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概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天气第2课时认识气温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
提问: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预设:太阳可以放出热量。
)2.交流: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预设:气温。
)3.交流: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预设:气温计。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
揭示课题:认识气温计(板书)。
二、探索: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材料准备: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2.出示活动手册第9 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
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1。
3.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9 页活动1 的记录。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身边的土壤》练一.填空题1.种植一盆西红柿我们需要准备。
西红柿种子、花盆等。
2.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种植植物必须把种子埋在它的里面。
3.陆地表面部分覆盖着土壤。
4.大树的根是扎在中的,汲取养分和水分,生长。
5.我们生活的。
等都离不开土壤,它是非常重要的。
二.判断题1.土壤无处不在,我们脚下踩的都是土壤。
()2.植物的生长必须有土壤才行。
()3.土壤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资源,土壤中的养分可以供小麦生活生长。
()4.我们的煤炭是从土中挖出来的,所以煤炭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5.土壤是蔬菜生长的必须条件。
()三.选择题1.下列不能找到土壤的做法是()A.在小河边B.去商场里C.去田野里2.土壤在我们身旁到处存在,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我们的校园的绿化带里有土壤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壤C.我们的教学楼底下是没有土壤的四.实验观察题——观察土壤1.你从收罗到了一捧土壤。
2.你从土壤中看到了什么?写一写)3.观察结论。
答案:一.1.小铲子土壤水2.土壤3.大4.土壤5.衣食住行二.1.×2.×3.√4.×5.√三.1.B。
2.C四.1.校园树底下2.腐烂的树叶虫子虫子卵树根等3.观察土壤能发觉除有植物生长的痕迹,有的还能发觉别的生物的存在。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土壤的组成》操演一.填空题1.土壤中主要有。
腐殖质。
沙砾等成分。
2.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请写出下图中土壤对应的名称:3.沙粒含量较多的是。
4.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
5.黏粒含量较多的是。
6.粗糙,细腻;握成团,发现不能,可以。
二.判断题1.土壤里面是没有石块的,小石块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
()2.所有的土壤中的颗粒都是一样的的。
()3.黏质土的黏粒最多,用手握一握不能成团。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探索:在一条轨道上比快慢
要点:
①将小组成员分为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终点并及时发令停止计时。 ③发令员尽量使用一个字的口令,如“跑”“停”。 ④计时员操作秒表要与发令员的指令同步。 ⑤操作员放开小球也要和指令同步,并且不能给小球施加助力。 ⑥记录员除了记录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小球是否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提醒 小组成员重新开始。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一
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 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 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探索二
在这些并交流。
拨动尺子,圆点上下振动
拨动指尖陀螺边缘,圆点转动
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 和之前一样吗?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 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如:前进、后退、转弯、旋 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画出人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探索一
做一个较低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木块在斜面的运动
探索三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2020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0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一、我会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二、我会选择: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D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B.茎C.叶D.种子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 )。
A.根B.茎C.叶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
A.根B.茎C.叶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
A.根B.茎C.叶三、我会判断: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研究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举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举动是奉告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匡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历。
可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比方他们每每没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窥察图片与会商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研究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况。
三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的。
(眼看)、(耳听)、(手摸)、(鼻闻)、(舌尝)、(工具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4、植物的共同特点: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0、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1、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写出你见过的叶子的颜色有(淡绿色、深绿色、红色、黄色等)。
(至少3种)1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6、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7、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8、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19、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二、我来连一连: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它们的分工吗?眼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耳物体的气味鼻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舌食物的味道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三、单项选择题1、观察就是(C)。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最终会出现。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是不同的。
3.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
[填“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二、判断题。
1.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
()2.在相同条件下,一杯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一样的。
()3.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三、选择题。
1.在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向水中加食盐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A.先2克2克地加然后5克5克地加,再10克10克地加B.把一大包食盐一次性倒入杯中C.每次都加2克2.一桶水比一杯水溶解的白糖多,这说明()。
A.白糖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强B.白糖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强C.白糖在两种容器里的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但水越多,溶解的量就越多3.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A.加水,直至食盐都溶解B.继续加食盐,测量最终剩下多少食盐C.停止实验,测量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4.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
A.溶解速度和溶解的量B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多C.哪种物质的溶解速度快5.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同样多的水做实验B.在前面放入的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往水中放食盐C.实验过程中,倒掉了一些溶解了小苏打的水,没关系,继续实验四、简答题。
阿心在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不断向水中添加食盐,她发现有一些食盐沉在杯底未被溶解,于是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她的说法正确吗?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五、综合探究。
在比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下列条件必须满足的是()。
(多选)A.进行比较的物质的颜色要一样B.进行比较的物质的质量要一样C.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D.杯子中的水要一样多E.可以将比较的物质直接全部倒入水中,再进行搅拌F.重复操作直到物质不能溶解为止,进行比较六、实验探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程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空气质量。
难点: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天平、优质的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思考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2.谈话:既然大家对空气有没有质量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我们如何验证空气有没有质量呢?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收集学生前概念。
学生可能会有很多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图记录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哪种实验方法比较适合?、探索1.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一个简易天平。
(2)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3)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 筒空气。
(4)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如果天平倾斜了,你需要放多少粒豆子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5)继续给皮球打10 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2.学生实验、记录。
3.学生理解班级记录表,有依据地解释观点。
组号12345678910打入10 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再打入10 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4.研讨(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2)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5.小结: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3 个大圆代表皮球,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设计意图:本环节选用豆子作为衡量物的好处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填空
1.《植物》单元
1、树是 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 里,是有 的物体。
2、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 、 、 、 、 等
方法。看 、 、 ;闻 ;听 ;摸 、 ;
量 、 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 、 、 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
括 、 、 、 、 和 。
4、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需要 、 、 和 等。
5、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6、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 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
的 。
7、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 、 茎、寿命 ;小草 、
茎、寿命 。
8、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 中;都有绿色的 ;都会 ;
都需要 、 和 。
9、黄色酢浆草(三叶草),开 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 片叶子。
10、樟树的叶子有特殊的 味,像樟树一样的茎叫 茎,像狗尾草一样的
茎叫 茎。
是木本植物, 是草本植物。
11、水葫芦属于 植物,叶柄里有膨大的海绵体 ,它是水葫芦 水面的秘密。
12、水生植物都有 、 、 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 、
和 。
13、树的叶是 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 的基本特征。
14、植物的叶一般由 和 组成,叶片上有 。
15、叶也是有 的,叶从 开始生长,到最后 ,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 ,有些变化 。
17、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 、 、 、 直至 的过程。
18、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 、 、 等方面。
19、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 、 、 等各不相同。
20有些植物可以用 、 、 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
几乎都是从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1、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 里;都需要 、 、
2 / 5
和 ;都会 ;都会 ;都会 。
22、植物的一生是有 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 。
2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植物和 植物。
24、种子萌发先长 ,再长 和 ;植物的根向 生长。
2.《动物》单元
1、动物具有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 ,不同的 中生长着 的动物。
2、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 、 ,不 ,不 小动物。
3、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 把小动物抓在手上。
4、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为防止无名小动物的 , 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5、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 ,如触角 、身体 来躲避危险等。
6、蜗牛利用 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 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 痕迹。
7、蜗牛头上有 触角,靠触角来 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 ,
但是眼睛 ;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 ,用来 ,能看到
它 ;还有一个 ,用来 。
8、蜗牛有 颗牙齿,叫 。它喜欢吃 ,也吃 、 、
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 、 、 等刺激性食物。它们 出来活动。
9、蜗牛属于陆生贝壳类 动物,蜗牛喜欢在 、 、 的环境中生活。
10、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包括 、 、 ,环带离口 的位置。
11、蚯蚓 ,有 ,身体 爬行,摸上去 的。遇到水
会 ,下雨天会 地面。
12、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
13、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 ,如对 刺激的反应、对 的反应。
14、蚂蚁的身体分成 、 、 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 ,
胸部长有 只脚。用 爬行。
15、蚯蚓 在水中生活。
16、蚂蚁的生活范围 ,校园里、花坛边都可以找到它们。
17、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食物 它们。
18、蚂蚁遇到同伴时用 交流信息。
19、金鱼用 游泳;用 呼吸;金鱼 牙齿,是靠 食物;
身上有 ;吃 或 。
20、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 ,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
定的 里;会 ;会 ;会 ;会对外界刺激做出 ;
会生长发育;会 。
3 / 5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1、物体都是由 或 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 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 、 、 、 、 等。
3、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 以上材料制成的。
4、我们吃饭用的碗大多是用 材料制成的。
5、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 、 、 性和在水中的 能力。
6、木材的特点是 、 、 、 、 、 、不易 。
7、材料的硬度可以用 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 它的表面。
8、金属的特点:能 、有 、 (易捶打变形)、能 、
很 、很 。钢是一种铁 金。
9、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 折断的性质。
10、塑料可以 利用,塑料瓶外面有 (会认这个标志)。 的柔韧性比较好。
11、 的特点:柔韧、绝缘、轻、不易导热、易塑形、不易生锈。(举例利用塑料
做的物品)
12、吸水能力强的有 、 、 ;吸水能力弱的
有: 、 、 。
13、纸是我国古代四大 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 。能用来造纸的材料
有: 、 等。
14、有的材料在水中 ,有的材料在水中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 有关。
15、大多实心的塑料和金属在水中会 ,木头会 。
16、金属大多会 水中,但是做成船形就能 在水面上。
17、树木的生长速度很慢,我们要 或 木材的使用。
18、把大小、形状相同的塑料块与木块放入水中,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多一些,说明木
块 一些。
19、人们主要利用木材比较 的特性,制成了各种各样的船只。
20、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 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 的黏土制造的。
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 、 和其他 ,会对环境产生 。
陶瓷、瓷器都是常见的 品。
21、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 ,改变材料的 。
22、烧制陶器的温度在 ℃~ ℃之间。
23、陶器的胎体质地疏松,因此陶器具有较好的 性。
24、将陶泥填入模具中,脱出器物的全形,这种制陶方法叫 。
25、我们使用的材料中,有的是 材料,有的是 材料。
4 / 5
26、天然材料有: 、 、 、 、 等;
人工材料有: 、 、 、 等。
27、 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28、我们周围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最多,但是 说塑料是最好的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1、物质分为 、 和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 ;液体会 ,
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 ;气体会 ,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的特点: 、 、 、会 流动、 形
状;沙子会 但它不是 ,它叫做 。
3、水和油相同点:都会 、 形状、有 。
4、水和油不同点:水 、 、 、 、水滴 ;
油 、 、有一点 、 、油滴 。
5、观察不知名的液体时, 可以随意地尝味道。
6、油比水 ,所以油滴在水里会 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 入到杯底。
7、如果一根牙签放在水中是沉的,那么把它放到油中就是 的。
8、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 的影响。在水、食用油、洗洁精中,洗洁
精 ,它流动 。水 ,它流动 。
9、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 多的液体、 高度、 流下。
10、量筒是测量液体的 的工具,液体的多少叫 ,单位用 、 来表示。
11、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量筒 ;眼睛与液面 ;读 的 处刻度。
12、一般来说,雪碧瓶盖里可以装 毫升水。毫升是 单位。
13、空气的特点: 、 、 、会向 流动、 形状。
14、空气存在 地方,水中冒泡就是 ,空气流动形成了 。
15、水和空气相同点: 、 、 、会 、 、 、有 。
16、空气 在水中,但是人 在水中呼吸。
17、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 。
18、水和空气不同点:水 见、摸 、 流动、 形状、
压缩;空气看 、摸 、向 流动、无 、能 。
19、空气占据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可以 (被压缩或被扩张);空气
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 。
20、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空气被 (不能压缩到底),但是压
缩越厉害,力量越 。
21、乌鸦喝水是利用石头占 的特点来取水的。
5 / 5
22、空气有 ,但 。
23、固体有 的形状,液体、气体 固定的体积。
24、 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