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基础班内部讲义
431《金融学部分》考研考点讲义

条件:1.货币的购买力不能降低,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商品 出售者不愿赊销商品; 2.买者必须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 3.必须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货币才能作为支付手段而发挥作用。
第五章 商业银行 (48)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4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5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52)
二、价值尺度
概念: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或尺度。 分析:现代经济要求对商品价值作连续比较,购买者必须比较众多销售者提供的商品。如果各销 售者用不同的物品来标定它们的价格,上述比较就很难做到。
— 2—
金融硕士《金融学部分》考点精讲
例如:1公斤牛肉 =2公斤鸡蛋,而另一个商店,1公斤牛肉 =20支铅笔,那么哪一家的牛肉更便 宜呢?
第四章 金融市场与机构 (33)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33) 第二节 货币市场 (36) 第三节 资本市场 (39) 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 (44) 第五节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45)
②避免了日常的磨损。
③更便于携带和运送。
3.代表形态:
银行券;银票
(三)信用货币
1.定义:作为信用货币的产物,而不是作为金属商品货币的代表物的货币。
2.成因:①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交换媒介(流通手段)
概念: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介职能。这种职能是货币独有的,同时货币的这种职能使得 商品购买和出售可以彼此独立进行。
分析:尽管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大提高了商品交换的效率,但在现代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少量 的直接物物交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物物交换。
2019中山大学考研431金融学综合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

2019中大考研431金融学综合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本书分为六册,由逸仙中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逸仙教学研发团队与中山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中山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中山大学考研431金融学综合复习全析(共六册)【含真题与答案】》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9版)《公司理财》(罗斯第9版)《投资学》(博迪第9版)《国际金融》(马君潞)==================================2018中大431金融学综合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规定如下:考试内容包括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的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
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的程度,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定价及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应用于公司财务决策及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梳理《货币金融学(米什金)》、《国际金融(马君潞、陈平)》、《公司理财(罗斯)》、《投资学(博迪)》四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并对中大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考生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国际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适用科目:431金融学综合内容详情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中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地了解中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内容包括:院校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比、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二、考试解读: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中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431金融学综合》专用教材 折现与价值(圣才出品)

第四章折现与价值第一节现金流与折现一、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1.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扣除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之后的那一部分平均收益。
用相对值的形式表示,即为资金的收益率;用绝对值的形式表示,则为资金价值的绝对增加额,即资金的初始投入额与其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通常所讨论的资金时间价值,是指其相对形式,即资金的收益率。
2.现金流量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首先要弄清每一笔资金运动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发生的时间,是指每一笔资金运动是在哪一个时点上发生的。
发生的方向,是指这一笔资金运动是流入还是流出。
用现金流量来描述资金的这种运动是一种方便、清晰的做法。
现金流量图是把资金流动作为时间的函数用图形和数字表示出来。
作图时横轴指向右方,代表时间的增加,横轴上的坐标代表各个时点,从各个时点引出的纵向箭线表示发生在那一时点上的现金流量。
箭头指向横轴表示资金的流入,箭头背向横轴表示资金的流出,流量的大小由箭线旁边的数字表示。
如图4-1所示。
图4-1现金流量图在经济分析中,现金流量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金流量图明确地表示了一个系统中的资金流入、流出状况,但并不包含资金在该系统内部的流动。
(2)有助于经济分析。
只要把所要研究的过程或系统明确定义(资金的流入、流出、数量、时间),现金流量图就把这一系统的资金流动的时间过程明确地表示出来。
(3)无论是资金的借方或贷方,都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图来分析他们在投资活动中所得到的收入和利润。
(4)不同的投资方案表现为不同的现金流量,通过对现金流量图的研究可以评价不同投资方案的优劣,从而对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决策。
二、现值与净现值1.现值现值是未来资金在当前的价值,是把未来的现金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贴现到当前的价值。
计算现值需要的贴现率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单利是指在规定期限内只就本金计算利息,每期的利息收入在下一期不作为本金,不产生新的利息收入;复利,又称利滚利,是指每期的利息收入在下一期进行投资,产生新的利息收入。
2019哈尔滨商业大学431金融硕士金融综合考试大纲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7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1
作者 黄达
陈琦伟
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9、货币供给。(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2)掌握商业银行存 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多陪创造(收缩)过程;(3)掌握制约存款货币创造和 收缩的因素;(4)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界定;(5)掌握货币供给的基本决 定模型;(6)掌握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掌握货币银行学和公司金融领域新动向和新成果,同时
要具备运用一般理论分析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货币银行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1)了解货币的职能;(2)理解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
分,掌握我国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标准;(3)掌握货币制度含义及货币制度构成
要素;(4)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复利利息计算及现值终值的计算;(3)了解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与可贷资
1)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2)掌握
金融市场的功能;(3)了解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组成及特点。
5、金融机构。(1)理解金融机构的分类及职能;(2)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
构成。
6、商业银行。(1)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2)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
形式;(3)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原则之间的关系;(4)掌握商业银行的业
务;(5)掌握《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有关资本管理的内容。
7、中央银行。(1)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2)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
业务。
8、货币需求。(1)掌握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2)掌握传
息和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2019年上财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上财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2019年上财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于近日已经公布,凯程考研蒙蒙为大家带来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内容,报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生,大家请收好!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金融学综合》是2011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分值与内容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分。
(一)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2、利息和利率●利息●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3、外汇与汇率●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币值、利率与汇率●汇率决定理论4、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要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机构(种类、功能)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7、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10、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理论●巴塞尔协议●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二)公司财务1、公司财务概述●什么是公司财务●财务管理目标2、财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3、长期财务规划●销售百分比法●外部融资与增长4、折现与价值●现金流与折现●债券的估值●股票的估值5、资本预算●投资决策方法●增量现金流●净现值运用●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6、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度量●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贝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8、有效市场假说●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资本结构●MM定理10、公司价值评估●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来源: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综合考研辅导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3000元第三章金融体系格局第一节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联系机制一、金融的概念和范围(一)金融的概念:博迪、莫顿《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
黄达《金融学》: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涵盖的范围大体包括: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
(二)对金融范畴的不同理解传统上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
人民银行说我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
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金融的宏观层面(宏观金融)这两部分在国外并不包括在Finance或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而是另有一个学科名称-Money Economics(货币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是独立性相当强的一部分。
而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
它实际上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投资学,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
这两部分合起来即国外所指的finance,即金融。
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
“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
(博迪、莫顿所著《金融学》)即指这一层面的“金融”。
我们这门课称为《金融学》,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也有称为《货币和银行经济学》或《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
国外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如米什金《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译为《货币金融学》。
431金融学综合

431金融学综合1. 引言金融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涵盖了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431金融学综合进行探讨,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投资组合、资本结构、股权融资以及权益证券等方面的内容。
2.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在431金融学综合中,研究金融市场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资金调剂、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了解金融市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运作的机制。
3. 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是指将资金分配到多种不同的投资标的中,以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策略。
在431金融学综合中,研究投资组合是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投资组合的构建原理、风险管理策略以及资产的定价模型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4.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的组成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在431金融学综合中,研究资本结构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对企业的融资成本、权益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资本结构的决策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融资的机制。
5.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行为。
在431金融学综合中,研究股权融资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股权融资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市场的定价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股票市场的运作。
6. 权益证券权益证券是指代表企业所有权和股东权益的金融工具,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等。
在431金融学综合中,研究权益证券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权益证券的特点、定价模型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股票投资。
7. 结论431金融学综合涵盖了金融市场、投资组合、资本结构、股权融资以及权益证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运作的机制、进行投资决策以及管理风险。
(完整word版)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详细版

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内容比例: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分。
Ⅰ.金融学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1)货币的职能2.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2)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①银本位制②金银复本位制:格雷欣法则③金本位制④信用货币本位制3. 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分类(2)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①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②布雷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4.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1)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成与职能5. 欧洲货币一体化(1)最优货币区理论(OCA理论)(2)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四个阶段(3)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与运行情况(4)欧洲单一货币与欧元二、利息与利率1.利息(1)利息本质的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2)利息的计算:单利和复利(3)利率的分类①市场利率、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③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④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4)利率的作用①利率的经济效应:成本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财富效应、利率的预期效应、利率的汇率效应②利率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杠杆作用③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2.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3)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 模型3. 利率的期限结构(1)利率的期限结构(2)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三、外汇与汇率1.外汇(1)外汇的概念(2)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的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3)外汇的基本特征:外国货币当局发行的,各国政府和居民普遍接受的,能够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交易的货币资产。
2. 汇率与汇率制度(1)汇率的概念(2)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3)汇率的种类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单一汇率、复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3. 币值、利率与汇率(1)币值与利率(2)币值与汇率4.汇率决定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2)利率平价理论(3)国际收支理论四、金融市场与机构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1)金融市场的定义(2)金融资产的定义与特征(3)金融市场的功能2.货币市场(1)票据与贴现市场(2)国库券市场(3)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4)回购市场(5)银行间拆借市场3.资本市场(1)股票市场(2)债券市场4. 衍生工具市场(1)远期和期货(2)期权(3)互换5.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1)银行机构(2)信托投资公司(3)财务公司(4)金融租赁公司(5)保险公司(6)投资基金五、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资本金业务(2)存款业务(3)借款业务2.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现金业务(2)贷款业务(3)投资业务3.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结算业务(2)信托业务(3)代理业务(4)租赁业务(5)表外业务4.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1)信用风险的特征(2)市场风险的特征(3)操作性风险的特征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1.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1)货币层次划分的理论及实践(2)存款创造的条件(3)多倍存款扩张的过程(4)存款收缩过程2.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政府的银行(3)银行的银行(4)管理金融的银行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1)现金如何进入流通(2)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3)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七、货币供求与均衡1.货币需求理论(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①费雪方程式②剑桥方程式(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②流动性陷阱(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2.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①基础货币的概念②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③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2)货币乘数①货币乘数的概念②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③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3)中国的货币供给(1)中国货币层次及其乘数(2)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3)货币乘数(4)中国货币供应的波动3. 货币均衡(1)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2)货币均衡与利率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概述①通货膨胀的定义②通货膨胀的分类③通货膨胀的度量(2)通货膨胀的成因①需求拉动②成本推进③结构性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的效应①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②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③通货膨胀与失业: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4)通货膨胀的治理①需求政策②收入政策③供给政策④结构调整政策5.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的定义(2)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八、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1)货币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①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③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4)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①中间目标的必要和选择标准②几种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质政策工具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③公开市场操作(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①信用控制:信用配额、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②.利率控制(规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差别利率)③流动比例控制④直接干预⑤道义劝告与窗口指导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分析①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②托宾的q 理论③莫迪利安尼的恒久收入效应④“财富调整论”⑤信贷配给传导机制⑥汇率传导机制(国际传导)(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项目①国际收支的定义②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关系(2)国际收支平衡表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②国际收支平衡的编制原则③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净误差和遗漏(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①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②国际收支顺差与逆差的含义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国际收支的局部差额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净误差与遗漏2.国际储备(1)国际储备政策的概念①国际储备的概念②国际储备的构成③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2)国际储备的作用①支付国际收支逆差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稳定③充当对外举债的保证(3)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①储备货币种类的安排②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3.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2)长期资本流动①长期资本流动的定义②长期资本流动的类型③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3)短期资本流动①短期资本流动的定义②短期资本流动的类型(4)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①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经济的影响②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影响十、金融监管1. 金融监管理论(1)社会利益论(2)金融风险论(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2. 巴塞尔协议(1)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1)2004年新版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3. 金融机构监管4. 金融市场监管Ⅱ、公司财务一、公司财务概述1. 什么是公司财务2. 财务管理目标(1)利润最大化(2)股东财富最大化(3)企业价值最大化二、财务报表分析1. 会计报表2.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1)偿债能力分析(2)营运能力分析(3)获利能力分析(4)综合财务比率分析三、长期财务规划1. 销售百分比法(1)销售百分比法的定义(2)销售百分比法的步骤(3)销售百分比预测模型2. 外部融资与增长(1)稳定状态下的持续增长模型(2)非稳定状态下的持续增长模型四、折现与价值1. 现金流与折现(1)现值与终值(2)单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3)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4)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2. 债券的估值(1)永久债券的定价模型(2)有限到期日的债券①非零息债券②零息债券3. 股票的估值(1)优先股定价(2)普通股定价①股利贴现模型②市盈率PE五、资本预算1. 投资决策方法(1)回收期法(2)会计平均收益法(3)净现值法(4)内部收益率法2. 增量现金流增量现金流的定义3. 净现值运用(1)净现值的定义(2)净现值的计算4.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1)公司风险(2)市场风险六、风险与收益1.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1)投资风险收益的定义(2)单个证券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3)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2. 均值方差模型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4. 无套利定价模型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 贝塔(b)的估计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定义(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八、有效市场假说1.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2.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1)弱式有效(2)中强式有效(3)强式有效3.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有效市场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九、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1.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1)债务融资的定义、特点、类型结构(2)股权融资的定义、特点、类型结构2. 资本结构(1)资本结构的定义(2)最优资本结构决策(3)资本结构的调整3. MM定理十、公司价值评估1.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1)收益法(2)市场法(3)成本法2. 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431金融学综合基础班知识点讲义货币银行学(属于宏观金融的部分)------------- made by FasKer I.货币本章内容以国家货币制度为主框架展开,涉及国家货币制度及其历史沿革,货币职能、货币层次的划分,相对游离于宏观金融的主题框架,但是属于基础部分,还是要了解的。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属于热点问题,但因为主要内容以国际金融为知识背景,不在此总结。
一、国家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家或者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根据货币的不同属性,货币制度可以划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前者是指以黄金、白银等作为本位币的制度,后者则以纸币作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金属的货币制度,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币材:币材是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因此也是各国应当慎重选择的,一般来讲,币材应当具备易分割、易携带、易标准化等特点。
历史上贝壳、布甚至是农具都充当过币材,而金银以其良好的形状,被世界各地不约而同的选作币材。
2.确定货币单位:一方面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如dollar、元等,另一方面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就是规定以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与成色,而信用货币制度下则主要表现为确定货币的购买力,特别是与外国货币的折算比价,即汇率。
3.规定货币种类及其法定支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是指本位币和辅币。
其中本位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并且具有无限支付能力(或者称为无限法尝),即无论支付额有多大,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支付;而辅币则是本位币之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属于不足值货币,它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或者称为有限法尝),即当支付额超过一定数额之后,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支付。
有些国家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一般规定辅币在纳税中可以无限支付,以及辅币可以无限兑换本币。
无论是本位币还是辅币,它的支付能力的不同是由于法律的规定,反映了国家意志的人为选择。
4.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流通的程序: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则由国家铸造发行、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其他机构。
5.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及规定一国货币应当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其发行准备,从而建立起货币与该种金属或资产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货币发行准备一般分为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前者包括黄金和外汇,后者则主要是国库券、政府公债等等。
考点汇总:国家货币制度,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尝和无线法尝,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史1.银本位制:从16世纪开始盛行,但被各国摒弃的金属货币制度,也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
内容包括:银币作为本位币具备无限支付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同,可以自由熔化自由铸造,银行券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记忆时,可以记作4个自由)在一定时期内,银本位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一方面由于银本身体积大而价值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冶炼、勘探等技术的发展,银的产量大大提高,黄金也越来越受到追捧,从而使得白银的价值越来越不稳定,世界各国不得不最终放弃银本位制度。
2.金银复本位: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主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和金属之间自由兑换,金银以及金银货币都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然而,根据金银之间比价的确定的规定的不同,金银复本位可以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在平行本位制度下,国家不对金银之间的比较作出规定,完全依靠市场来决定,此时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货币难以很好地发挥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引发了市场的混乱情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双本位制规定了官方的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但是这一制度却招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所谓格雷欣法则说的是在双本位制度下,金银币之间出现了官方比价和市场比价两种比价,而作为货币的金币银币则必须按照官方比较执行货币的职能,从而被官方低估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被官方高估的货币(劣币)则独占市场,最终市场上只有一种货币流动,双本位制失去了意义。
格雷欣法则揭示了双本位制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了金银复本位必然向金本位过渡的必然性。
跛行本位制:在金银复本位后期,国家规定了金银之间的固定比价,但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可以自由铸造,实际上此时银币已经沦为金币的附属,这种制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银复本位制度,而是从复本位向金本位过度的一种形式。
3.金币本位制度:(把银本位的所有“银”都换成“金”就行了,没有必要重复记忆)优点:具备金币流通的自我调节机制,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一致,价值符号与本位币价值一致,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缺点:①金的产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各国因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金的存量严重失衡。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各国为了筹措军费,印制了大量不可兑换的银行券。
④一些国家限制了黄金的输出入。
这些因素使得金币的流通基础不断被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相继改行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
4.金块本位制度:又称为生金本位制度,这种制度下,国家对货币规定了其含金量,但是不铸造也不流通黄金,银行券只有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可以兑换黄金,但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外汇也可以自由交易。
这种制度大量节省了黄金的使用,但是它的实行要求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并且拥有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黄金入不敷出,这种脆弱的金本位制度遍难以维系。
同时,它依然不能摆脱黄金产量对于经济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被摒弃也是必然的。
5.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度,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国家规定了货币的黄金量,但是不铸造也不流通黄金,而是将黄金存放于附属的国家,本国货币与该国保持固定比价,在本国不得兑换黄金,但是可以将货币兑换为该国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这种做法进一步节约了黄金的使用,但是一旦附属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度,或者实行货币贬值,或者因某种原因拒绝兑换黄金,本国将面临经济上的混乱,另外,由于货币制度之间的附属关系,本国或多或少的在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受到附属国家的制约。
同时,它依然不能摆脱黄金产量对于经济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被摒弃也是必然的。
(这句话和金块本位一样!)6.信用货币制度:纸币作为本位币,强制流通,纸币不与金属保持固定比价,也不兑换金属的货币制度,此时人民接受货币完全是出于相信货币背后的国家强制力。
特点:①现实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组成。
②货币都是由金融系统的业务投放的流通中去的。
③国家对于货币流通的宏观管理调控称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考点汇总:银本位、金银复本位、跛行本位、格雷欣法则、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信用货币制度Questions:阐述金本位被信用货币制度取代的原因?答:金本位方面:1.黄金产量难以满足的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本的原因。
2.金本位下各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实际上需要很苛刻的条件。
3.货币的价值稳定是相对的,常常受到黄金产量的影响。
4.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5.各国人为因素也加速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信用本位方面:1.信用货币可以执行货币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2.信用货币制度便于国家宏观调控。
3.纸币成本比较低,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本章的最重点!)广义地说,一切的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清偿债务的过程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都可以称作货币,显然,这样的话不仅现钞能够称作货币,存款、票据等等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需要我们对于货币定义的层次作出划分。
货币层次的划分取决于流动性的差异,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能够迅速以合理的价格变现的能力。
由于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在经济中转手的次数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货币性,对商品市场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在经济学家中,以流动性来划分货币的层次是没有争议的。
目前,世界各国通常定义:M0=流通中的现金这也被称作最狭义的货币,对于商品市场构成最直接的压力。
M1=M0+支票存款。
M1被称作狭义货币,支票存款可以不用事先通知转化为现金,从而具有很强流动性,M1构成了对商品市场的直接压力,也是各国政策调控的重要着力点。
M2=M1+准货币M2被称作广义货币。
所谓准货币是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短期信用工具等,不能直接作为支付、流动手段,但是经过一定手续可以很方便地变成现金的资产,它代表了对商品市场的间接压力。
(另外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各国的货币需求已经渐渐变得不再稳定,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当以M2定义货币就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但这一努力尚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货币层次的划分在各国均有不同的具体形式,而我国是: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M2=M1+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短期信用工具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观察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及国民经济的变动。
2.有助于中央银行选择最为有效、可控、可测的货币政策着力点,制定货币政策,并观测货币政策的效果。
四、货币的职能(此部分内容实际上属于政治经济学,和宏观金融学是格格不入的,随便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早年间曾经有命题涉及过。
下面改编自金融联考大纲)①价值尺度。
即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
这是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而已。
货币通过价值尺度的职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并通过货币单位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为商品进入交换创造前提条件;②流通手段。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了买和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通过流通手段的职能成为各种商品买卖交易的媒介,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与生产。
③贮藏手段。
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通过贮藏手段的职能不仅成为保存社会财富的最佳形式,而且可以发挥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④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的这一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