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比较训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历史背景相近: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严重;二、目标性质类似: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
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时代背景国内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
守旧势力很强大国际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封建势力:明治维新: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众矢之的;戊戌变法:封建守旧势力顽固、强大,有坚强领导核心;领导者明治维新: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参加者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改革措施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社会生活方面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戊戌变法: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戊戌变法: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措施影响:明治维新:政府主持、保障;戊戌变法:缺少实权,受到巨大阻碍,难以推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明治维新》复习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四、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讲述这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小岛国日本,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岛国,今天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是什么力量在主导日本的命运呢?讲授:分五小组分别就政治、经济、文教、法律、军事方面概括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对日本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组任务: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作用:缓和阶级矛盾;自由劳动力。
第二组任务: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1)改革币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改革土地→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3)改革地税→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保障(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想一想: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主要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2、就政府作用而言,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仅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展示;《东京的鹿鸣官》过渡: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第三组任务:3.倡导文明开化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8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讲授新课由日本国花导入本课内容,讲解本课课标要求提出明治维新的缘由然后讲解本课。
内容:一、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当然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明治维新问题导学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黑船事件)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的特点。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和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2)材料二说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政府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材料三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
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
……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
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3)根据材料三探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
当堂检测1.明治维新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B.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C.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大力发展交通D.废除土地买卖禁令,统一征收地税2.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3.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废除身份制度 B.引进西方文化C.改造日本宗教 D.提倡武士道精神4.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A.实行义务兵役制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材料二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请回答:(1)基于材料一的认识,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如何实施的?(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和魂洋才”原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课件(共16张ppt)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有各藩的世袭统治
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
上的一种政治形态,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废
藩置县”的同时,明治政府通过优抚政策,消除了大名对
地方事物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新政府改革措施的推广和
影响
币制 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 改革 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有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土地 改革
地税 改革
殖产 兴业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私有制,确 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一律按低价的3%向土地私有人 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支付
商品经济获得发展,政府财政 收入提高,为国家的工业化政 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①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
②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和 “格杀勿论”的特权 ③政府通过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 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开始建立 起统一的 中央集权 国家
建立起了 适应资本 主义经济 发展的新 的社会体 制
2020/4/18
2
二、发展新经济 —— (经济措施)
措施
内容
2020/4/18
15
3、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 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 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
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C)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使节团主要成员,右起为大久保利通、伊
从1871年开始,日本派出岩仓使团
(整理)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精品文档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标:见新学案表现影响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外交采取“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历主义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史萌芽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条产生件原因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过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西方程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列强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的殖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民侵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入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影响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尊王攘夷原因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运动时间1860----1864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攘夷是核心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结果失败,原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目的推翻幕府的统治时间1866--1869领导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根据地西南强藩:萨摩、长州、土佐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过倒幕程运动过程“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 精品

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
分析理解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国、美国的不同,认识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福泽谕吉为何要提出“脱亚入欧”论呢?【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含义: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
【思维启迪】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学案

第3课明治维新学案学习目标: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知识自学:一、废除旧体制1.加强中央集权(1)内容①取消幕府的____________,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1871年,政府宣布“____________”,由中央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③原各藩大名迁居______。
(2)作用:开始建立起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内容:①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称“______”,武士改称“士族”,其他一律称为“平民”。
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________四种身份。
②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③以____________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2)作用: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新经济1.措施(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______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①措施: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影响:______________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______,并以货币支付。
(4)“殖产兴业”①引进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企效仿。
②建设近代____________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大力扶植和保护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三、倡导“文明开化”1.含义: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派遣学生到______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
(2)仿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________,1871年成立______,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第3课 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
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
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
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大国崛起》 解说词,检查预习,明治维新的含义。
授新:
学生读《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教师总结: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
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
提问: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明治政府采
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废除旧制度: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
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
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
爱知县名古屋市。
提问: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
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师过渡: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
资本主义新经济。
2 / 3
2、发展新经济: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板书)
(1)改革币制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土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思考:为什么明治政府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有哪些改革措施?有何意
义?(学生回答)
材料: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时间 1868-1873 1851-1873 1861-1873 186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5% 3.8%
国家 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4-1890年 12.1% 1.7% 5.2% 2.1% 3.5%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迅速
材料:
• 1888年三井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新町纺织厂、福冈缫丝厂。此后财团不断扩大
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1909年,三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思考:这体现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显著特征?
(少数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
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智元勋大久保利通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
(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师过渡: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3、倡导文明开化(板书)
伊藤博文认为国家富强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日本是如何进入“文明开化”之
域的?
材料: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
思考: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有何认识?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力量。
4、建立新军队(板书)
材料1: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2: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3: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作准备,……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3 / 3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提问: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何在?有何措施?
材料:……“武士道类似西方的骑士道,是高尚的道德,切腹与复仇并非野蛮,武士参
透死亡,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
……“武士道正如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东西。”
……“武士道完成了日本道德精神之建立,形成了日本的整体精神”。
——1899年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
(武士道精神:忠君、尚武军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小结:(
请学生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经济:土地改革 殖产兴业
文化:文明开化 教育改革
军事:军事改革 富国强兵
教师总结: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
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巩固练习: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
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
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
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
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
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
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
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
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
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
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诉材料,日本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多、复杂而分散,
学生不容易掌握。我以材料带领学生梳理教材,熟悉、掌握四个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相对轻松但不放松,学生的思维能被启发,基本达到历史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