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合集下载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第36卷 第6期VoI.36No.6淡 水 渔 业Freshwater Fisheries2006年11月Nov.2006收稿日期:2006-05-17第一作者简介:黄辨非(1957- ),女,副教授,从事特种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黄辨非,童响波,罗静波(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摘 要:对体长9.7~12.0cm 、平均体重8.3g 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16d 状态下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4d 、8d 、12d 和16d ,红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67.5%,63.0%、61.3%和60.5%,差异极显著(P <0.01);红细胞的体积变大,饥饿到第16d 时,红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分别比正常摄食时增加了2.8%和13.0%;白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4d 、8d 、12d 和16d ,白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114.3%、121.7%、137.1%和139.4%;白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饥饿到第16d 时,其长径和短径分别是正常摄食时的88.2%和89.4%,差异显著(P <0.05);血红蛋白含量在前8d 的饥饿中是下降的,之后出现上升;红细胞的脆性在饥饿前期有所下降,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红细胞的沉降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加快,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血液指标;饥饿中图分类号:S966.4;@95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07-(2006)06-0033-03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the blood indicesof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HUANG Bian-fei ,TONG Xiang-bo ,LUO Jing-bo(Animal Science College of Yangtze Uniuersity ,jingzhou ,Hubei 430025)Abstract :The bIood indices of I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with the body Iength of 9.7~12.0cm 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8.3g had been determined in the normaI feeding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4~16days ’starvation.The resuIts showed :aIong with the starving time ,the number of red bIood ceIIs (RBC )decreased.On the 4th ,8th ,12th and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number of RBC were 67.5%,63.0%,61.3%and 60.5%of that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size of RBC became Iarger.On the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I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of RBC in-creased by 2.8%and 13.0%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rmaI feeding.AIong with the starving time ,the number of white bIood ceIIs (WBC )increased.On the 4th ,8th ,12th and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number of WBC were 114.3%,121.7%,137.1%and 139.4%of that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size of WBC became smaIIer graduaIIy.On the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I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were 88.2%and 89.4%of those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content of hemogIobin de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8days of the starvation ,and then increased.The erythro-cyte fragiIity decreased a IittIe in the earIier stage of starvation ,and then maintained at a IeveI.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creased a IittIe with the proIonging of starvation.Key words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starvation ;bIood indices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其作为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已引起了养殖者的重视[1]。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盘文静【摘要】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能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综述了多种鱼类在不同饥饿处理后产生的补偿生长效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制定节约有效的投喂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9【总页数】3页(P10162-10164)【关键词】鱼类;饥饿方式;补偿生长【作者】盘文静【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是指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抑制后,当恢复有利的生长条件时出现生长加速的现象[1]。

对于恢复投喂后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的原因,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通常认为是食欲的增加(贪食)造成恢复投喂后体重的增加;补偿生长的出现简单而言只是因为贪食,而不是更高的饲料利用率;在恢复投喂期有大量蛋白质合成;恢复投喂对储备能源的补给[2]。

在实际的鱼类养殖生产中,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作为一种投喂的策略,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饲料投喂量估计的错误,而且能降低因投饲过多而引起的水环境污染。

相关的鱼类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恢复投喂后饥饿组鱼体重能够增加到甚至超过正常连续投喂的鱼体重。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饥饿再恢复喂食来补偿损失掉的体重,那么根据补偿生长采取不同的投喂策略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 补偿生长机制及其分类在饥饿的过程中,一方面,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产生和分泌增加,但GH受体减少,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促使GH作用受阻,这个过程随着类胰岛素作用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减少产生;另一方面,高水平的GH加强了脂肪酸的动员,用于供能。

因此,当饥饿水平适当时,机体中主要是进行蛋白质的积累,而脂肪几乎不堆积。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32卷第5期水生生物学报Vol .32,No.52008年9月ACT A HY DROB I O LOGI CA SI N I CASep.,2008 收稿日期:2006205231;修订日期:2008203228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324030026)资助作者简介:乔志刚(1964—),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集约化养殖及苗种工程。

E 2mail:hnsddsyy@s ohu .com 通讯作者:王武(1941—),男,江苏太仓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集约化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E 2mail:wwang@shfu .edu .cnDO I 号:1013724/SP 1J 1000012008150631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乔志刚1,2 张建平1 牛景彦1 王 武2(1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 453007;21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90)摘要: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S ilurus asotus L innaeus )进行7d 、14d 和21d 的饥饿处理,随后各组恢复投喂20d,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鲇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14d 内上升,血红蛋白上升显著(p <0105),21d 后两项生理指标开始下降;饥饿7d 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 <0105),饥饿14d 和21d 后趋于相对稳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14d 、7d 和21d 后与饥饿前达到显著性差异(p <01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d 和21d 后显著下降(p <0105);饥饿14d 后Na +和Cl -浓度显著下降(p <0105),21d 后Na +浓度却又显著上升(p <0105),Cl -浓度有所回升;Ca 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 <0105)。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第 2 2卷 第 4期
20 0 2年 1 2月








VD . 122 No. 4 De 2 2 e. O0
J RNA HAO NG 0U L OF S XI UNI ERS V ⅡY
饥 饿 和 再 投 喂 对 草 鱼 鱼 种 糖 代 谢 的 影 响
祝 尧 荣 沈 文 英
组 . 投 喂 后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恢 复 , 投 喂 2 再 再 1 d后 , 鱼 鱼 种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高 于 对 照 组 , 无 显 著 差 异 . 草 但
饥 饿 的草 鱼 鱼 种 白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下 降 , 饿 7,5d草 鱼 鱼 种 白 肌 糖 原 含 量 极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投 喂 对 照 饥 1
1 3 数 据 分 析 .
不 同处 理 组 数 据 用 平 均 值 ±方 差 ( - S ) 示 , 据 问 的差 异 性 采 用 S d n ’ —t 验 法 进 行 分 析 , XiD 表 - 数 t e ts 检 u P < 0 0 , 为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P <0 0 , 为存 在 极 显 著 性 差 异 . .5 认 .1 认
鱼 种 驯 养 于 水簇 箱 ( 0e 7 m×4 m×3 m) 投 喂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 草 鱼 鱼 种 适 应 摄 食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和 生 活 0c 8c , 使 环 境 . 源 为 充 分 曝 气 后 的 自来 水 , 天换 水 1 3 实 验 过 程 中 食 物 投 喂 这 草 鱼 鱼 种 体 重 的 2 ~3 , 天 水 每 /. % % 每 投 喂 2次 . 计 正 常 投 喂组 ( 设 A组 ) 饥 饿 再投 喂 组 ( 和 B组 ) 每 组 每 次 取 样 1 , 0尾 , 饥 饿 0 1 3 7 1 在 , , , ,5d和 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第2 8卷第 5期
201 3年 1 0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o 1 . 2 8 No . 5
Oc t.2 O1 3
J O URN AL OF D AL I AN OC E AN UNI VE R S I T Y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1 3 8 8 ( 2 0 1 3 ) 0 5 — 0 4 6 2 — 0 6
试验组 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 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 O . 0 5 ) ;与对照组相 比,试验处理组幼 鱼的生 长能 比例均
有所 增 加 ,而 代 谢 能 比例均 有 所 减 少 ;无 论 是 处 理组 还是 对 照 组 ,鲜 杂 鱼 的投 喂 效 果 均 优 于 配合 饲 料 。
关键词 : 大菱鲆幼鱼 ; 饥饿再投喂 ;补偿 生长 ; 生化组成 ;能量 收
继饥饿 或 营养不足 一段 时间后恢 复喂食 ,某 些 鱼类 在恢 复 生 长 后 会 出现 高 于正 常生 长 速 度 的 现 象 ,称为补 偿生 长 J 。自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鱼 类 的补偿生 长现 象受 到 了许 多学 者 的关 注 2 J 。目
饲 料 主 要 营 养 成 分 为 粗 蛋 白质 5 2 . 8 5 %, 粗 脂 肪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科技厅重大项 目 ( 2 0 1 1 2 0 3 0 0 5 )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0 1 2 4 1 8 0 2 5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
助项 目 ( 2 0 1 1 GB 2 B 0 0 0 0 1 7) 作者 简 介 :阿荣 ( 1 9 8 7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E — ma i l :i f t 2 3 @1 6 3 . c o i n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彭银宏(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科学系)摘要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鱼类饥饿生长补偿生长进展1.饥饿对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1.1对生长的影响仔鱼的生长率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热能摄入(摄食)和温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早期生活史领域,营养相关被认为是影响早期生命力的一个主要相关因素。

因此鱼类早期的摄食与生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如果仔鱼不能正常摄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则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仔鱼生长率的估算通常用体重和长度来衡量。

通常状况下,随着饥饿的进行,体重会急剧下降,表现出/负增长0,而体长往往无变化,甚至会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仔鱼期,在幼鱼等时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情况。

根据宋昭彬等(1998)报道,南方鲇仔鱼在饥饿期间,身体长度无显著变化。

饥饿仔鱼的长度也可能出现/负增长0,如饥饿大西洋鲱,条纹石鱼旨仔鱼长度有少量变短,Kin和Blax-ter认为,这是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仔鱼为保障活动耗能,提高摄食和存活的一种适应。

饥饿使仔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饥饿仔鱼的生长发育受阻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研究仔鱼的生长,可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

1.2对存活的影响早期生活史是鱼类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

当仔鱼前期的卵黄被耗尽时,需要在短期内转向外界摄食。

如果不能建立外界摄食,便进入饥饿期(Blaxter和Hempel,1963年)。

H jort最早指出,鱼类种群密度的变动多半取决于当年仔鱼群的存活率。

大批仔鱼在初次摄食期间饥饿引起的死亡是当年仔鱼群剧烈变动的潜在原因之一。

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饥饿和敌害,捕食是海洋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0。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前言:由于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野生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

作为生理学上的一种适应,野生鱼类能够通过降低基本代谢水平及消耗自身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从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发展了对食物不足甚至饥饿胁迫的忍受能力。

从50年代以来,为了评价鱼类营养状况,探讨摄食水平,区分正常摄食鱼和饥饿鱼,不同学者已从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酶学、代谢生理学等不同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研究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鱼类行为异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改变酶活性、激素水平来降低代谢水平,并通过利用鱼体自身的贮能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提供能量,从而能忍耐一段时间的饥饿。

另外,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生理学状况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方面的资料对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饥饿对鱼类代谢水平的影响鱼类可调节自身的能量分配以适应食物的缺乏,饥饿状态下鱼类代谢水平将明显下降。

Mehner & Wieser发现河鲈幼鱼在20℃下饥饿15d后代谢率下降了约45%;Du Preeze报道了斑点石鲈饥饿5d后耗氧率下降了34%;张波等发现南方鲇幼鱼在27.5℃下饥饿20d代谢率下降了约47%;崔奕波等测得草鱼在30℃下饥饿35d后的代谢率明显低于Wiley等在正常状态下的测定值。

由于饥饿对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标准代谢的测定方法中应考虑饥饿因素。

标准代谢是指鱼类在禁食、静止状态下的代谢率。

它代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鱼类维持生命的最低代谢水平,即标准代谢是定义在一定饥饿状态下的。

而饥饿状态下鱼的代谢率将逐渐下降,饥饿处理的时间不同测得的代谢率将会不同。

因此我们认为在测定标准代谢时有必要将对鱼处理的时间进行规范化,使标准代谢的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李庆勇叶林刘艺林海强巫树东刘贵明(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广东惠州516000)摘要大口黑鲈规模化养殖中易出现脂肪肝等疾病,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试验基于鱼类补偿生长这一现象,采用“饥饿—投喂—再饥饿—再投喂”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来研究大口黑鲈的补偿生长效应,探讨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健康状况及补偿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饥饿1d+投喂2d的循环投喂模式,能够综合平衡大口黑鲈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肥满度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最终能够实现最大限度节省饲料、人力,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大口黑鲈;循环饥饿投喂;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中图分类号S96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7-0156-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7.0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自然界中的鱼类经常会因季节、气温和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面临食物短缺问题,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也可能因为饲料投喂不足或抢食不均而遭受饥饿胁迫[1-3]。

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在恢复食物供给后会出现一段快速生长期,其生长速度快于同期非饥饿的鱼类,这一现象称为鱼类的补偿生长[4-5]。

研究结果表明,补偿生长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甚至能通过减少氮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然而,鱼类补偿生长的程度因其种类、生长阶段、饲料组成、饥饿和恢复投喂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鱼类的补偿生长机理比较复杂,一般来讲,摄食率增加、饲料转化率提高、蛋白质合成加快以及能量储备增加是其主要的生理机制。

一些研究还表明,鱼类对饥饿的耐受力有一定限度,在这个限度内,鱼体可通过加快生长速度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来实现补偿生长,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则会因摄食量不足或鱼体生理机能下降而出现消化功能衰竭等现象,从而丧失补偿生长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Vol.20No.4 2005年12月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Dec.2005文章编号:1000-9957(2005)04-0290-05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摘要:研究了饥饿(20d)和再投喂(5d)条件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排2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g/(g·1)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g/(g·1),下降了31%;CO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2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g/(g·1)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g/(g·1),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g/(g·1)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g/(g·1),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O)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

恢复投喂后5d,耗氧率和CO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g/(g·1))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29.208!g/(g·1),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能量代谢中图分类号:O493.8 文献标识码:A关于饥饿对鱼类代谢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过一些研究[1~4],其中多数是研究整个饥饿阶段鱼类代谢率的变化,而很少研究恢复投喂阶段鱼类代谢率的变化特征[5]。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价格高,是一种非常适合养殖的经济鱼类和试验鱼材料。

本文作者研究了泥鳅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的代谢率,探讨了泥鳅对饥饿的适应能力,旨在为鱼类能量学理论研究和该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新的资料。

!"材料与方法!#!"试验鱼来源和暂养试验于2004年4月14日至5月11日在大连水产学院鱼类实验室进行。

试验用鱼购于大连市长兴市场,体重为(11.6212.22)g。

选择其中健壮活泼个体分别放入2个聚乙烯水槽(200L)中,每个水槽放100尾,驯养1周后开始试验。

驯养期间日投喂1次(饲料配方见表1),日换水量为1/3,水温保持在(17.510.5)C。

试验用水为自来水,需经241充分曝气。

!#$"试验方法试验开始前对泥鳅停食2d,以排空粪便。

饥饿期为20d,恢复投喂期为5d。

试验期间每5d取样1次,每次随机取出20尾分别放入10个呼吸瓶(约6.5L)中,每瓶2尾,用保鲜膜将瓶口封好,放入控温水槽中,水温控制在(18.010.5)C,同时设一个空白对照瓶。

维持51后(保证瓶中溶氧在5mg/L以上),取水样进行测量。

排出率及排氨率的测定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用奈氏试剂法测定氨氮,通过1.2.1 耗氧率、CO2收稿日期:2004-11-29基金项目:大连水产学院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3)作者简介:邢殿楼(1953-),男,高级实验师。

E-mail:xingdianlou@测定水的碱度C A 、pH 、温度等来计算CO 2排出率。

用Mp120-1型电子天平称取鱼的湿体重(精确至0.01g )。

表1 泥鳅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Tab.1 F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 for orientalweatherfis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饲料配方/(g ·kg -1)鱼粉豆粕棉粕玉米粉麸皮添加剂1)磷酸二氢钙营养成分w /%(干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能值/(kJ ·g -1)含量20025040370120101018.6029.206.777.9819.19注:1)添加剂中含质量分数为10%的胆碱和5%的维生素,其它为矿物盐。

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分别以下式计算:R =(C 0-C 1)·V /W ·t ,式中:R ———耗氧率(mg /g ·h )或CO 2排出率(mg /g ·h )或排氨率(!g /g ·h );C 0———试验结束时对照瓶中的DO (mg /L )或CO 2含量(mg /L )或NH +4-N 含量(!g /L ); C 1———试验结束时代谢瓶中DO (mg /L )或CO 2含量(mg /L )或NH +4-N 含量(!g /L ); V ———代谢瓶容量(L ); W ———试验鱼湿体重(g ); t ———试验时间(h ); CO 2(mmol /L )=C A >(a 2H ++a H +>K 1+K 1>K 2)/(a H +>K 1+2>K 1>K 2)。

1.2.2 氧氮比(O /N )及呼吸熵(RO )的计算氧氮比(O /N )=耗氧率16+排氨率14, 呼吸熵(RO )=CO 2排出率44+耗氧率32。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单因素方差分析为显著(P <0.05)时,再用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组间差异。

2 结果2.1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排氨率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的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的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的影响(x 1s ) Tab.2 Body weight ,oxygen consumption ,CO 2production ,and ammonia -N excretion in orientalweatherfish during the period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g /(g ·h ) 各项指标饥饿阶段0c5c 10c 15c 20c 再投喂阶段5c 体重/g 11.6212.2211.4612.3810.0412.309.7411.717.6112.3310.9514.30耗氧率200146b 163133ab 131122a 131133a 138137a 180169b CO 2排出率200150b 200130b 260150b 190140b 120130a 180190b 排氨率6.04911.601a5.94211.296a5.73310.767a7.63710.957b7.80811.640bc9.20812.445c注:同一行中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 <0.05),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

由表2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体重逐渐减轻,其中在饥饿0~10c 期间,每天泥鳅的平均体重变化速率为-0.65%,第11~20c ,平均体重变化速率为-0.92%。

耗氧率、CO 2排出率均因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排氨率却因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经过20c 的饥饿后,耗氧率与饥饿初始相比显著减少(P <0.01),由200!g /(g ·h )减小为138!g /(g ·h ),为初始状态的69%;CO 2排出率与饥饿初始相比也显著减少(P <0.05),由200!g /(g ·h )减小为120!g /(g ·h ),为初始状态的60%;而排氨率则显著增加(P <0.05),由6.049!g /(g ·h )增加为192第4期 邢殿楼,等: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7.808!g /(g ·h ),增加了29.1%。

恢复投喂5d 后,体重有所回升;耗氧率和CO 2排出率均恢复到饥饿初始时的90%,与饥饿初始无显著差异(P >0.05);但排氨率却在继续升高,达到9.208!g /(g ·h ),比饥饿初始时提高了52.2%。

2.2 饥饿对泥鳅氧氮比及呼吸熵的影响泥鳅在饥饿状态下的氧氮比(O /N )及呼吸熵(RO )变化如图1、2所示。

经过20d 的饥饿,泥鳅的氧氮比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由饥饿初始的29.816.4下降到20d 后的15.315.2,比初始时下降了51.3%;而呼吸熵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由初始时的0.76410.145一直降到饥饿20d 后的0.65410.075,比饥饿初始时下降了85.6%。

恢复投喂5d 后,氧氮比上升为17.213.4,为饥饿初始时的57.7%;而呼吸熵上升为0.72810.159,为初始时的95.3%。

注:图中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 <0.05),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

图1 试验期间泥鳅氧氮比(O /N )的变化图2 试验期间泥鳅呼吸熵(RO )的变化Fig.1 The changes in ratio of oxygen to nitrogen (0/N )in oriental weatherfish during the experimentFig.2 The changes in ratio of Respiration guotient (RO )in oriental weatherfish during the experiment3 讨论3.1 泥鳅饥饿状态下代谢率的变化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泥鳅的耗氧率、CO 2排出率均因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排氨率却因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三者变化不尽相同。

耗氧率的下降过程可分两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10d ,耗氧率明显下降;第11~20d ,呈相对稳定状态。

CO 2排出率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5d ,呈相对稳定;第6~10d ,稍有上升;第11~20d ,排出率逐渐下降。

排氨率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10d ,排氨率略有下降;第11~20d ,排氨率却又逐渐上升。

Mehner 等[4]的研究指出,鱼类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对其自身储存能量的利用上有两方面的适应:一方面降低代谢水平以节约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将代谢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以保证在重新获得食物供应或受到其它环境危害时能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