品竞争,造成其商品出困难, 并妨害其工业生产的发展,因此重商主义者主张外贸出超,增 加国内货币数量是错误的.休谟就是这样以其货币数量论来批 判重商主义的. 但是货币数量论是不科学的,错误的理论.其主要错误是: ⑴把价值符号(纸币)的流通规律理解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在休谟时代,金属流通还是流通的支配形式,他将金属货币理 解为铸币,又将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并按照价值符号 的流通规律认定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是错误的. ⑵它颠倒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从而也曲解了货币流 通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⑴休谟同其他货币数量论者一样,使商品不带价格,金银不带 价值进入流通过程,二者只是流通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数量关 系,即在流通中,一堆商品和一堆货币相交换;前者的一定部 分就表示后者相应部分的价值,因此,货币不过是单纯的价值 符号,它的价值,主要是虚构的价值. ⑵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这样,商品的价格就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除以流通中的商品 量,即P=G/W.因此,商品的价格同货币流通成正比,同商品 流通量成反比;而货币的价值则同商品流通量成正比,同货币 流通量成反比.他实际上否了商品和货币的内在价值. 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把休谟的流通理论归结为以 下三条原理:第一,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 量;第二,一国中流通着货币代表国内现有所有的商品,如果 货币数量增加,以其增加的比例,每单位货币代表的商品相应 减少;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货币的价值就 提高,如果货币增加,商品价格就提高,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因而货币的增加不会使一国变富,只会使物价上升.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经济史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之一,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绪论教学的目标在于说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的意义;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与范畴;以及《中国经济史》教材的结构与特点。
教学手段和方法:PPT多媒体,教师讲授、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课程学习要求和建议:教学课时设定为1课时,相关理论与方法可以采取指定阅读文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难点、课程主要内容: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2.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范畴。
3.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本教材的结构与特点: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由绪论和上、中、下三篇构成。
绪论阐明本教材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与范畴、教材结构特点;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中国古代、近代与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每一篇的第一章对该时代经济发展的起源(始)进行考察,在最后一章对这一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总体概括和评价。
本教材的特点是:1.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时序为纵向主线,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对古代、近代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阐述;2.将资源与环境的变迁纳入经济因素的分析;3.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察。
思考题1.简述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3. 说明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论述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吴承明:《经济史:历史关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21023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英文名称:School of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72 / 4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参考书:1、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丁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本(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胡代光、厉以宁主编:《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执笔人:魏晓彬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理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相应判断,吸取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和先进的部分,并对其中庸俗和错误的观点给予批判,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结合其产生时代和主要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2、系统掌握本门课程所学习的主要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注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掌握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二)近代西方经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四)当代西方经济思潮(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含义(二)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考核要求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理解其理论特点;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政策主张。
【西方经济学说史】绪论

❖ 当主流经济学可以为当前经济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为当前经济政策 提供有效的论证时,了解经济思想史似乎没有多大必要。然而,一且主流 经济学不能胜任,了解经济想史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
二、经济学说史的分期
❖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前11世纪—1776年) ❖ 古典经济学时期 (1776年—1870年) ❖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1870年—1936年) ❖ 现代经济学时期 (1936年— )
❖ 第一个时期: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 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前史 1.古代、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十五章 发展经济学思路演变
三、经济学说的特征
❖ 经济学说史具有历史性: 1.产生于一定的环境 2.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伴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 经济学说具有阶级性: 1.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 2.体现阶级斗争 3.具有阶级和超阶级的二重性
❖ 经济学说具有科学性: 1.逻辑上一致 2.形式上精确 3.符合事实
❖ 而不同的观点却往往包含着最终能够获得承认的思想的种子。比如,古典 学派认为,国家间应该进行自由贸易,而马尔萨斯作为古典经济学家却倾 向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③ 某个学派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 ❖ 一个思想体系要流行,必须要么满足全社会的需要,要么至少能被社会上
一部分人所接受,并捍卫、扩展和实施。 ❖ 重商主义者关心:“一个国家如何积累最多的金银?” ❖ 古典经济学家关心:“如何提高产出?” ❖ 凯恩斯关注:“市场经济如何避免萧条和高失业?” ❖ 货币主义者:“着重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
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深刻理解某个学派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帮助我们在 学习杰出经济学家的思想时把握住要点。对这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将向我们 展示他们所属学派的特点,以及其思想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15.043.1.01外国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of foreign countries)
学分数3 周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财经类专业选修课。
基本内容:本课程依次对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经济学、
历史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当代
经济学的流变和发展进行简要系统的讲授和评论。本课程的特点是从经济学
范式与范式转换角度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阐述和解读,揭示西方经济
思想的发展何以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和流派。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西方经济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
对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方法论有所了解,增强经济学理论
的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基本原理讲解,适度课堂讨论。
教材:马涛编著:《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教学内容:
1·导论
1·1经济学的历史属性
1·2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2·中外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交汇
2·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
2·2中国古典思想对重农学派和斯密的影响
3·重农学派
3·1魁奈与重农学派的创立
3·2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
3·3重农学派对亚当·斯密的影响
4·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4·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4·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3亚当·斯密对后世的影响
5·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5·1萨伊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5·2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
2
6·1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6·2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6·3西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4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7·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新方向
7·1西斯蒙第的新经济理论
7·2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有效需求不足论
8·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8·1历史学派的特点
8·2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先驱
8·3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奠基人
8·4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9·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
9·1《资本论》解读
9·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9·3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
9·4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定位与再评价
10·边际效用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建立
10·1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10·2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
10·3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
11·马歇尔与剑桥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善
11·1马歇尔局部均衡的理论体系
11·2庇古、罗宾逊、张伯伦对马歇尔理论的发展
12·维克塞尔与凯恩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成
12·1维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
12·2“凯恩斯革命”与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13·凡勃伦与加尔布雷斯的制度分析: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补充
13·1凡勃伦与早期制度学派
13·2加尔布雷斯与新制度学派
14·弗里德曼与拉弗: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复归
14·1弗里德曼与货币学派
14·2供给学派
15·科斯与交易费用:现代经济学范式发展的新方向
15·1交易费用概念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3
15·2产权理论
15·3制度的构成与作用
15·4制度变迁理论
15·5新经济史学
16·总复习
17·考试(最后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