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
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 教案设计

第三节蛋白质与维生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了解蛋白质的特性;(3)了解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4)了解蛋白质和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2)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3)学会合理安排饮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2)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蛋白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镊子、鸡蛋白(生、熟)、棉纱线、头发、羽毛、饱和硫酸铵溶液、浓硝酸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样礼物(展示鸡蛋和苹果),那么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哪些主要的营养物质呢?生: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蛋白质和维生素。
【板书】第八章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新授】师:同学们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呢?生:鱼、肉、鸡蛋、豆腐、牛奶师:平时,我们从食物中获取较多的蛋白质,那么你知道蛋白质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板书】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学生:讨论总结回答师: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人们常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师:婴幼儿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摄入较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果摄入量不足,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多媒体展示: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及“大头娃娃”照片。
【板书】2.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师:同学们看过这份资料分析一下蛋白质摄入不足,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有何感想?生: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等。
我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多摄入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不能偏食和挑食。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课程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情景导入:在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
你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面、油、鱼、菜,烧的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穿的棉布、丝绸、合成纤维、纺织品,使用的塑料制品的物质成分是什么?生物的生命活动是靠什么来维持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们有怎样的性质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联想PPt展示情景导入互动探究:取少量的葡萄糖、面粉和奶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置于酒精灯上灼烧(如图甲);在蒸发皿中点燃少量煤油,将一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如图乙)。
教师演示:观察与思考,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PPT结合演示实验现象与结论:1.葡萄糖、面粉、奶粉放在燃烧匙中灼烧,产生黑烟,灼烧后得到黑色的炭。
2.玻璃片上出现黑烟。
3.闻到刺激性气味;产生的火焰中夹杂着黑烟。
4.这些物质燃烧都生成黑色的炭或黑烟,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随机抽查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问题PPT展示结论葡萄糖、面粉、奶粉、煤油、石蜡、塑料以及棉纱和纸张中的纤维等物质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时,都有黑色的炭生成,说明这些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之多。
已发现的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部分。
教师过渡知识点归纳: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
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等。
走出误区: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碳酸盐)具有与无机化合物相似的组成和性质,把它们看成无机化合物。
强调: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教师讲解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学生齐声朗读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PPT展示相关概念提出问题:有机物种类繁多(为什么?),在已发现的3000多万中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三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PPt课件(方案1)

问 题
2、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一些可溶性的重金 属盐(如 Cu2+,Ba2+,Ag+等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 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生理功能,危 及生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试根 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 CuSO4 、AgNO3 、Ba(NO3)2 、AgCl、 BaSO4 中无毒的物质是什么? ( 2 )在医疗上用 X 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 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 3 )若用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可作最佳解毒 措施的是:A、多饮糖水 B、 饮用食盐水 C 、饮用泻药硫酸镁 D、 多饮鲜牛奶。
本节小结
一、蛋白质(高分子有机物) 性质:能溶于水,受热、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 甲醛等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凝固。 应用: 二、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缺乏病: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 三、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不超过50克 100克奶制品 50克豆制品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1、人体中哪些地方含蛋白质较多? 2、蛋白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 有什么作用? 3、它们在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性质
1、
蒸馏水
饱和硫酸铵溶液
蛋清
2、 加热
乙酸铅
硫酸铜
浓硝酸
并微热
3、在酒精灯上灼烧一根棉纱线、一根头发、一块鸡蛋白
问 题
为什么用煮沸的方 法可以使医疗器械 消毒? 为什么能用硫酸铜 来制杀菌剂?
有的老年人真节约, 舍不得将霉变的大 米扔掉,继续食用。
怎样鉴别下列物质?
现在有些不法商犯,采用以次充好、 假冒伪劣的方法,欺骗和坑害消费者, 向牛奶中掺入米汤,向奶粉中掺入面 粉,大肆制假,你有什么简便可行的 办法来揭穿他们的把戏?
九年级化学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1 (新版)沪教版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能用实验的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怎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认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2.难点:(1)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
(2)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请指出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馒头(主要成分)、氧气、铁、水、稀盐酸、豆油(主要成分)、氢氧化钠、硫酸铜、二氧化碳、碳酸钙、蔗糖、牛奶(主要成分)【过渡】同学们对蔗糖、牛奶、豆油、馒头所含主要物质到底属于哪类物质有很多的疑问,那么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到底是哪一种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质。
【板书】一、有机物与无机物推进新课【设问】根据你的生活常识,你认为哪些物质属于有机物?【投影】【提问】有时候在家中煮饭时,不小心将饭煮糊了,你们看到了些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有黑色焦煳,并闻到有糊状焦味)大家联想一下,平时我们生炉子时有黑色烟冒出,石蜡燃烧会有黑色的炭析出,这说明了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归纳】人们把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无机物。
【活动与探究】1.取少量葡萄糖、淀粉放于燃烧匙内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烧焦。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棉布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提问】1.上述物质燃烧后均烧焦变黑,说明什么?它们是有机物吗?2.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请举例说明如何判断某一物质是否是有机物。
【讨论】 CO、CO2、CaCO3、H2CO3、Na2CO3等物质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属于有机物吗?【讲解】以上这些物质由于它们的性质和组成与无机物的性质相似,因此人们常将它们归类于无机物的范围内。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食品中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本章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2) 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分类、综合能力。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他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
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5.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二、淀粉和葡萄糖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应。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等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8章第2节- 糖类、油脂

第 1 课 时 新 授
课题
糖类、油脂
1.了解淀粉、纤维素、葡萄糖、蔗糖等糖类物质的获取、组成和重要物理性 质;了解糖类对人体的营养功能。 教学目标 2. 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葡萄糖。 3.了解油脂的获取、元素组成和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4.让学生形成科学饮食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糖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 2.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1.了解葡萄糖的生。 2.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课件 教学步骤 二次备 课
叶绿素
板书设计
2、糖类的代谢: 酶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C6H1206) 酶 水 C6H1206+602→6CO2+6H20(释放能量) 糖类是人类重要的能源物质 3、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4、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二、油脂: 1、“油”和“脂”的区别 2、油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但分子结构、性质与糖类不同。 3、油脂是人体内能量储备物质,在人体内消化、氧化分解能释放出能量。 课本和练习册上本节习题
葡 化学式 光 萄 C6H1206 碳 水 化 合 淀 高分子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 粉 化合物 化为淀粉,谷类、甘薯 中含有淀粉 糖 6CO2+6H20= C6H1206+6C0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与新制的氢 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 氧化铜加热 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至沸腾生成 红色沉淀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3.1 蛋白质和维生素精品教案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蛋白质是有机物,了解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2、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一些特征;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作用、来源;能力目标:通过实验与探究,学会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明确蛋白质的水溶性及如何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蛋白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学习,认识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养成合理安排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蛋白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一投影:鱼、虾、鸡蛋、牛奶、鸡腿、腰果等图片设问:你们喜欢吃吗?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知道为什么吗?导入二医疗中,常用高温蒸煮或用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消毒的原理是什么?导入三不法分子常用甲醛浸泡海参、鱿鱼等水产品,给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蛋白质的功效与结构想一想日常饮食中哪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哪些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评小结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体中蛋白质占人体物质(除水而外)的一半。
2、动物的肌肉、皮、毛(毛发、羽毛)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人体的肝胀、血液、头发、激素、各种酶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3、婴儿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生长缓慢。
如安徽阜阳曾发生用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极少)喂养婴儿,导致“大头娃娃”甚至夭折事件。
4、蛋白质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与水反应,产生氨基酸,一方面氨基酸氧化释放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一方面氨基酸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5、人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靠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和氮、硫、磷、锌、铁、铜等元素。
这些氨基酸和必需元素要靠摄入其他动物、植物中的蛋白质来补充。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第3节蛋白质维生素优质教案(10)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
⑵知道蛋白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多渠道、多手法地加工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淀粉、葡萄糖有一定的认识。
2、教学重点:⑴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
⑵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⑶了解葡萄糖的来源。
⑷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⑸了解葡萄糖的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⑹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⑺认识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3、教学难点:⑴了解葡萄糖的生成。
⑵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⑶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
⑷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⑸学习油脂的提取。
4、课型:观察与思考5、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蛋白质【讲述】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阅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小结】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蛋、大豆、牛奶……【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组成肌肉、血液、毛发、激素和各种酶等,可见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拓展视野】蛋白质和氨基酸【活动与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实验1】蛋白质的盐析:在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现象:有固体析出,加水后又溶解,是物理变化,是可逆的。
【实验2】蛋白质变性:在3支试管中装入3mL鸡蛋清溶液分别加热、加入硝酸汞溶液、浓硝酸现象:变为固体,是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
【小结】蛋白质与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反应——使蛋白质变性【实验3】对比灼烧蛋白质和棉线现象: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练习】在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和CuSO4溶液,都会产生固体物质,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讨论】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 Na2SO4溶液后,Na2S04能使鸡蛋白的溶解度降低而凝结为沉淀,该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该反应是可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
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8、2 淀粉和油脂 1§8、3 蛋白质和维生素 2复习测试 2共6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阅读P210,提前板书[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
特点: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
[演示实验]: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易燃。
写化学方程式自然界的形成: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
存在于: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酒精:结构式,化学式,制法:绿色植物籽粒发酵而成,方程式表示。
因不含S,而称为绿色能源。
工业酒精:含甲醇有毒,饮用后使人眼睛失明,量大死亡。
乙酸:醋酸,具有酸性,演示:与石蕊,碳酸钠、水垢的反应。
5.有机物分子的结构:①若干个C—C原子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②C原子还可以和H、O、N、Cl、P、S等相连形成不同类的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P211图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阅读课本P211并判断葡萄糖,淀粉等是不是有机高分子[学生练习]:根据下列提供有机物的化学式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P213习题3和5。
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蔗糖(342)C12H22O11聚乙烯—CH—CH—写出甘氨酸(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苯丙氨基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的结构简式。
分析氨基酸的命名是按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并按照被氨基取代的氢原子离羧基最近开始依次从α,β,γ…标在氨基酸的前面。
如上述解答中的α- 氨基-β-苯基氨基酸。
本节小结: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布置作业:教与学,附加:可燃冰知识习题。
板书设计:§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H2CO3、CaCO3等除外)1.有机物的一般共性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物性: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2.化性;可燃性 CH4+2O2=====CO2+2H2O现象:纯净的甲烷安静地燃烧,产生①蓝色火焰点燃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烧杯内壁有水珠④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CO23.自然产生原因: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
4.存在;池沼的底部,煤矿矿坑,地下深处。
5.矿井安全:①通风②严禁烟火6.沼气的制取和应用原料:秸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条件: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
农村应用沼气的好处:①解决燃料问题②改善环境卫生③提高肥料质量三.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四.有机物组成与结构:1、①每个碳原子最多与4个原子直接结合②链状或环状③碳原子间顺序和方式也可不同④如多种氨基酸,所以有机物种类多,性质各异。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内容:§8、2淀粉 油脂教学目标: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4、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教学重点与难点:1、酿酒过程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 教具准备: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棉签、碘水、碘酒。
教学过程:分析作业中错误:氧化铁写成FeO一、引入: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阅读P210[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板书: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1、来自于光合作用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葡萄糖又进一步转化为蔗糖(3C 12H 22O 11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文字:淀粉+水 葡萄糖(人) 纤维素+水 葡萄糖(食草动物)符号:(C6H10O5)n +H 2O nC 6H 12O 6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 6H 12O 6+6O 2 6CO 2+6H 2O+Q Q==2804Kg/180g C 6H 12O 6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
乏力疲倦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①糖类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 、O 个数比恰好为2:1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 n (H 2O )m 这个通式。
淀粉酶缓慢氧化淀粉酶体内微生物 光照叶绿素[总结和探索]:淀粉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③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演示]: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
[演示]:P216实验。
简答:没有成熟的苹果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遇碘却不蓝色,用实验证明生苹果中含淀粉、熟苹果中含葡萄糖。
二、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1、葡萄糖:物性: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酵母菌化性: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②C6H12O6 2C2H5OH+2CO2↑③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三、油脂[阅读回答]:1、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层,植物的种子中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2、组成元素(C、H、O),氧化最终产物是CO2+H2O 是人体储备能量的物质仓库。
3.葡萄糖:15.6KJ/g 油脂38KJ/g 蛋白质24 KJ/g[实验]:从花生米中提取油脂①原料粉碎②正已烷浸泡溶解(无毒低沸点(68.7℃)③过滤④水浴加热恒温蒸发。
本节小结:淀粉、油脂均为食品中重在的有机物。
布置作业:教与学,附加: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白糖食盐面粉②米汤牛奶③葡萄糖溶液和水④苹果是否熟了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
第3课时教学内容:§8、3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教学目标:1、认识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性,初步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在人体的存在和组成成分。
3、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以及影响因素,及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蛋白质、硫酸铵、氯化镁、铜、钡、汞、银、铅的盐溶液,羽毛、棉布、酒精灯。
教学过程:[复习]掌握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号:(C6H10O5)n +H 2O nC 6H 12O 6C 6H 12O 6+6O 26CO 2+6H 2O+Q Q==2804Kg/180g C 6H 12O 6[新课]人体是只要能量还不够,还要细胞,细胞还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那么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什么呢?——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所以说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又一重要营养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P212[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板书]一、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1、存在于:鱼、肉、牛奶、豆酱油等食品中 2.吸收与合成3、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内皮肤、肌肉、毛发、血液、激素、各种酶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4、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C 、H 、O 、N )+必需元素(S 、P 、Zn 、Fe 、Cu )如:血红蛋白的组成中就必须有Fe 元素,有了这些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就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如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S 元素,坏了以后有一股硫化氢的气味。
有些按基酸可由蛋白质分解制得,而有些是要从其他动物、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
例如:烹调肉、鱼等食物时,其中的蛋淀粉酶缓慢氧化蛋白质胃肠中酶水作用下逐步分解氨基酸被人体吸收重新结合 转化成人体所需蛋白质 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白质都转化成氨基酸,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鱼、肉汤汁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