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1、鸟语花香;2、草桥结拜;3、同窗三载;4、十八相送;5、抗婚投坟;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

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学 生 的 被 动 为 学 生 的 主
() i 由于 音 乐 的 不 确 定 性 , 个 学 生 的 每
美 情 趣 , 决 本 课 的 重 点 问题 。 解 4 5 回授调 节 , 迪升 华 . 启 为 了 不 让 学 生 在 音 乐 欣 赏 中局 限在 外 在 和 表 面 而 忽 视 了她 本 质 的 内 容 , 了揭 为 示 乐 曲 的 真 正 内 涵 , B 导 学 生 讨 论 造 成 我 1 梁 、 二 人 悲惨 结 局 的 原 因 , 学 生 明 白是 祝 使 封 建 礼 教 给 人 民 带 来 的苦 难 , 励 她 们 要 鼓 珍 惜 我 们 现 在 的 美 好 生 活 。 而 获 得 学 生 从 的情 感 目标 。 布 置 课 后 作 业 。 写小 提 琴 协奏 曲 《 撰 梁 山伯 与祝 英 台 》 后 感 , 学 生 在 撰 写 中 , 听 使 心 灵 得 到 净化 , 感得 以 升 华 , 操得 以 陶 情 情
体育与艺术研究
n eI■L —vlHa■瞳 nan r ■ ot d ; o
小 提琴 协奏 曲 梁 山伯 与 祝 英 台 教 学 设 计
范 莉 莉 ( 吉林 师范大学 辽 源分 院 吉林辽 源 1 6 0 2 0) 3 摘 要 : 本文 通过 对小提 琴协 奏 曲《 山伯 与祝 英 台》 栗 这一 内容 分析设 计 , 而引导 学生探 究 , 进 质疑 ;鼓励 学生发现 、 创新 。 师生 互动 在 中探 求 新 知 , 学 生 在 探 究 实 践 中逐 步 形 成 终 身 学 习 的 意识 和 能 力 。 让 关键 词 : 材 欣赏 小提琴协奏 曲 教 学设计 教 中图分类 号 : 47 J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 1a一0 l -0 1 3 5 2 1 1 () 2 1 6 7 o 3 根 据 新 大 纲 的 理 念 , 及 我 院 对 学 生 以 专业发展与职 业技能培养 的实施方案 , 我 对欣 赏 小 提 琴 协奏 曲《 山伯 与祝 英 台 》 梁 一 课做 以 如 下 设 计 。 感受 不同 , 因此 我 采 用 了 启 发 开 放 式 教 学 法 创 设 良好 的 问 题 情 景 , 领 学 生 获 得 知 引 识 与 能 力 。 2 情 境 教学 法运 用 多 媒 体 制 作 () 的课件 以唤起学生 的兴趣 , 、 结合 , 动 静 从 而 可 以 让 学 生 更 容 易 理 解 , 以 让 学 生 充 可 分展开联想 , 悟主题 , 领 感受 作 品 的 精 神 内 涵 。 3 刨设 实 践 , 用 讨 论 法 , 胆 设 想 故 () 利 大 事 结 局 , 申音 乐 的 尾 声 发 展 。 引 目的是 : 学 生 在 我 设 计 的 问题 情 境 中 , 让 学 会 欣 赏 、 会 思 考 , 思 考 中学 会 理 解 , 学 在 这 使 我 的 教 学 目标 得 以 实 现 , 学 成 果 得 以 教 展 现 。 学 生 们 对 某 些 问题 附 有 多种 答 案 当 时 , 又 不 能 确 定 某 一 答 案的 正 确 性 时 , 但 我 将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予 以 肯 定 , 出 音 乐 的 不 指 确 定 性 , 对 他 们 的分 析 体验 给 予 肯 定 , 并 并 鼓 励 不 同层 次 学 生 都 能 积 极 主 动 的 参 与课 堂插动 , 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角。 让 4 4 归纳小 结 , 入体 系 纳 在 音 乐 欣 赏 中 我 力 图 抓 住 乐 曲 中 最 有 感 染 力 的 部 分 去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 了 为 提 高 学 生 对 音 乐 的 感 受 能 力 , 将 做 以下 我 安排 ,课 堂 练 习) ( 鼓励 学 生 积 极探 讨 对 音 乐 的思考 , 想 故事结局 , 用假设情 景 , 设 利 让 学 生 设 想 如 果 你 是 创 作者 , 会 创 作 怎 样 你 的 结 局 ? 用 什 么 乐 器 与 音 乐 表 达 怎 样 的 利 情 感 ? 活 动 中 , 放 手 让 学 生 去思 考 , 在 我 分 小 组 讨 论 并 做 个 别 回 答 , 挥 学 生 的 独 创 发 精 神 。 一 步 引 导 学 生 用 审 美 的 态 度 去 体 进 验 并 表 现 音 乐 的 艺 术 内容 , 发 展 学 生 的 以 创 作 思 维 能 力 , 高 学 生 的 审 美 意 识 与 审 提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协奏曲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钢琴演奏《梁祝》〕师:最近老师在练习一首好听的钢琴作品,今天献丑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同学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作品。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真是见多识广,看来课外你一定很喜欢听古典音乐。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从今天的音乐欣赏中感受一下。

二、新授课:1、了解协奏曲:师:我们刚刚听了钢琴独奏的《梁祝》,今天将要欣赏的是协奏曲版本。

什么是协奏曲呢,我们来看一看。

协奏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指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比方钢琴协奏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片段,感受一下这是一首什么协奏曲。

〔播放英台哭坟片段〕生:小提琴协奏曲。

师:非常正确,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指小提琴独奏和乐队协同演奏。

那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由引子、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主题,现在我们从引子局部开始聆听。

2、分段欣赏:⑴引子局部:师:在聆听之前,看看老师的两个问题。

第一,引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乐器?第二,引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春景?〔播放引子局部〕生:长笛,双簧管……师:引子局部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鸣声,接着双簧管以柔美而抒情的演奏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⑵呈示部局部:师:现在是显示部的爱情主题,听完以后说说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爱情主题〕生:……师:深情地,由小提琴独奏,一个充满诗意的爱情主题。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花城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花城版(2021年整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1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

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初中以来音乐课的铺垫,在专业上对基本的乐理知识,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的关键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具备欣赏乐曲的基础知识.同时心理的成长使得初二学生具备情感共鸣的基础。

3重点难点1。

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情绪情感领会。

3. 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

1.1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且基本了解交响乐团的构造。

2.能够听辨出根据音乐辨析乐曲的主题,并能进行基本模唱.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4。

1。

2学时重点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

4。

1.3学时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4。

1。

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活动2【讲授】音乐欣赏的基本思路第一、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传播一定的文化知识,运用古诗词,诗歌等形式辅助欣赏,让学生具备欣赏所需的文学底蕴。

第二、从本专业出发,通过基础乐理的讲述,使得学生对基础乐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欣赏的基本技能。

第三、运用通感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3【活动】片段欣赏列举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对这些音乐进行讨论,并分析。

音乐教案-梁祝.doc

音乐教案-梁祝.doc

音乐教案-梁祝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南昌市第十四中学王凯光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普通高中音乐(试验本)第十四课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感性地领略《梁祝》这部以浙江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并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协奏曲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从而具体感受外来艺术与本土素材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2、依据本课所选听乐曲音乐发展的线索,使学生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学习具体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协奏曲”的体裁特色,并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了解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具]
录音机、DVD、钢琴、小提琴、黑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位同学用小提琴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部主题。

”然后引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提问:“这首乐曲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并非常喜欢,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然后提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学生进行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
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分析乐曲的结构(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与这首乐曲的对应关系,见图)
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
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他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这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于是作者就把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同时,这段主题也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即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这时,低沉的音乐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
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是一种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并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是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这时再次听到“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最后归纳出乐曲的深厚内涵: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总结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使学生了解到,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人生会丰富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学生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教学说明]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应有意识启发学生注意音乐线索的发展和剧情发展的联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奏鸣曲式的各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典型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