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第二讲
催眠术教程 【全】

催眠术教程催眠术史催眠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技术。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它一直带有神秘的色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心理学家发现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它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而最主要的,它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能使许多疑难怪症康复如初,使焦虑忧郁的情绪瞬间即逝,从而体验到人生的温馨与乐趣。
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遗憾的是,由于催眠术长期以来为宗教神职人员所掌握,又为一些江湖术士所利用,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
特别是在我国,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催眠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技术,近几年也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各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催眠术获得了新生。
本讲义将系统介绍催眠术的历史发展、理论研究、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
读者通过学习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掌握应用。
当然,作为一位催眠师,还应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我衷心期望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同行们,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使催眠术造福于人民。
要科学地认识催眠术这种古老的技术,有必要了解它的发展史。
催眠术的由来催眠状态很早就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了,但长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被宗教所利用,虽在民间传播,但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仅见于一些神学或原始艺术之中;从点滴的文字记载中考证,催眠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我国古代武林中的"定身术",用双眼凝视对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划动可使对方身不由己地呆滞直立一处,这与目前的暗示催眠术所呈现的催眠状态,有许多相似之处。
为了对催眠术有一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有必要阐述其历史演变过程。
催眠术由神学理论发展到科学的心理生理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神学时期15世纪以前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是用"神"或"魔"来解释。
最新催眠术第二讲[整理版]讲学课件
![最新催眠术第二讲[整理版]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c2d6dc4a7302768f993903.png)
催眠易感性: (HYPNOTIZABILITY)
指通过量表和测试评估个体对暗示的敏感性, 分为高、中、低敏感性三种。其评估根据个 体对量表中相应暗示提示作出反应的多寡而 定。
易感性在统计曲线上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有 中度敏感性,在医学、口腔或心理治疗中能 有效利用催眠达到治疗目的;低敏感者需经 过训练,方能采用催眠解决相应问题。许多 临床催眠治疗并不需要高度敏感的个体就能 奏效。
然后勃鲁勒通过催眠实践来证实这 一理论。作为不成功的催眠师,弗 洛依德发展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来 证实相应理论的可靠性
巴黎学派与南锡学派(十九世纪)
系十九世纪法国两大催眠学派 巴黎学派—坚持精神病的机体病因说,强
调催眠状态下的生理变化。认为催眠现象 是精神病征 南锡学派—强调催眠状态中的心理变化, 尤其强调指出催眠要素为暗示。认为90% 以上的人都可接受催眠,足见催眠现象是 非病理性的。
古埃及时代,睡眠中心-“sleep temple” 应用类似现代的暗示诱导进入昏睡状态
古希腊的祭司对梦境作出解释,并提供解 决意见
印度教(Hindus)
印度穆斯林的托钵僧( Fakirs)
印度瑜迦师(Yogis)
印度耍蛇人(snake charmers)东方的巫Βιβλιοθήκη (Eastern magicians)
Franz Mesmer 弗朗兹·麦斯麦 (1734-1815)
他对现代催眠术的重大贡献是创 立了“动物磁性学说”
一生很是坎坷
Marquis de Puysegur 帕西格 (1751-1851)
描述现代意义上催眠的三大基本特征:
1.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师身上。
2.无条件地接受暗示。
3.在被
暗示性:(SUGGESTIBILITY)
催眠术2

自我催眠法是通过自我暗示把意念集中指向某一目的的方法。
用于自我催眠的方法种类很多,如印度的“瑜伽修行法”、佛教的“坐禅观法”、西欧的“渐进松弛法”、我国的“内养气功法”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自我暗示,达到催眠目的的方法。
现介绍一种瑜伽修行的松弛入静法:“脱下你的上衣和鞋子,解下腰带和领带,如有眼镜也请摘下,伸直身子躺在床上的褥垫上。
抬起胳搏,一直超过头部。
伸直双脚,尽量坚挺着全身。
然后,迅速把手放到你的两胁,让全身放松。
闭上眼睛,首先把精神集中在两脚的脚尖上,然后,让脚尖放松。
请想象你的脚、膝盖、大腿都一一舒适地浸泡在水中,这样一来全身肌肉都放松了。
接着放松背脊和两肩,然后放松胳膊、手、指头和下巴,脸上的肌肉也放松。
现在,请你想象你的身体渐渐沉重起来,终于深深地陷在褥垫中。
这样一来,你己感觉不到自己的重量,就这样保持两三分钟——完全放松了,心情十分舒适。
请想象你是一朵云彩,一朵特别轻盈、万念俱空的、飘浮在辽阔蓝天上的云彩……”随着上述意念的不断深入,身体的不断放松,你不久即可进入睡梦中去。
什么是自我催眠术?所谓催眠术,一般认为,是指在完全自愿的条件下,由催眠专家或医生采用的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法而引起的睡眠状态。
这种睡眠状态与普通睡眠不同,相当于一种梦幻状态或恍惚状态,此时只引起大脑皮层不完全抑制。
这时,受术者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某一点上,难以产生别的思维和感觉,特别容易接受暗示,即预先肯定的某种事实或指令,进而影响受术者的行为和感觉,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舒畅情怀,解除病痛等的目的。
据脑电图分析,催眠处于睡眠与觉醒之间,无怪乎有人称之为梦幻状态。
也有人认为,催眠状态尤如聚精会神做某件事的情景。
如哈佛医学院催眠专家弗雷德·H·弗兰考所说:催眠术只是将人们分散在各处的精力和思想聚集起来,这并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也不是处于睡眠状态,而只是象那种当你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一种工作或阅读一本小说时几乎难以听见别人对你所说的话而已。
好领导要懂点催眠术+精彩试题问题详解

第一讲解密得觉催眠(一)一、澄清催眠从古到今,催眠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组织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意识活动始终存在,由于古代人们还不能完全用科学解释它,加上巫师、神汉故弄玄虚,所以催眠被蒙上神秘魔术面纱。
催眠真正的概念,应该是——催醒,是醒悟的过程。
催眠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它是一种高度放松和高度体验,就像做白日梦或冥想,它不是心灵控制。
1.催眠是什么?不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催眠就是让人睡觉,其实不是,这和我们平时睡觉的概念不一样的,催眠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不对的,与其说是催眠,不如说是唤醒。
催眠并不是让人失去知觉,而是在某些领域的知觉增强,催眠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清醒状态。
催眠并不是睡觉,睡觉是整个大脑皮层广泛的受到抑制,如果想让他行动,必须唤醒他才能行动,而在催眠时,在催眠师的指令下被催眠者可以活动,所以这和睡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状态下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进行一些行为运动。
催眠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意识还是存在的,不愿意做的事情还是不会做的,并没有被控制,在催眠状态下评判力降低。
催眠不是任听摆布的状态,在美国某实验室做催眠实验,关系比较好的两个人都被催眠,其中一个人让拿硫酸去泼向另一个人,结果这个人就是不去泼,实际上,他的深层次价值理念中不愿意做。
催眠不是心智低下,实际上是自我潜能的一种激发状态、一种和谐状态,真实的人在催眠状态下可以唤醒出创造。
催眠不是自我失控的状态,而是自我控制力增强,如在催眠状态下人可以成人桥,让几个人站在身上,但在清醒状态下,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翔在起跑时听到旁边人的呐喊声,那肯定跑不动。
2.你,时刻在被催眠催眠状态是一种意识高度集中、无意识活跃的状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经常会自发地处于催眠状态,如发呆、全神贯注地阅读等等。
而催眠治疗则是用技巧定向地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给予暗示以达到治疗效果。
最容易使来访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是用来访者最容易自发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初催眠教程2

1. 心像能引導指揮肌肉活動。
2. 要費些時間才能產生。
3. 所花費的時間與及反應本質因人而異。
現在讓我們試試圖像是否能引起情緒反應,如何?當你注意到電影公司主要目的為了產生某些想像來喚起各種情緒反應所製造的一兆元鈔票,就不會為圖像能引起情緒反應而驚訝了,但是我們仍然做一個練習來探查哪一種內在傳達的心像能有同樣的反應。
同樣我希望你能同意以下簡單的結論:
1. 言語能指揮肌肉動作。
2. 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產生動作。
3. 所要花費的時間及產生的反應因人而異。
4. 哪個人說話差別很小。
第三個例子你可以發現言語是如何的引導使得癢的感覺被活化,尤其是可以引起癢。
所有你所要做的只是重複的對自己說:『我的鼻子有點兒癢。』停頓。重複個幾分鐘,然後找別人重複同樣的事,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有人會說感覺到癢了,再次你會發現到明顯的差異,時間花費由數秒到長時間,某些人會因為感覺太強而有無法抗拒的想抓,而另一些人則很輕微,奇怪的是有些人癢的部位不是鼻子而在其他部位,由這個經驗我希望你能同意下面簡單的敘述:
典型的反應為有一陣子幾乎絲毫沒動靜,接著手指開始略為痙攣,然後慢慢拉高至空中。﹝此類型反應有時在催眠書中稱為『手指飄浮』﹞
學生在和其他人以不同的方式試試看此一方法,妳可以叫他們試著做你先前所做的,或著你成為那位〝朋友〞,藉著妳抓住那根想像的線將手指拉高,你會發現所需的時間各有不同,而移動的性質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一種抽搐式的移動,有的卻很平順,某些情形不垂直上升卻斜斜上升,此種試驗可令吾人得到以下這些你會同意的結論:
1. 言語能直接引導出身體感覺。
2. 要花費一點時間。
3. 時間和程度因人而異。
4. 哪個人說話差別很小。
催眠神术(2)

催眠神术(2)施行催眠术的注意事项(一)见证人被催眠的人有的会怀疑施术者在施术过程中会有不道德和行为。
要消除这种使人不安的念头,最好的方法是在施术时邀请被施术者的亲戚或朋友一二人,同在施术室作为见证人。
这是施行催眠术首要注意到的。
这样一来,万一被施术者醒来后仍怀有上述疑问,见证人就可以证明。
(二)说明如果被施术者对于催眠术毫无所知,必须对他和颜悦色地婉转地作大略的介绍,说明这种催眠术很有效果,对人没有害处。
(三)施术的最佳时机被施术者越迫切期望获得效果,越信仰催眠术时,越是施术者的最佳时机,饭后一泰山时间以及浴后也上适当的施术时间。
初学者可选择这段时间施术。
(四)施术的不利时期被施术者对催眠术抱有不安的发情时,饱食后,过分地情绪激动时,以及酒后,都是施术的不利时期,在这些时间施术,不甩得不到良好的结果,并且会使受术者在下次施术时忆及前次的失败,而使催眠术得不到成功。
(五)避免主客观者除见证人外,旁观者不要到施术室来,因为受术者的精神容易分散到旁观者那里去,而对于施术时必须注意的事项产生疏忽。
施术者在这时也会因为旁观者,而使精神不容易集中,影响施术的成功。
(六)禁止交谈见证人在施术室中只能静坐在受术者的后面,切勿同他耳语或交谈。
这种现象对施术妨害极大,施术时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七)利用示范作用什么是利用示范作用?就是在新来的受术者前为另一良好的受术者施术,让新来的受术者看到。
百闻不如一见,这新来的受术者看到施朴的示范表演,也就能消除种种消极想法,坚信自己在受术时也是这样。
要注意的是,示范时,施术者不能有丝毫戏弄人的地方,免得新来受术者担心这种遭遇也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八)忍耐初次被施术的,从施术开始到进入催眠状态约需5分钟以上。
如果二三分钟以后,还不能呈现述状态时,切不要因失望而中止施术。
下面将要讲施术方法,万一第一法不成功,就用第二法;第一法仍不成功,就用第三法。
但多次改变方法,会拢乱受术者精神上的安静,所以,必须将一种方法反复用几回,真正的良好效果常常会在第四五回施术中出现。
2024年最新催眠疗法(催眠术.教学讲义课件

2024年最新催眠疗法(催眠术.教学讲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依据《心理学导论》第十二章“心理治疗技术”中的第三节“催眠疗法”,详细内容涉及催眠疗法的定义、历史、原理、分类、应用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催眠疗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催眠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缓解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症状。
3. 增进学生对心理治疗领域的认识,提高其心理咨询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催眠疗法的实际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重点:催眠疗法的定义、原理、分类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音频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催眠疗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催眠疗法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催眠疗法的定义、历史和原理。
b. 阐述不同类型的催眠疗法,如直接催眠、间接催眠、自我催眠等。
c. 分析催眠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焦虑、恐惧、失眠等。
3. 实践操作:a. 介绍催眠疗法的操作步骤,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导入催眠状态、实施治疗和唤醒。
b. 演示如何进行直接催眠,让学生体会催眠状态。
c.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进行催眠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焦虑症患者的催眠治疗案例,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编写一个针对失眠患者的催眠治疗方案,并进行模拟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催眠疗法定义、原理、分类。
2. 催眠疗法操作步骤。
3. 催眠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一位患有恐惧症的患者,设计一个催眠治疗方案。
答案要点:a. 建立信任关系。
b. 导入催眠状态。
c. 实施治疗,如运用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想象法等。
d. 唤醒。
2. 作业题目:论述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a. 提高治疗效果。
b. 减轻患者痛苦。
c. 适应症广泛,如焦虑、恐惧、失眠等。
好领导要懂点催眠术.doc

好领导要懂点催眠术第一讲解密得觉催眠(一)一、澄清催眠从古到今催眠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组织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意识活动始终存在由于古代人们还不能完全用科学解释它加上巫师、神汉故弄玄虚所以催眠被蒙上神秘魔术面纱。
催眠真正的概念应该是催醒是醒悟的过程。
催眠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它是一种高度放松和高度体验就像做白日梦或冥想它不是心灵控制。
催眠是什么?不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催眠就是让人睡觉其实不是这和我们平时睡觉的概念不一样的催眠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不对的与其说是催眠不如说是唤醒。
催眠并不是让人失去知觉而是在某些领域的知觉增强催眠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清醒状态。
催眠并不是睡觉睡觉是整个大脑皮层广泛的受到抑制如果想让他行动必须唤醒他才能行动而在催眠时在催眠师的指令下被催眠者可以活动所以这和睡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状态下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进行一些行为运动。
催眠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意识还是存在的不愿意做的事情还是不会做的并没有被控制在催眠状态下评判力降低。
催眠不是任听摆布的状态在美国某实验室做催眠实验关系比较好的两个人都被催眠其中一个人让拿硫酸去泼向另一个人结果这个人就是不去泼实际上他的深层次价值理念中不愿意做。
催眠不是心智低下实际上是自我潜能的一种激发状态、一种和谐状态真实的人在催眠状态下可以唤醒出创造。
催眠不是自我失控的状态而是自我控制力增强如在催眠状态下人可以成人桥让几个人站在身上但在清醒状态下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刘翔在起跑时听到旁边人的呐喊声那肯定跑不动。
你时刻在被催眠催眠状态是一种意识高度集中、无意识活跃的状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经常会自发地处于催眠状态如发呆、全神贯注地阅读等等。
而催眠治疗则是用技巧定向地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给予暗示以达到治疗效果。
最容易使来访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是用来访者最容易自发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比如一个人特别喜欢看电视看的时候经常进入催眠状态而忘掉了身边的一切那么对此人催眠时我们就引导他想象看电视的情景效果一般会好于其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全程)程序
使受术者感到放松。 按程序进行操作。 调整受术者的注意。 从关注外界转向关注自我 关注个人躯体感受甚于关心催眠师说话的含义 使受术者的意识变得狭窄。
使受术者放弃逻辑思考。
出现受暗示现象。
结束催眠状态,恢复个体自我意识。
催眠诱导方法(1)
诱发催眠的方法各异,名称繁多,至今无统一的 分类。大致根据不同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划 分如下: 施术者区分: 自我催眠、他人催眠 暗示条件: 言语催眠、操作催眠 意识状态: 觉醒催眠、睡眠催眠 配合程度: 合作性催眠、非合作性催眠 进入状态速度:快速催眠、 慢速催眠
James Braid 詹姆斯· 布雷德 (1795-1860)
作为现代学者,第一个于1842年将麦 斯麦所谓的“动物磁性学说”改称为 “催眠术”–“Hypnotism” 认为催眠状态并非是真正的睡眠,而 是精神(注意力)的集中 有一些关于催眠的观点到现在仍有意 义
1: 催眠是有效的手段,但应当限制在医学 和口腔学科中使用。 2: 虽然催眠能对许多在当时没有其他手段 治疗的疾病奏效,但它不是万灵药。应当 结合药物、各种疗法,尽可能地提供全面 的治疗方案。 3:催眠治疗对有些疾病并无重大危险,不 过对疼痛和(躯体)不适的效果值得商榷。 4:对催眠理论的了解还存在许多盲点,有 大量的研究工作要作。
非正式测验(2)
H 手掌吸引、排斥:又称双手靠拢试验,延伸 为并拢双臂试验或相反 J 手指钩扣:又称十指缠和法、勾手法 L 浮动手指试验:其实是拇指牵拉法的延伸 N 触手法:与放下手臂试验类似,不同的是放 下手臂试验是靠自我想象,触手法是需施术 者在言语暗示时碰受术者手
影响催眠敏感性的相关因素(1)
标准测验(4)
• 催眠感受性量表:比较著名的是戴维斯 -哈思伯德催眠易感性量表和弗德朗德 -沙宾催眠易感性量表,前者是一种顺 序记分量表,如果被试者未能通过某一 项目,测试即中止。后者是一种累计得 分量表,以累计得分为催眠易感性得分
非定式敏感性测试(1—经验性)
A 肢体摆动法
B C D E F g 站立后仰试验(身体倾斜) 双手升降法上肢抬举或下垂试验 嗅觉试验 双手吸引或排斥试验 双手交叉试验 垂头试验:闭眼,想象头部变得愈来愈 沉重
年龄:9-14岁儿童的催眠易感性最强,而40 岁以上成人的最差。 遗传:很少有迹象表明催眠易感性与遗传基 因有关,虽有资料显示催眠易感性包括遗传 因素,但其他研究却不能重复相应结果。一 般认为:催眠易感性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 它与遗传的关系不可能太大。 性别:民间传说持这样的观点,女性比男性的 催眠易感性高,但事实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影响催眠敏感性的相关因素(2)
生理学因素:有研究显示优势利手与脑 电图α波特征与催眠易感性有关,但目前 无明确定论 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和催眠易感性之间 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能较小,目 前仍无定论 期望与动机:从直觉上来说,被试者的 被催眠期望和动机将有利于催眠。事实 并非如此。动机强烈,暗示性并不一定 高
现代催眠和重要人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代催眠术的先驱并非是医 生,而是一位天主教神甫。称为GASSNER教父。 在十八世纪,患病被认为是“中邪”,需要把邪 恶驱赶出躯体才能重获健康。 教父在教堂里举行仪式,声称上帝通过他来驱赶 病人身上的邪恶。 弗朗兹· 麦斯麦并不认为“驱邪”是教父之所以能 够治疗的关键;而是因为他手中拿着的金属十字 架的磁性所产生的作用
Josef Breuer 约瑟夫•勃鲁勒
通过催眠治疗,勃鲁勒总结:只
要在催眠状态下简单回忆和释放 以前创伤性经历,就能缓解相应 的症状。 特殊的个案 — Anna O 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痛苦,不能 饮水。
Sigmurd Freud 西格蒙特· 弗洛依德 (1856-1939)
1895年与勃鲁勒合著了“歇斯底里 症的研究”一书,结论是—歇斯底 里症的实质是压抑被伤害体验。 然后勃鲁勒通过催眠实践来证实这 一理论。作为不成功的催眠师,弗 洛依德发展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来 证实相应理论的可靠性
哈佛整体量表( Harvard Group Scales)特点:受术 者自己评分,用于集体催眠
(是由史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A式)变化而 来,需受试者自评)
史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 (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 特点:与哈佛集体量表评分 高度相关
• 巴伯暗示量表:分客观和主 观评分两类,共8项内容 • 儿童催眠敏感性量表:幼儿 设两种形式,一种是为5-13 岁儿童而设,另一种是为13 -17岁儿童 • 创造性想象量表:共10项, 是一种自我评分量表
催眠是一种程序。在实施过程中由健康 专业或研究人员对求询者、病人或个体 施与暗示。使之能体会到感觉、知觉和 行为的改变。催眠诱导内容决定催眠实 际内涵。尽管有多种诱导方法,但绝大 多数内容都是让受术者感到放松、平静 以及进入良好状态的暗示;还有训练受 术者进行想象和体会愉快的内容。
人们对催眠术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体会到知觉 状态改变;其他人则描述处于催眠状态时,没有什么特 别感觉,只是注意力非常集中,由此感到内心的宁静和 放松。不管这些描述的程度如何,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体 验催眠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有些人对暗示非常敏感,另一些则不一定。个体敏感性 因对催眠的恐惧或错误观念的影响而削弱。与大部分书 籍、电影和电视所描绘的不同,进入催眠状态并不会减 弱对个人行为的控制,而依然保持对自身状态的感知能 力。除非给予特别的遗忘暗示,通常情况下,被催眠者 能回忆催眠中发生的事情。 催眠能使人们更容易体验暗示的作用,但不能强迫他们 这样做。
催眠诱导方法(4)
A 凝视法
B 手臂抬举法 C 调整呼吸法 D 进行性松弛法 E 开一闭眼法 F 细节描述法 G 情景想象法 H 观察法 I 演练(彩排)法 J 器械帮助法 关键点:在不违背伦理、法律和社会习 俗的前提下,应用任何单调重复的意力集中 提高针对意识 选择性忽视 暗示性增强 强化想象能力 批判能力下降 对某些事件产生根本性记忆缺失
实施催眠的四大步骤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确定是否属于催眠治疗的适应范 围 敏感性测试 正式实施 (各种诱导方法、加深技术、唤 醒)
催眠敏感性测试
定式测试 (量表)
非定式测试(经验性)
定式测试(量表)
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普遍认为个体 的催眠易感性(hypnotizability)具有 稳定,可测量的特征。 量表测定主要针对:催眠易感性 (hypnotizability);(被)催眠能力 (hypnotic capacity); 催眠敏感性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标准测验(2)
• 催眠诱导量表:共6项 • 斯坦福儿童催眠临床量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4-8岁的儿童,一种用于6-16岁 儿童 • 斯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A式和B式,在 通过训练改变受试者的敏感时,这两者 是较理想的测量手段,A式可用于训练前, B式则用于训练后(反过来亦可)
标准测验(3)
• 斯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C式,共12项由于此 式包括有较多的知觉暗示,故认为其难度比A 式和B式大得多 • 斯坦福整体催眠敏感性量表:为个人测试而设 计,此表的制定是为了检验受试者的整体催眠 能力,包括A式和B式。A式使用上肢悬浮的诱 导方法, B式使用上肢沉重和上肢低沉的诱导 方法
心理回归(倒退)治疗:在催眠状态下,你能回想起八辈 之以前的自己,阿哈,原来是只“猫”!!!
对催眠可能存在下列误解:
催眠就是睡眠 催眠作用是由催眠师投射给被催眠者的 只有患病或意志软弱的人才具有被催眠 性 催眠术本身就是心理治疗 催眠是危险的 在催眠状态下,个人隐私会完全暴露
美国心理学会催眠分会常务委员会1993年为催眠术作了如 下定义:(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ivision of Psychological Hypnosis [1993, Fall]. Psychological Hypnosis: A Bulletin of Division 30, 2, p. 7.)
催眠易感性: (HYPNOTIZABILITY)
指通过量表和测试评估个体对暗示的敏感性, 分为高、中、低敏感性三种。其评估根据个 体对量表中相应暗示提示作出反应的多寡而 定。 易感性在统计曲线上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有 中度敏感性,在医学、口腔或心理治疗中能 有效利用催眠达到治疗目的;低敏感者需经 过训练,方能采用催眠解决相应问题。许多 临床催眠治疗并不需要高度敏感的个体就能 奏效。
Franz Mesmer 弗朗兹· 麦斯麦 (1734-1815)
他对现代催眠术的重大贡献是创 立了“动物磁性学说” 一生很是坎坷
Marquis de Puysegur 帕西格 (1751-1851) 描述现代意义上
催眠的三大基本特征:
1.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师身上。 2.无条件地接受暗示。 3.在被催眠状态下出现遗忘。
1 2 3 4
动物磁气学说 新分离学说 精神分析学说 放松学说
相关术语的定义
意识改变状态:(ALTERED STATE OF ONSCIOUSNESS)
是一些科学工作者和大部分临床催 眠师应用的术语。指由催眠导致的, 不同于觉醒、睡眠和冥想的一种状 态。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科学工作者确信, 催眠的本质以及什么是可以应用催 眠达到的目标是无法用“状态”这 一术语来解释的。
古埃及时代,睡眠中心-“sleep temple” 应用类似现代的暗示诱导进入昏睡状态 古希腊的祭司对梦境作出解释,并提供解 决意见 印度教(Hindus) 印度穆斯林的托钵僧( Fakirs) 印度瑜迦师(Yogis) 印度耍蛇人(snake charmers) 东方的巫师(Eastern magicians)
暗示性:(SUGGES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