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比较肥厚,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比较小,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生长。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 根的作用:一是固定植物,二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3. 植物茎的生长。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茎根据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如杨树、柳树)和草质茎(如狗尾草、三叶草);根据生长方向可以分为直立茎(如向日葵)、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和匍匐茎(如草莓)。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例如,一个桃子就是一个果实,桃核里面的桃仁就是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生命周期。

-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蚕卵呈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黑色,像蚂蚁。

- 蚕幼虫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长大一些。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发黄发亮。

- 蚕蛹呈纺锤形,体表有硬壳,颜色为深褐色。

蛹不吃不动,但内部在发生变化。

- 蚕蛾是蚕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蚕蛾交尾后会产卵,然后死亡。

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像鸡、鸭、鹅等动物,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雏鸟(幼体)、成鸟三个阶段。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1-1《运动和位置》2.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4.1-2《各种各样的运动》5.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7.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8.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9.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10.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1.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2.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13.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4.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6.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17.用时(长),运动(慢)18.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9.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20.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21.距离(短),运动(慢)。

22.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23.1-7《我们的“过山车”》24.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5.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26.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

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

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界的循环1. 水循环- 蒸发:水如何从地表变成水蒸气- 凝结:水蒸气如何变成云- 降水:雨、雪的形成过程-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2. 物质循环- 描述物质如何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转换-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循环,如洗涤剂的使用和废水处理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发育过程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3. 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的过程- 无性繁殖的例子(如分株、扦插)三、动物的分类和习性1. 动物分类基础- 根据形态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2. 动物的生活环境- 描述不同动物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方式-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环境3. 动物的行为- 描述动物的觅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的舞蹈四、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 太阳系- 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3. 天文现象- 月相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五、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重量、体积2. 能量的形式- 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换的例子(如风车、水坝)3. 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 简单机械如何帮助我们省力六、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 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的初步概念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如何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利用图表展示数据的基本方法3. 结论和反思- 基于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的反思和调整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7、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金属制品:铝钥匙、弹簧、暖气片、铁锅、小刀;木制品:木凳、桌子;纸制品:课本、报纸;棉制品:棉衬衣、棉被、棉袜;橡胶制品:自行车内胎、橡皮筋、橡皮。

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镜6、什么是白色污染?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7、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物品;制作塑料制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另一类是(人造材料)2.有些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得,如:木头,棉,麻,丝,纱,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3.有些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如玻璃等,它们统称为(人造材料)4.我们看的书是由(纸)做成的。

5.玻璃,金属,尼龙都是(人造)材料6.塑料独特的优点是(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7.用塑料做成皮球时应用了塑料具有(耐磨)的特性。

8.家用电器的外壳好多都是用( 塑料)制成的,这是因为塑料有( 不导电)的特性。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3.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塑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不如棉布。

4.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颗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5.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不生锈,不易变形,节约木料,减少森林破坏),不足之处在于(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

6.提出一些关于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3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也停止,说明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用手拨动钢尺时,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振动)。

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6.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第4课物体传声1.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依靠(无线电)来传递消息。

4.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到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的内部构造相同,都有胚根和胚芽。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放土。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③下种。

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浇水。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茎的作用:植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为: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绿叶(叶绿体)1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3.凤仙花果实由雌蕊发育面来,果实白色茸毛,纺锤形(椭圆形),绿色,成熟后变成黄褐色,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种子球形,黑色,细小。

14.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约为89天。

15.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6.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包括花瓣、雄蕊、雌蕊、萼片。

17.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9.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20.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二、问答题: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嫩色;茎的颜色绿色,稍微有点红;刚出的叶子椭圆形;以后长出的叶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锯齿,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玻璃罩中的空气不流通,小老鼠为什么没有马上憋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5.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答: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填空:1.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蚕卵的形状扁圆形,中央下凹,像细粒芝麻,刚产下的蚕卵淡黄色或黄色,一两天后变成淡红色,三四天后变成紫黑色。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观察、测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看懂P23《养蚕窍门》4.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做蜕tuì皮。

蚕一生要蜕 6 次皮。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着特点。

5.蚕的身体圆筒形,青白色,有头、胸、腹三部分。

蚕吐丝前就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6.蚕蛹纺锤形,深褐色。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形态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7.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8.蚕蛾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是昆虫,因为它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备昆虫的特征。

9.从卵里出来的、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10.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蚕蛾四种形态。

13.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15.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16.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17.动物的一种分类方法是:变态和不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卵生(从卵孵化出来)和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18.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19.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着的变化。

20.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度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

21.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32颗。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二、问答题:1.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为什么要洒水呢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答: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③小蚕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怎样测量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答:首先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知道丝有多长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答: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①卵: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动;不吃食物。

②蚕(幼虫):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约1毫米长到8厘米;爬行;吃桑叶,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33-35天。

③蛹:纺锤形,深褐色;一般不动,受刺激会动;会吃食物;10-13天。

④蚕蛾(成虫):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6-8天。

共计56天左右。

4.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要经历变态,哪些不经历变态?答:蝴蝶、蜻蜓、蟾蜍等要经历变态,是变态动物。

鸡、鱼、羊、熊猫等不经历变态,是不变态动物。

5.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答:蚕、蜜蜂、蝴蝶、蜻蜓、蚊子、蚂蚁、蟾蜍、青蛙、鸡、鱼等是卵生动物;羊、牛、马、猪、狗、熊猫、兔子、人等是胎生动物。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5摄氏度写成25℃,-8℃读作零下8摄氏度。

2.物体的温度可用温度计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

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等。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5.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7.温度越高(或加热),水蒸发得越快。

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8.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

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9.水蒸气(冷却)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水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凝固。

冰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的过程,叫融化。

10.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因温度的变化,引起水的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

液态的水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1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不是融化)成液体。

14.做水结冰的实验中,往碎冰中加较多的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1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17.英国医生阿尔伯特为了测定人体的温度,发明了体温计。

专门用来测定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由于人的体温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二、问答题:1.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的几个问题介什么?答:①这是一支摄氏度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2.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答: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